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教师节传来噩耗,初二学生被家长责骂几句,纵身跳河自尽,该如何教育孩子才合适?

雾悟人生851


看到刚上初二的孩子就因家长说:你少吃零食多吃饭才长身体”就跳河自身,实在让人唏嘘不已。仔细想来,孩子肯定不会简简单单因为这句话而自杀,其或者一直存在严重心理问题,或者正值青春叛逆期。情绪无法疏导、生活没有乐趣、未来没有理想,这才是导致孩子自杀的主要原因。

假如,一个孩子每天有想吃的东西、有想玩的地方、有搞笑的话语,他一定不会自杀的。简单的讲,作为人的动物性本能得到满足,吃好穿好玩好睡好,谁不乐意谁活着呢?作为人的社会性本能,生活有意思、未来有奔头、处处有乐子, 谁还会去选择死亡呢?所以,让孩子开心、让孩子满足,这是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

现在为什么青少年选择自杀?我想多数孩子满足了动物性生长需求,吃饱穿暖,但精神性成长发育不良,存在诸多心理问题。比如: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有些孩子承受不了;单亲家庭或者无爱家庭,孩子体会不到温暖;家长对孩子寄语太高期望,孩子难以实现目标;交流较少疏于管教,孩子沉迷游戏不能自拔等,总总现象发展到极端,都可能导致孩子选择自杀。

我们无法猜测该起跳河事件的家庭情况,但从孩子对父母这样简单关爱的话语都产生过激情绪反应来看,日常亲子关系比较紧张,孩子对父母的抵触情绪非常严重,甚至分不清好坏。假如有家庭出现类似问题,最好找专业人士进行心理疏导;或者寻求老师和朋友帮助,从不同角度让孩子体会到家庭温暖、未来可期。

活着要有奔头,孩子也是如此。悲剧已经发生,但愿此类悲剧不再上演。


入青0601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说说我自己的事情吧,我自幼也算是在温室中长大,因为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经济条件在同龄人中算是不错的,家中又没男孩,对我不说千依百顺,娇生惯养是没错的,所以脾气是极为任性的,稍微不对心思就觉得全世界都对我不起,上学时也因考试成绩三天两头和父母闹矛盾,直到有一次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吓得我父母魂飞魄散,他们才再不敢过分相激,说句实在话,纵然现在明白他们爱我至深,但对他们的教育方式却从不肯苟同,因为那时候我唯一的感觉就是我的成绩远比我这个人重要多了,他们关心我的成绩远远超过关心我这个人,为人父母之后可以理解他们的行为,但要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去理解那种行为,难度实在太大,不适得其反才怪。

所以,从我女儿进入青春期,我就一直努力和她沟通,我希望你的成绩越来越优秀,但珠穆朗玛峰高八千六百米,如果你只能登到八千米,即使成功近在咫尺,我也希望你转身离开,因为与成功相比,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不论做什么,一定要量力而行。

只是,明白道理是一回事,实施道理是另外一回事,这二十年,我们母女又何尝不是不学习自然母慈子孝,一旦学习也是鸡飞狗跳,能真正教会孩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原则,除了全心去爱,其实是没有第二个选择的。

你或许会说,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个父母不是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

可这就算是爱吗?不是。这是连动物都可以做到的本能,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是每个人,即使是几岁的孩子,他们都有精神要求。我一直认为最好的爱情就是: 在今后的日子,无论富贵贫穷、快乐悲伤、健康疾病,我都愿意一生一世爱你,守护你,终生不渝。

其实父母和子女也应如此,不论你是正数第一还是倒数第一,不论你成功还是失败,不论你是丑是俊,是聪明是愚笨,你都是我独一无二的宝贝,即使全世界都不认可你,我也会永远陪在你身边支持你,照顾你,这才是爱的真谛。

但有多少父母能做到呢?其实做不到也没关系,只要尽力就可以了,但至少要告诉孩子,因为你是第一次做我们的孩子,我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我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务必请你多多包涵,多多原谅。




简心如玉


可怜天下父母心,教子无度枉费神!

不知何时?现在的教育方式完全变了。记得以前小时候,家长对于小孩的管教是非常严厉的,小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家长都是这么威吓孩子:“你今天不完成作业,就不准吃饭!”

