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濟公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

李亞東


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倒西壁。 於今收拾歸來,依舊水蓮碧天。 ——道濟臨終偈語

歷史上的濟顛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小說戲曲中關於濟顛的故事非常多,但是和歷史上的濟顛關係不是很大。

《大清一統志》中的道濟

濟顛的俗名叫做李心遠,字湖隱,號方員叟,是宋朝人。李心遠十八歲在靈隱寺落髮為僧,法號道濟。因為道濟“瘋狂不飭細行,飲酒食肉,與市井浮沉,人以為顛也”,故稱“濟顛”。讀書有限,只在《大清一統志》中看過關於濟顛的比較詳細的記載。

天台人,李氏子,初就靈隱落髪。狂嗜酒肉,人稱濟顛。後依淨慈,火發寺燬。濟行化嚴陵,以袈裟籠罩諸山,山木盡拔,浮江而出。報寺眾曰:木在香積井中。六丈夫勾之,而出葢六甲神也。瀕湖居民食螺已防尾矣,濟乞放水中活而無尾。——《大清一統志》原文沒有句讀,引用中的標點是根據我自己的理解加的,有錯無處請指正。

《一統志》寥寥數字,確實將濟顛的出身、性格、事蹟等等交代的一清二楚。

從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得出,歷史上的濟顛是天台人,現在的浙江天台山永寧村還有濟公故居。濟顛是在靈隱寺落髮出家。

在淨慈寺居住期間,有大火燒寺,濟顛用袈裟護住眾山,拔起樹木,引水滅火。事後告訴寺廟說:拔掉的樹木都在香積井裡。這時,正有六個男人將樹木從井中取出來,後來眾人才知道這六人是“六甲神”。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得出濟顛的法力高強,且已經有一定的神位——要不然能指示六甲神去撈木頭?

小知識:六甲神,是傳說中六位男性神仙,分別是:甲子神將王文卿,甲戍神將展子江,甲申神將扈文長,甲午神將韋玉卿,彎辰神將孟非卿,甲寅神將明文章。
與六甲神對應的是六丁神,當然是六位女性神仙了,分別是:丁卯神將司馬卿,丁丑神將趙子任,丁亥神將張文通,丁酉神將臧文公,丁未神將石叔通,丁巳神將崔石卿。

書中還記載了濟顛的慈悲心腸。濟顛居住地的居民喜歡吃螺尾,濟顛不忍,將百姓吃剩下的螺要回去,用法力讓其復活,只是再活過來的螺都是沒有尾巴的。

以上是《大清一統志》的記載,二三小事,我們基本可以整體的認識濟顛這個人物形象了。

《大清一統志》沒有提到的是道濟的修佛之路。道濟在靈隱寺落髮,他陸續參訪過國清寺之法本一空、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淨,最後拜入虎丘山慧遠門下,求佛之路並不容易。

道濟坐逝於嘉定二年,享年六十,葬於虎跑塔。相傳後來又傳說道濟去世後,有人在六和塔遇見道濟和尚,並留下書信:

憶昔面前當一箭,至今猶覺骨毛寒,只因面目無人識,又往天台走一遭。

仔細品品其中意味,很是深刻啊。

道濟與五百羅漢

後世將道濟奉為羅漢,卻是在五百羅漢之外。五百羅漢最早出現於東晉時期,五百羅漢的本土化也是一段漫長的歷史。五百羅漢形象眾多,這就註定了能夠設置羅漢堂的寺廟,其寺廟本身規模不會太小。道濟是五百羅漢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羅漢,可見道濟的地位是很高的。又有趣的是,仔細研究一下這些羅漢,我們會發現濟公一般不進羅漢堂,大多是在寺廟的走廊或者是房梁等地方,對此民間也是有說法的,相傳濟公出人上任遲到了,所以沒有趕到羅漢堂。


古代哲學思考



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濟公在歷史上是存在的。濟公,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後人尊稱為“活佛濟公”,又稱月引流光。

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癲,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後住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



因其在世之際,常樂善好施,劫富濟貧,為下層社會的勞動人民討公道,為他們打抱不平,並且其有過去封建社會大多數人們沒有的美好品德,比如他息人之諍,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給當時的老百姓留下了極為深刻和美好的印象。

當時他被稱為濟公活佛,可見其對人們的貢獻就不一般了,據說,活佛會醫術,常常懸壺濟世,診療那些沒有金錢醫治的窮苦百姓,以至於後來被大家稱為聖僧,大家應該也知曉了他的專利―伸腿瞪眼丸。不管你是什麼疑難雜症一服一個準好。


那麼為什麼李修緣會和寺廟和尚扯上關係呢?據史料記載:李家世代信佛,他的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台北門外永寧村。但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無嗣,虔誠拜佛終得此子,寺廟方丈為其取得俗名修緣。意味其與佛門結下緣分,以此明示。

