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揭祕“戰旗”飄揚背後的旅遊基因—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五)

揭秘“戰旗”飄揚背後的旅遊基因—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五)

編者按: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郫都區戰旗村聚焦“領、創、改、治、富、美、育、文”八個字:堅持黨建引領,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以創新發展經濟帶動村民富裕為目標,堅持綠色生態發展、堅持農文商旅融合發展,構建現代產業生態圈,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夯實了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成為中國鄉村振興的典範。

如果要推選成都最網紅的鄉村,相信郫都區的戰旗村一定會高票當選。

從春節期間的十萬人打堆踩點打卡,到春節後幾個月來每個週末的高潮不斷,戰旗村憑什麼能一直高高飄揚起人氣與口碑的大旗?

揭秘“戰旗”飄揚背後的旅遊基因—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五)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再一次走進了這個網紅天下的戰旗村。

解密一:提品質增內涵 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郫都區,是成都“西控”戰略的核心區;柏條河,又是成都市重要的飲用水源地。這兩者註定戰旗村無法容納更多的第二產業,加之生態農業增長空間有限,因此,加快以旅遊業為核心的第三產業來提升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質量,顯得極為迫切。

春節期間遊客量的激增,除了帶來紅火的人氣,也暴露了戰旗村旅遊產業存在消費場景單一、接待能力不足、歷史文化內涵挖掘不夠、參與性互動性不強、假日依賴嚴重等問題。如何做到“假日遊客爆棚,平時人氣不減”?如何讓旅遊業成為戰旗村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一個帶“渦輪增壓器”的強勁引擎?

成都市表示,要深度挖掘天府農耕文明、天府水文化遺產,借力川西林盤修復保護和天府綠道建設,調整優化旅遊空間佈局和產業結構,完善產品體系,提升旅遊品質。

以問題為導向,找準問題精準發力,戰旗村人開始了以提升鄉村旅遊品質化、文創化和國際化發展為著力點的新一輪攻堅。

解密二:豐富消費場景

今年4月,總面積近1萬平米的第5季.香境項目正式開街,這個民宿酒店、餐飲美食街、特色手工體驗坊聚集的商業街區,正成為戰旗村又一個遊客“打卡”地。

8月8日,戰旗村自主打造的文化旅遊新地標——鄉村18坊開街儀式。

戰旗村負責人介紹,鄉村18坊的開街,不僅是村裡能工巧匠展示才技的舞臺,而且是一個融入了傳統文化和現代時尚元素的場景式互動旅遊景點。

揭秘“戰旗”飄揚背後的旅遊基因—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五)

轉型升級,“媽媽農莊”謀劃蝶變。2012年,“媽媽農莊”建成開放。每年薰衣草綻放之際,來這裡“打卡”成了成都人週末出行的“標配”。採摘新鮮果蔬、騎車漫步、耍水、住帳篷、戶外燒烤,多樣的耍法,總能令遊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在觀光休閒遊的基礎上,“媽媽農莊”又在兩年前發展為高檔會議、主題婚禮和拓展培訓基地。現在,“媽媽農莊”又在進行提檔升級,謀求再次蝶變。

揭秘“戰旗”飄揚背後的旅遊基因—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五)

解密三:起好示範 鄉村振興學院掛牌成立

“走在前列,起好示範”。日前,戰旗村鄉村振興學院已掛牌成立並運營。以目標導向,以問題導向和以需求為導向,戰旗村鄉村振興學院將協同專家學者為考察研學者提供個性化課程,成為全國鄉村振興幹部人才隊伍的重要培養基地和智庫機構,對全國的鄉村振興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

經過10餘年的發展,戰旗村已具備極強的輻射和帶動功能。目前,郫都區正以戰旗村為重點棋子,佈下一盤更大更漂亮的棋局:以川西林盤修復保護和錦江綠道建設為紐帶,聯合橫山村、火花村、西北村、金星村等周邊2.6平方公里區域,通過建設“現代農業+鄉村旅遊+幸福社區”的田園綜合體和特色川西林盤聚落群,打造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解密四:依託林盤綠道 重點打造一批高品質民宿

“推窗見日出、夜半枕水眠”,預計今年年底,遊客就可以在新戰旗體驗這樣的詩意生活場景。以柏條河為代表的豐富水系,不斷延伸的天府綠道,正將呂家院子等無數個自然環境優越的川西林盤串在一起。根據規劃,一批“國際範兒”、“時尚範兒”、“文藝範兒”、“休閒範兒”和“生活範兒”的高品質民宿有望在這些林盤中完美呈現。

揭秘“戰旗”飄揚背後的旅遊基因—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五)

遊客來了,耍得開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戰旗村從完善鄉村旅遊全消費鏈條角度構建起來的多業態融合體系,讓遊客從“去之前”對戰旗村的期待與想象,實現了“來之後”的滿足與踏實。不能不說,這是戰旗村整體規劃上的高明之處。

揭秘“戰旗”飄揚背後的旅遊基因—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五)