那时候,让孩子不吃饭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惩罚。现在的孩子,反过来了,为威吓一下父母都会说:“你再让我写作业,我就不吃饭”。

好心的父母心疼孩子,担心孩子身体不好,不吃饭对身体不利,于是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

四川省天全县有一位学生家长在学生吃饭的事,因为学生不吃饭只因说了一句:“你少吃零食多吃饭才长身体”,哪知道儿子却跳河自杀了。



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事例,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家长对于小孩是多么得娇生惯养,照顾小孩是多么得小心翼翼。越是这样,小孩越是任性。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可以说父母这样娇惯小孩,说不得、骂不得的,像这样的孩子,现在不出事,以后早晚也会出事。

所以父母教育小孩,一定不要娇生惯养,而应当从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开朗、懂得感恩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小孩培养成为有用之材。


法重情深


家长很平常的一句话就让孩子受不了了,竟然冲动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怎样的一颗玻璃心啊。悲痛之余更应深思,是谁培养了孩子的脆弱?这样的孩子将来又如何面对社会,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家庭教育到底应该如何教育,父母到底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我的一个朋友曾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她孩子幼儿园中班里的事情,班上一个孩子吃饭的时候总是跟小朋友说话打闹,老师就让他和另外一个说话的小朋友站在外面站了一会儿。结果第二天这个孩子的家长就大闹幼儿园,要求学校处理那个老师,说是他的孩子回家大哭老师惩罚他,以后再也不想来上学了。严重伤害了孩子的心理。


还有一个人资的朋友一起聊天说起他们公司一个新入职的大学生,过了半年要离职,离职原因竟然是他的工作出了差错,领导跟他谈话时眼神不对,说话的时候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语气,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他干不下去了。父母也支持他。


这样的事儿听过的见过的着实不在少数,家庭教育有很大问题,父母太玻璃心了,把孩子护的太过了;父母的关注点太多在成绩上,觉得成绩好其它的可以忽视,孩子可以哄着捧着,只要学习就行。上学十几年,工作十多年,很多同学毕业后的状况以及工作这些年见过的人,让我更加明白情商的重要性,而童年期的培养和引导是关键。爸爸妈妈们一定不能忽视给孩子的这一课。

上班又带娃的80后宝妈,带的好团队带的了娃。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都来自于自己的实践。欢迎关注,获取更多的育儿知识,成为更好的妈妈。

小晗晗爱阅读


9月10日,本该是举国上下的老师最开心和骄傲的一天,不曾想四川省天全县的少年,就因为家人的一句“你少吃零食多吃饭才长身体。”


就选择在这天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多么草率而不计后果的决定!让人心生惋惜更感悲凉。父母亲人十几年的养育恩,尽抵不住一句话的分量。



类似的事件在不同时间都会发生,但近几日尤其频繁。有书君以为,虽然诱因均有不同,但都潜藏着深层次的教育问题。


首先,现行的学校教育模式存在弊端。


如今的学校教育忽略了死亡教育的重要性。


从现行学校教材的不断更新的趋势,不难看出,我国的教育机构越来越不愿意让孩子们看到有关血腥和死亡的内容。



比如中学的语文教材中,逐年删除了鲁迅的文章,据有人说是因为过时了,但是在我看来,是因为鲁迅的文章笔锋犀利,直指战争的血腥和残酷,让有些人觉得让孩子们看到不适合。


事实上,中国的50、60、70后中的许多人,都是在深受鲁迅文章的教育和熏陶中成长的。


正是因为这几代人通过革命文人的文章,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死亡的恐惧,才意识到了生命的可贵。


许多人,即使遭遇3年自然灾害、人间炼狱般文化大革命的侵蚀和折磨,也不曾做出轻易放弃自己生命的事情。


因此,恰恰是在和平年代,国家教育更应该重视对孩子们对战争的了解,对死亡的认知。


由此才能让孩子们产生对死亡的畏惧,对生命的敬畏,才能明白生命的可贵。


同时,学校也可通过让孩子们观看一些关于死亡的科教片,或者组织一些死亡体验实践活动,来让孩子们对死亡的过程和后果有所探讨和了解。


这样可加深孩子们对死亡行为的体会,从而惧怕死亡,不敢轻易触及死亡底线。


其次,如今的家庭教育模式存在隐患。


许多家庭过分强调了对孩子的快乐教育,而忽略了对孩子忍受挫折,克服逆境的能力培养。


当然,学校在这方面也应担有一定的责任,但是有书君以为,主要责任应在家长。


有人说:只有不称职的老师,没有不称职的学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家长,因为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教育方式、一言一行都在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孩子们“三观”的最初形成,都是以父母的“三观”为样板。



许多家长(以60、70后居多),因为深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生育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就过分重视了对孩子的快乐教育,而忽视了挫折教育。


有些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感受和自尊心,甚至对孩子的坏脾气和坏习惯都一味地纵容忍让,逐渐让孩子养成唯我独尊飞扬跋扈的性格。