但其在當時個性比較鮮明,於現在來說也是看破紅塵,在大婚當晚撇下結髮夫妻不管自己雲遊四方。在現在來講可謂是不厚道不靠譜。自己也說過: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學我便成魔。



可見李修緣是追隨著自己的內心,一輩子也是無憂無慮地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情並一直堅持了下去。總的來說,李修緣的人生是成功的。


易水不寒


濟公是我們台州天台人,他是真實存在的,他的俗家名字叫做李修緣。他是南宋時期的高僧,一開始是在國清寺出家,後來是在靈隱寺出家。他是禪宗第50祖,楊岐派第六祖。


後來他從靈隱寺離開,後來居住在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


濟公的法名叫做道濟,別稱月引流光。真正讓老百姓懷念他的,是因為他精通醫術,為人採辦藥石,治病行醫,解憂解難,常常靈驗,廣濟民間疾苦。所以老百姓稱頌他為濟公。

因為老百姓喜歡他,所以開始演繹他,濟公後來就變成了一個神話傳說,周星馳曾經也演過濟公的電影,那裡面的濟公就變成了降龍羅漢。濟公最有名的是這句話。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知常容


關於活佛濟公,歷史上確有此人。

濟公是浙江台州人,他生於公元一一四八年,圓寂於公元一二零九年,一共活了整整六十一歲,在當時算得上長壽。他的原名叫李修緣,和普通的和尚不一樣,他平生才華橫溢,樂善好施,在民間享有很高的聲譽,深受百姓愛戴尊為濟公。

這和電視劇中所演的一樣,在南宋時期杭州靈隱寺有一個瘋癲和尚,是羅漢轉世,雖然是個和尚但他並沒有遵守清規戒律。不戒酒肉,更加不注重形象,衣服破破爛爛,看起來整個人瘋瘋癲癲,其實是一個得道高僧。道義自在人心,他邋遢的外表並不能掩蓋他內心的善良。濟公扶困濟貧,經常施法懲治地方惡霸,深受地方百姓的愛戴。正如歌詞中所唱“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這就是濟公在大多數人心中的形象。

藝術來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濟公剃度出家的地方確實是在杭州靈隱寺,並且生平事蹟並不能按照常理去揣摸。三人成虎,濟公的事蹟在人們口口相傳中變了味道,他這一生的事蹟被民間渲染的離奇古怪,頗有一絲神話色彩。事實上濟公是一個性格直率,而且頗有幾分才華的得道高僧。他從師於靈隱寺著名的瞎堂慧遠禪師。關於佛學造詣頗有自己的見解,關於佛教的清規戒律也不是十分看重。他喜歡遊山玩水,正如現在的世界那麼大,困足於靈隱寺怎麼甘心。他曾經踏遍了浙江,安徽和四川等地。雖然衣衫不整,出行神出鬼沒,沒有規律。但樂善好施,治病行醫,解憂解難,常常靈驗,廣濟民間疾苦。因此,其德行廣為人們所傳頌。


四十五度歷史


破鞋、破帽、破納垢衣,揚善除惡,百姓擁戴。佛在心中天地為懷,佛法無邊,普照滄海。

道濟和尚的一生,概可以通過以上一句蓋棺定論。


傳說,南宋浙江十八年,浙江紹興台州的永寧村,雖未入夏而滿池荷花開。國清寺主持見天有五彩祥雲在永寧村上空氤氳徘徊,覺得天降異像,必有聖賢大能降世(古代,望氣是一門大學問,並非迷信科學可解釋)。於是興然而往永寧村,又見村頭村尾,滿池荷花綻開,更確定了其心中猜想。最後,他駐足在李茂春家門口,敲門便賀,“阿尼陀佛,貧僧國清寺主持……,見天降祥瑞於永寧村,便隨祥瑞而來,料定施主今日必得貴子。”

就這樣,李修緣未生而與佛結緣,並被法空主持賜名修緣,並且留下約定:了卻世俗日,皈依我佛時。

言下之意他斷定,李修緣天生便是我佛的弟子。

李修緣自小便天資聰穎過人,常具凡人所不具有的靈動,看待問題,別具一格,李茂春夫婦皆認為乃是其與佛修緣的緣故。

後來,李茂春夫婦去世,李修緣便赴約國清寺,拜法空主持為師,取法號道濟。道濟和尚入佛,卻不被佛法清規戒律所束縛。其認為,修佛乃修心,心淨既見我佛,所以在先後參詳了址園寺,觀音寺的佛法諸意後,別出心裁,決定持戒不持口,以我心見我佛。一句話就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道濟和尚最終在杭州靈隱寺定位,因為也只有靈隱寺的我佛有教無類,大肚能容濟公如此驚世駭俗的和尚。