揭秘“戰旗”飄揚背後的旅遊基因—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五)

(下一個新“網紅”——建設的金星村呂家大院,將引入豆瓣宴、豬圈咖啡、菌湯火鍋和手工煙製作等特色消費場景。)

解密五:五村連片規劃拓展發展空間

在“五村連片”計劃順利推進之時,“戰旗效應”正在進一步放大,郫都區目前正編制《泛戰旗片區“三卷四片”建設方案》:依託柏條河、錦江綠道唐昌段,構建巴蜀農耕文化長卷;依託沙西線兩側、都江堰精華灌區,構建首灌區田園長卷;依託柏木河溼地水生態,構建天府慢生活休閒長卷。以更寬廣的視角,突出“水旱輪作與川西林盤保護”主題,積極申報全球農業文化遺產,打造稻魚共生、稻油輪作特色農業主題公園,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農業遺產旅遊目的地。屆時,一個以戰旗村為核心,集考察研學、參觀遊覽、商務會議、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將呈現在世人面前。

依託柏條河、天府綠道唐昌段,打造巴蜀農耕文化長卷。

依託沙西線兩側、都江堰精華灌區,構建首灌區田園長卷。

依託柏條河溼地生態,打造天府慢生活休閒長卷。

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農村土地使用權改革為突破”,“以創新發展經濟帶動村民富裕為目標”,堅持綠色生態發展、堅持農文商旅融合發展,戰旗村成為了中國鄉村振興的典範。 “戰旗飄飄,名副其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時的評價,是對戰旗村的極大肯定。現在,鄉村振興戰略正在全國全面開展之際,處於鄉村振興前沿的戰旗村,始終堅持“八字訣”,又開始了深度探索,“趟深水”、“抓改革”,積極探索,在全國起到模範引領的作用。

結論:戰旗高高飄揚的八字秘訣:

再次走訪,再次深入,我們終於得出結論:

戰旗村能有今天的成就,概括起來就是八個字——“領、創、改、治、富、美、育、文”。

聚焦“領”字,抓好黨員培養和黨支部建設。

聚焦“創”字,抓好產業興旺。創新“孵化鏈”、“加工鏈”和“營銷鏈”,構建現代產業生態圈,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夯實了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

聚焦“改”字,抓好農業農村改革。念好土地經,以盤活閒置土地為突破口,推動農村資源入市、城市資本下鄉,激發了轉型發展的動力。截至目前,全村共清理出集體建設用地近200畝,集體資產估值超過2億元。而同期進行的資源、資產和資金清理工作,深化農村集體資產權制度,保障了村民財產權利:村民變股東,今後無論走到哪裡,都能享受股東分紅權利。

聚焦“治”字,抓好治理有效。戰旗村始終堅持依法治理、以德治理,構建了成熟的產村相融基層治理體系。

聚焦“富”字,抓好生活富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提高村民收入,是歷屆村兩委的作為第一目標。2017年,戰旗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053元,高於全區平均水平1993元,預計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增長10%。

聚焦“美”字,抓好生態宜居。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砍一棵樹、不採一粒沙、不填一座塘、不斷一條渠、不損一棟古建,守住生態底線,發展“美麗經濟”,營造優美宜居環境,鑑定不移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是戰旗村人的共識。

聚焦“育”字,抓好人才振興。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戰旗村創新人才培育機制,在大力引進新村民新鄉賢的同時,通過與屬地高校合作、開辦農民夜校等形式,目前已培養出職業經理人5名,“土專家”8人。

聚焦“文”字,抓好鄉風文明。通過舉辦名家講座、村民講堂、評選“新鄉賢”等活動,大力涵養鄉風文明,鄉村軟實力不斷增強。

而戰旗村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的第一步,就是念好“土地經”。在2007年,戰旗村抓住農村新型社區建設示範點和“土地增減掛鉤”試點機遇,整理置換出土地440餘畝,其中208畝用於建設村民新居,其餘土地則引進榕珍菌業、媽媽農莊等大項目落戶。這一波操作,不僅根本上改善了居住條件和村容村貌,還促進了村民就業和增收,更使得戰旗村集體經濟風生水起。截至2017年底,村級資產從無到超過4600萬元,集體經濟年收入也達到460萬元。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053元,這極大提升了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戰旗村成為名副其實的美麗富裕新農村。

隨著村容村貌的改善,尤其是得天獨厚的優越自然環境和便捷的交通條件,戰旗村一直是成都近郊遊的重要目的地,旅遊收入成為村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每到節假日,楠木林大瀑布、藍彩虹共享果園,都會人頭攢動。而在薰衣草綻放的季節,號稱成都版“普羅旺斯”的媽媽莊園更是遊人如織,“沒在紫色花海里拍照發過朋友圈,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成都旅遊達人。”

揭秘“戰旗”飄揚背後的旅遊基因—成都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深度探訪(五)

首席撰稿 謝無量

美圖設計 張 傑

編 輯 陳趙蕊

統 籌 陳瀟曉

指 導 龐饒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