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地处江南的南京、镇江地区的人被苏锡常、杭嘉湖地区的有些人称之为“江北人”?

Jimmie836


自身的自我优越感呗!

以史来看,江南首府是南京,镇江做过江苏省会,这不是江南谁是江南。

以战争状态来看,苏北,江北是抵抗满清侵略时的前沿,抵抗激烈,死伤无数,为江南一带续命留存做出了重大贡献。

民国时期,淞沪会战国军精英死伤大部,实在打不过才退会南京,在撤退途中得不到江南地区的有效支持,江南大部都是软骨头,投降的很快,还美其名曰是联合自治维持会。南京会战,抵抗激烈,死伤很多日军主力,致使遭遇南京大屠杀。直接导致南京和镇江一带人才断代,整整50年没缓过气来,后来的人口组成确实也以苏北安徽一带人为主。

开放之后,沿上海周边最先发展起来,南京镇江一带经商人才少,经济发展缓慢故而被苏锡常和杭嘉一带嫌弃。

然而我想说,骨气和尊严是一个城市的根本。区域不是以人群划分,而是以城市气质来定位。南京城市的风水和气质能改变这里的人群,三代之后就是新的老南京人,他们的祖宗和先辈中就会有南京史上的英烈和人杰,这些先人祖宗们会保佑这个城市的建设者们重新发达,再树辉煌。当未来再遇危难,南京还是会庇佑中华文明,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哪怕再遇屠城又何妨!南京自古多次被彻底摧毁过,不又多次涅槃重生过,至今还是大城市(哪怕是地盘最小的省会)。经济打压和不合理区划又何曾让南京这个城市颓废过,落后过呢?套句俗话,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死了也是!


眼看过去未来


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多方面的,但至少有一个因素是确实存在的,并且可能是决定因素,那就是语言。

本人江苏海门人,对此比较有发言权。

记得十多年前,我的一个启东(九隆)哥们娶了一位来自常州的妻子。那哥们老婆在启东生活了两个月后发现,当地人都叫她江北人,她觉得相当讶异,因为就她而言,她不把当地人喊江北人就不错了,倒是身处江北的当地人把她当江北人看,简直莫名其妙。

当然,作为一个对地理概念掌握得还比较好的我来说,我及其理解哥们妻子的那种讶异,并且认为她才是真正的江南人这一结论是非常基础的常识。只是当地人才不管什么地理概念,你说的更接近北方口音(常州为毗陵口音),就会被坚持认定是江北人。

况且即便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说沙地话的也同样会讥笑说通东话的为江北人,因为事实上沙地话确实比较接近上海话和苏州话(与崇明话相同,与常熟张家界话相近)。不过久而久之,说通东话的也就自称自己是江北人了,或许是自嘲,当然更有对语言类别的承认(通东话为常州毗陵口音的一支)。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比如扬州,通常海门或启东那些沙地话语系的听见扬州这个地方,会断然认为扬州属于江南;而当他们听到真正的扬州话,会坚定认为这是江北人。

搞笑的是对于杭州人,在海启人眼里,与扬州的情况非常类似,就因为杭州话里少不了当年余宋南渡带来的中原官话腔。

所以,语言,是生活在江浙地方的普通老百姓辨别所谓江南江北的最直接因素,也因此,苏锡常或杭嘉湖的老百姓觉得南京镇江是江北人。

当然,作为学术研究的话题,就不能简单的一言蔽之,江南江北除了语言,其地理,文化,历史沿革,风俗风物,民风信仰甚至人的性格和自然气候都是其中因素。南京镇江是江南还是江北,要看你用什么角度去看,或许她们承担了从粗犷的中原文化到温婉的江南文化的过渡,成为独到的江东文化,或者是江南文化的西北桥头堡,亦未尝不可。


舞文弄墨的驴


这个问题很简单,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南京、镇江是江淮官话区,不是吴语区,因此被自认为是方言贵族的地域意识较保守的这些吴语区尤其是该地区农村、小城镇地区人认为不是本家人。

2、南京、镇江地区虽不属吴语区,但又历来政治地位高过于这一地区的吴语区地区,南京要么首都要么留都要么江南省首府要么两江总督,南京如果是首都,江苏省会一般由镇江接掌。这一点,又让自认方言贵族的这一地区吴语区人嫉恨不已!

3、近代以来上海的崛起使这一地区的吴语区一些人认为有了光荣的可靠的大腿可抱……

4、改革以来,苏州、无锡等吴语区城市GDP总量长期高于南京,使得这一地区一些人兴奋不已,自持是中国犹太人,是中国最聪明人,而大搞地域歧视。

但是,他们的地域歧视却总也达不到他们想要的那种目标,南京始终都是那些自认高贵的总要搞地域歧视的吴语区一些人的恶梦:

一,南京的贵气始终不变!南京政治地位始终高于苏南浙北吴语区,南京只要在江苏就是省会,只要不在江苏就是高过于省会的设置!即使有了上海,南京还是被付予了制衡的角色,战区中心、最高法巡回法庭等重要大区机构仍然设在南京。

二,南京的大气始终不改!任凭外人如何去说,南京人依然不改大气、包容的心态。南京人不仅不搞地域歧视那一套,而且对外地人很包容,对每个地区来到南京的人都一视同仁相待,更不会因外人的所谓歧视就自乱阵脚!

