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王強:站在人工智能與金融IT最頂端的人丨CCF-GAIR

王強:站在人工智能與金融IT最頂端的人丨CCF-GAIR

我眼睜睜看著兩股觸手可及的浪潮從我眼前飄過,一次是20年前的互聯網浪潮,一次是現在的人工智能浪潮。直到現在,我既沒有上岸,但又站在最前線。

一年前,筆者在《陸奇、沈向洋、李開復、 洪小文四人在CMU和職業生涯早期的故事》一文中提到:

4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中,有3任(李開復、沈向洋、洪小文)是 CMU 計算機學院教授、圖靈獎得主羅傑·瑞迪(Raj Reddy)的博士生。

而Reddy教授培養出的另一位得意中國門生,便是本篇的主人公王強。

相比而言,王強的職業路徑,與瑞迪教授的三位微軟系華人學生有所不同。但在筆者看來,國內整個金融與人工智能交叉領域,同時擁有如此深厚的AI學術研究和金融IT能力的牛人,半隻手就可以數得過來。

王強,大數金融CTO兼首席科學家。1998年-2009年,王強任IBM GBS美國設計合作部門總裁、IBM Thomas. J Waston研究院主任研究員,期間獲得了CMU機器人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出任建設銀行信息技術部門核心與智能交易系統首席專家兼西安銀博副總經理(建行全資子公司)、美國Fiserv公司東亞及東南亞董事總經理兼總裁、TCS中國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研究員。

學術研究層面,王強自2009年起任UC Berkeley 機器人與工程實驗室講座教授,在國際Top期刊發表90餘篇論文,同時是4屆CVPR論文評委和兩大國際頂刊PAMI、TIP的編委。於2017年當選IEEE Fellow。

王強長期供職於金融IT領域,Fintech主要的研究及工作方向在銀行戰略轉型、核心銀行業務、金融反欺詐、金融大數據等領域;

AI研究方向專注於圖像理解、深度學習、智能決策等領域,並在去年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劉鐵巖、騰訊AI Lab副主任俞棟、今日頭條AI實驗室主任李航等人同期當選IEEE Fellow。

回顧王強二十多年的求學與職場生涯,每個重要節點都充滿“塞翁失馬”的經歷:

  • 放棄西交大保送名額衝擊清華,15歲高考以陝西省理科第四名的成績,卻因估分失誤又報考了西安交通大學。

  • 博士導師瑞迪是語音識別領域的大師,王強卻選擇研究計算機視覺,並在2017年獲得至高榮譽:IEEE Fellow。

  • 4年11個月攻讀完CMU機器人博士, 王強在畢業兩年內成為IBM Watson時任最年輕的主任研究員(28歲),第二年獲得IBM 全球“傑出工程師獎”,是IBM時任最年輕的“華人傑出工程師”之一。

  • 40不惑之年,當多家知名巨頭給他開出千萬年薪讓其出任研究高管時,他卻選擇加入創業團隊。

鄭南寧在左,周鴻禕在右

與很多90年代的互聯網人一樣,《硅谷熱》一書燃起了理科生對計算機技術的所有幻想,王強也不例外。

1994年,15歲的王強考入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系,孫劍是高他一屆的直系師兄;此外,正在交大讀研三的周鴻禕則奔波在校園各個角落,一邊倒騰反病毒卡,一邊啟動第二個創業項目:平面創意系統……

進入大學不久後,彼岸硅谷的創業之火愈燃愈烈,馬克·安德森在94年發佈的網景瀏覽器,從推出到與微軟硬碰硬,僅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

本科上學期,當新生們還在享受大學生活時,王強似乎從那位賣反病毒卡的小夥兒身上看到了馬克·安德森的影子,在師兄周揚的介紹下,加入了周鴻禕的“壞孩子”軍團,為反病毒卡寫病毒動態庫引擎。

“剛上大學就可以寫程序了?”編者問道。

“那會兒我已經有了三四年的編程經驗。高一時便用一個月的時間把二哥的計算機課本自學了個遍,基本可以用C語言編程。”回憶起年少往事,王強繼續講到,“我的數學還行,高二時奧林匹克數學和物理競賽的都是省一等獎。高考分數超出清華錄取線70多分,比理科狀元少6分,但因為估分失誤,報了西交大,其實這是個好事,那是如果上清華,牛人太多,我的自信心一定會受打擊,那麼未來的路估計大半會很平淡。”

