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专家提出了什么“催生”建议?对丁克征税,让妇女早生……

【综合报道】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14日刊发题为《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的署名文章。文章称,未来中国将面临人口断崖式下滑,提高生育率应该成为中国新时期的任务。文章建议,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尽量实现二孩生育补贴的自我运转。

专家提出了什么“催生”建议?对丁克征税,让妇女早生……

《新华日报》这篇文章的刘志彪、张晔来自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截图)

该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在全网引起热议。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华民族屹立,就是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文化

搜狐国富智库就“生育基金”的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胡继晔。他认为,未来不仅可以设立生育基金制度来鼓励生育,还要对丁克家庭征收未来的社会抚养税。

胡继晔表示,中国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目前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低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所以国家必须鼓励生育。 他强调,中国现在要彻底放开生育,不管是从文化层面,还是从历史的长河、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及备战方面,生育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祖孙万代的一个事情。

胡继晔认为,生育基金制度这个建议非常好。目前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成本高,养不起,而且两个孩子肯定比一个孩子要好。

为什么要设立生育基金来措施鼓励生育?胡继晔表示,中华民族几千年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我们逐步形成了一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文化,生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载体。

“首先从文化上,我们要进行鼓励。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已经从这个文化脱离了,已经没有了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侵染,所以年轻人总是想,我自己舒服就好了,可以不生孩子。

“其次,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过去如果一个家族里边,作为一个男性,没有孩子,是进不了祠堂的,所以他必须过继也要过继一个孩子过来。

“第三,从民族复兴上看,俄罗斯一直在鼓励生育,害怕人口越来越少,每年大概减少六七十万,人口一年比一年少,所以从民族复兴大业,生育关系的不仅是当政者,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祖孙万代的一个事情。

“第四,从战争的角度,我们也要鼓励生育

。去年,中国跟印度在洞朗对峙,当时印度的士兵都是兄弟三四个,中国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和平的民族,不好战,但是一旦有战争了,我们永远要备战。”

征收生育基金对不生孩子的人会不会不公平?对于这个问题,胡继晔说:“这就错了,不生孩子的人更应该来交生育基金。过去中国采取计划生育,向超生的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但是未来鼓励生育,应该向丁克家庭征收未来的社会抚养费,人老了之后光靠钱是没用的,还是需要年轻人,别人家的孩子来照顾。这些丁克家庭老了之后没有后代,是要占用社会资源的,所以将来要对丁克家族进行征税。”

除了设立生育基金,胡继晔指出,现在要彻底放开生育,其次还要鼓励生育。比如俄罗斯,一直都在鼓励生育,生的越多奖励越多。在中国鼓励生育,至少可以奶粉免费,在奶粉的供应中,可以学习美国对穷人发放食品票的模式,给百姓供应奶粉票,尿不湿票等。

专家提出了什么“催生”建议?对丁克征税,让妇女早生……

2017年7月4日,四川成都22岁年轻妈妈曲兰同自己产下的三胞胎康复出院。单卵三胞胎在人类生育史上十分罕见。(图片来源:资料图/中新社)

《大国空巢》作者:对男女差异化教育,让多数妇女有条件在30岁前生三胎

针对“生育基金”,威斯康星大学妇产科研究员、《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博士表示,这其实就是过去一些地方实行的强制缴纳“不超生保证金”(绝经后才能领取)和社会抚养费的思路一致,将强制少生,转变为强制多生。这不但侵犯人权,而且会降低生育意愿和生育率。

易富贤表示,需要尊重生命,将人当人看,大刀阔斧对经济、政治、社会、卫生、文化、教育、伦理、城市规划等进行综合改革,才能有效提升生育率。

易富贤曾在《中国经济报告》上发表了一篇《从全球视角探求中国人口新政》,在其中提到过,中国人口政策需另辟蹊径。以下是他当时提到的建议:

1、统筹制定反人口危机措施。应柔性设计,禁止强制。

2、开展人口危机的国情教育,修改教科书,纠正几十年计划生育宣传所形成“人口是负担”的观念,废除不利于生育的法律条款。

3、强化家庭价值。美国各州政府的人均儿童投入,犹他州最少,但由于家庭观念强,生育率是全国最高。现在儒家圈地区还很重视教育,非婚子比例低,说明重视家庭的文化基因尚存。

4、平衡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保障妇女权益。社保制应该与家庭建设结合,建议让养老与养幼挂钩,多孩多得(从孩子和社保)。以夫妻为“共同纳税人”,共同纳税多,退休金也多。给妇女提供合理的带薪产假,由国家社保而非雇主支付。

5、平衡儿童福利和老人福利。今后中国劳动力减少,“面包”越来越少。应该设立红线,让社会养老只能获得红线内比例的“面粉”,养老产业、养老智库的职责是用这些“面粉”高效地制作出味美、足量的“面包”。

6、平衡生育能力和养育能力。建议降低法定结婚年龄到17岁或16岁,提高教育效率,对男女实行差异化教育,让妇女平均初育年龄控制在25岁以内,多数妇女有条件在30岁前生三个孩子

(也有利于优生),顺利进入职场。政府应给予生育补贴。给年轻人提供优惠房贷、租房。城市和住房设计应“宜生”,有利于主流家庭养育三个孩子并照顾老人。

7、开展尊重生命的教育,限制中晚期堕胎。

专家提出了什么“催生”建议?对丁克征税,让妇女早生……

去年年底,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劳动力用工综合市场开始首期月嫂培训。(图片来源:资料图/中新社)

央视网:少打群众的歪主意

北京央视网17日刊发评论称,“生育基金”的建议荒唐。

评论称,首先,生育是人的基本权利,生还是不生,都是个人和家庭的自由。我们可以通过宣传鼓励生育,也可以制定激励政策引导生育,但不能以“设立生育基金”之名对不生或少生家庭行惩罚之实。这种建议于法无据、于理不通、于情不合,既有违常识,也暴露了研究者专业素养的不足。

其次,少打群众的歪主意,不要动不动就建议收费。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同时我们要看到,大家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负担还很重,中国家庭债务水平长期居高不下,上海财大研究院刚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超过美国当前水平。

之所以当前中国生育率不高,除了经济社会发展、妇女劳动参与度提高等客观原因外,养孩成本的急剧上升是重要的原因,这是社会的共识。有些年轻人不是不想生,而是确实压力太大,对症下药的良方在于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优抚生育政策和真金白银的公共投入解决人们生娃的现实之虑和后顾之忧,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从老百姓身上薅羊毛,这看似为国分忧,实则是荒腔走板的高级黑。这也是为何这种建议会遭到舆论一致批评的关键所在。

再有,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面对外贸的不确定性和投资拉动边际效应递减的形势,内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加明显。我们要千方百计地通过降低个税、减少收费、完善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内需的动力,促进消费的转型升级,而不是以所谓“生育基金”的方式加重群众负担。因此,无论是从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着想还是从经济健康发展的长远考虑,都应该想方设法地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而不是瘪下去。(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