三,南京的豪气始终不散!你说南京非江南就非江南呗,江南佳丽地是指哪里啊?历史上江南贡院、江南省首府在哪里啊?你谁啊?你说南京方言难听就难听呗,历史上曾两次成为国语的方言还怕你一个越来越萎缩的方言区人瞎议论么?你们是谁啊?!

四,南京的未来未可限量!这是孙中山老人家说的!不服气的去问他老人家好了!


王茅


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都说吴方言,杭州说中原官话,南京、镇江说江淮官话。语言不是江南的划分依据,虽然官话代表着正统、权威,但是语言也不能分高下优劣。

至于提问者所言的南京和镇江不是江南,仅仅是网络上小撮某语区的蠢货造势罢了。江南,顾名思义,中国南方长江文化,宁镇扬都有别称:南京——江宁,扬州——江都,润州——镇江,这里的江全是长江的意思。

上海交通大学刘士林教授首先提出了“江南四大名城”的概念,明确指出扬州、南京、苏州、杭州。浙江省发行量、影响力最大、唯一的省级报纸《钱江晚报》,亦步亦趋,完全认同江南四大名城为扬州、南京、苏州、杭州。

江南这块蛋糕足够大,排除某些妄图不劳而获的强盗,所有参与制作的贡献者都能吃饱,犯不着独吞。


扬州梦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笔者是江苏盐城人,在长沙求学定居。当人问我老家在哪里的时候,我的回答基本是苏北盐城。很习惯性的回答,记得从我懂事的事情起,周边的人都会强调我们是苏北,也许是觉得和苏南的差距有点大。

题主提到的江南的南京、镇江被认为是"江北人",这个事情得说开讲。在2014年10月1日,上海知名解说员周亮歧视"苏北"被开除。当时,他歧视的主要对象不是队员的籍贯,而是舜天的主场-南京。其实,这些都是老黄历,之前上海地区也有用"江北"歧视南京、镇江、扬州等区域的,在年轻人眼中已不存在这样的看法。

江苏省政府将全省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区域,长江以南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划归苏南,扬州、南通、泰州三市划归苏中,剩余的就是苏北。其实,2000年之前的江苏省年鉴中,苏南仅限于苏锡常三市,是全国农村经济的改革样板-"苏南模式"。

上图1999年的江苏省经济主要指标表中,南京、镇江并划归在苏中,苏南仅有苏锡常。

其实,苏南、苏北的划分在历史上很混乱,有以长江为界的,有以语言"吴语"区分(见上图,有专门人研究的),都是中国人,非得细分的那么清楚,分出三六九没必要。

籍贯不是个人选的,对生养自己的土地要有感恩的心。至于这些地域的划分或歧视,没必要太放在心上,过上好日子才会关键。

苏北、江北听听就好,在外的面子不是靠城市,是靠自己。

希望对您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


帅小西De


地域归属感的话题,南北划分除了以黄河、长江或者山脉之外,还有行政区分,整体而言是有相对的流动性。

譬如秦汉时期是以黄河划分南北,黄河北岸为北,黄河南岸,呵呵,似乎并不是什么北方,纯粹的以封国属地定区域,楚国领域为南。

秦汉之后,开始有了正式的南北区分,一般仍然是把黄河作为划分界限,但此时已经加入长江,江北和江南,就此而生。

我想建业,金陵,石头城当初都是属于江南,为何不被揽括了呢?

唉,这又涉及到行政和语言方面,众所周知嘛,楚国后边有什么?

吴越二雄。

呵呵,这就历史原因咯,牵扯不清但非得捋个明白也只能如此作答。

吴越之后有什么,闽粤桂湘等,都是风俗言语惹的祸。

还是按照黄河与长江划分比较明白。


鸿哥iouyh福小铺


所谓江南的地域划分和语言类分的历史纠缠

很简单,所谓江南,是以长江的下游地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长江冲击平原形成的三角地区,传统习惯意义上是指南京上海杭州三点连线形成的三角形地方,称为江南。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历史上的地区疆域一般都是按大江山川为界区分管理的,这是共识。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交通不发达,人民远行不宜,一般都是祖祖辈辈生活在一个地方,所以一个地区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除非大规模的战争迁徙,当地人就形成了一类的语言体系,以太湖为中心就形成了现今沪苏錫常地区的吴语地区,彼此之间,语言互通,相互交流很方便,可是为什么南京和杭州语言,与上海話为代表的吴语有较大的区别呢?

