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2018年高考填志愿,专业和兴趣和“钱景”该如何选择?

高考成绩终于公布,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喜的人,似乎与自己心目中的大学,理想的专业,距离越来越近了!

现在临近高校毕业季,同时也是高考结束不久学生填报志愿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个阶段很多家长经常打电话联系高校老师或者参加过高考的同学,来确定自己小孩填报哪个方向。在此,莘博教育特整理了一份关于填志愿时如何处理专业、兴趣爱好和就业钱景之间的关系,希望学生和家长看到后能得到一些启发。

2018年高考填志愿,专业和兴趣和“钱景”该如何选择?

高考志愿要如何选择?

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首要的问题是要确定孩子的兴趣方向。但是很多中国家长,只顾孩子拼命学习,保证营养,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几乎不确定孩子喜欢什么方向。

其次,要对未来的人生有一定的规划,这是因为:

1. 首先,我国高校各专业门类相对于高中来说,要细化很多。工科门类接近于2000多,理学门类也在1000种以内。进入大学,必须要细化门类。孩子的兴趣方向才是未来发展的动力。

2. 报考的分数段决定了选择哪个区间段的高校为主体。

3. 针对于不同地区,孩子未来就可能在这个地区长期发展。比如说中国,发展较快的四个区域是:华南地区,以广州为中心;华东地区,以上海为中心;华中地区,以武汉为中心;华北地区,以北京为中心。未来读完大学,孩子就很有可能会在相关区域定位找工作。所以你要判断你喜欢在哪个区域去发展。

2018年高考填志愿,专业和兴趣和“钱景”该如何选择?

首先要结合个人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干自己擅长的事,学感兴趣的学科,才有机会把它做好,把它学好。国内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双一流、985/211的好大学每年招录名额有限,考生要想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必须经过万人穿过独木桥的高考。

很多考生高考拿到高分,但填志愿时,填什么学校?填什么专业?这些问题,让他们感到迷茫,要么跟风去报考,或者完全由父母支配。最后到了大学,很多人发现所学到的专业和预期差距很大,国内大学管理过于轻松,厌学现象不可避免。这样,很多高中的学霸,到大学以游戏、吃喝玩乐来代替宝贵的大学时光,四年学无所成,毕业后面临失业。

高考填志愿是人生一道坎,高中毕业生需要花时间反思自己,全面思考,去问问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未来想从事什么工作?多和父母沟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填报一个自己擅长且感兴趣的专业。

2018年高考填志愿,专业和兴趣和“钱景”该如何选择?

专业不等于职业,更不等于行业

专业是大学的概念,职业和行业是就业的概念。高考填志愿选专业时,最大的“坑”是把“专业”与“行业和职业”机械地对应起来。比如一看到“新闻专业”,就认为毕业之后能到新闻单位做记者编辑。实际上,大部分媒体招聘记者时,都喜欢从相应专业方向中选,而非新闻专业;而新闻专业毕业去向最多的是广告公关和互联网行业。

再比如法学专业,大家都以为毕业后不是公检法,就是当律师,其实毕业去向前两位的是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大部分专业的毕业去向,网上都有分析,光看个名字,肯定会掉坑里。

第三个就是所在城市

如果父母孩子都希望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城市工作,那学校最好就在家乡附近。很多专业小城市没有工作需求,注定要在外工作的,小编建议优先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的省会,大城市意味着更优秀的师资、更广阔的师生关系网、更多的就业机会。有一些比较著名西部高校师资雄厚,虽然属985/211,如果你没有意愿在当地就业,小编觉得宁可选一个差一点的发达地区的学校。毕竟学校所在地的人际关系网通常对就业更为重要!大城市更为开放包容,大学更多的知识不在书本。

2018年高考填志愿,专业和兴趣和“钱景”该如何选择?

该如何对待未来“钱景”

同时,让很多考生和家长纠结的一个问题就是,究竟填报志愿以孩子的兴趣为主?还是要根据就业优势,看孩子的长远发展为主?于是,不少家长坚持填孩子高考报志愿应该注重就业导向,毕竟你学什么就意味着,今后来讲相当大的可能性就要从事这个行业,如果选一些不好就业的专业,毕了业找不到工作,那不相当于害了孩子吗?

高考志愿填报,就业导向固然重要,但还是应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以前为了找好工作,置自身兴趣于不顾是理所当然的事,但00后们的关注点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渴望自我实现,越来越倾向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从中获得成就感,进而产生幸福感。所以从孩子的长远幸福来讲,家长们应该帮助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选择他们真正喜欢的专业,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