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良师益友 助我前行

我与《共产党员》相识是1985年5月,在河北省委第一书记高扬办公室。此后30多年,这本刊物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助我一路前行。

我是改革开放之初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1982年省委第一书记高扬到河北上任时,我还是一名二十出头的农村业余作者,在各级报刊发表过一些作品,获过省内外几个文艺奖项。时隔不久,河北省委向各级党政干部发出“发现和提拔人才要开辟新途径”的号召,省委领导率先垂范,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这温暖的阳光照到了我的头上。

1983年7月,经高扬同志亲自批示,我作为河北省社科领域第一个破格录用的自学成才青年,安排到行唐县文化馆工作。1983年8月20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了“河北省委领导关怀自学成才青年,周喜俊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的消息。新华社随后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各大新闻媒体陆续发出报道。

省委第一书记关心自学青年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也让众多在自学之路上艰难跋涉的青年看到了希望,霎时间在全国掀起了自学的热潮。走自学之路,做栋梁之材,成为无数青年奋斗的目标。

良师益友 助我前行

1984年12月在全省业余文学创作座谈会上,省委第一书记高扬(左二)、省委书记高占祥和作者们在一起亲切交谈。左三为周喜俊。

1984年4月,我调到石家庄地区文化局戏曲研究室,组织上担心我离开熟悉的生活写不出好作品,批准我仍然把行唐县作为深入生活基地。1985年5月下旬,我参加石家庄地区的人才会议,地委领导告诉我,高扬同志将要卸任调回北京了,老领导对你那么关心,你应该去见个面,看看还有什么嘱咐。

是啊,高扬同志之于我,不仅有知遇之恩,更有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在我被录用后的两年时间,他多次以不同方式进行勉励和提醒,唯恐我这棵小苗离开生活沃土枯萎,更担心我在文艺界各种思潮中迷失方向。

1983年12月上旬,在河北省自学成才青年座谈会上,高扬同志当众鼓励我在创作上要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坚持走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坚持写农村的新人新事新变化。随后,又委托省委宣传部、团省委领导把他亲笔签名盖章的《老舍曲艺文选》《赵树理曲艺文选》赠送给我。

1984年11月底,为期6天的河北省业余文学创作座谈会在石家庄召开,会议期间,高扬同志邀请包括我在内的部分文学青年进行座谈,亲切地对我们说:“搞创作要有洞察力,作家手里掌握显微镜,微观世界的东西也能看得见。还要手里掌握望远镜,站在高岗上,拿着望远镜,别人能看出几百米,你就能看出几千米。显微镜和望远镜就是马列主义。”

1985年春天,我的第一本新故事集《辣椒嫂》出版时,高扬同志精心写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歌颂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题词,以寄托对我的殷切期望!

这点点滴滴,我时刻铭记在心。高扬同志要离开河北了,我何尝不想再当面聆听一次教诲?1985年5月27日上午,我走进了省委四号楼高扬同志办公室。进屋坐在沙发上,我一眼看到了茶几上的《河北日报》和一本《共产党员》,那是我初次看到这本杂志,觉得名字很亲切,便好奇地问了一句:“还有这么本刊物啊?”

高扬同志慈祥的目光瞅着我,说:“这本刊物跟你的年龄差不多。”

高扬同志接着说:“你是搞文学创作的,关注文学刊物可能更多些。这是省委机关刊,主要反映党的工作,传播党的声音。一个文艺工作者,党报党刊是要关注的。不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很容易偏离正确的创作方向。”

高扬同志语重心长的教诲,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文艺工作者应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也由此记住了《共产党员》这本党刊。

为让我更深入地了解生活,1986年秋天,组织上安排我到新乐县委宣传部挂职体验生活。报到那天,我在县委书记办公室,看到书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一摞《共产党员》。这次没有了初次相识的好奇,倒多了几分朋友重逢的亲切,我随手拿起一本翻阅。县委书记是个朴实忠厚的长者,看我喜欢这本杂志,起身把那一摞子全搬出来对我说:“你都抱走翻翻吧,这里面的内容很丰富,多了解些信息,对你的创作和工作都有好处。”

从省委第一书记到县委书记,都如此珍爱这本杂志,这让我认识到了其中的价值。后来每期《共产党员》送到,我总是先睹为快。碰到喜欢的文章和重要信息,还要摘抄下来。对一个创作者来说,能及时听到党的声音,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让我的思维产生了质的飞跃。我在新乐5年,先后挂职宣传部副部长、县委常委,这本杂志一直是我的最爱。

1993年,我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任命为石家庄市艺术研究所所长。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1年。11年里,边向老同志请教学习,边努力开展工作,艺研所渐渐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氛围,还创作出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品。我个人多次被评为文化局机关和市委市政府优秀知识分子,艺研所也被评为先进集体。

2004年,我被破格选拔为石家庄市文联主席。不久,我又被选为作协主席。当时正是各种文艺思潮涌动之时,如何把文艺队伍凝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我们以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抓手,每年举办一次大型主题活动。从“打造精品力作,建设文化强市”座谈会,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创作大会;从基层文联工作经验交流会到“用西柏坡精神造就石家庄文学创作生力军”青年文学创作会等,连续搞了十年品牌活动,直到与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接轨。

十年政治方向的坚守,带出了一支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的队伍,培养出了一批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青年作家,创作出一批在全国产生影响的优秀作品。2017年,河北省十佳青年作家评选,我市占了三席;河北省第二届孙犁文学奖;河北文学院合同制作家评选,我市入选人数连续五届名列全省第一。

抓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我在创作上每年也有新收获,长篇电视剧《当家的女人》、长篇小说《当家的男人》、中篇评书《天地良心》、长篇纪实文学《沃野寻芳》等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省文艺振兴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大型现代评剧《七品村官》在全国两会期间作为特别节目在央视戏曲频道黄金时间播出。“当家”系列第三部《我的幸福谁当家》作为纪念改革开放40年重点图书今年出版,长篇纪实文学《齐花坦与河北梆子》也将问世。

回顾走过的道路,如果说我还能取得些成绩,除高扬同志的谆谆教诲和组织的培养外,《共产党员》杂志给予我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滋养。多年潜移默化的浸润,对我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管理和创作上找到了契合点,相互促进,其乐融融。

2009年第2期《共产党员》杂志以较长篇幅,刊发了记者对我的专访——《人生,像花儿一样绽放》,记述了我30年的创作历程。两个月后,百岁老人高扬逝世。24年前的5月,我在高扬同志办公室与《共产党员》相识;24年后的2009年,我写的《温厚情怀,照亮人生》悼念文章,刊发在2009年第5期《共产党员》,表达了对高扬同志的深情怀念。

《共产党员》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助我一路前行。在这本刊物60华诞之际,献上这篇文字,以表达我的感恩之情和真诚祝福。

(周喜俊,河北省文联副主席,石家庄市文联主席兼作协主席,国家一级编剧,全国优秀青年文艺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从事创作40年,发表作品850余万字,出版八卷本《周喜俊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