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刘邦的妃子戚夫人下场悲惨,而薄姬一生平安,为何吕雉放过薄姬?

庄苏颖


刘邦,农民出身,经过起义、进驻灞上、鸿门宴、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又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在这期间,吕雉作为刘邦的发妻自然是做了不少的贡献,在刘邦还未发迹之前,吕雉便下嫁于他。成婚后,吕雉也是做好了妻子的本分,在家孝敬公婆,养育儿女,农桑针织。


而刘邦则时常不回家,对待工作松懈,有次押解犯人,还因醉酒使犯人逃跑,失职后无法承担后果便也躲藏起来。这个时候吕雉并没有怪罪刘邦,而是时常爬山涉水送与丈夫衣物食物等。

所以,吕雉作为刘邦的糟糠之妻,也算是非常合格的。前205年四月,汉军与项军战于睢水,汉军大败,吕雉等一众刘邦家属为楚军所俘。直到公元前203年九月,通过协议才被放回。

回到刘邦身边的吕雉发现,刘邦身边不知何时有了一个娇俏可人的美人,不仅比自己年轻貌美,更是能拿捏男人的通性。而吕雉性格最开始是比较温柔善良,在被俘虏的那几年应该是吕雉性格转变的重要原因。在楚军作为人质时期,受尽精神上的折磨,使吕雉变得多疑敏感缺乏安全感,更是善妒。


所以回到刘邦身边后,却发现自己丈夫已经有了另外的女人,甚至开始嫌弃自己。再后来戚夫人更是以赵王如意威胁到刘盈的地位,这下吕雉便忍不了了。在刘邦死后,吕后便开始疯狂的报复戚夫人,这上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在刘邦生前,戚夫人仗着刘邦对自己的宠爱,经常不把作为正宫的吕雉放在眼里,其又处事个性张扬。刘邦更是对其子宠爱有加,却不喜欢刘盈,这也是吕雉痛恨戚夫人的原因之一。

而刘邦还有一个夫人也就是汉文帝刘恒之母,刘邦对其并没有太多感情,因怜悯才宠幸她。就有了刘恒。薄姬与刘邦鲜有见面,自然是地位低下,刘恒八岁时被封为代王。薄姬性格淡然处事低调,只专心抚育刘恒并未参与到后宫的争斗中去,而吕后后来没有折磨薄姬,不仅使其与儿子团聚,更是地位仅低于自己的贵夫人。

其实吕后将薄姬当成了另一个自己:受丈夫冷落的悲惨女人,甚至比自己还惨,一个没有地位因一次怜悯而得到的宠幸的女人,自己与薄姬也是同病相怜,而自己比薄姬要幸福一些,所以吕后在看到薄姬之时,便会心生一丝骄傲和高贵,这也就是吕后在刘邦死后未对付薄姬的原因。


青梅煮史


命运这事儿,很难说清楚。就像秦末群雄之中的刘邦,与其它人相比。没有家族背景,能力不行,年龄又大,似乎还心无大志。偏偏活到了最后,还做了皇帝。

在刘邦的女人当中,薄姬也是不突出的,却获得最后的胜利。

咱们分析一下。现在的我们喜欢把后宫争斗的事情,搞得很复杂。其实,吕雉与戚夫人,以及薄姬的事,很简单,并不复杂。

在此宫斗中,薄姬就是打酱油的。薄姬怀上儿子刘恒后,刘邦就在她视线里消失了。

薄姬费尽心思,想重新引起刘邦的注意,都失败了。就这样,薄姬默默的生活,默默的生下刘恒。然后又和刘恒一起继续默默无闻的生活。

公元前196年,也就是刘邦死亡的前一年,刘恒被封为代王。公元前195年,刘邦死后。大权在握的吕雉,见薄姬母子毫无出色的地方,对自己没有丝毫的影响。就把他们母子打发到封地去了。(不知道现代的影视剧,为什么把薄姬母子说的那么了不起?如果真的了不起,早被吕雉搞掉了。)



吕雉是刘邦的大老婆,与刘邦集团的大部分核心成员,如曹参,萧何,陈平,樊哙等等都有很好的关系。再加上,吕雉生的刘盈又是刘邦的长子。所以,刘盈的太子地位,刘邦集团的成员几乎是公认的。

可是,号色的刘邦偏偏喜欢戚夫人。

戚夫人生于公元前224年,吕雉生于公元前241年。戚夫人比吕雉年轻了17岁,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代人的时间。何况,戚夫人还天生丽质,能歌善舞。自然,吕雉争宠是争不过戚夫人的。吕雉心里当然充满了妒忌。

戚夫人把自己颜值高的长处发挥到了极致。她极力向刘邦要求,把自己的儿子刘如意立为太子。刘邦也答应了,下令废掉刘盈,碍于群臣的大力反对才作罢。废太子一事,对吕雉的打击很大。