见不得别人对自己不好,听不得别人的批评,甚至连父母的埋怨都不能忍受,对人对事缺乏爱心缺少耐心,倘若遭遇稍微不随其心意的事,就容易钻牛角尖,走死胡同。


因此。家长对孩子不应一味地温言细语、言听计从,应该有底线和选择。


最起码要通过自己对待一些事的鲜明态度,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孩子做错了事一定要受到惩罚,惩罚措施至少要让孩子对再犯同类错产生恐惧心理,才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另外,父母还应从小就养成和孩子多交流沟通的习惯,通过不断地提醒和引导,培养孩子克服挫折,面对他人非议的勇气和心胸,培养宽容容人的气量和格局。


这样才能让孩子的眼光往远看,不会眼中心中只有自己,更不会因为一点小事一丝不顺,就做出出格的事情或者不可挽回的决定。


总而言之,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和死亡畏惧教育,别让孩子长久地处于所谓“安全教育”“尊重教育”的“温水”里,而失去了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


荒海拾书


菲凡说,孩子跳河只是因为家长不让吃零食吗?我看未必。

孩子已经初二了,是到了懂事儿的年纪了,知道了生死的重要,知道了跳河的后果。可是,他为何还要去跳河?

孩子真正的想法,我们不得而知。只愿孩子一路走好。

从这件事情中,很多人认为孩子非常难教育,尤其是到了叛逆期的孩子。很多人把孩子的跳河行为归结于叛逆期难教育。

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简单看看这个问题。

第一,叛逆期的孩子难教育,该怎么办?

孩子成长的过程要经历几次叛逆期,小到两三岁,大到十几岁。所谓的叛逆期,其实是孩子不断成长,不断发现自我的一个过程。

有人说叛逆期难教育,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且这些想法和主见还和自己的不一致。有人试图用说教来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如果孩子不从,很多家长就开始实施武力教育。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过,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在孩子叛逆期的时候,他们需要家长们更多的耐心和呵护。可是,我们做父母之前,都没有经过培训考试。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教育孩子的。难免,有时候,我们的行为和我们的想法背道而驰。

由此,我建议,如果识字的家长可以多看一些经典的育儿书籍。比如:《正面管教》,《孩子,挑战》,《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等等。如果不识字的家长,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四个字:“言传身教”。

第二,建议学校开一门心理教育和疏导方面的课程。

现在小学生,初中生走极端的事件越来越多。我认为,学校有必要增设一门心理辅导方面的课程。

如果老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信件,邮件等多种形式来走近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及时排解一些负面情绪。或者是,通过课堂和书本教给孩子一些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

我想,此类悲剧应该会下降很多。尽管孩子还会照样叛逆,但是,教会孩子理性思考之后,孩子做出极端事情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如果你家有叛逆期的小孩,或者你自己本身就是出于一个叛逆期,你们会怎么做呢?


菲凡说


一个被娇惯到连正常的话都听不进的孩子,不出问题才怪。这样不知道珍惜生命的青春期少年,每年都会发生多起,真是让人无奈又伤感,到底什么原因造成这一起起悲剧呢?下面我归结几点。

第一,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孩子听不进话。四川天全县这起初二少年的跳河自尽,并非一时的激愤想不开,其实这与长期以来一直缺少合理的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家长对孩子教育从早期的宽容逐步发展到纵容,纵容之下的孩子往往极端自我,有时连好赖话都分不清楚,更听不进去。这就给家长敲响了警钟,育儿要从小,不能待孩子大时再试图矫正不良习惯,以及错误的认知和分辨,那时晚矣。

第二,父母缺乏威信导致孩子的无视。就如这起悲剧,从根源上来讲是父母缺乏威信造成的,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幼儿阶段,或者哪怕是小学阶段的儿童期合理管教,也不至于让孩子无视家长。父母的威信从哪里来,就是要敢于立家规,敢于理性去管教,而不是胡乱管,胡乱批评,甚至有时发牢骚。有原则的父母往往话少,且思路清晰,简洁而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长期连续管教孩子,让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敢造次。

第三,谁忽视生命观教育必将会埋下隐患。就如这起悲剧的发生,如果家长能在孩子儿童期开始就重视生命观教育,让孩子清楚他的命绝不只属于他自己,还属于深爱着他的爸爸和妈妈。如果知道爱父母,那就好好爱惜自己,这样才是真正知感恩的好孩子。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尽管只有几十年,但是生命的长度取决于一个人是否能快乐地度过每一天,而不是遇到挫折甚至是打击就轻易想不开。

第四,要教孩子学会守规矩服从管理。青春期的少年,不管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常有不服管教的现象,之所以不服管,一方面源于父母或老师不合理的说话方式,往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结果导致少年的逆反心理不断被强化。另一方面源于长期放纵孩子不敢管不愿意管,当突然管孩子时,由于孩子不服管而引发矛盾与冲突。因此,教育少年时,要把因何要让孩子服从管理的依据拿出来,那就是要有规则立在前,否则,孩子不会服气。

面对一起起悲剧的发生,家长们该反思今天我们如何成为有威信的父母,该怎样深入了解青春期少年的成长特点,该怎样坚持原则合理管教,让孩子成为明事理,知道对错,敢于承担责任的正常人,而后才是培养出色的人。


寒石冷月


谁能告诉大家,如何轻言细语、和颜悦色、润物细无声,才可能保证熊孩子不自杀?

