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簡讀新興市場的阿喀琉斯之踵

新興市場的定義

如果我們按照國際金融的權威定義,只要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NP沒能夠達到世界銀行劃分的高收入國家水平,這個國家或地區的股市就是新興市場,當然這是一個泛指的範圍概念。

新興市場細分的話其實是有區別的,並且根據細分的原則也有所不同,其中比較有名的則是當年高盛把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列為“金磚四國”的稱號,這幾個國家被其歸為新興市場範疇,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足以得到所有國家的重視。再比如以亞洲為例,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都在一定時期帶動亞洲經濟的突飛猛進而得名。

簡讀新興市場的阿喀琉斯之踵

新興市場確實很多,也很難完全對其進行準確的定義,比如以中國對全球GDP貢獻的份額來看已經超過發達國家,打破了新興市場傳統的模子,但這也恰恰說明了籠統的分類方式難以體現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的現實差異。

所以為了體現什麼叫新興市場的阿喀琉斯之踵,還是要以更為實際的市場表現更為穩妥。

全球資金的流向

那麼我們都知道,市場的資金有著其逐利的特質,意思就是當有更高回報的地方出現,資金就會傾向於流入這個地方,在國際動盪之際這種情況會反映的更加明顯。

比如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為了促進經濟的復甦,像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進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紛紛把利率降至甚至會低於零的情況出現,這導致了發達國家債券等等資產的回報率相對於風險雖然更高但回報也可能更高的新興市場國家資產失去了優勢,那麼結果就會顯而易見的看到了新興市場的股債匯市場出現明顯的上漲。

如果相反的話會怎麼樣,也就是目前的情況,美國經濟增長表現強勁,利率也開始加速升高,美元資產的回報率上升,相比新興市場資產回報率開始重奪優勢,按照資金逐利的特點,資金迴流美元,也就是現在大家都可以看到的美元走強。

簡讀新興市場的阿喀琉斯之踵

那麼對於現在新興市場總出現的風險動盪就不難了解了,也就是新興市場越是動盪,美元資產的吸引力就會越大,所以美元也會越強勢,美股出現大跌概率在現階段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只要對於市場背景有了更加了解的基礎,就可以幫助自己作出更好的判斷,一些突然的短線事件出現就不會那麼容易影響到你了。

新興市場的危機歷史

既然對目前新興市場面對的處境有了大概的瞭解後,那麼現在的新興市場未來有可能引發的風險將以怎樣的形式出現?面對這種問題最好的答案就在歷史當中,

下面列舉兩件1980年以來影響比較大的,並與新興市場相關的的新興市場危機。

一、

1978年伊斯蘭革命爆發導致第二次石油危機,油價急劇升高導致西方國家出現了滯脹的問題。而在1979年保羅沃克爾接任美聯儲主席,採取強硬手段把聯邦基金利率在幾年之內升至歷史新高19%,直到1982年都是維持於歷史高位。

在1982年拉丁美洲債務危機爆發之前,以墨西哥為例子,1975年資本項目流入規模僅為16.5億美元,儘管1979年至1981年美聯儲連續加息,但資金流入墨西哥的規模不斷上升。1979年流入規模為84.5億美元,1980年資金流入規模已達到113.8億美元,1981年更是上升至266億美元。當時的拉美國家普遍儲蓄率偏低,所以為了維持較高的投資水平,只能舉借外債保證資金供給。

簡讀新興市場的阿喀琉斯之踵

用數據來看,1970年代墨西哥的經濟年均增長率達到了6.5%,1978年至1981年各年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8.2%、9.2%、8.3%和8.1%。另一方面,墨西哥在這一期間債務總額增長近20倍,從1970年代初期的50億美元激增至1982年末危機爆發前的876億美元。債務規模的膨脹遠遠快於GDP增速,1982年墨西哥GDP不過1373億美元,債務餘額佔GDP的63.8%。

這個漂亮的經濟增長率隨著沃克爾的一聲令下,像煙花一樣BOOM的一聲,在絢爛的苟延殘喘中倒下,但倒下之前也同時引爆了拉丁美洲債務危機的導火線。

二、

而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也是新興市場危機的一個經典例子,而這場危機的根源就在於泰國。隨著東南亞各國的工業化發展開始加快,大量國外資金進入泰國,這一幕跟墨西哥大量資金流入的場景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更加讓人無語的是,這些外資幾乎都沒有流入泰國實體經濟當中,而是房地產一類的泡沫當中。泰國當時的外匯儲備僅有330億美金,這正說明了這些國外資金並沒有真正給泰國帶來經濟的真正強勁增長,相反後面的表現都是虛假的泡沫。

