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5·31”新政後 光伏產業變革應聚焦技術進步

“531光伏新政”過去已經快三個月,但市場依然不平靜,產品價格在去庫存階段經歷的快速下跌後開始進入平穩階段,但企業卻還要經歷產能利用率和現金流的比拼。在變革時代,我們要理解產業政策變化的原因,也要將目光更多的集中在技術進步上來。

“531光伏新政”出臺以“限規模,降補貼”的方式對行業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光伏產業鏈價格出現了快速的下跌,其中硅料的價格從5月份的約120元/公斤下降到現在的約90元/公斤,單晶硅片的價格從5月份的4.45元/片下降到現在的3.15元/片,部分中小企業開始出現經營困難甚至是停產的現象,可以說需求側的快速剎車給供給側造成了巨大的價格衝擊。而政策出臺背後,是可再生能源補貼發放拖欠嚴重,是對限電問題和產能過剩的擔憂。政策支持的行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行業發展低迷時政策會支持,行業發展過熱時政策就會出現壓制”。而不可否認,2017年國內光伏行業裝機確實有一點過熱。

光伏政策的變化是否也在反映產業政策方向的變遷呢?我們認為,政策由需求側的拉動向供給側的支持轉變或許會成為一個必然趨勢。從多個行業的發展歷史來看,通過政策的支持和補貼的推動,拉動了需求的增長從而帶動上游產業鏈出貨量的增加。而政策支持力度的減弱和補貼的逐漸退出,形成了一個去槓桿的過程,從而使得上游產業鏈付出了價格的代價。而過去兩年光伏成本的下降速度要快於補貼的下降速度,使得行業盈利依然保持了較快的盈利增長。“531光伏新政”出臺之後,行業經歷艱難時刻,而能夠使得行業走出艱難時刻的是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提升,技術是最根本的推動力。而產業政策除了支撐相當的發展規模,還應積極引導和支持技術的不斷創新。

技術始終在推動行業的進步,未來依然可以期待。過去十年間,光伏組件的成本下降超過了90%,背後是硅料和硅片成本的快速下降,電池和組件效率的不斷提升。過去兩年,推動行業成本快速下降的是金剛線切割的應用,可以使得每片硅片的成本下降0.8-1元。展望未來,更低成本硅料的投產,CCZ連續拉棒技術推進,更薄硅片的切割,P型甚至N型電池的推廣,半片和疊片等組件技術的應用,甚至在輔材環節,包括白色EVA膠膜和POE膠膜等封裝材料的應用,都是可見的推動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的辦法,而平價上網也就是順理成章的。行業發展迴歸到通過優質的供給創造需求的路徑。

作者:廣發證券電力設備新能源首席分析師 華鵬偉

證券日報華鵬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