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在這個文章中,我們主要面向初學者或中級數據分析師,他們對識別和應用機器學習算法都非常感興趣,但是初學者在面對各種機器學習算法時,都會遇到一個問題是 “在實際項目中,我到底應該使用哪種算法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許多的因素,其中包括:

  1. 數據的維度大小,數據的質量和數據的特徵屬性;
  2. 你可以利用的計算資源;
  3. 你所在的項目組對該項目的時間預計;
  4. 你手上的數據能應用在哪些項目中;

即使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數據科學家,在沒有對數據嘗試很多種不同的算法之前,他也不能確定哪一種算法在數據上面有更好的表現。但是,我們並不主張這種方式,一個一個算法去試驗。我們希望自己有一點先驗知識,可以指導我們去如何選擇算法模型,幫助我們少走一點彎路。

機器學習算法表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上面的機器學習算法表可以幫助我們如何去選擇一個合適的機器學習算法,對於我們特定的項目問題。這篇文章,我們主要來講講如何去使用這個表格。

因為這個表格是為初學者所設定的,所以我們在討論這些算法的時候,會做一些簡化的假設工作。

這裡所推薦的機器學習算法是由幾位數據科學家,機器學習專家和算法開發人員所共同反饋總結的。隨著後續的發展,我們會收集更加全的算法來更新這張表。

如何使用這種算法表

其實閱讀這種算法表非常簡單,我們可以採取 如果你想要進行 <path> ,那麼你可以使用 <alrogithm>/<path> 這種模式來讀取。比如:

  • 如果你想要進行降維操作,那麼你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
  • 如果你想要快速進行手寫數字預測
    ,那麼你可以使用決策樹或者邏輯迴歸
  • 如果你想要進行數據分層操作,那麼你可以使用分層聚類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有很多的條件需要去匹配算法,但有時候可能我們連一條總結的規則都沒有,以至於不能去利用這個算法表。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因為這個算法表是我們憑藉工程師的經驗總結處理的,因此有一些規則並不是很準確。我和幾個好朋友一起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們一直覺得尋找最好的算法的唯一路徑可能就是去嚐遍所有的算法。但是這種方法非常 “蠢”。

機器學習類型

這部分我們會介紹一些最流行的機器學習模型類型。如果你對這些類別比較熟悉,那麼對你以後去選擇機器學習模型是非常有利的。

監督學習

監督學習算法是基於一組標記數據進行預測的。比如,歷史銷售數據可以來預測未來的銷售價格。應用監督學習算法,我們需要一個包含標籤的訓練數據集。我們可以使用這個訓練數據集去訓練我們的模型,從而得到一個從輸入數據到輸出期望數據之間的映射函數。這個模型的推斷作用是從一個數據集中學習出一種模式,可以讓這個模型適應新的數據,也就是說去預測一些沒有看到過的數據。

  • 分類:當數據被用於預測一個分類時,監督學習算法也可以稱為是一種分類算法。比如,我們的一張圖片可以被分類標記為狗或者貓。如果我們的分類標籤只有兩個類別,那麼我們也把這個分類稱之為二分類問題。當我們需要分類的東西超過兩個類別的時候,這個模型就是一個多分類模型了。
  • 迴歸:當我們預測的值是一個連續值時,這個問題就變成了一個迴歸問題。
  • 預測:這是根據過去和現在的一些歷史數據,來預測將來的數據。最常用的一個領域就是趨勢分析。比如,我們可以根現在和過去幾年的銷售額來預測下一年的銷售額。

半監督學習

監督學習帶來的最大挑戰是標註數據,這是一項非常耗時的工程而且非常昂貴。那麼如果標籤的數量有限,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使用一些非標記的數據來加強監督學習。由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機器學習算法不是完全的監督學習,所有我們把該算法稱之為半監督學習算法。在半監督學習中,我們可以使用未標記的數據和一小部分的標記數據來訓練我們的模型,從而來提高我們模型的準確性。

無監督學習

在使用無監督學習的時候,我們所使用的數據都是不用進行標記的。我們的算法模型會自動的去發現數據內在的一些模式,比如聚類結構,層次結構,稀疏樹和圖等等。

  • 聚類:將一組數據進行分組,使得一個組裡面的數據跟別的組裡面的數據是有一定的區別,也就是說每一個組即使一個聚類。這種方法經常被用來做數據切分,也就是把一個大的數據集先切割成幾個小的數據集,而每一個小的數據集都是一個高度相似的數據集。這樣可以幫助分析者從中更好的找到數據之間的內部結構。
  • 降維:減少數據變量中的維度。在很多的應用中,原始數據都是非常高維度的特徵,但是這些維度中很多的特徵都是多餘的,或者說跟任務的沒有相關性。降低維度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而發現真實數據之間潛在的內部關係。

強化學習

強化學習是根據環境對智能體(agent)的反饋來分析和優化智能體的行為。智能體根據不同的場景會去嘗試不同的動作,然後分析不同動作所會帶來什麼的回報,選取其中最大回報作為所採取的最終動作。反覆試錯和獎勵機制是強化學習和別的算法最不同的地方。

那麼如何選擇這些類別的算法呢?

