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石达开攻打不下一个小小的宝庆府(今湖南邵阳),这是为什么?

清流道人


太平军靠人数多的优势,前期与清军的战斗中势如破竹,清军一溃千里,很多被隔离围攻的城市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只能望风而降,没有组织起来进行真正有效抵抗。

一旦遇到真正的对手,兼具抵抗意志和稳定的后援,太平军的薄弱点就会被放大,攻城实在不是太平军的强项,对手清军也不例外。

天京之变后,石达开率部出走,他不是负气,而是明哲保身的一种手段。石达开最初想要开辟的根据地是浙闽一带,有了根据地才能有稳定的粮饷保证,也可以多吸引一些兵员参与。但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虽然在浙闽也打了一系列胜仗,却也遭到清军的全面反扑,这个地区虽然较为富庶,但民众从军造反的积极性也因此不强,再加上江西后方出现了清军围剿的困难,石达开只好领军进入江西。

石达开始终没有另立中央,这是他最后失利的一大原因。

假如另立中央,手下将士就有了上升通道,大家可以期待做王侯将相,打仗也会更加卖命;可以修正洪秀全的不良路线,借以区别主流太平天国运动的不良影响,吸引更多的造反者加入阵营。

正因为石达开没有这样的格局策略,手下将士积极性因此受挫,同时,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交战区百姓前期该站队的意见站完队,加入了不同阵营,后期的看到太平天国运动的种种不靠谱行为,吸引不到更多兵员的加入。

应该说石达开也看到了这种现状,所以在最大限度的予以修正:首先,他意识到可以把根据地建在远离传统交战区的四川,无论从富庶程度、地理位置还是民心所向,都值得争而取之;其次,也制定了有异于主流太平天国运动的属地管理政策,养鸡下蛋,而不是杀鸡取卵。这已经是他在太平天国体制内所能做到的极限,再也没有向前多迈一步。

在进军四川的过程中,石达开继续犯了判断方面的一些错误:在江西、湖南战场上的系列胜利曾让他产生犹豫心理,觉得似乎可以把方向调整改为两湖地区;在受到湘军大规模阻击时,又选择了意气用事、恋战不退的方式,这些错误的判断都严重影响了本部后来的走势,也继续影响破坏了军心。

宝庆会战就是这样一个例证。

  1. 湖南是湘军发迹的老家,民心向背方面并不利于太平军,太平军兵员补给并不顺利。

  2. 湖南湘军数量较多,各城市早有准备,防范严密,遇有紧急军情,可以获得足够援军支持。

  3. 宝庆这座城市本身城防坚固。

  4. 宝庆一带民风剽悍,当地民众骁勇善战,战力惊人。

石达开如果此时不去北上与湘军硬碰硬,而是绕行贵州直接西进四川,兵力完全可以做到碾压当地驻军,做一个后世的张献忠。

但石达开最终还是选择了北上宝庆的路线,即便受到排挤,他还是选择了在天京周边省份战斗,他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分担天京一带战事的压力,不愿意承担分裂的罪名。

这一路线其实连湘军也不愿意看到,连续的奔袭作战也使得他们精疲力尽,而他们的战略方向本来是天京,宝庆会战则迫使他们不得不引军救援,天京主战场形势因此为之一变,陈玉成、李秀成抓住了石达开创造的这个战机.发动天京解围战,横扫江南大营,重新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但石达开所部为此承担了很大的代价:

宝庆会战付出了巨大牺牲,也没有最终攻下城池,湘军增援部队不断从北方赶来,对石达开的攻城部队反而形成了夹击之势,战到最后,石达开部队赖以自傲的人数优势已经抹平,军队连日苦战却攻不下城池本来也是对士气的一种全面打击。情非得已,石达开只好放弃宝庆,退入广西,宝庆会战战略目标没有达成。

