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小米IPO遭遇变局,莫慌,其实现在才是入手最佳时期!

小米IPO遭遇变局,莫慌,其实现在才是入手最佳时期!

今天小米终于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这场被外界称为继阿里巴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科技IPO,进展的却不是特别顺利。开盘后股价出现震荡,收盘价XX港元,较发行价下跌XX%。但是在众多唱衰者中,不妨冷静的分析下,拨开迷雾看清事实。

上市公司首日遭破发,是否正常?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IPO首日股价破发是很让人难以接受同时也是很丢面的一件事儿。其实对于上市公司首日破发,真的大可不必过分解读。举例来说,目前活跃的新经济互联网公司,很多都有过跌破发行价的时候。Facebook在上市首日就跌破发行价,亚马逊在上市后的13个交易日里,有5天都在发行价以下,腾讯、阿里巴巴也都有类似的时刻。一旦市场从误解走向理解,这些公司都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在例如腾讯股价在13年里翻了500多倍;亚马逊连续亏损20年,市值已快摸到万亿美元的门槛;Facebook也早已走出IPO破发的阴影,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

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建立起贸易壁垒,受此影响,全球股市遭受重挫,资本市场表现强烈。业内人士表示,在这个时间点小米选择上市确实有点儿生不逢时。小米作为首支登陆港股"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同时作为新经济公司中的"超级独角兽",小米从公布招股书就开始备受关注,过程比较坎坷。与此同时,独角兽企业扎堆上市,在短期内投资者无法完全理解这些新经济公司。而在小米之前多家港股新经济公司相继破发,严重影响了市场信心。这些综合因素叠加对小米股价产生了较大的下行压力。

对此雷军也表示:"市场的波动是暂时的,我们对小米的未来充满信心,也请投资者关注并相信小米的长期价值。"

小米是否还有成长空间,投资潜力还有多少?

小米成立之初时强调其互联网属性,并逐步构建了小米的三元商业模式:即硬件、新零售和互联网服务。手机等硬件本身是用户和流量入口,新零售(电商+线下店)又是另一个巨型入口,最终通过互联网服务变现。招股书显示,小米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收入虽然占比较低,但贡献的毛利润却高达四成,远高于其他两项业务。

站在行业角度分析虽然中国手机市场正在加速洗牌,向头部品牌集中,但对于小米而言,正在加速布局国际化业务,未来国际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对于小米手机业务和互联网服务收入未必是一个严重问题。

小米最为一个新物种,本身的商业逻辑就是不断进化的,其对标对象并不是单一的,也是动态变化的。我们认为,小米的新零售业务目前是被严重低估的。如果简单的拿小米和苹果对比,那对小米而言试比较吃亏的。小米的商业模式与苹果完全不同,反而是与亚马逊相像。

熟悉小米发展的人普遍看好小米未来的成长潜力,这其中既有李嘉诚、马云、马化腾等商界领袖,MIT教授、清华教授等业界专家,有高瓴资本、Capital Group等投资机构,甚至还有以做空闻名的金融大鳄索罗斯的旗下基金。上市之前有香港股评专栏发表文章说:"有如此多的星级投资者同坐一条船,实在毋须过份忧虑,这班投资者向来无宝不落。"

谈到小米互联网业务,最典型的就是把小米的互联网业务跟MIUI系统内环境的广告变现划了等号。实际上,小米的互联网变现刚刚开始,即便是两次招股书更新中,都能看出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增速和总营收占比两项指标中,2018年Q1对比2017年都有了显著提升。更何况,小米已占20%应收且还在不断提升的IoT业务才是想象力最大的互联网业务,借助全球最大的联结1亿多智能硬件(不含手机、笔记本)的IoT平台,巨大的场景、流量、用户、数据入口能够提供惊人的互联网变现前景。

最后,必须要说的是,拿之前牛市下阅文、易鑫、众安等的超购信息和IPO后的糟糕表现来强行对比、类比小米无疑是南辕北辙般的愚蠢——无论是体量还是对行业的影响能力、公众关注度、募集规模等都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别因为之前所谓"小独角兽"的失败去揣摩真正的超级独角兽的能力和前景。正如雷军所言:小米未来还有十倍的成长空间。

纵观众多科技公司的股价走势,当市场稳中向好时,其价值更易被市场认知,科技公司的股票普遍会出现领涨的情况。相信当市场走出阴霾以后,小米等新经济公司将兑现其长期成长价值,成为提振香港股市的重要力量。

穿透当前市场的迷雾,用长远的眼光才能看清小米真实价值。长沙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钟伟表示,"小米未来的市值走向可能与亚马逊最像,两家公司都坚持把好东西做便宜,对未来都有清晰的路线,最重要的是两者都不存在一个确定的边界。

所以,假设市场在小米IPO时给出一个明显低估的价格,是不是意味着现在买入小米反倒是最好的时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