这要追溯到三国时期的吴国,首先吴语就是以吴国当时的首都苏州为官方语言,不可否认,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就一直有语言发音的优越感,吴国称帝的是孙权,他是富阳人,今杭州富阳区。富阳話和原来的苏州话一结合,变成了当下的吴语,期间也许有很多变化,但不可否认,到目前的吴语体系里,苏州話最软最嗲,苏州的评弹十分好听的地方戏。

按吴国的行政划分,当时的粮仓是水系发达的太湖流域,是吴国的经济中心,形成了"三吴"既以东吴的苏州,中吴的常州,西吴的湖州组成的发达经济圈,当时的上海是苏州的乡下,无锡是常州的乡下,杭州则是湖州的乡下(没有贬义,请不要自动对号,历史是滚滚而来的),当然孙权大帝没有那么狭隘,三国基本上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中下游以北是曹操的魏国,以南是吴国,长江上游的四川一带就是刘备的蜀国。相信当时的三国人说道"江南",想必就是吴国吧!不管如何评说,以太湖为中心的长江下游三吴地区,必定是一个"江南"的代号,我想这是普通百姓的心中定位。而伟大领袖的毛泽东的宏伟诗作,七律登庐山中,挥就了"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的宏伟诗句,来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毛主席以高瞻远瞩的远大目光,足蹬庐山,左望武汉黄鹤楼,右眺苏常湖州的鱼米之乡,在伟人心中,江南又是何等的宽阔,又岂是区区的太湖流域呢!

从三国到二晋南北朝,随着国都迁徙到建康现在的南京以后,朝代的中心便从苏州西移到了长江天堑的南京和镇江,南京钟山到镇江焦山,是十分重要的军事要塞。当时军队的中心在哪,首脑机关就在哪,而军队中北方民族比较彪悍,到了二晉时期,苏北地区大量的战争移民到了江南,被大量征召参军,驻守京师,形成了以扬州话为主体的淮杨北方人群体。当时新南京人的语言体系与三吴的吴语体系差异巨大,据史料记载,吴语体系的人群在军队的话语权逐渐受到淮杨语系的排挤,在政府官僚体系中慢慢淡化了,南方人多有些被鸠占鹊巢的感觉,有从而也形成了两种语系的长期恩怨对立。这个我以后再展开说。

而到了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的语言又发生了巨变,由于北宋的首都汴京在河南开封,随着北宋皇帝的战败被俘,在金兵兵临城下的情况下,仓皇败逃,一路狂奔到了杭州,当时的临安不过是湖州府下的小县城,北宋文武百官能工巧匠浩浩荡荡可都是中原的北方人,入乡随俗不得不学讲当地話,于是这个北方話和临安話一结合,就形成了既不像吴语又不是当年河南話的杭州話,最典型的发音,是杭州的"尔"音,带着卷舌的特种吴语。这是杭州話跟三吴语系最大的差别。

到了晚清,由于八国联军入侵中华,大清屈辱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腥臭条约"(辛丑),上海被八国联军瓜分为多个租界,于是这个苏州乡下的浦西地区的上海话开始洋境棒起来,大量的外语单词加入到以宁波人为主的上海浦西人序列,上海话开始摩登起来,落后了两千年的上海从此以后扬眉吐气,竟把上海以外的人类统统变成了他们口中的"乡下人"(当然上海人还是没有把自己的列祖列宗的宁波人忘记和贬低)。历史竟然从三吴的太湖圆圈外沿 切划了一个正三角,从南京話到杭州到上海話,合围了三吴的内圆,尽管杭州和上海被北方話同化的不多,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吴语地区,南京話与吴语格格不入,但是以这个正三角型组成的地区,即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的苏浙沪地区,毫无疑问的是世界上公认的"江南".至今如此!

不管以后历史如何演变,这个正三角就是地球人的江南,对于语言差别和地区差别,本人从来都是平等对待,从来都不会用上海話来嘲弄别人,也不会因是别人的"高贵语音"而高攀.


天佑大中華2025


南京刚波宁,主要有二点:其一靠近安徽,对安徽辐射大,对江苏本省辐射小,江北以徐州为老大自成一派,江南苏锡常比南京发达。故常被称为“徽京”。其二在江南又分二派,一派苏锡常吴语区,另一派南京、镇江江淮文化区。在江苏只有镇江跟着南京玩。南京又被苏南人称为“苏小三”!

苏锡常、杭嘉湖、上海,虽被分为二省一市,分属江浙沪三个省级行政区,但这里的老百姓,都是吴语区内太湖流域,属泽国之民!三者一家亲,除了行政壁垒外,其它基本一体化!


经天纬地安邦定国


有文物和遗址证明: 镇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没有之一);江南人的老祖宗(周人)从镇江登岸,江南人老祖宗的墓都在镇江(没有其他地方);镇江人开始用古汉字讲吴语的时候,江南其他地区的人还没有文字,还在讲古越语(侗台语)。是从镇江走出去的人创造常州人、苏州人、无锡人……


Boyee2


传统意义上,苏南,是苏锡常镇加南京。这个概念,首先杭州圈子怎么会插一脚来评价,,,题目设计有问题。

其次,我是常州的,苏锡常镇历来都是苏南,这个毋庸置疑。

至于南京,可以说,因为以前和安徽的历史纠葛,它也是苏南群体特殊的一员,但是现在,的确是苏南城市群的。至于海门启东包括靖江等特别近的县级市,本身和苏南渊源不小,不过我们评定的是地级市,所以也就不算了。如果啥时候出个苏南县区,估计他们可以塞进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