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北汽在京“斬斷”燃油車生產線,大馬金刀背後究竟是何邏輯?

北汽在京“斬斷”燃油車生產線,大馬金刀背後究竟是何邏輯?

“7月31日前,北汽自主品牌在北京地區全面停止傳統燃油車的生產”。這是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在北汽在京舉辦的“再度晉級2018《財富》世界500強新聞發佈會”透露的最新消息。

而這也意味著在雙積分政策即將啟動下,北汽率先打響了限制傳統能源汽車的“第一槍”。北汽限產限售傳統能源汽車,“動真格”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激進的“新能源戰略”

7月31日前,北京地區將全面停止燃油車的生產;

2020年,在北京地區全面停售燃油車;

2025年在全國全面停售燃油車。

這是北汽集團對其自主品牌燃油汽車的“約法三章”。實際上,北汽集團視燃油車為“浮筆浪墨”也並非一朝一夕了。

早在去年12月9日,徐和誼就公開宣佈了北汽集團“停售傳統燃油車”時間表,並計劃到2020年率先在北京市全面停止自主品牌傳統燃油乘用車的銷售。

而今,隨著7月份光陰的流逝,北汽集團也即將成為國內第一家在部分地區停產燃油車型的企業。

北汽在京“斬斷”燃油車生產線,大馬金刀背後究竟是何邏輯?

“創新是唯一辦法,沿著老路追沒戲。加大創新力度、走適合自己的創新之路,北汽就是全面新能源化,這就是我們的創新之路,燃油車不玩了,北汽沒戲,或者戲也不大。”這是徐和誼在面臨北汽紳寶銷量不佳問題時的回答。

北汽在京“斬斷”燃油車生產線,大馬金刀背後究竟是何邏輯?

2017年,北汽自主品牌和北汽新能源共實現營收173.86億元,同比下降43.7%。其中,北汽紳寶系列共銷售8.6萬輛,同比下降了57.2%;從微客進入乘用車領域的北汽威旺也與北汽昌河進行資產重組;而北汽銀翔也多次傳出資金困難、停工等消息。

而在北汽集團看來,自主品牌的唯一出路,就在北汽新能源上。根據資料顯示,去年一年中,北汽集團共計產銷 10.32 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 98%,接近翻了一番,並一舉奪得全球純電動車銷量冠軍。

北汽在京“斬斷”燃油車生產線,大馬金刀背後究竟是何邏輯?

今年上半年,北汽新能源繼續呈現166.3%的高增長趨勢,EU、EX等新車型系列也正在補充北汽新能源的產品線。單從數據分析,北汽恐怕是全國範圍內在新能源領域最為“激進”的車企了。由此看來,停售燃油車的戰略倒也不足為奇。

現有產能何去何從?

對於北汽集團而言,放棄燃油車的決斷,便是意味著將一切可用資源,儘可能應用於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等方面。

而在北汽自主品牌的產能閒置下來後,北京奔馳便成為了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根據最新公開信息顯示,北汽與戴姆勒曾簽訂119億的合作投資計劃,建設北京奔馳的新能源車型生產基地。重組之後,這一基地(原北汽紳寶基地)預計將在2019年底投產北京奔馳的新能源車型。顯然,這是一次典型的“騰籠換鳥”。

事實上,這一決策並非令人感到意外。原因有三,其一,北汽集團約80%的利潤由北京奔馳奉獻,這無疑是整個集團的主要盈利來源,而相比之下,自主品牌收入僅佔進團收入的13%。由此看來,為“撈金能手”多分得一杯羹,再正常不過。

北汽在京“斬斷”燃油車生產線,大馬金刀背後究竟是何邏輯?

其二,合資股比放開,勢必令眾多國內汽車企業門前“風聲鶴唳”。我們不難想象,戴姆勒集團自然希望在合資公司中,利用自身的技術與品牌優勢佔得先機,繼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這或許能對合作雙方的微妙關係產生極大程度的影響。

其三,在“雙積分”交易正式啟動之際,體系龐大的北汽集團同樣有可能面臨“獨木難支”的窘境。而作為北汽集團旗下的“金牌銷售”,北京奔馳以及北京現代無疑要在新能源積分上分擔更多任務。在積分正式交易的時間關卡愈發臨近之際,預先為奔馳新能源車型建設產能,也不可稱其為“為時尚早”。

北汽真的“操之過急”嗎?

作為第一家停產燃油車的企業,北汽的做法讓許多人認為其操之過急。畢竟此前工信部釋放禁售燃油車的信號,也僅僅指的是禁售純粹依靠內燃機為動力的車,而以內燃機和電動機為動力的混合動力車還將存在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可能長久存在。

北汽在京“斬斷”燃油車生產線,大馬金刀背後究竟是何邏輯?

但實際上,即便燃油發動機的生命週期依然可以長時間延續,也同樣對北汽構不成什麼威脅。

需要注意的是,本月31日前,北汽也僅僅是在北京地區停產燃油車,而遠在他鄉的製造基地,同樣可以繼續製造燃油車,以滿足全國消費者的購車需求。

事實上,隨著北京製造業門檻提高和北汽自身戰略調整,北汽集團一直在優化產業鏈結構、壓縮北京地區已建產能。

北汽在京“斬斷”燃油車生產線,大馬金刀背後究竟是何邏輯?

例如,北汽早已把原生產紳寶的北京順義生產基地轉產北京奔馳,並將紳寶安排到株洲和廣州基地生產;北汽福田的懷柔工廠及工程機械工廠也將進行遷建;除此之外,位於景德鎮的昌河汽車廠同樣是剛剛完成重組。以上這些,都是北汽自主燃油車後續幾年的生產保障。

不難看出,北汽的燃油車停售戰略雖然看似風風火火,但其中的“過渡期”卻並不如想象中那般短暫。

北汽在京“斬斷”燃油車生產線,大馬金刀背後究竟是何邏輯?

“快刀斬亂麻”一般揮別燃油車,這勢必意味著北汽將在新能源的道路上“全力以赴”。此前,在北汽集團的2025戰略中曾經提到,到2025年,北汽新能源要實現“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確保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全國第一、全球前三,實現市場引領、技術引領與模式引領。

而今發佈燃油車停售計劃,這便意味著北汽將向其曾經“承諾”的新能源目標發起了總攻。不過至於這場戰役能否如計劃一般大獲全勝,終歸還要交由用戶和市場去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