06.17 莫让“进京证”变了味

外地牌照常年“进京”,事实上已造成拥堵、污染等诸多问题。

【6月16日“四合院”时评】北京市15日发布外埠车管理新政,外地牌照车进北京六环和通州须办理“进京证”,每车每年最多可办12次,每次使用期限最长7天。也就是说,非京牌车辆全年在京只有累计84天可使用。

据悉,“进京证”的使用始于1973年,当时是为了方便进京办事的外地车辆。然而,目前有约70.9万辆外埠车连续办理“进京证”长期在京使用,数量庞大的“进京证”已经变了味。

北京自2010年起开始实行摇号政策,只有中签者才能取得北京号牌。摇不到号的部分本地居民“曲线救国”,花钱办理津冀等地牌照,通过“进京证”在京使用汽车。还有许多在京打拼的外地人,在老家买车,开到北京使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北京号牌的机动车达596.8万辆;而在京的非京牌车,实际总数能达到惊人的100多万辆。

外地牌照常年“进京”,也许是在京常住居民的无奈之举,但这种做法事实上已造成诸多问题。

首先就是拥堵问题,众所周知,北京实行摇号政策就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现状。然而目前,持“进京证”的外埠车可以绕过摇号程序,在京行驶。这是对摇号政策实施的挑战,对于没能中签的本地居民来说也不公平。

然后是大气污染问题。目前北京还实行尾号限行政策,这不光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也是为了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外埠车虽然也需遵守尾号限行规定,但其庞大的数量使得这一措施的实施效果打了折扣。

新政中还有一点引人关注,那就是外埠车在84天之外不仅不能在京开车,也不能在路边停放。据统计,五环路内居住区停放车辆中外埠车占比为5%至13%,五环路外已达15%至29%。外埠车的长期占用使得本已十分紧张的停车资源更加紧缺。

本次新政推出,必然会影响大批在京外埠车车主。因此,管理措施发布后,会有一个过渡期,之后才会限制使用。据悉,新政将于2019年11月1日起实施。

根据社会公众问卷调查,93%的北京市民支持加强外地车辆管控。不过,从长远看来,若想改善北京交通状况及大气环境,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动清洁能源汽车使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严防“大城市病”才是治本之道。(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