宝庆会战的失利,导致西进四川已经不是主动的路线,而成为被动的一个选项,军心离散,给看似庞大的石达开部众蒙上了一层失败的阴影。


历来现实


让我们回顾一下宝庆之战的前前后后,个中原因,就十分清晰了。

石达开入湖南,声势惊人

在南安会议确立了入四川的方略后,石达开开始进入湖南,准备由湖南进湖北再入四川。

石达开大军,约20余万,号称30万。实际上由于石达开没有后方根据地,军中很多是随军家属,能战之军约10来万。

不过就这10来万,已经算是很大的军团了,因为,当时湖南的军力基本都在外省作战,留在湖南的兵力非常少。

因此,石达开军初入湖南时,进展十分顺利,湘东南许多地区都迅速攻克,声势惊人。

石达开入湖南,声势很大,而湖南防务空虚。


紧急动员的湖南

当时的在湖南协助骆秉章的左宗棠,迅速采取了紧急动员。

在紧急动员下,湖南地区的民众踊跃响应。很短的时间内,湖南就组织起了4万人。

尤其要注意的是,尽管此时湖南境内湘军兵力依然远远少于石达开部,但却拥有一支不错的水军,虽然船只数量不多,但对于湘军获取在湖南战场的主动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同时,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此时清军已经截获了情报,了解到了石达开借道入川的战略企图,因此,清军对于石达开所部的动向相对容易判断,这无疑大大降低了石达开所部实施机动的突然性。

左宗棠、石达开,演义中被强行拉到一起的好基友,迎来了宿命的对决。


因此,左宗棠将主要防御放在了衡阳方向,石达开见衡阳方向防守严密,决意取宝庆。

前哨战,大义凛然的小脚女人

石达开采取分进合击的方法攻略宝庆,分兵进击。

此时,一支数万人的太平军(傅忠信所部)首先抵达了宝庆外围的新宁,拉开了宝庆战役的前哨战。

江忠源曾给过太平军惨痛的打击。


由于此时清军主要部署都在衡阳方向,因此,原本新宁这个地方是很容易过去的。可是,太平军漏算一个小脚女人。

这个小脚女人,正是湘军名宿江忠源(就是在蓑衣渡大败太平军,引发冯云山死亡的人物,此时已在江西庐州被太平军击败而自杀)的母亲。江母散尽家财,募集乡民数千人,据险而守。太平军居然一时攻不下来。

待到江忠义部率军赶来救援后,太平军被击败。这些太平军恼羞成怒,对附近的村落进行了屠杀。

石达开军内讧,左宗棠获取调动时间

此时,太平军内部又发生了严重的分化。

石达开手下两位大将不合,最终引发了何名标带2万多兵马出走,另外一位大将赖裕新居然不顾大局,一路追击何名标到了广西才折返。

由此可见,石达开军事才能虽然杰出,但他凝聚部众的能力确实远不如杨秀清,使得部队的凝聚力有很大问题。

这场内讧对石达开军的实力影响倒还不算大,赖裕新追击到广西后居然又会和到了附近的天地会成员(广西天地会成员的战斗力很不错),一时反而实力得到强化。

但是,这场内讧却给了左宗棠充分的调动时间。使得左宗棠可以调整部署,加强对宝庆方向的防御部署。

外围战太平军连续受挫

新宁附近的战斗只是一个缩影。太平军在宝庆周边的作战都极不顺利。

石达开将兵分两路,一路取武冈,一路取祁阳,试图获取攻打宝庆的主动权。

可是,由于此时左宗棠已经算准了石达开的部署,并获得了调整时间。

尽管太平军兵力占据优势,但由于战场环境水网纵横,湘军利用水陆一体的防御,双方僵持不下。

湘军此时装备、训练水平已远远好于石达开军,因此打硬仗时优势明显。

这段时间的战斗中,石达开亲自指挥的战斗多取得胜利,但左宗棠就是吃准了太平军指挥不灵、协调不力的弱点,主动分兵作战,使得石达开军无法有效协同,兵力优势发挥不出来。

因此,当石达开开始围攻宝庆时,表面上是石达开军在围攻宝庆,实际上,由于石达开军没有占据外围城市和补给基地,实际上石达开军是陷入了湖南清军的战略围困中。

左宗棠对宝庆的防御部署

早在长沙之战时就表现卓越的左宗棠,对于守城,早已成竹在胸。

在总体战略上,对于宝庆会战,左宗棠早和曾国藩的交流中达成共识:“拖”。石达开大军兵马众多,外围却没有稳定的补给,只要能拖延时间,石达开军必然陷入被动。

因此,左宗棠并没有把大军急吼吼调入宝庆,而将刘长佑等善战之军放置在包围圈外面,或切断太平军后方补给,或从侧后骚扰、打击分散的太平军。

而守宝庆的,主要是以新兵为主。

这3万多紧急招募的新兵。

大部分军队放在宝庆城中,并留8000余兵马在外围凭险而守。

宝庆,今邵阳,地势险峻,民风彪悍。

城内,城东由总兵周世宽、道员赵焕联联防,城南由副将田兴恕防守,城西由资江水师巡防。

同时,将宝庆城外的居民全部迁入湖南城内,将城外的民房全部拆除,物资能搬走的全部搬走,搬不走的全部烧掉,坚壁清野。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大清反动派扰民,但是,想到新宁附近被屠杀的乡民,我觉得应该老百姓应该还是会配合这些举措的。