所以,刘邦一死。起始,吕雉的报复还是有底线的。吕雉就开始报复戚夫人,让她去做舂米的苦役,并没有动她的儿子刘如意。

可是,戚夫人不忿吕雉,用自己甜美的歌声对外人表示。自己在外地做王的儿子,会回来为自己出气的。



吕雉得知后,就恶向胆边生。用残酷的方式杀了戚夫人,又用毒酒杀了刘如意。

吕雉死后,命运女神又开始垂青薄姬母子。

薄姬母子在自己的封地,一如既往的默默无闻的过着平静的生活。朝堂的大臣却上门来,把他们接到长安,让刘恒做了皇帝,薄姬也升级为皇太后。

原来,经过吕雉的胡闹。朝堂的大臣开始对外戚干政,变得极为敏感。他们在刘邦的儿子当中综合评论后,认为薄姬母子最符合条件。因为薄姬毫无家族背景,没法干涉朝政。就把刘恒立为皇帝。

唉,命运从来都是充满了不确定性。


德全不畏


刘邦有八个后妃,几乎下场都很惨,尤其是戚夫人,被吕雉断手断足,做成人彘扔进厕所。但是却有一个人逃过一劫,最后凭借儿子逆袭,成为皇太后,她就是薄姬。那么依照吕雉强硬霸道的性格,他怎么会放过薄姬呢?让我为大家分析一下!

薄姬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又是万幸的。所谓老来富贵,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薄姬一开始侍奉魏王豹,当时和她一同侍奉魏王豹的还有管夫人、赵子儿。三个女人不但没有争宠,反而相互约定,以后有了富贵共同享受。

始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无相忘。”

刘邦派韩信和曹参击败魏王豹后,曹参将魏王豹的妃子都掳走献给了刘邦,于是管夫人、赵子儿成为刘邦的美人,薄姬很不幸,被曹参扔到了织布的工房。上天没有抛弃薄姬,一次刘邦巡查工房,见到薄姬有姿色,于是把她也召进了宫里。但是薄姬被召进宫后,刘邦似乎把这件事情忘了,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从没有宠幸过薄姬。

后来,刘邦在成皋台与两位美人管夫人和赵子儿喝酒聊天,两人将与薄姬当年相约富贵的事情讲给刘邦听,刘邦这才想起一年前被自己召进宫的那个女人,于是当天夜里便召薄姬进宫。薄姬对刘邦说:我昨晚梦到有龙盘踞到我的肚子上。刘邦哈哈大笑,说道:这是吉兆呀,朕本天子,让我来帮你实现这个梦境吧。

随后,薄姬便有了身孕,而刘邦似乎在那晚之后,又将薄姬忘于脑后,从此以后,很少再召见薄姬。这看起来似乎是薄姬的不幸,但其实是薄姬的大幸。为什么呢?

刘邦晚年有动太子之念,因为他认为太子懦弱,根本不像自己。而戚夫人的儿子赵王赵如意却乖巧可爱,甚得刘邦的欢心。再加上当时戚夫人几乎日夜陪伴刘邦,枕边风吹的一阵又一阵,所以,刘邦想尽各种办法让太子出错,想借机废了太子。

而太子之母吕雉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暗地里向张良求教,怎样才能保住太子之位。后张良献计请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这样才能稳住太子之位。吕雉采纳了张良的建议,请出了商山四皓。当刘邦看到太子府有这四位做高参后才明白,人心所向是太子,于是放弃了废太子的念头。

因此,吕雉当时最大的敌人其实是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等刘邦驾崩后,吕雉立刻囚禁了戚夫人,随后将戚夫人断手断足,扔进厕所。然后杀死赵王如意,并且对刘邦的所有后妃和儿子进行彻底铲除。那么薄姬为什么会逃过一劫呢?

戚夫人丧命是因为刘邦的宠爱,而薄姬逃过一劫则是因为刘邦的弃爱。历史记载,吕雉心狠手辣,在刘邦驾崩后将所有的后妃都幽禁了起来。所以,当时的事实情况是不仅戚夫人遭到了幽禁,其他妃子曹夫人、管夫人、赵子儿都遭到了幽禁(赵夫人于早年怨恨刘邦而自杀),而戚夫人因为有怨言再加上太子之争的旧恨而被吕雉做成人彘,扔进厕所。

薄姬是最幸运的,因为刘邦将她遗忘,而吕雉几乎跟她一样,也被刘邦冷落了多年,所以吕雉视薄姬为无害之人。让薄姬出宫和自己的儿子居住在代国。而代国是个非常小的封地,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

可惜历史给吕雉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吕雉认为自己最大的敌人是戚夫人,谁知道到了最后事实证明薄姬才是她最大的敌人。

吕雉与戚夫人争宠,造成戚夫人惨死,赵王如意被害。吕雉的儿子因为吕雉的霸道郁闷而死,吕雉短暂强硬几年后病逝,吕家并没有继续掌权,随后整个家族被诛杀。而大臣们扶植的新皇帝是刘恒,薄姬之子。吕雉如果在天之灵有知,不知她作何感想。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戚夫人的下场很惨,主要是因为她和吕雉争宠,还要废掉当时的太子。所以刘邦驾崩后,吕雉对他和赵王如意下了死手。而薄姬自入宫以来就不受刘邦宠幸,刘邦因为她可怜只宠幸过她一次,但就因为这一次,薄姬生下儿子刘恒。在后来的宫廷政变中,强者纷纷倒下,最后刘恒做了新皇帝。被刘邦弃爱是薄姬的不幸,但却因此拯救了薄姬的性命,这是薄姬的大幸,也是吕雉放过薄姬的最大原因!


