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再不改变,三成的果园将被淘汰出局

再不改变,三成的果园将被淘汰出局

回顾2018年上半年的水果行业,可谓哀鸿一片,从春节的砂糖橘开始,以及随后的菠萝、芒果、桃等,纷纷陷入“跌价”泥潭,几乎集体崩盘。

水果行情集体崩盘

开年第一跌来自于柑橘,引发连带效益,后续的晚熟柑橘均受牵连。砂糖橘从往年10元/斤的收购价,今年直线下跌至2~3元。沃柑,不知火、春见,与去年相比价格均出现了对半下跌。后来的伦晚、夏橙更是降价难卖。

再不改变,三成的果园将被淘汰出局

然而,跌价的魔咒并没有止于柑橘,今年5月上市的菠萝,价格暴跌至0.2~0.3元/斤;徐闻菠萝更是出现了严重滞销0.15元/斤还少人问津;

再不改变,三成的果园将被淘汰出局

同期,芒果价格也明显地下跌,贵妃芒套袋果收购价为4元/斤,不套袋仅为2元/斤;

再不改变,三成的果园将被淘汰出局

湖北枣阳桃子价格更是出现十年来少有的难卖情况,60(果径)以上的果子价格只有3-4毛/斤,9成种植户亏损已成定局;

再不改变,三成的果园将被淘汰出局

江苏省西瓜的日子也不好过,一月之内价格下降了41.2%。

再不改变,三成的果园将被淘汰出局

就连向来行情稳定的荔枝,也没能幸免。今年的妃子笑、白糖罂、桂味荔枝在产地收购价较去年大幅下跌,特别是桂味,2017年收购价格约为10元/斤,而今年的地头收购价只有5元。

再不改变,三成的果园将被淘汰出局

跌价根源——产能过剩

水果行情一路从年初跌到了年中,各地果农无疑成为今年最心酸的人。面对这种情况,经销商、果农都把矛头直指产能过剩,那么我国水果产能状况究竟如何?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水果总产量约为27937万吨,其中鲜食消耗13062万吨,加工消耗2929万吨,损耗11632万吨。

在损耗方面,如果按目前国内普遍的损耗率20%计算,那么约有3200万吨为水果正常储运过程的消耗,那么其余的(约8500万吨)则为产能过剩导致的倾倒、腐烂、变质。

再不改变,三成的果园将被淘汰出局

那么,不难测算出,我国水果整体产能过剩部分或超30%!

也就是说每年生产的水果,大约有2/3被能市场消化掉(包含正常损耗),而其余的约1/3则面临滞销、倾倒的命运。

再不改变,三成的果园将被淘汰出局

这也解释了,为何上半年水果普遍发生跌价、滞销的情况。同时,随着一些水果(如柑橘)新增面积的逐渐投产,产能进一步增加,随后几年跌价、滞销或将愈演愈烈。

产能过剩,指望消费者多买点?

在这样的产能现状下,全国每人每年需消耗水果150kg,才能完全消耗掉这些产能。但我国居民人均年水果消费量2015年仅32kg,预计到2020才会到达48kg的水平。况且这种被动的依靠消费来消耗产能的行为,也不符合市场规律,不利于国内水果产业的良性发展。

再不改变,三成的果园将被淘汰出局

所以依靠消费者多买多吃,解决产能过剩完全不可取。

国内卖不掉,出口卖給外国人?

面对产能过剩的困境,国内消费不了,那么出口卖给外国人貌似是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不改变,三成的果园将被淘汰出局

实际情况是,我国每年进口的水果量比出口的还多。2017年海关数据显示,全年水果出口361.19万吨,而进口456.27万吨。

国内消费市场本来已经不足以消化咱们自己生产的水果了,进口水果还要进来切走一部分“蛋糕”,对于国产水果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再不改变,三成的果园将被淘汰出局

另一方面,出口对于果品的要求高,不光要求果面干净、糖度足够,而且要求大小基本一致,每一颗果子糖度都要在一定范围内。这对于普通果农来说,做到这些无疑是困难的,若想试图通过改变,短期内到达出口标准也是不太可能的。

果农到底怎么办?

前文分析到,目前国内水果总体产能过剩约30%,也就是有三成的果子卖不掉,或者更直接点讲有三成果园将面临被淘汰。

而从数据上看,目前水果出口量仅占总量不到2%。对于广大果农来说,挤进前2%暂时可能有点难。但积极改变,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技术、方法,提升果实品质,使自己的果子保持在70%之列(不被淘汰),这或许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最现实的办法。

大家还有其它解决滞销或者避免被淘汰的办法吗?欢迎在留言区讨论,也可以点击右上方关注本号,后期为大家带来更多应对滞销的内容。

再不改变,三成的果园将被淘汰出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