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成都高新區鄉村振興:未來5年規劃建設4個特色小鎮、10個特色村

成都高新區鄉村振興:未來5年規劃建設4個特色小鎮、10個特色村

三岔湖

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28日訊(記者 陳淋)仲夏時節,位於成都高新東區的三岔湖碧波盪漾,周圍的廣闊田野一片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這裡,正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產生活生態有機融合的空港新城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6月28日,記者獲悉,成都高新區在全面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過程中,通過前期實地調研、意見徵集,於近日出臺《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建城鄉融合發展新典範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鄉村振興戰略“路線圖”和“時間表”——未來5年,成都高新東區將規劃建設4個特色小鎮、10個特色村、3個田園綜合體;創建5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完成6個鄉(鎮)風貌整治提升、10個川西林盤保護修復;“三美四好”示範村達80%以上,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覆蓋率達100%。同時,《意見》明確了鄉村振興主要任務“十大工程”“五項改革”責任單位。

去年4月,成都高新區正式託管簡陽市12個鄉鎮。作為成都“東進”戰略的主陣地,這裡正加快建設目前國內規劃面積最大的空港城市——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根據《意見》,成都高新區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體要求,結合天府國際空港新城規劃建設,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一二三產業聯動、生產生活生態共融共生為統領,以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典範和現代都市人的新故鄉。

成都高新区乡村振兴:未来5年规划建设4个特色小镇、10个特色村

成都高新東區壇罐鄉栗子村葡萄園

質量興農 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下個月,成都高新東區草池鎮三漁村村民就能收穫第二季馬鈴薯原種了。“去年9月,成都高新區為三漁村協調的脫毒馬鈴薯原種項目正式開始種植。”三漁村黨支部書記毛樹根說,這是三漁村史上的第一個產業項目,僅第一季就為村民帶來了15萬元的收益。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如何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形態,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意見》提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結構佈局,培育農產品品牌,著力構建多層次、複合型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推動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精準農業、景觀農業、創意農業、多功能農業轉變,向精細化、園區化、智能化、品牌化、樹形產業鏈化發展。

“根據天府國際空港新城中、遠期區域規劃,我們將佈局不同的農業產業發展形態,打造都市精緻農業示範基地、城市郊野主題農業公園、‘微田園’農家小庭院、農業科技博覽中心、智慧農業科技園區、田園綜合體、精品民宿、共享農莊等,並在天府國際機場周邊打造國際農業物流園區。”成都高新區統籌城鄉工作局相關負責人說,不僅如此,成都高新區還將充分利用科技、信息等優勢,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加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此外,成都高新區將運用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構建涵蓋農業雲平臺管家、物聯網監管、農產品追溯、現代農業研產銷一體的服務體系,打造“農業+文旅+教育+大數據+資本+渠道”的農業品牌集聚平臺,並建立健全與農業品牌配套的基地標準、生產技術規程、產品質量標準,推進農業特色品牌發展。

美麗宜居 建“城市功能區+特色小鎮+特色村居”

依山傍湖,植物繁茂,四季花果飄香……成都高新東區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這裡將按照“農業成景觀、農居成景點、農村成景區”三景合一標準,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產生活生態有機相融、山水田林湖草相得益彰的現代鄉村新形態。

根據《意見》,成都高新區將依據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功能定位,加快構建“城市功能區+特色小鎮+特色村居”三級城鎮體系。採取“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林盤+景區”等模式,打造丹景山地運動小鎮、新民文化旅遊小鎮、石板凳航空特色小鎮、農業風情小鎮,並打造一批特色街區和精品村落。

同時,開展以“整田、護林、理水、改院”等為主要內容的川西林盤修復,打造各具特色、錯落有致、功能互補的空港川西林盤聚落,並加快天府國際機場空中廊道大地景觀、“龍泉山—三岔湖—丹景山”兩山一湖生態走廊以及絳溪河生態帶等項目建設。

“在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髮展新格局的同時,還要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新時代農村。”成都高新區統籌城鄉工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全面完成12個鄉(鎮)環衛清掃保潔市場化,實現日產日清和無害化處理,推動農村“廁所革命”,實施三岔湖水源生態環境保護與汙染治理,加快馬鞍山觀景平臺景觀綠化工程和三岔湖環線、絳溪河兩岸生態綠道系統建設。

為全面提升農村環境治理水平,成都高新區還將推進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建設快捷便利的路網體系,完成12個鄉(鎮)共16座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並投入運營,逐步完成11座再生水廠和配套管網建設。

增收致富 建設農民“精神家園”

在成都高新東區壇罐鄉栗子村葡萄園,村民曾在明正在忙著除草。來到這裡務工後,曾在明每個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土地流轉給葡萄園,每年還能收到一定的租金,讓他極大地改善了生活。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今年,成都高新區將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合作社+國有公司”“合作社+民營企業”等合作模式,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同時,定期進行“回頭看”和“回頭幫”,確保已脫貧人口穩定脫貧、同步奔康。

《意見》要求,圍繞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建設、機場建設和運營、園區打造等就業需求,將更多的就業機會優先提供給當地村民;聚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技能人才需求,對農民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支持農民創新創業,鼓勵農民參與川西林盤、田園綜合體、特色鎮和產業融合發展園建設和經營。

下一步,成都高新區還將大力培育引進新型經營主體,創新和推廣專業合作、股份合作、農業共營等多樣化的農業規模經營模式和有效銜接小農的發展機制,並創新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

“物質要富裕,精神更要富有。”成都高新區統籌城鄉工作局相關負責人說,將繼續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挖掘提煉村落人文精神和鄉土文化,規劃打造鄉村文明亮點,形成“一村一文化特色”,培育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全面建設安居樂業、綠色生態、良序善治,具有高新特色的高品質、新內涵幸福生活社區。

(圖片來自成都高新區黨群工作部)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