每日趣评


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该是你的终究会是你的,不该是你的想了也没用。想了,或许因此还会招来灾祸。刘邦的两位妃子戚姬和薄姬的命运,正印证了这一句话。

刘邦登基之后,封吕后之子刘盈为太子。而戚姬自从跟随刘邦之后,因为年轻貌美,又善跳“翘袖折腰”之舞,深得刘邦的宠爱。她给刘邦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刘如意,被封为赵王。刘邦晚年经常带着20多岁的戚姬外出平定异姓王的反叛,戚姬“日夜涕泣,欲立其子”,这枕边风吹的时间长了,刘邦也越来越喜欢这个小儿子,觉得如意更像自己,而太子太过仁弱,所以便动了废长立幼、更换太子的念头。

刘邦的原配夫人吕雉大约比刘邦小15岁,虽然说她原来跟随刘邦的时候也是一个美女,可是无奈现在年老色衰,加上这些年二人并不经常在一起,感情上无疑是越来越淡。可是刘邦在提出来废长立幼的想法之后,在朝堂上竟然遭到了众臣的一致反对。因为废长立幼动摇了国本,自古以来这都是引起国家动荡不安的原因。

再说吕雉自从嫁给刘邦之后,早年在家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刚被接出沛县的时候,又被项羽抓走,两军阵前还差点被下锅给炖了。吕雉的两个哥哥也很早就跟随刘邦一起干革命,功劳也很大。如今刘邦功成名就,就要抛弃糟糠之妻,大家当然要反对。

吕后急的想哭,便问计于张良。张良说:“当今天下,只有‘商山四皓’是陛下不能召之即来的人,所以很看重他们。如果太子能够礼贤下士请他们出山辅佐,此事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不久,太子果然请到了这四位老者出山。

刘邦得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之后,认为太子羽翼渐丰,其地位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于是便放弃了废长立幼的想法。

与戚姬相比,薄姬非常有自知之明,非常安分守己。薄姬本身是一个私生女,她的母亲魏媪是魏国的宗室女子,父亲是一个吴人。楚汉之际,魏豹被立为魏王之后,魏媪便将女儿薄姬送入魏王宫。当时魏王豹已经降汉,一天著名的女相士许负见到了薄姬,便对魏豹说:“她的儿子将来一定会当天子。”魏豹心想,“她的儿子不就是我的儿子吗,那就是说我将来要当天子了?”于是叛汉,又与项羽勾结。不久,魏国被曹参所灭,魏豹被杀,薄姬被掳,后来她被送进刘邦的后宫,但是一年多也没有得到刘邦的宠幸。

与薄姬一同被刘邦掳来的魏王宫人,还有管夫人和赵子儿二人。她们三人原来关系一直很好,等到被掳的时候,三人相约:“谁先得到富贵,都不能忘了别人。”管、赵二女因为年轻貌美很快得到了刘邦的宠爱,被封为美人。一天,她们以此事开玩笑取笑薄姬,被刘邦听到,刘邦这才想起了薄姬的存在,便对她心生怜悯,在当晚便临幸了她。薄姬一幸而有身,后来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刘恒,被封为代王。自此以后,刘邦就又忘掉了薄姬,很少见她。

刘邦死后,太子刘盈即位,吕后掌握了大权。凡是刘邦宠爱的妃子,吕后全部将她们幽闭于永巷,不得出宫。戚姬在此前的种种作为,令吕雉恨之入骨,所以对她“格外照顾”。戚姬带上铁质的项圈,穿上囚徒的衣服,剔去头发,被迫做舂米的苦役。她在干活的时候唱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这明显是想让在外做赵王的儿子来救她,吕后知道以后勃然大怒。

吕后于是便将赵王如意召到京城,意欲杀害。惠帝刘盈仁慈,不愿看到母亲这样做,于是便将如意接进自己的宫里,饮食起居都和他在一起。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几个月以后的一天早晨,刘盈早起外出射猎,没有叫醒贪睡的弟弟,等他回来的时候却发现如意已经被毒身亡。

吕后又派人挖去戚姬的双眼、熏聋她的耳朵、用药将她灌成哑巴,并砍去手足,扔进猪圈,谓之“人彘”,让大家前去观看。刘盈后来见到人彘,知道这就是戚夫人之后,竟然失声痛哭起来:“这哪是人能干的事,我是太后的儿子,还怎么再治理天下?”从此以后,刘盈日日饮酒作乐,不问政事,身体很快垮掉,没几年便死了。

