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从“服刑人员”蜕变到“见义勇为”,这背后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昨日,成都商报报道了服刑13年出狱的四川男子杨荣,在上海勇救落水者受到表彰,一时引发点赞无数。今日(10日),记者联系到杨荣服刑时的管教民警邓钢金和王卓贤,他们讲述了杨荣的服刑故事,同时表示,对杨荣的教育改造中,用亲情感化打开心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服刑人员”蜕变到“见义勇为”,这背后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父母妹妹亲情会见 意识到家庭重担

因抢劫罪被判刑入狱后,杨荣起初并没有看清自己的问题。想到家中年迈的父母和要分手的女友,杨荣拿出复制加工而成的钥匙,选择铤而走险。最终,他被捉拿归案并被加刑处罚。

根据改造教育和监管工作实际需要,杨荣先后三次被调整关押改造的监狱,在雷马屏监狱服刑8年后又转入自贡监狱。在他脱逃被加刑的日子里,监狱民警们严加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2012年春节前夕,邓钢金发现杨荣看到其他服刑人员会见家属时,十分羡慕,还说总能梦见父母来探视他。邓钢金随后了解到,杨荣其实很孝顺,但其父身体残疾,母亲又要打工,已经很久没来看过他。于是,民警们准备努力促成一场亲情会见,用亲情的力量感化杨荣,打开他的心结。

民警来到杨荣自贡老家走访,走进略微破败的屋中,发现除了杨荣父母外,还有一个年幼的女孩,原来这是杨荣入狱后父母再生的妹妹。经过民警劝导,家人最后决定去监狱看望杨荣,给他支持和鼓励。

“杨荣,会见了,你爸妈和妹妹来看你了。”值班民警通知杨荣时,他简直不敢相信。透过会见室的玻璃,杨荣看到了日夜思念的家人,“扑通”一声跪下,给玻璃窗对面的父母道歉,杨母也哭着喊“荣娃儿,荣娃儿”“这是你的妹妹,快,叫哥哥。”杨母指着身边的小女儿告诉杨荣,“你要好好改造,我们都等你,妹妹还要等哥哥回来玩。”

见过家人后,杨荣说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很重,必须下定决心,努力改造,才能早点回家。

从“服刑人员”蜕变到“见义勇为”,这背后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主动申请学习手艺 把刑期变学期

服刑的日子枯燥而乏味,杨荣除了每天的劳动、学习,还加入了篮球队、读书班。因队列步伐标准,他被选入方队参加监狱的队列比赛,最终他所在监区获得了团体第一名,杨荣也从中找到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由于杨荣在狱中表现良好,获得减刑机会。随着刑期一天天缩短,杨荣除了期待之外,心里更多了一层回归的恐慌。服刑十多年,外面世界的变化太大,自己也没什么养家糊口的本事,怎么才能重新融入社会?这时,他想到之前在监区公示栏上看到的“局长的一封信”,那是当时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刘志诚为服刑人员写下的信,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好好改造,早日重返社会。

于是,杨荣想写信给局长,告诉局长自己的悔悟和感激,同时表达了他对回归社会的担忧。没想到,局长收到杨荣来信后,组织人员专门研究他的来信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并提供回归帮助。最终,省局决定将杨荣调往全省唯一的出监监狱——锦江监狱,对杨荣进行专门的回归适应和技能培训。

转入锦江监狱后,杨荣积极参加出监技能培训,对汽车美容尤其感兴趣。此外,他还喜欢上读书,主管民警王卓贤还为他申请办理了借阅数量较大的借书卡。“后期的杨荣一改往日的冲动和焦躁,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这很难得。我们鼓励服刑人员找到自己的兴趣,多学点知识和手艺,也算是‘把刑期变学期’了。日子没那么难熬,也对他们出狱后有帮助。”王卓贤说。

从“服刑人员”蜕变到“见义勇为”,这背后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接受“见义勇为先进”荣誉表彰后,杨荣给他的管教民警打来报喜电话,还写下一封感谢信,感激局长和民警们对他的教导,同时也想以自身经历告诫所有人,不要因冲动犯下大错,酿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唯有遵纪守法、努力工作才是正道。

“经历这些事,我觉得做人要知道感恩。我现在能走出来,成为别人口中的‘英雄’,是大家给了我机会,那我也要把好的东西传递给别人,就像当初监狱帮助我一样。以前我做了错事,现在希望多做好事,能弥补那些错。”杨荣说道。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赵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