谁能告诉我们,根本不去管孩子,任由孩子自由生长,即便孩子在某一段时间里不自杀,今后怎么使他回到社会的正轨上来?

也就是,完全不管孩子,一定就不会产生问题吗?

显然不可能!你既不可能完全不管,也不知道怎样一句非常平常的关心的话,(别说是批评他),就会引发自杀的行为。

那么正确的作法就是,维持正常的教育。其中也包括批评。而且要从很小就开始这种教育。比如从小学一年级,或者从幼儿园。

正是因为从小就从来没有过磨难,所以当批评到来之时才可能有出人意料的过激反应。

简单地说,从小就不能惯着,也不能逞着。从小就要教育他对自己负责任。

当我们把这一切工作都做了,如果真的还有自残行为发生,那只能理解为这是个残次品。谁又能完全避免残次品的产生?

我知道,这么说一定会招骂。各位想一想,如果我们一味自责,一味避让,坚决不刺激……。会怎么样?只会促成更多的自残行为的发生。

我经过的一件真事。某年,一位女生因父母不准她恋爱而割腕。抢救之后无碍。我在班里与学生们展开讨论,互动;不是老师的一言堂。结果非常令人满意。学生们都说她的行为是错误的,对自己、对家庭、对于对象、对于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当然,此时当事人不在场。而后与其家长共当事人讨论互动,转达同学们的讨论与劝慰。也产生极好效应。

更深刻的讨论就不在这里进行了。我当班主任30年,决不迴避矛盾与问题。自然,平时我和学生们关系极好。他们称呼我为“老爸爸"。学生们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好。

再说就太多了!


老顽童焦原78483771


9月10日,四川省天全县禁门关桥头,一家人在吃饭时孩子不愿吃饭,家长就训斥孩子说:“你少吃零食多吃饭才长身体。”孩子忽然冲出家门从二十几米高的桥上跳入青衣江中,被人救起经120抢救无效死亡。

都初二了,照理来说有些事也该明白好与坏了。家长这句“你少吃零食多吃饭才长身体。”有错吗?我觉得很正常啊,这话在我看来离训斥的范畴还差很运很运。

当初我儿子这年龄段接受我和儿子他爸混双攻击远比这厉害多多了,临结束还对儿子大吼:“你给我滚出这家!”如今想想儿子的抗击打能力还是可以的,这要追溯到对儿子的幼年、童年、少年时的惩戒。

儿子小时候犯错,不姑息不轻易原谅是我和儿子他爸很早就达成的共识。该训斥就训斥、该挨揍就挨揍,揍完后还得让儿子明白为什么会挨揍。当然揍得找肉多的地方,这个很重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反叛意识开始萌发,这很正常。作为家长平等地和孩子交流倾听很重要。重要节点再重复:平等!倾听!


许爱莉老师


我初二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同学,男生,平时和我们都玩的非常好,看上去是一个很开朗的人。突然有一天,传来了他的噩耗,他跟父母拌了几句嘴,然后在家里喝农药自杀了。遗体就停在镇上医院的手术台上。当时,我真的不敢相信,他个子非常高,那么高大的一个人竟然说没就没了,真的很是不可思议,刚好看到这个问题,认真思考了一下,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非常严重,传统的棍棒和打骂教育对他们来说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第二,我的这个同学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在校时也经常被老师批评,估计在家里,为此也没被父母少说,长此以往,他的心理会感到自卑,没有自信,认为自己可能真的没有啥用,最后用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第三,每个孩子生下来的性格都是有所差别的,不同的孩子教育方式要有针对性,我的这个同学可能天生就属于那种有抑郁性质的性格,不然,像我们那个年代,学生是不会想那么多,不会去钻牛角尖的。

现在的社会很多元化,孩子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也很多,网络带来的冲击让孩子们可以有很多模仿的对象,对他们,我们不能再采用过去的传统教育方式,而是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征,以教育引导为主,及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不要老是将学习挂在嘴上,将来的社会是一个“三百六十行”的发展趋势,学习方面没有天赋不代表其他方面没有特长,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希望所有的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去压迫学习,要知道,天才就那么多,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填鸭式教育反而会对孩子们产生极大的负面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