薄姬因为并不受刘邦的宠爱,所以他的儿子刘恒被封到了边远的苦寒之地代国为王,薄姬也因此被吕后允许出宫随儿子到代国居住,成为代王太后。

吕后掌权17年之后驾崩,大臣陈平、周勃等人铲除吕家的势力,凡是与吕家有关联的人全部遭到了诛杀。当时的小皇帝是刘盈的儿子,但是他也是吕后的孙子。众臣为了避免自己以后反遭清算,所以便诡称小皇帝不是惠帝的亲骨肉,也将其杀害,欲迎立新君。

此时,有人提出了迎立刘邦的庶长孙刘襄为帝。刘襄的父亲就是刘邦早年与情妇曹寡妇生的儿子刘肥,后来被封为齐王。但是有人却认为,刘襄的舅舅驷钧不是一个善类,立刘襄为帝的话,很有可能重演吕氏外戚专权的故事,所以大家便否决了这一方案。

这时,代王刘恒映入了大家的眼帘,众臣都认为薄姬仁善,不像吕后那般强势,易于控制,于是刘恒由外藩成功入继大统,薄姬则成为皇太后。但是刘恒并不像周勃等人预料的那样好对付,不久之后,他就从这帮开国功臣的手中夺回属于皇帝的大权,最终在位23年,并开创了“文景之治”。

文帝刘恒驾崩后,汉景帝即位,薄姬由皇太后升为太皇太后,两年后她才去世。虽然他的弟弟薄昭在汉文帝时因为犯法而被逼自杀,但是此后两汉诸帝都是薄姬的后代,东汉光武帝时尊薄太后为高皇后。与吕后、戚姬相比,她的结局无疑是最好的。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而当初那位可笑的魏王豹,你知道人家薄姬的儿子就一定是你的儿子吗?真的是想多了。


栏杆拍遍


刘邦的发妻吕雉是个奇女子,她性格刚毅、为人强势泼辣,就连极具枭雄气的刘邦都怵她几分,但她颇具政治才干与权谋手腕,是刘邦立国后铲除潜在威胁、平叛止乱、巩固皇权的好帮手,两人的结合在政治上是相互弥补、各取所需,还算匹配,但在日常夫妻生活中却不大和谐、融洽,刘邦不太喜欢这个生性要强、带有几分“女汉子”阳刚气的女人。吕雉善妒,经常为刘邦恋上别的女人而大发雌威,使生性好色的刘邦无法忍受。碍于吕后的强梁跋扈,刘邦只能偷偷摸摸地寻欢作乐。

文献记载,有一次,刘邦无意中进入掖庭织室,一眼望见一位正在埋头织布的美貌女子,他心花怒放,顿时忘了自己的身份,也不顾那女子的卑贱地位,在情欲的驱使下上前调戏,之后就那啥了,不想一试就有了身孕。后来得知那绝色女子姓薄,遂将她封为薄姬,但仍在掖庭织室与织机为伴。

后来薄姬生下一子,取名刘恒。不管生母的地位如何低贱,但刘恒是刘邦的种,因此天生就是龙种、皇子。母以子贵,薄姬终于可以离开暗无天日的纺织作坊,住进了富丽堂皇的后宫。她的儿子刘恒后来成为留名青史的汉文帝,她也因之被尊为薄太后。

封建帝王具有多妻的特权,汉高祖刘邦自然坐拥后宫佳丽三千,他不可能长久迷恋一个美人,只有年轻貌美、温柔体贴、且志趣爱好相近的女子才能长期得宠。之后,一位绮年玉貌、天姿国色的女子戚姬大受刘邦宠溺,她比薄姬更美丽、更善解人意,也更会讨刘邦欢心,使晚年的刘邦自觉重新焕发了青春,引为人生知己,须臾不离左右,成为独宠后宫的最红嫔妃。她最初被封戚姬、不久就封戚夫人,在后宫中的地位仅次于吕后。

戚夫人善歌舞,后宫中歌儿舞女成群,却无人能和她相提并论。有人赞美她“善为翘袖折腰之舞”,大约是形容她起舞时婉约多姿的娇媚姿态,故她能成为刘邦调节情绪的歌舞知音和情感寄托的对象。

后来,戚夫人诞下一子,取名刘如意。刘邦独宠戚夫人,于是冷落了早已年老色衰的吕后和旧爱薄夫人。吕后虽醋意大发,但见戚夫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风头正劲,只得先隐忍不发。

早在公元前205年6月,刘邦就已立刘盈(吕后子)为太子,但到了晚年,他发现刘盈生性“仁懦”,为了避免皇权旁落,他决定废长立幼,改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刘如意为储君。据说刘如意聪慧刚毅,和刘邦很像,刘邦就想趁早废掉生性软弱的刘盈,立如意为太子,既可以保住汉祚,又能安慰爱妃戚夫人。