同时,老左也不想高估自己的个人魅力,毕竟,都是新兵蛋子和团练,哪里见过这几十万人的打仗,胆怯是难免的。所以,设立了督战队,后腿者斩。

另外,就是发挥团练们的长处。加强城墙巡逻,严防细作,严防城内会当趁机造反。

部署完毕了,石达开,你来吧!

有些安静的两个月围城战

不过,宝庆军民可能会有些失望。

因为石达开围城战打得很文明,噪音、废弃都没有。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石达开军基本没有发动围城战,最多也就是隔三差五去攻击驻扎在外围阵地的清军。

石达开军在干啥呢?扎营寨,挖地道。

这个招数,在当时是很时髦的。湘军围攻安庆、天京,都玩的这手。

可是,湘军这么做,是有前提的,人家补给通畅,而且常能切断守军的补给,这么耗着自然有利了!

结硬寨、打呆仗是有前提的,勿盲目推崇。

石达开完全没有后勤补给基地,这么耗,就有点冒险了。

而且,石达开军对于围攻也比较慢条斯理。5月10号开始抵达宝庆,开始在东、南、西三面围困宝庆,直到6月中旬才切断北路通道,完成合围。——这个漏洞,使得石达开被对手逆转。

清军援军抵达,形势逆转

在石达开初入湖南时,对于湖南境内的战事,清朝高层曾有过争论。

胡林翼、骆秉章等人,都认为应该尽力援助湖南,废话,自己家老巢呀。

而官文等非湖南籍高官,都认定安徽、江西才是主战场,湖南自己能搞定石达开。

可是,由于石达开在湖南早期进展顺利,且围攻宝庆,声势很旺,清军达成一致。从湖北等地抽调兵力开始援助湖南战场。

6月下旬开始,清军援军陆续抵达宝庆外围。

6月25日,知府刘岳昭抵达洪桥;7月4日,刘长佑、江忠义、刘坤一抵达严塘。随后,湖北赶来的李续宜也抵达。

刘长佑、刘坤一,又一拨牛人正在登场。

此时,双方的形势出现了逆转。湘军兵力打到7、8万人,接近了太平军能战之军的兵力,且湘军新锐保家之师,比久攻顿挫的石达开军气势旺盛。

湘军的反击,石达开最终败走

李续宜与刘长佑商讨后,认为“石达开军在东路壁垒紧密,防御森严,北路的包围圈刚刚形成,应该从那里突入”。定计攻北路。

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石达开得知清军抵达,令各部包抄高家冲大营,双方激战。一时胜负不分。

李续宜见状,趁东路鏖战,率军西渡资江,在水师配合下,攻击西路。连续攻陷太平军这一带的营垒和哨卡。西路的赖裕新大惊,急忙发起反击,被击败。

湘军得以成功渡资江袭西线,即是李续宜用兵果断,也反映出太平军师老兵疲。

这样,湘军击破太平军西线,进入宝庆城内。内外清军联合到一起,形势逆转!

随后,湘军再次发起进攻,石达开见清军兵力已厚,攻宝庆已无机会。因此,部署佯攻、撤退,大军撤离湖南,退入广西境内。

看完这个过程,我们大约就能清楚看到石达开失败的原因了:

一、石达开的问题:

1、石达开部众凝聚力有很大问题。部下公开的出走就不说了,其他部队还擅自追击,离开战场,这样,有理由相信,石达开军各部在战斗中的协同作战能力应该也是极差的了,因此,双方集中在一起作战还好说,一旦分兵,就各自为战,往往失败了。这也不难理解,为何花了将近一个月,才完成合围了。

保持部队凝聚力,石达开确实远不如杨秀清。

2、石达开确实不擅长打硬仗。早期太平军,也常常攻坚不克,但从未像宝庆一样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石达开长于巧仗,不擅长硬仗,清军对他的评价看来所言不虚。