至於為何加入周鴻禕團隊,王強頓了頓談到:很多年輕人做決策更多是內心熱情使然,由於對周鴻禕“首次利用硬件反病毒”這個概念感到好奇,遂決定入夥。

後面的故事如周鴻禕自傳《顛覆者》所述,第一個反病毒卡項目因為產品迭代、利益分配和內部管理等問題流產。

團隊解散後,王強又迴歸簡單平靜的生活,把所有精力聚焦於學習。

大一下半年,王強用了一學期時間把大學所有數學課程學習完畢,並用C語言實現了課本里介紹的所有算法。

“我們有一個比較嚴苛的老師,他出的高級編程語言試題至少會掛掉20%的學生,重點是從未有一個人可以拿到滿分,而我,成了那幾年唯一一個獲得滿分的人。”王強娓娓道來。

此外,也有兩位老師也對他的職業與研究生涯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我特別崇拜的一位老師叫萬金友,他的彙編水平非常高,可以把UCDOS的作者求伯君改為萬伯軍。是很多學生的偶像。”

雖然對這種超神級編程能力感到非常震驚,但在技術嗅覺靈敏的王強看來,彙編技術的未來發展意義會非常有限。

就在這期間,《數據結構》這門課程讓王強眼前一亮,時任西交大電信學院院長的鄭南寧教授在教這門課時談到多種圖像學知識,這彷彿為王強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成為王強多年的研究興趣所在。

職業生涯第一站:與藍色大象共舞

1997年,成立第一年的IBM中國技術研究院在西交大招募暑期夏令營實習生,已經精通Java、C、C++、R、COBOL、RPG等6種語言的王強,第一個被選中。

一個半月後,帶領他們的研究經理在一個項目實戰中遇到了難題,由於交付時間較緊,把問題分發給所有組員的他並未抱太多希望。

在其他人連連發怵的情況下,王強連夜翻完18個小時的源代碼,最終在二天把問題成功解決。經理看到這個未滿18歲的毛頭小子竟然有著如此大的能耐後異常興奮,並安排HR一定要把王強留下。

在HR問畢業後是否願意正式加入IBM時,面對跨國巨頭的盛情,必然難卻,王強欣然答應。

王強本科畢業的1998年,那一年西安的夏天異常炎熱,創業環境同樣如此。

那年,比爾蓋茨發佈了Windows 98系統,牽動著每個人的神經。

那年,劉強東拿著1.2萬元積蓄趕赴中關村,租了一個小櫃檯,售賣刻錄機和光碟。

那年,意氣風發的張朝陽、王志東分別創立了搜狐和新浪。

那年,馬化騰和張志東在深圳註冊了騰訊。

那年,見了大世面的李開復回國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

硅谷的互聯網熱潮逐漸達到頂峰,大洋彼岸的中國技術青年也紛紛湧入這個行業。

大四期間,王強對外界的創業潮似乎並不感冒,反而對圖像技術的興趣不減反增。

拒絕西交大保研名額後,王強以467的高分報考了浙江大學圖形學名師鮑虎軍-CAD&CG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生,而就在半隻腳已經踏入鮑虎軍門下時,王強接到了IBM的電話,才想起一年前他的口頭承諾:畢業後會回到IBM。

“年輕人,說話做事不能沒有誠信。“在收到王強以讀研為由的的拒絕消息後,IBM的這句話讓王強開始猶豫。

此外,IBM也為王強描繪了眾多美好的前景,其中尤為打動的一項便是:做基礎技術研究。

1998年8月,王強在與家人商量後,最終放棄攻讀浙江大學圖形學碩士,加入IBM進入核心技術團隊,用C++解決複雜接口問題。

1998的11月份,IBM中標美洲銀行4億美金的重要項目,該項目由IBM GBS負責。

那個年代如日中天的GBS,猶如雲計算時代之於亞馬遜AWS。

IBM GBS,即全球商業服務部(2017年GBS與全球技術服務部(GTS)合併為“IBM服務部”),截止至2017年,GBS已幫助世界170多個國家的知名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和重塑,IBM GBS 於2016年財年收入已突破170億美元,佔總營收超21%。

隨著全球金融信息化浪潮的到來,核心部件的工程師在GBS內部的需求越來越大,在這一節點,HR建議王強嘗試參加該部門的全球招募計劃。

秉著對複雜工程問題的興致,只能聽懂外文但幾乎無法正常交流的他在經過三輪面試後,最終靠過硬的技術解決能力進入GBS這個遍佈全球的精英技術團隊。

“與多數中國學生閱讀、聽寫能力與口語水平完全不對等一樣,我也能看能聽,但沒法說。當時面試官對我的英文問題也十分頭疼,但後面因為我的做的一些項目不錯,就被招募進去。”

