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來日旅遊熱是解決日本人口減少的大好時機

日本政府旅遊局(JNTO)7月18日公佈的數字,6月訪日的全體外國人旅客增加15.3%,達270萬4,500人次,創6月的歷史最高紀錄。1~6月的累計人數增加15.6%,達1,589萬8,900人次,是上半年史上最高紀錄,維持整年人數將超過3000萬人次的態勢。

外國遊客訪日旅遊,從表面上看是一種短期行為,但是也可以說是促進外國人來日本定居的一個前奏。從最近的統計數字來看,外國旅遊者的增長與在日本長期居住的外國人的增加是成正比的,如2017年,來日外國遊客為28,691,073人次,增加13.9%;2016年為24,039,700人次,增加14.3%;2015年為19,737,409人次,增加13.2%;2014年為13,413,467人次,增加6.3%;2013年為10,363,904人次,增加7.2%。

來日旅遊熱是解決日本人口減少的大好時機

而根據法務省的在住外國人統計,到2017年末,在住外國人已達2,56 1,848人,比1年前增多7.5%,為史上最高,2016年為2,382,822人,增加6.7%;2015年為2,232,189人,增加5.2%;2014年為2,121,831,增加2.7%,2013年為2,066,445,增加1.6%.連續5年人數和增長比例雙增加,僅2017年1年就增加了約18萬人。

這種旅遊者和常住外國人同時增長的現象,從一個側面可以說明旅遊者的增長,帶動了常住外國人的增長,那些親身到日本來過的外國人,因為喜歡了日本,就會來日本工作,或送他們的子女來日本留學。

如常住在日中國人是常住外國人中最大族群,在在日中國人中,除了包括各種職業與身份在內的永住者外,持有留學在留資格的最多,而從留學生的增減曲線來看,也可以說明旅遊者的增長帶動了常住外國人的增長。2005年,中國在日留學生達到80,592人,創1998年以來歷史新高,但是2006年以後開始呈波浪式加減,一直到2009年也沒有超過2005年,而到了中國人開始大批來日旅行的2010年,則超過了2005年,達86,175人(1),雖然這以後也和常住中國人及旅行者一樣,由於東日本大地震及日本政府購買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的影響產生同比下降的曲線,但是據日本法務省的在住外國人統計,從2014年以後,再呈連年增長趨勢,如2014年為105,557,2015年為108,331人,增長率為2%;2016年為115,278人,增長率為6%;2017年為124,292人,增長率為7%,實現了連續3年人數和增長比例雙增加。

一些中國留學生,就是因為來過日本,因此喜歡日本,就來日本留學了,也見過一些留學生的家長,他們也是因為來過日本旅遊,喜歡日本,就才把子女送到日本來留學。

而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2017年12月公佈的的調查顯示,在選擇旅遊目的地時,40.2%的中國人首選日本,之後是美國,這是繼2013年以後日本再一次成為中國人旅遊的首選地,可以說,這種旅遊意識的變化和也在日常住中國人的增加有關聯。

而據日本總務省7月11日公佈的根據住民基本臺帳的人口動態調查,到2018年1月1日為止,日本總人口為1億2,770萬7259人。其中日本人減少37萬4,055人,為1億2,520萬9,603人。從1968年調查開始以來,減少人數最多,從2009年以來連續9年減少。另一方面,外國人與前一年比增加了17萬4228人左右,達249萬7656人。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與日本人的人口結構呈老年化傾向相對比,外國人人口呈青壯化傾向。從日本的人口結構看,主要是15歲以下的兒童人口和15歲到65歲的勞動力人口不斷減少,而老年人口不斷增加,兒童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從2013年的13.13%下降到2018年12.57%;勞動力人口從2013年的62.47%下降為2018年的59.77%,而老年人口則從2013年的24.40%上升為27.76%。

而從外國人的人口結構來看,則呈兩頭小中間大的趨勢。15歲以下的兒童人口和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少,而15歲到65歲的勞動力人口占絕對多數且不斷增加。兒童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從2013年的8.96%下降到2018年8.59%;勞動力人口從2013年的84.28%上升為2018年的84.85%,而老年人口則從2013年的6.77%下降為2018年6.56%。

從這種人口結構來看,不斷接受外國人是日本的人口結構從老齡化從向青壯化的唯一途徑,據日本厚生勞動省6月1日發表的人口動態計,2017年新生兒出生數為94萬6060人,比上一年減少3萬918人,為歷史新低。平均一名女性一生生育1.43名孩子,與上一年相比下降0.01。

日本人口減少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不結婚的人數顯著增多,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人口統計資料集(2017年)》數據,2015年日本"終生未婚率"的男性為23.37%;女性為14.06%,和2010年的調查相比,男性約上升了3.2個百分點,女性上升了約3.5個百分點。

可以說,日本的人口減少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結構性問題,包括已婚女子生育率低下、經濟條件和教育費的昂貴抑制生育心理、社會性服務的發展使結婚的必要性降低、有關獨身和結婚的意識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等多種因素,並不只是僅僅依靠政策就能解決的問題。

而更加積極地接受外國人來日本定居,卻是一個比較單純和依靠不斷推進政府政策的改變能夠解決的問題,而且從上面的數字來看,長期來日的外國人絕大多數是青壯勞動力,可以成為支撐日本產業"來之能戰"的力量。據帝國數據銀行7月9日發表的調查結果,2018年前半期(1~6月)日本因為人手不足的企業倒產為70件,同比增加42.9%,連續3年增加,從調查開始的2013年1月以來,破半年之內此類倒產紀錄。

而據日本廣播協會NHK 1月9日報道,在東京都(23區)內年齡到達20歲的新成人約有8萬3400人,其中有1萬800多人是外國人,其比例約為8比1。其中新宿區的新成人中有45%以上是外國人。

NHK指出:年輕人減少的影響之一就是嚴重的人手不足。從我們身邊的服務行業的變化,很多人會有切實的感受。 NHK採訪了以"長崎什錦湯麵"為主打商品的外連鎖店"Ringer Hut",在他們所到的東京新橋店中, 25名工作人員中就有21人是外國人。

店裡接待他們採訪的人告訴他們:在人手不足的現實中,外國人成了不可或缺的存在。

《日經中文網》7月12日援引日本生命基礎研究所的鈴木智話指出:"零售業等人手不足的行業要靠外國勞動力才能維繫"。目前在全國日本7-11便利店工作的外國人達到約3萬5千人,佔到職員整體的7%。

安倍曾把日本的人口減少稱之為"國難",可以說,進一步打開日本國門,擴大接受外國人來日,是日本解決少子化"國難"的唯一出路,而現在來日旅遊的外國人高速增長,是日本接受長期來日外國人的一個大好時機,難說這樣的情形會永遠繼續下去,日本應該抓住這個日本最有魅力的時期,進一步打開國門,接受外國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