吕后早已察觉到刘邦有废嫡立庶的想法,日夜提心吊胆,但刘邦将全部身心都放在戚夫人那儿,她也无由接近,只能独自焦灼。为寻求同盟,她极力拉拢已被刘邦冷落的薄姬,以共同对付对自己母子威胁甚大的戚夫人。

刘邦当廷宣布废太子事宜,不想遭到了以御史大夫周昌为首的大臣们之激烈反对,只好暂时作罢。

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时中了箭伤,加上鞍马劳顿,病势日益沉重。戚夫人日夜伺候在旁,她思忖若高祖驾崩,自己母子断无生路,便婉转哀求刘邦设法保全其母子性命。刘邦也知道吕后的为人,他思来想去,并无其他办法,只有重提废立太子一事。吕后知道后,找足智多谋的张良问计,张良本是太子少傅 ,自然心向刘盈,他让吕后设法请出隐居山中的世外高人“商山四皓”,再由他们出面劝阻刘邦废黜太子。

刘邦见自己屡请不出的“商山四皓”都来为刘盈求情,再加上太子太傅叔孙通等大臣以死抗争,知道废嫡立庶一事已不可为。他对戚夫人说:“不是我不愿立如意为太子,实在是刘盈羽翼已经丰满,已无法废弃了”。戚夫人听后,知道已无希望,当即泪飞如雨,悲恸欲绝。刘邦也伤感起来,当即为戚夫人作“鸿鹄高飞”词,高声吟唱,音调凄怆悲凉。

刘邦死后,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因他少不更事,吕后把持、操纵了大权。吕雉为夺权加紧排斥刘姓诸王,而且立即就把对之恨之入骨的戚夫人打入冷宫。她令人剃光了戚夫人的头发,用铁箍拴住她的颈子,换上粗布衣裳,赶入永巷内圈禁起来,逼她整日舂米劳作。

娇嫩柔弱戚夫人哪干过如此粗活,感到满腹辛酸、悲愤,一边哭一边舂。她终日以泪洗面,苦捱时光。

公元前194年,吕后指使人毒死了赵隐王刘如意。

既然已经除掉了戚夫人的儿子,吕后就更加肆无忌惮的迫害戚夫人。她让人把戚夫人的手指脚趾剁掉,再割乳剜目,并熏聋她的耳朵,灌以哑药,然后丢进臭气熏人的茅厕。吕雉恶毒地给戚夫人取了个名字叫“人彘(人猪) ”。过了几日,吕后叫惠帝前来观看,惠帝一看居然吓傻了,回去后就生了场大病。第二天,戚夫人就在巨大的痛苦中死去。之后汉惠帝刘盈再也不过问政事,而是整日饮酒纵欲作乐,以解心中的恐惧与愁闷。前188年8月,汉惠帝抑郁成疾,不幸死去,年仅24岁。

人说女人的嫉妒是世界上伤害力最强的可怕武器,但像吕后对戚姬这样的嫉恨和报复恐怕在世界上也是极其罕见甚至绝无仅有的。吕后对待一个弱女子以及同性竞争对手是如此残忍,对那些异性功臣也毫不手软,手段之酷烈,让人望之心惊。至于那位薄姬,因失宠被吕后认为对己没有威胁,且和吕结成过短暂同盟,因此侥幸逃过一劫。吕雉死后,大臣们商议立新帝,皆认为吕氏凶残暴戾,都说薄姬仁慈良善,故拥立其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薨后,太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他尊祖母薄夫人为太皇太后。公元前155年,薄太后去世,葬于南陵。薄夫人为人善良,素无野心,没有作恶,也算一生平安,得以善终了。

(插图源于网络)

(写作辛苦 严禁搬运)


铁马冰河wu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雉临朝称制,掌握了军政大权,同时亦掌握了对后宫嫔妃们的生杀大权。吕雉残酷打压了戚夫人,可是为什么,吕雉却放过了刘恒的母亲薄姬呢?而且为什么,就算听说过薄姬将会是“天子之母”,也让她一生平安呢?

(吕雉剧照)

一、吕雉为什么残酷打击戚夫人?

在刘邦众多妃子中,戚夫人是最得宠爱的一个。她的儿子刘如意聪慧好学,亦是刘邦最宠爱的一个。

戚夫人担心刘邦死后,得不到吕雉的善待,经常在刘邦面前哭泣不止,甚至劝说刘邦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刘邦亦觉得刘盈仁弱,不似他,再加上戚夫人大吹枕边风,所以刘邦也数次在朝臣面前试探,想改立太子。

幸好,吕雉机敏,在张良的建议下,请到商山四皓作为太子的随从。由于这个原因,刘邦认为刘盈已成大势,改立太子一事也就只能作罢。

不过,这事闹得动静太大,又没闹出名堂来,反而让吕雉对戚夫人有了不共戴天之恨。

所以,当刘邦去世后。吕雉便对戚夫人下手,把她做成人彘,扔进了厕所里,以泄私恨。

(戚夫人与刘邦)

二、吕雉为什么放过薄姬?