2000年6月份王強順利升為Band8,而這個職級在IBM從未授予過23歲以下的員工,王強當年只有21歲,王強在離開IBM是Band D職級。

外企晉升速度慢的問題,或許還不遠是年僅21歲的王強應該考慮的事情。但對自己職業有明確規劃的他,經過判斷後認為有一條路可選擇:做架構師。

“你現在太年輕,雖然有了架構師的能力,但不見得團隊領導會能接納。如果在名校拿到碩士博士後,晉升空間可能會大大提升。”HR的這番話為王強點明瞭未來的路徑。

兩大貴人:C++之父與圖靈獎得主

就這樣,王強開始了高校申請。

這其中,他崇拜多年的偶像C++ 之父Bjarne Stroustrup為他的博士申請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回憶到這段往事,王強仍舊滿懷感激。

“Bjarne Stroustrup早期在IBM做兼職高級顧問,好幾次在IBM主辦的大會中講解了自己對編譯器的理解。由於崇拜之情,我經常主動湊過去找他聊天,探討一些比較複雜的技術問題。”

Stroustrup也發現了這個年輕人對技術的理解和熱枕遠遠強於同齡人,於是雙方互留了郵箱。

2002年,籌備了一年的王強開始申請多個名校的碩士及博士研究生,但苦於尋找合適的推薦人。這時候王強想起了Stroustrup,希望他能為其寫推薦信。

Stroustrup收到王強的郵件後,不假思索地為這個年輕人撰寫了一封長長的推薦信。

幾個月後,王強拿到了所有計算機人都憧憬的CMU計算機系offer,而接收他的導師正是大名鼎鼎圖靈獎得主羅傑·瑞迪教授。那年王強23歲。

瑞迪教授過華人博士生很少,卻走出了沈向洋、洪小文和李開復等在世界享有盛譽的科學家和企業家。

瑞迪教授的華人學生有一共性:為人謙遜,學術觀狼性。

李開復和洪小文在做 Sphinx 時,瑞迪教授並不認同他們的研究思路,但年輕氣盛的李開復和洪小文仍舊堅持採用隱含馬爾剋夫模型的框架做語音識別。Sphinx 成功後對瑞迪教授本人和後來的研究者影響巨大,直至今日,蘋果、微軟及其他公司與機構的語音技術研究仍以之為基礎。

當時李開復和洪小文不顧瑞迪教授的反對,堅持研究 Sphinx的這股勁頭似乎也在沈向洋身上體現出來。他並沒有選擇語音作為方向,而是學習圖形學用照片重建電腦三維世界。

與師兄沈向洋在語音識別大師屋簷下選擇圖形學頗為相似,王強也並沒有中規中矩地追隨瑞迪教授擅長的語音方向,而是朝著自己的興趣計算機視覺領域走去。

進入CMU初期,瑞迪教授給了王強幾個思路:做圖像識別,首先需要自己做樣本,然後既可以用機器學習的方式,可以用集合的方式,也可以用算法來實現或用MATLAB仿真。

“瑞迪教授並不是一個把知識點從頭講到尾、手把手帶你的老師。他會告訴你做某項研究,需要具備哪些最基本的條件和知識,然後會為你列出一個list。他的記憶力非常好,每隔一段時間,他都會check你list的知識點掌握了多少。”

如果遇到不是他特別熟悉的細分方向,瑞迪教授會推薦你找哪些人,推薦參考閱讀哪些論文和書。即便是自己最熟悉的領域,他也給予學生足夠多的權限和自由,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和挖掘。

“這種教學方式對我的研究生涯影響非常大。做研究,重在對現有研究的這條道路上做變革,然後看變革之後能否走得通。那時候我在走一條比較獨特的研究路線,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做標註和找庫。什麼標註樣本是有效的?這在當時是讓人非常頭疼的難題。除此之外,我也希望做出更大的創新,改變更多點。但這也直接致使我陷入迷茫期,很多研究完全沒有頭緒。”

瑞迪教授發現我的問題後便問道:你知道語音標註怎麼切窗口,怎麼提窗,怎麼消噪嗎?大家都知道分類器難設計,那能不能換個思路,從結構推斷分類器,從中間網推理,通過輸出管理分類器設計,再在兩個網絡中間去找結合點。這樣你會發現你雖然改變不了所有點,但至少能改變這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而這一點會使你的成果有質的提升。