在这次战役中,不管是围城、攻城、打援,似乎都差点意思,慢条斯理有余,少一股狠劲。

二、清军的组织

1、动员有力。

这次湖南地区的动员来说,效率是非常高的。不管是军队的招募,还是民众的组织,效率都非常高。

2、湘军集团的团结。

此次会战中,洪天王与石达开之间毫无配合。即使石达开内部,也出现了内讧。可见内部芥蒂之深。

反观清朝,各地的配合、援助都很积极、有序。湖北巡抚胡林翼派兵到湖南,湖北仅余2000多兵,而他当时还面临着陈玉成的压力。可见,湘军高层多以大局为重,配合紧密。

3、人才集团的涌现

在这次会战中,左宗棠、刘长佑、刘坤一等后来大名鼎鼎的人物集体涌现,而此时,曾国藩、彭玉麟等人都还正值鼎盛。不断涌现的湖南人才,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中国历史。

反观太平军,早期老王系数被杀,就剩下石达开还在出走;后期崛起的李秀成、陈玉成等人刚冒出头就开始遭到了天王各种防备。

两相比较,此时表面有复兴之像的太平天国,早已走上覆亡之路了。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宝庆府,约有2200年历史了。

以前,都称邵阳。

郡名改了N次了。

宋理宗称帝后,才把邵阳改为宝庆。

新中国成立,又改为邵阳。

都知道,纸糊的长沙,铁打的宝庆。

邵阳人,很团结。民风彪悍。很难征服的。

不光是石达开,国民党、日本人都没打开。

衡宝战役,都没拿下邵阳。

魏源、蔡锷都是邵阳人。

现在的邵阳,约780万人口,正齐心协力,发展还是比较快。


枳木红了


“宝庆会战”是石达开在离开天京后,七年时间转战十五个省途中的一次重大失利。这场会战,从1859年5月打到1859年8月,前后打了3个多月的时间。但是,石达开始终没有拿下宝庆。损兵折将,士气低落,不得不退入广西休整。这也为石达开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要知道,石达开在没有离开天京的时候,向来以能征善战出名。当年西征途中,差点逼得曾国藩跳水自杀。可是为什么,当他离开天京后,却基本上没有打过什么胜仗,甚至连一个小小的宝庆也拿不下来呢?

(石达开剧照)

一、石达开缺乏能征善战的将领。

石达开从天京出走的时候,很多优秀的将领都跟着他离开了天京。其中就包括了李秀成、陈玉成等人。这些优秀将领都是因为不满洪秀全排斥异己的做法,不满他对石达开的猜忌打击,跟在石达开身边的。

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向石达开伸过来橄榄枝,请石达开再回去。石达开明确表示他不会回去(事实上石达开不回去是对的,一旦他回去,他肯定会是杨秀清、韦昌辉那样的命运)。不过,石达开又是一个义薄云天的人,他不回去,却把陈玉成、李秀成这样优秀的将领叫回去帮助洪秀全。这让他自己的身边一下就缺少了优秀的人才。

石达开主动把优秀将领叫回去,可是,洪秀全依然不放过石达开,还对他身边的将领不断地进行拉拢分化。比如封与石达开协同作战的杨辅清为“木天义”,从而把杨辅清叫了回去。洪秀全采用这种方式,从石达开身边拉回去的将领还有很多。

可以说,石达开在发动宝庆会战之前,他身边优秀的将领已经所剩无几。没有优秀的将领指挥作战,石达开一个人再厉害,也是难以打赢的。

(洪秀全剧照)

二、石达开战略思路不明确不确定。

石达开当时有两个战略思路,一是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二是协同太平军主力作战。

石达开由于其义气的性格,虽然洪秀全对他不好,但他一直承诺,以“通军主帅”的名义,帮助洪秀全打仗。因此,一开始,他坚持第二个战略思路,前往救援临江、吉安受困的太平军。可是,由于没有水军,结果救援行动失败。

接着,石达开准备实施第一个战略思路,创建浙闽根据地,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但是,又由于杨辅清被洪秀全调走,他缺乏协同作战的人,因此这个目标也没有达到。

再接下来,他又准备实施第二个战略思路,进攻湖南,北上湖北,配合安徽的太平军主力作战。也就是在这种战略思路的指引下,他决定发动宝庆会战。

可以说,石达开既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又没有明确的战略思路。他发动的宝庆会战,差不多也就是临时起意,战略准备明显不足。