當我們去選擇一個算法的時候,總是會考慮到很多的方面,比如:模型準確率,訓練時間,可擴展性等等。這其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準確率,但是對於初學者而言,可能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熟悉程度。如果他們對一個模型很熟悉,那麼第一個嘗試的往往就是這個模型。

當給定一個數據集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如何快速的得到一個結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demo 算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首先關心的並不是算法結果的好壞,而是一整個算法在數據上面運行的流程。初學者更加傾向於去選擇一些容易實現的算法,並且可以快速得到結果。這樣的工作節奏是非常好的,一旦你獲得了一些結果並且熟悉了數據,你可能就會願意花更多的時候去使用更加複雜的算法來理解這些數據,從而獲得更好的結果。

即使我們到了這個階段,最好的算法可能也不是那個獲得最高準確率的算法,因為對於一個算法我們需要仔細的去調整參數和長時間訓練才能得到一個算法模型的最佳性能。而上面我們只是去簡單的運行了一下模型,得到一個結果而已。

選擇算法時的注意事項

正確率

獲得最準確的答案可能不總是最必要的。有時一個近似答案也是足夠了,當然這取決於你想要如何去使用你自己的算法模型。如果是這種情況,你可以採用一個近似的方法來縮短你構建模型的時間。這種近似的處理方式還有另一個優點,就是可以幫助我們一定程度上面避免過擬合。

訓練時間

訓練模型所需要的時間在不同算法之間是變化很大的,有些算法可能幾分鐘就可以訓練完成,有些算法可能需要幾個小時才能訓練完成。訓練時間往往與模型準確率是密切相關的,簡單的說,可能訓練時間越長,模型的準確率就越高。另外,有些算法可能對數值離散點數據更加敏感,而有些可能對連續數據更加敏感。如果我們的數據集非常大,而且時間非常緊,那麼根據模型的訓練時間來選擇算法是一條非常好的路徑。

線性

很多的機器學習算法是可以利用線性模型來解決的。線性分類算法假設數據是可以利用一條直線來進行分裂的。線性迴歸模型假設數據遵循一條直線劃分,這些假設對於一些數據分析並不是一個很壞的假設,但是在某些方面,這些假設可能就會降低很多的準確率。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對於一些非線性邊界 —— 依賴於線性分類模型就會降低很多的精度了。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有些數據可能無法簡單的判斷數據是線性的還是非線性的,但是在實際項目中很多的數據都會有一種非線性趨勢,這也是我們使用線性迴歸方法產生比較大的誤差的一個原因。儘管線性模型存在很多的不好方面,但是他往往是最簡單的算法,我們可以進行快速開發和試錯。

模型參數

參數是機器學習模型中最重要的部分。比如,模型的迭代次數,模型的規模大小等等都會影響到最後我們需要得到的結果,對算法的訓練時間和準確性都是非常敏感的。通常,具有大量參數的算法都需要我們更多的實驗和調參來找到一個最好的參數組合。

當然大型的參數組合也是具有很多好處的,比如算法的靈活性會更加的強大。通常,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更加好的模型結果。

個別算法的精準使用

對於個別算法,我們需要認真仔細的研究它的 “脾氣”,知道這些算法的輸入數據特徵是什麼,算法具體描述是什麼,他們是如何工作的額,以及他們的輸出結果是代表什麼含義。接下來,我們來學習幾個例子。

線性迴歸和邏輯迴歸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線性迴歸是利用數理統計中迴歸分析,來確定兩種或兩種以上變量間相互依賴的定量關係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預測值 y 與變量 X 之間的關係是: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其中訓練數據集是: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參數向量 β 是我們需要模型學習的。

如果因變量不是連續的,而是離散分類的,那麼線性迴歸就需要被轉換成邏輯迴歸。邏輯迴歸是一種非常簡單,但是非常強大的分類算法。因此,當我們討論二分類問題時,可以把等式寫成: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在邏輯迴歸中,我們使用不同的假設估計來區分屬於類別 “1” 的概率和屬於類別 “-1” 的概率。具體的說,我們嘗試學習的函數是: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其中,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決策樹和集成樹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決策樹,隨機森林和梯度提升都是基於決策樹實現的算法。決策樹有很多種,但是所有的變種都只做一件事 —— 將特徵標籤細分到特定相同的區域裡面。決策樹是非常容易理解的,而且非常容易實現。然而,當我們把樹的深度做的很深的時候,模型就非常容易過擬合。這時候,採用隨機森林和梯度提升算法可以獲得良好的性能,這兩種模型也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方式。

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神經網絡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於其並行和分佈式的處理能力而興起的。近年來,由於卷積神經網絡,循環神經網絡和一些無監督學習算法的興起,圖形處理單元(GPU)和大規模並行處理(MPP)等越來越強大的計算能力,使得神經網絡再次得到了復興。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換句話說,以前的淺層神經網絡已經演變成了深層神經網絡。深度神經網絡在監督學習中取得了非常好的表現,比如語音識別和圖像分類領域都獲得了比人類好的正確率。在無監督領域,比如特徵提取,深度學習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般情況下,一個神經網絡主要由三方面組成:輸入層,隱藏層和輸出層。訓練數據定義了輸入層和輸出層的維度大小。當我們的輸出層是一些分類標籤的時候,那麼那麼我們整個模型所處理的就是一個分類問題。當輸出層是一個連續變量的時候,那麼我們的整個模型所處理的就是一個迴歸問題。當我們的輸出層和輸入層相同時,那麼我們的這個模型所處理的可能是提取數據內部的特徵。中間的隱藏層大小決定了整個模型的複雜性和建模能力。

總結

至此,我們已經學習了幾個算法的精準使用。在我們實際的項目中,我們需要做到對自己所熟悉的個別算法靈活使用。具體的算法表,可以查看下面這個: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運用機器學習模型

圖中標記解釋:● - 表示擁有卓越的精確度,快速訓練時間和線性度 ;○ - 表示良好的準確性和適中的訓練時間。參數字段中的數值越大表示模型需要的參數數量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