“從一處開始,不要試圖改變很多“的研究理念,對王強的影響非常大。從表面來看,這句話並沒獨特之處,但對於那些一心想做出“曠世之作”的人來說,他們的目標往往是革新所有點。

NBA前全明星控衛賈森基德曾在臨近退役時為新球員提了一條寶貴建議:年輕時我每次搶到籃板球後就全速衝擊籃筐,當時教練對我說慢下來,我無法理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才發現這句再樸實不過的話裡蘊含著無數的籃球經驗和哲學,慢下來可以讓你更好的閱讀比賽,控制攻守節奏,而堅守這一條原則的基德最終成為了21世紀以來最傑出的組織後衛。

與“慢下來”相似,“先從改變一點開始”這樣一句再普通不過的話,糾正了多個走在彎路上的研究者。

之後,只在研究中改變了一點的王強,發表了多篇非常優秀的論文。

攻讀碩士和博士的同時,王強還在為IBM GBS做項目,從高級程序員,做到架構師,04年拿到碩士學位前後,被破格提為IBM GBS IT設計合作部門總裁。當時GBS的IT設計合作部門已經成為一個匯聚將近二百多人的世界頂尖銀行交易系統架構師的機構,負責把IBM的產品與合作伙伴產品打通,並形成Total行業解決方案。

王強講到,02年到06年,他每天的睡覺+吃飯時間,不超過五個半小時。每天三點多睡覺,七點多準時爬起來去工作、上課、去圖書館。

這期間,除了完成了IBM多個重大項目外,王強在PAMI等多個頂級學術期刊發表數十篇優秀論文。

職業抉擇:計算機視覺 or 金融IT

2006年,王強獲得CMU博士離開象牙塔後的那一年內,身處海外的王強看到百度、騰訊相繼上市,互聯網市場一片繁榮,但他感慨那個時代似乎趕不上他在CMU積累的知識,如果回到國內更難發揮出自己的研究能力。

最終,在GBS項目完結後,王強放棄部門總裁職位,跨去鼎盛時期的IBM Thomas J. Watson研究院,從事醫學影像分析的研究,並在兩年內升任為Watson研究院主任研究員。28歲的他是時任Watson最年輕的主任研究員。

加入Watson後的王強,主要從事的肺部與眼底醫學影像分析工作,團隊把之前25%的準確率,提升到了50%。並在加拿大醫院落地,比國內到來不久的醫學影像分析潮整整早了十年,因為在Waston的貢獻,29歲的他獲得IBM全球“傑出工程師獎”,是IBM歷史最年輕的“華人傑出工程師獎”之一。

但這之後,王強愈發迷茫,他發現圖像識別在實際應用中比較侷限,雖然計算機視覺是他的興趣所在,但這些技術所能落地解決的問題並不能讓王強感到滿足。王強也感慨道Watson是最早一批做認知技術研究的機構,卻淪落到現在這個境地。

筆者回憶道一年多前,張宏江與周志華在KDD China的技術峰會中對話時,觀眾反覆提問周志華為何不全身投入到工業界,張拿過周的話筒一道點破學術人的追求:目前工業界還沒有足夠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能讓志華動心。

與張宏江所言的“問題解決信仰”類似。用工程手段解決世界一流金融機構的IT難題,比用研究的方式提升圖像識別準確率,更讓王強振奮人心。

2006年開始,王強的前部門IBM GBS中國區正在為中國建行開發Core banking系統,多達1萬7000多隻交易,讓系統變得異常複雜。這樣的複雜金融IT難題,無疑對王強有著天然的誘惑力,同時建行在極力邀請他的加盟。

雖然傳統金融機構往往對科技人才的吸引力較為有限,但王強還是最後決定回國加入建設銀行並任核心系統首席專家,負責核心交易系統的項目管理和研發。隨著王強的加入,這套核心交易系統的存款部分在一年內成功上線。

隨後,王強分別在中國第一金融IT公司宇信任首席金融架構師,之後又出任美國Fiserv公司東亞及東南亞董事總經理兼總裁,TCS中國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研究員等,手下員工一度超過6000多人。