(曾国藩剧照)

三、石达开没有援军。

整个宝庆会战,除了宝庆城中清军的坚守以外,曾国藩的湘军还源源不断地前来支援。这样,石达开就成了被城内城外的清军夹攻的态势。

而石达开这边,洪秀全却并没有安排太平军前往救援石达开。不仅没有救援的军队,连配合作战,牵制清军的行动也没有。这样一来,石达开就一直在孤军奋战。

从前面我们可以看出,石达开的整个行动,都努力在配合太平军主力作战。而且正因为他的牵制力,才使得太平军主力所受到的清军的压力变小,使得天京能够保持稳定。可是,石达开的行动,洪秀全却一直不管不顾。你打也好,不打也好,似乎都和他洪秀全没有什么关系。

石达开对宝庆城久攻不克,又前后受敌,又得不到援军的支持,同时粮草也渐渐地消耗殆尽,也没有可以补充的地方。这样一来,石达开自然是打不胜这场仗的。最后不得不撤退。

宝庆战败以后,石达开才决定坚持开辟属于自己根据地的策略,往四川打。可惜已经迟了,军队消耗太大,又没有后援,最终困死在大渡河边。

(参考资料:《清史稿》《太平天国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宝庆,不是一个小小的宝庆,而是当时湖南地域大、人口多物产丰富的湘西南重镇。石达开攻不下宝庆,也不是石达开不如杨秀清。要知道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唯一能识文断武、能征贯战“、胸有韬略的主将。攻不下宝庆,主要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石这一边。天时是太平军占南京后,偏安一偶,不思进取,没有明确的战略、战求目标,进而内乱起,伤筋动骨,老骨干损失严重,石几受害,无立足之地,只能孤军偏出。太平天国由峰顶下滑,由盛转衰。而此时清朝己由太平军起势时之慌乱已凝具共识,全国名地均能动员节调。加之曾国藩、江忠源,左宗棠等湘军趁势而起,羽翼渐丰,军、民均能一至。清朝由乱到定,由危到安。地利,宝庆居湘西南,境内多是高山密林,丘陵遍布,河沟纵横,水流丰沛,属易守难攻之地,石自下而上,不知山高路险,水军较差。数千人在新宁水庙镇的五里圳被当地民团所灭,就是不知地利的典例。人和,石达开没有充分认识到宝庆乃曾国藩、江忠源、刘长佑、刘坤一等湘军故地。动一发而牵全身。湘军大小将领均在宝庆起源,其家都在宝庆各地,石深入湘军复地,危及湘军要害,加之众多兵将之家岂能不一至对外,心不更加凝具,人不更加拼命么。故新宁一女人能散资具兵而抗,石面对的一至对外,拼死保家的铜墙铁臂。同时湘军老巢受危,湘军将兵能不拼命回援么!宝庆自在民风强悍,争强好胜,习武之风盛行,石达开焉能不败。而当时内哄又起,不能及时组织有效兵力进攻宝庆,延荡数月终败宝庆。为石达开日后灭亡奠定了基础。


银老头54


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石达开围困攻打宝庆府近三个月,占不了湘中一座府城,这个原因其实从参战双方的情况就可以对比出来,太平天国已经江河日下,清廷也剿出了经验,石达开一个人并不能挽大厦于将倾。

石达开领太平天国军十余万(号称数十万)。天京事变后出走,先后转战福建、浙江、江西,又分军如两广,后入湖南,“志在飚忽乘虚,不肯久顿坚城之下”,一直发挥机动性强的优势,声势浩大。但入湖南后,先败于永州,而后攻祁阳不克,此时围攻宝庆也只是无奈之举。

清廷方面,由名将左宗棠指挥,宝庆府内有湘军刚招募的新兵4万,城外有精锐八千,并且宝庆府有资江水利之便,又是湘军老巢之一,各路久经沙场的湘军将士来援迅速,连湖北的李续宜都带着好几千人过来增援。

石达开前面凭着人多势众,发挥战术特长,非常轻松地就完成了对宝庆府的合围,但是宝庆府里面兵员充足,足以据城自守。

并且太平天国军属于流动作战,根本没有后勤补给这一说,也不能从当地百姓中得到补给,当时湘中的老百姓把子弟都送去干湘军了,怎么可能支持石达开,并且太平天国已经江河日下,马上孩子们打胜仗封妻荫子了,不可能配合甚至是支持太平天国。