1995開始,隨著美國經濟開始復甦,美元再度進入牛市當中。再加上當時國際投機勢力的阻擊,這個投機勢力的核心是誰我們都知道,大名鼎鼎的索羅斯。資金持續的外流,之前的房地產為例子的資產泡沫壓力也越來越重。泰國那麼點外匯儲備於事無補,成了當時最大的笑話。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最後發展成了影響全球的亞洲金融危機,又是一起典型的新興市場引發的危機。

······

這兩個例子是新興市場危機出現的兩個經典案例,更加詳細的過程各位可以自行搜獲。但關鍵的共同點還是很明顯的,首先就是集中的爆發期基本都是在美國經濟表現強勁的時候,也就是美聯儲加息,美元進入強勢時期的時候。

然後就是這些爆發危機的新興市場國家都有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對國外資金融資的依賴度非常的高,導火線的出現之前,皆有大量國外資金流入國內,這一點其實幾乎所有新興市場國家都有,只是最先爆發燃起導火線的總是這個現象最嚴重的那幾個國家。

現階段的新興市場

而當下的土耳其風險恰恰負有大量外債的債權人就是歐洲的銀行,並且正處於美聯儲的加息週期以及美元強勢格局當中。

除了土耳其之外,我們再通過近幾年的新興市場發生過風險事件中來窺見一些端倪。

從2013年開始的時候,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宣佈可能將會收緊貨幣寬鬆政策,當時的新興市場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出現大量資金外逃情況,印度盧比兌美元在幾個月內貶值15%,為了應對這個情況,印度央行在很短時間之內出臺多項資金管制措施,並且加息。

2014年的時候美聯儲開始正式為未來的加息預期進行吹風,俄羅斯盧布一年之內貶值50%,雖然其中還有其他原因影響,比如美國製裁、油價大跌等等,但那一年也是近幾年美元漲幅最大的一年,盧布的跌幅之巨與此離不開干係。

再到更近點的,就是今年初的阿根廷,2017年前阿根廷外債規模持續攀升,一度佔其GDP總量37%,用來應對資金出逃的外匯儲備僅佔GDP的8%。由於還是幾個月前的事情,我想很多人應該都還記得最後阿根廷向IMF請求援助才勉強緩了口氣吧,這個風險期都還沒過呢。

新興市場的阿喀琉斯之踵

怕看到這裡會有看官不知道阿克琉斯之踵的意思,這裡解釋下:阿喀琉斯的腳跟,因是其唯一一個沒有浸泡到神水的地方,是他唯一的弱點。後來在特洛伊戰爭中被人射中致命,現在一般是指致命的弱點,致命要害。

簡讀新興市場的阿喀琉斯之踵

再重新回看最近的一週的土耳其危機,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隨著美國利率的逐漸提高,新興市場風險的爆發明顯正在變得越來越頻繁以及嚴重,新興市場未來仍將會面對資金外流的危機,並且不排除成為可以比肩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甚至2008年次貸危機的可能性。

而在這些最可能出現新興經濟體危機的國家中,我們要特別留意以下幾點。

  1. 政治風險居多的新興經濟體,比如被美國製裁的土耳其、委內瑞拉這些國家,政治導致這些國內經濟出現不確定性,將會助推資金外流的速度,特別是政治因素還牽扯到發達國家的。
  2. 外債規模佔其GDP比例較大的新興經濟體並且通脹表現長期高漲,也就是如阿根廷這種還債壓力很大的國家,這類型國家對外債依賴高度太大。而且由於通脹水平太高,本身就說明了其自身對匯率的控制穩定性的能力。
  3. 外匯儲備規模,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規模能夠反映其面對嚴重資本外流時候的應對能力。但一個國家需要消耗其外匯儲備進行應對的時候,市場的關注點必將聚集其身上。
  4. 關注大宗商品價格,那些對依賴資源較大的新興經濟體,好比俄羅斯、沙特包括南美很多國家。這些國家大部分產業結構並不完善,過度依賴資源出口,一旦受美元走強影響較大的商品價格出現變化,這些國家也會出現不確定性。
  5. 如果從十年一次的金融危機的規律來看,造成每一輪金融危機的原因大部分與債務相關。特別70、80年代之後,新興市場危機是經常引燃全球性金融危機導火線的常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