不停地在客戶眼中扮演著"Trouble Terminator"的角色。

2014年,王強在河北省政府及邯鄲銀行董事長等高官的盛情邀請下出任邯鄲銀行CIO,同時被評為河北省“百人計劃人才”,河北省特聘專家。

“我骨子裡是個不安分的攻城獅,當最難打的城牆被攻下來後,我並不安於享受成功後的守城現狀,而是不斷去內部和外部尋找新的問題。”

解決完邯鄲銀行的技術問題後,王強開始思索未來的職業規劃。這期間,國內最頂尖的幾家互聯網巨頭和金融集團希望他來擔任計算機視覺和系統架構的首席技術高管。

“創業!”在對自己經過審視之後,王強的內心給出了答案。

2018年4月,王強正式加入金融科技初創公司大數金融,出任CTO兼首席科學家。短短3年,大數金融目前估值過百億。

“大數金融是個非常有活力的團隊,我加入後的首要任務是對新一代小微信貸系統、金融反欺詐、多維度核身、OCR、智財方案、客服、催收等系統進行升級。大數金融的模式也是把獲客、反欺詐、風控、生物識別、高效運營管理等方案,打包銷售給銀行和保險公司。”

王強繼續介紹道,大數金融的銷售方式與行業其他廠商有所不同,傳統IT廠商是賣項目的一錘子買賣,開發完畢就結束,售後服務繼續交錢。

而大數金融的模式是與客戶分潤,以風控和反欺詐方案為例,大數把這兩套方案銷售給客戶後,客戶利用大數解決方案多賺到的錢,大數會和銀行進行分潤。

在經過對大數金融的IT和智能化技術升級後,大數金融可以為客戶輸出線上的整個運營流程,把終端用戶5到10天的貸款週期,縮短到1到1.6天,甚至到一天之內。通過遠程智能面核的方式代替過去網點面核的方式。

“大數金融是家極具前景的公司,一家成立不久的企業可以把產品和利潤做到如此高水準,未來不可估量。而且大數金融有很多環節需要強大的IT和AI技術支持,反過來說,它本身擁有無數的場景需要智能化技術來填充和支持。”

“現在市場上很多AI公司是先有了某些技術後,再去找釘子,而大數金融則自己擺好了無數釘子,等著有AI和金融IT這些錘子去敲,而我就是扮演敲釘子的人。”

多年從事金融,難涼AI學術熱血

回國後主要從事金融IT的王強,在實際項目中應用計算機視覺技術的場景並不多,但完全不影響他對圖像學術方向的熱衷。

近些年,王強分別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器人及智能機器實驗室聘請為計算機視覺講座教授、博士導師。

“這些年我不斷用新的方式去研究計算機視覺。今年8月份左右,我會在頂刊上發佈一篇關於在膠囊網絡中進行圖像和視頻處理和修補的論文。”

2017年,這位頂尖的金融IT職業選手,以“AI愛好者”的身份當選IEEE Fellow。

那一刻,這位Trouble Terminator,已然站在了人工智能與金融IT領域的最頂端。

6月30日,王強將擔任由中國計算機學會、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聯合舉辦的CCF-GAIR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計算機視覺專場聯合主席。

該專場中,多位科技巨頭首席技術官、國際學術頂會主席、世界名校AI實驗室主任、獨角獸首席科學家將會公開分享最前沿的計算機視覺技術研究與商用成果。

本專場強調產學融合,出席的學術嘉賓均擁有深厚的商業項目開發經驗,企業嘉賓也具備一流的學術研究能力。為業內人士提供極具價值的「學術前沿與智能視頻監控、醫療影像分析」新思路和方法論。

演講嘉賓

科技巨頭高管

張益肇: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

王熙:飛利浦中國副總裁、首席技術官

國際學術頂會總主席

權龍:香港科技大學教授,ICCV 2011主席,IEEE Fellow

沈定剛:北卡羅萊納大學教授,MICCAI 2019主席,IEEE Fellow

世界知名實驗室主任

田捷: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主任,IEEE Fellow

邢磊:斯坦福大學醫學物理系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

獨角獸企業創始人與首席科學家

孫劍: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前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姚志強: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

林達華: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港中文-商湯聯合實驗室主任

王孝宇:雲天勵飛首席科學家,前Snapchat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任鵬:臻識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

圓桌對話嘉賓:

柴象飛:匯醫慧影創始人兼CEO

李明強:圖普科技創始人兼CEO

龔純斌:睿視智覺CEO

趙地: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副研究員

附:大會詳情,點擊進入 https://gair.leiphone.com/gair/2018yr?from=leifengwang2018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