刘邦去世后,吕雉竟然把薄姬放出宫,让她去她儿子代王刘恒的封地做王太后。

薄姬为什么能逃过这一劫呢?

说起来,薄姬也是个苦命人。她的生母魏媪是魏国宗氏之女,由于秦朝战乱,流落到吴郡,和薄氏男子结婚,生下薄姬。

据说,魏媪曾拿着薄姬的生辰八字去找半仙许负算了一命。许负经过一番掐算后,认为此女贵不可言,是天子之母。

魏国宗氏之后魏豹得知后,认定若娶了此女,自己就一定会成为皇帝。所以他费尽心血,把薄姬纳为妾。

魏豹本效命于刘邦。自从娶了薄姬,认定自己会当皇帝,所以找了个理由,离开了刘邦的军队。

刘邦最讨厌这种墙头草,所以让韩信攻打魏豹。魏豹哪是韩信的对手,三下五除二,魏豹便被韩信斩杀。魏豹的封地于是就成了刘邦的,魏豹的女眷们,则悉数充入宫中,做了干粗活的差事,这其中就有薄姬。

薄姬虽说做了宫里干粗活的罪人,但因许负的缘故,让她名气在外。所以刘邦也想见一见这个贵不可言的女人。谁知这一见,刘邦看她漂亮,索性充入后宫了。

不过,薄姬在后宫根本没有存在感,就连刘邦也没有想到她一次。好在薄姬这个人心志淡泊,也无心于取悦刘邦,所以她也从来没有抱怨。

一眨眼,就过去了几年。

(薄姬剧照)

有一天,刘邦听管夫人和赵子儿拿薄姬取笑。

原来管夫人和赵子儿都是魏国人,早年和薄姬都侍奉过魏豹。当年她俩也听说薄姬是“天子之母”的传言,所以和薄姬约定,谁若先富贵,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其他人。

刘邦问起来,赵子儿和管夫人便把这一茬告诉了他。

刘邦心生怜悯,于是就在当夜召幸了薄姬。

没想到仅有的一次,却让薄姬怀上了身孕。不久就诞下一子,取名刘恒。

但也就仅此而已。因为刘邦身边美女如云,薄姬的姿色又很平常,而且又不善取悦人,所以,此后她再也没能见到过刘邦。

不过,薄姬并不难受,毕竟她比之前好了很多,因为她有了儿子刘恒。她全心全意地抚养刘恒,过着与人无争的生活。

刘邦感到身体不支后,便给诸子进行分封。刘恒由于一直不在刘邦身边,所以给他的封地很偏,在山西晋阳一带,并把他封为代王。

事情办妥后,刘邦便去世了。

由于薄姬一直不得刘邦宠爱,再加上她和刘恒一直无欲无求,从不参与争权夺利,所以吕雉对她颇为善待,允许她去刘恒的封地上和刘恒生活在一起。

三、吕雉听说过薄姬是“天子之母”为何还不杀她?

吕雉听说过薄姬会是“天子之母”这样一个传说吗?肯定是听说过的。但是,即便听说过薄姬会是“天子之母”,她依然并没有杀薄姬,只能说明,吕雉也不是有多么残忍,实在是因为她对戚夫人实在忍无可忍,才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来。

(参考史料:《史记》《汉书》)


张生全精彩历史


有人说,薄姬能逃过一劫,是因为薄姬的低调、大智慧,但其实,完全不是如此,真正的原因是薄姬十分不受宠,吕后也不当薄姬一回事,所以,薄姬才能随刘恒到代国去。

薄姬本来是魏王豹的夫人,当时著名的相士许负给薄姬相过面,说薄姬能生天子,魏王豹一听,薄姬能生天子,不就是意味着我也是天子吗?魏王豹大受鼓舞,就背叛了刘邦,然后与项羽讲和。

刘邦一看,好你个魏王豹,就派曹参和韩信率军直接打败了魏王豹,魏王豹天子没做成,就变成了刘邦的俘虏,后来在荥阳被周苛给杀了,魏王豹万万没想到,生天子的是薄姬,而薄姬也可能属于别人呀。

薄姬就变成了宫中的工房的一名女工,而有一天刘邦刚好路过工房,看到薄姬长得还不错,就把薄姬纳入了后宫。

不过,薄姬在整个后宫里面,还真是比较普通的,不过,她有两个儿时的好友叫做管夫人、赵子儿,她们三个人小的时候就一起约定了,以后有谁富贵了,就不要忘记其他人,也就是所说的”苟富贵,勿相忘“。

有一次管夫人和赵子儿陪着刘邦,就讲起了这个儿时的约定,刘邦一听,有点恻隐之心,就召薄姬过来,薄姬说:昨天晚上,我梦见一只苍龙盘在我的肚子上。刘邦说:这是个好兆头,我帮你实现吧。