温酒观史灬煮茶读书


考虑到石达开在进入湖南后,号称二十万,其实大部分是家属,青壮年可能也五六万人,还有很大部分新兵蛋子,战斗力比原来大打折扣。

而当时的湘军已经开始朝着近代化军队迈进,军中装备了从洋人手中购买的洋枪洋炮。

战神李靖的军事思想就是兵贵精不贵多。

在得知石达开要攻宝庆时,曾国藩下令坚壁清野,什么林子,村庄,寺庙等清的干干净净,使石达开没法隐藏和就地补给。

宝庆城墙在这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城墙东面濒邵水,北面依托资江为天然屏障,南面又依偎群山,居高临下,西面的城墙外又凿有50米宽的护城河,且城内掘有壕沟,以防止外面的太平军偷袭,宝庆城确实是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还有石达开的对手是左宗棠。

当时湖南境内湘军实际领导人左宗棠,只有新招募的四万人马,便选其中长力者三万驻守宝庆城内。其余赵焕联、周宽世、田兴恕等湘军精锐七、八千人驻扎城外。

宝庆在清将左宗棠的指挥下,依仗着坚固的城墙,与太平军进行着顽强的抵抗。

邵阳城比较大,左宗棠先是将新军安置在城中间,并以城墙阻石达开部的锋芒,从而避开了与石达开主力正面的厮杀。加上新军装备精良,士兵素质也不是石达开乌和之众可比,还有援兵可盼,确实援兵从各地赶来,士气高潮!

石达开围宝庆两月多月,连营百余里,日食米数千石,硬攻不下。

石达开孤军在外,围城打援就是战术错误,而石无论兵力、士气、粮饷、武器方面,较于清军皆处于劣势,和清军消耗着自己的有生力量,不败才稀奇了。

宝庆此地民风强悍,有看湖南看宝庆之说!

宝庆城坚不可破,石达开长叹一句“真是铁打的宝庆”,铁打的宝庆自此得名。

宝庆人就是邵阳人,威武!

看了评论,邵阳真是人杰地灵!


蓉儿是妹纸


1、石达开出走天京,回师广西之时,并不是作战部队的调动,而是拖儿带女加上瓶瓶罐罐地搬家,所以号称30万,实际能正常出击作战的不到一半。

2、出走天京之时,石达开还不是公开抛弃洪天王,所以手下的中高级指挥员有不少留在天京了,这样就大大削弱了石达开这支南下部队的作战能力了。

3、石达开回师广西之时,与当初从广西出击北上有质的不同。当初北上的兵,几乎都是“老营”之兵,以广西兵为主,广西狼兵之名可不是浪得虚名的。而回师广西时,老兵已经寥寥无几了,牺牲了一部分,留在天京又一部分。石达开虽然是天国第一猛将,但手下的兵已经大大不如从前了。

4、不得不提左宗棠了。左宗棠用兵崇敬火力,石达开部队的火器还是火药前膛枪和放大型抬枪为主,左宗棠的部队已经装备后膛洋枪了,传说还装备了加特林了。因此,左宗棠部的火力还是很强大的。

5、这条是最重要的,军心!这个时候的石达开部,军心已经出现动荡了,斗志也动摇了,目的(理想)已经渺茫了。

6、石达开还是回到了老家广西贵县(今贵港市),刚接近贵县地界时,就与天地会黄鼎凤部造成冲突,黄鼎凤也是贵县人,石达开表示了和解,并送了个军师(周竹岐)给黄鼎凤。黄鼎凤也让道石部回到贵县。当时黄鼎凤属于大成国的骨干人物,住在大成国秀京(今桂平市)的陈开李文茂对身边卧着个大老虎还是心惊胆战的,石达开也看到了这一点,为避免冲突,带领本部向天府之国进行“长征”,于是踏上了不归路了。


西园小苑


石达开分裂出走,主要是流动作战,包围宝庆府,消耗战略机动时间,又折损兵将,为以后失败埋下祸根。他是孤军,又无策应配合,只能向广西流窜。当年黄巢撤出长安,包围陈州三百天,也未攻下,无奈撤兵,何山东撒退,沿途不少部将叛离,也为最后失败埋下伏笔。


文舀


想打进邵阳!不可能的,虽然和广西桂林交界,但邵阳语言语种太多,而且是苗区,苗人从来不怕打仗!从小学武,方言多,进得来一出不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