幸运的是,薄姬当晚就怀孕了,之后就生下了刘恒,可是薄姬再也没有见过刘邦,薄姬似乎成了刘邦所遗忘的人,那这样的人,对于吕后来说,根本没有一点威胁。

而戚夫人完全不一样,年轻貌美,能歌善舞,一直陪伴在刘邦的左右,她为刘邦生的刘如意,还特别像刘邦,戚夫人整天要刘邦立刘如意为太子,刘邦也想,可惜群臣们反对,最后只能打消了想法。

戚夫人想要夺太子之位,吕后当然不答应,自然在刘邦死后,就对戚夫人和刘如意下手了。而周勃、陈平在吕后死后,平定了诸吕,就迎刘恒成为汉文帝,而薄姬就成为了薄太后,只能说薄太后的运气真好,许负的预言真准。


历史简单说


事实上,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戚夫人下场悲惨,只源于她有胸无脑;而薄姬一生平安,则是因为她有胸又有脑。

我们先来看戚夫人是怎么个无脑状态吧。

首先,戚夫人政治基础薄弱,却屡屡挑战对手吕雉的道德底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戚夫人都总算是著名的舞蹈家。因为她年轻貌美且又能歌善舞,所以能够得到刘邦的宠爱。或许是因为刘邦长年带戚夫人出征,所以养成了戚夫人恃宠而骄的脾气,于是她多次斗胆地给刘邦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求废掉太子刘盈,立她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戚夫人的这个要求可是激怒吕雉了。

要知道,大汉江山是吕雉陪着刘邦一起出生入死打出来的,戚夫人坐享其成就罢了,竟然要得寸进尺,让刘邦废嫡立庶,无论是从政治利益还是从政治道德来说,都可是犯了大忌。

于是,吕雉就不得不出击了。

如果比姿色,吕雉当然比不过戚夫人,然而要搞权斗,吕雉要搞掉戚夫人那可是绰绰有余。因为整个汉朝官场,能够站在戚夫人那边的只有刘邦,而站在吕雉这边的却是除了刘邦之外的整个汉朝官僚体系,因为这个官僚体系几乎都是跟吕雉同甘共苦过来的,他们不过能不选吕雉这边来站。

果然,周昌出来对刘邦抗议了,然后叔孙通也站出来抗议了,甚至是向来不管事的张良也委婉地向刘邦表达废嫡立庶不合规矩。最后,吕雉使出了杀手锏,请出了商山四皓压场,刘邦这才知道太子刘盈这边实力太强悍,只好作罢。


其次,当戚夫人权斗落败时,不懂明哲保身,竟然硬抗到底。

刘邦死后,吕雉马上将戚夫人抓起来。然而此时落难的戚夫人,如果有常人的思维向吕雉求饶,或许吕雉会放过她一马。然而这个无脑的女人竟然在牢里放歌大骂吕雉,并且威胁吕雉说将来她聪明的儿子长大了,一定会替她报这个仇。

哟,你以为吕雉是被吓大的么?

吕雉可能只是想给戚夫人点颜色看看,不料愚蠢的戚夫人彻底激怒了对方,于是吕雉便派人将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给杀了,然后又将戚夫人弄成了“人彘”!

戚夫人这个下场用今天的话来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如果她放聪明一点,低调内敛一点,会是这个结局么?

反观薄姬,戚夫人差得太远了。

首先,薄姬为人低调,不与别人争宠邀功。

尽管薄姬也为刘邦生了一个聪明的儿子,然而薄姬为人低调,因此也不怎么被刘邦宠幸。尽管如此,薄姬也无怨无悔,在后宫陪着儿子读《道德经》。吕雉搞掉戚夫人以后,认为刘邦所有的小老婆都不是好东西,于是也将薄姬给软禁起来。但是,薄姬却主动给吕雉提出,自己愿意陪儿子出宫到偏远的代地。吕雉念薄姬势单力薄且无依无靠,就放过了她,让他跟儿子刘恒去代地居住。

看看,多聪明的薄姬。

其次,薄姬头脑清醒,面对政治诱惑毫不动心。

吕雉是个狡猾之人,她当然知道薄姬在紧要关头不敢跟她硬拼。但她为了进一步试探薄姬是真聪明还是假糊涂,决定派人给薄姬捎个话。她派人告诉薄姬,说赵王刘如意死了,这块肥缺就留给你儿子来吧,我封你儿子刘恒到赵国去,你换个好环境好好生活。哪料,薄姬也不傻,她早就看出当时吕雉早就想封吕氏子弟当赵王,只是不好意思开口罢了。于是薄姬就明确告诉吕雉说,她哪里都不想去,就想永远呆在这偏远的代地了结此生,反正自己是苦命人出身,死在哪里都是死。

吕雉听了,认为薄姬是真的与世无争,就再也不为难她了。

由此看见,在吕雉执政期间,薄姬之所以有惊无险,平安无事,不是靠老天给她的,更不是靠吕雉主动给她的,而是靠她一个聪明灵活的脑袋为自己争取的。


月望看历史


人贵有自知之明,凡事业不能做绝做尽,到头来自食恶果,戚夫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刘邦贪恋美色是出了名的,另说江山美人,自古谁能抗拒?

刘邦有了江山,万人之上。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新的人来满足他的一些其他嗜好了。恰好出现了戚夫人这个小妖精。

戚夫人很漂亮,深得刘邦喜爱。刘邦甚至想要废除吕后的儿子刘盈另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最后没能成功,但是也足矣看出刘邦对她的喜爱了。

戚夫人一朝得势,便想要得到更多的东西。对于女人来说,无非是为自己和为自己的孩子。为自己她想要取代吕后执掌后宫大权,为孩子她想让刘如意成为太子。

可惜可惜,戚夫人遇到了她一生都为之恐惧的对手,吕后。吕后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心机计谋岂是戚夫人能比的。

刘邦在世时,吕后选择默默的抗住压力,不给刘邦机会抓住把柄废了自己。等到刘邦不行了,这时候她才伸出了自己的獠牙。况且,整个汉室朝廷,大部分的人都是吕后的好友至交。戚夫人仅仅靠刘邦一个得势,没了刘邦,她自然干不过吕后。结局自然凄惨无比。

当然,与戚夫人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人是薄姬。同样深得刘邦喜爱,但是薄姬性格温和且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吕后的对手,所以一直都本本分分的做自己。把自己的身份地位摆在了正确的位置。

刘邦死后,薄姬也表示了不会争夺权力,所以让吕后给封了一个代王给儿子就外出养去了。也算是得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局。

总之是说,人得有自知之明,过了,不好,容易出事,毕竟出来混,终有一天是要还的。


盛世打杂


薄姬在刘邦死后能够一生平安,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她本人并不是很得到刘邦宠爱,吕后不至于嫉恨她。其次,她为人和善仁慈,吕后也不忍害她。

刘邦的正妻吕后,当然是一个冷酷狠毒的妇人。她在刘邦死后,不但毒死戚夫人生的赵王如意,还把戚夫人先罚为奴隶,再砍断四肢,毒哑喉咙,挖掉眼睛扔在厕所里,做成“人彘”,可谓是惨绝人寰。

但是,吕后也并非单纯的变态杀人狂。她对戚夫人母子这么仇恨是有原因的。

戚夫人不但是刘邦的宠妃,得到刘邦百般爱抚,而且刘邦甚至动了念头,要废掉吕后,让戚夫人为皇后,让赵王如意当皇太子,他日继承皇位。

可以说,戚夫人不但抢走了刘邦的宠爱,还直接威胁到了吕后和太子刘盈的地位。这不光是情敌,更是政敌。对待敌人,吕后可不会客气!

而从现有史料记载来看,戚夫人也不是什么善茬。当时刘邦打算废掉刘盈,吕后请教张良,于是请来著名的闲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见状,知道难以废太子,于是召来戚夫人说:“我本想改立如意为太子,但刘盈现在得到四皓辅佐,羽翼已丰,势难更动了。”说罢,长叹一声。

比较有趣的是,这时候戚夫人的反应是“也凄楚不已”。随后,刘邦让戚夫人跳舞,自己则唱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弓矢,尚安所施!”

意思是,天鹅(刘盈)现在已经展翅高飞了,虽然有弓箭也射不下来!

刘邦对着戚夫人哀叹,自己的弓箭不能射死吕后的儿子,这件事情充分说明,废立太子的事情,戚夫人是知情的,不但知情,还抱有很高的期望值。那么,你说戚夫人在这件事中是不是无辜的傻白甜?我说不是。

既然戚夫人投身到了这种玩命的竞争中,那么也该对自己以后的命运有觉悟了。当然,我个人不赞同吕后搞得这么残忍。其实一杯毒酒就够了。

那么,薄姬为何能幸免于难呢?首先她并不是刘邦的宠妃。她入宫一年多,没有得到汉高祖的宠幸。幸亏她的两个少时闺蜜得到了汉高祖的宠幸,笑着说起薄姬的倒霉,汉高祖可怜薄姬,这才和她睡了一夜。这一夜就有了后来的汉文帝刘恒。而生儿子后,薄姬又很少有机会再见到汉高祖了。

由此可见,刘邦睡薄姬一夜,是作为“扶贫”“施舍”的心态去的,睡了也就算了。刘邦既然对这个妃子毫无情感,吕后当然也不会嫉妒或者恨她。这与赵王如意、戚夫人完全是两回事。

再说,薄姬培养的汉文帝刘恒是个善良仁慈的人。从教育角度,薄姬自己也多半是谦冲平和的善良女人。这样的女人不会去为自己争取利益,但周围的人很可能会保护她,说她的好话。吕后虽然冷酷残忍,但也不会刻意去伤害这种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