之後,道濟和尚就開始放飛自我,貌似乞丐,酒肉穿腸,卻是一個心持我佛,懸壺濟世的得道高僧。他時常勸人行善、教人行善良,自己行善。他教乞丐奮發自強,重新做人,以至台州之內無乞丐。他治病救人,時常自己穿梭于山野之間,遍尋藥材替人治病。他的事蹟有很多,永遠說不完。

很重要的是,他真實存在。道濟和尚用事實告訴我們,佛法修的並不是神,而是心。後代禪宗以其佛法思想無邊,認其為禪宗第五十世祖。


不書


中國的民間故事裡,有一位神通廣大的道濟和尚,被人尊稱為濟公。據說他是降龍羅漢轉世,瘋瘋癲癲,不戒酒肉,卻又扶危濟困,懲惡揚善,降妖救人,普度眾生。

那麼濟公是否真的存在呢?

濟公確實是個真實的歷史人物,然而關於他的那些神異故事,卻是不存在的。傳說中關於濟公的種種故事,只有“圓照井運木”本是濟公的傳說,其餘眾多事蹟,往往是民間藝人、小說作家取自其他高僧,如南北朝的志公禪師,唐朝的金地藏等等。

歷史上的濟公,乃是宋太祖趙光義的駙馬李遵勖的後人。他大約生於南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年),也有人說是紹興二十年(1150年),圓寂於宋寧宗嘉定二年(1209年)。

濟公原名李修元(或李修緣),據說十八歲時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拜瞎堂慧遠為師,法號道濟。

道濟喜食酒肉,行事瘋癲,有人告到慧遠處,慧遠看出道濟根器不凡,於是為他辯護道:“法門廣大,豈不容一癲僧耶?”於是道濟又被人稱為濟顛。

據說濟顛醫術精湛,常常治病救人。明清以後,民間說書人愛說濟公的故事,於是關於濟公的傳說越編越多。

民間故事中濟公常說:“酒肉穿腸過,佛在心頭坐。”其實並無證據證明道濟禪師曾說過這句話。這是流傳於民間的一句俗語,元雜劇中常常出現,後來被民間藝人安到了愛吃酒肉的濟公身上。在另一些故事中,明末張獻忠以屠城為威脅,逼迫破山和尚吃肉,破山和尚坦然食之,並引用了這兩句俗語為自己辯護。

這兩句話成為很多人喝酒吃肉的藉口,許多佛門中人對這種現象不滿,於是編出了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另外歷史上還有一位僧人,也是濟公的原型之一,那就是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寶誌禪師。寶誌也是瘋瘋癲癲,有很多神異的傳說,人稱“志公”,傳說他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擅長預言。在很多方言中,“志”與“濟”發音相似,民間藝人又分不清南朝宋和南宋,便將志公與濟公合而為一。



夢露居士


濟公在歷史上真實存在,《濟公傳》裡的故事,既有濟公本人之事,也有把其他高僧故事合成附會的成分。一直到民國時期,依然有濟公式神奇僧人存在。

第一,濟公的原型。

看過電視劇濟公的朋友都知道,濟公的法號叫道濟,道濟和尚是南宋時期的著名僧人,當時還是趙構在當皇帝。道濟是天台人,俗家姓李,後來進入淨慈寺出家為僧。據說為人行為癲狂,不守戒律,喝酒吃肉,百無禁忌。這些在電視劇和小說裡面都有充分表現。後來淨慈寺遭遇火災,在重修寺廟需要木料的時候,道濟和尚利用神通,把紹興山上的大木頭從寺廟香積井裡運輸出來,這個在遊本昌版本的濟公傳裡面也有體現。根據杭州淨慈寺志記載,道濟和尚73歲的時候坐化,臨終之前寫了一首偈子:

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倒西壁;
於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

詩裡面的禪機足夠人品味良久啊。這還不算完,後來有位和尚偶然在六和塔下面又遇見了活著的道濟和尚,道濟和尚又留下了一首詩:

憶昔面前當一箭,至今尤覺骨毛寒;
只因面目無人識,又往天台走一番。

第二,濟公傳裡的故事整合了其他高僧事蹟。

濟公傳裡面有很多濟公和尚大顯神通的故事,其中整合了不少其他高僧的事蹟。最典型的一個就是南北朝時期寶誌和尚的故事。寶誌和尚民間俗稱志公,所以有人說濟公就是志公的諧音,這個就有點武斷了。寶誌和尚的奇聞異事特別的多,他在齊武帝時期因為示現神通,被皇帝關押在大牢裡,可是人們卻在鬧市中看見他招搖過市,等到獄卒趕回牢房查看,和尚又端坐在監獄裡面,分身多處,進出自由,皇帝也拿他無可奈何。梁武帝尊重佛教,對待寶誌禪師禮遇有加。後來寶誌禪師留下了很多和修行有關的詩歌,收留在景德傳燈錄中。

第三,一直到民國時期,依舊有濟公式的神奇僧人存在。

歷代高僧有成就者不乏其人,民國時期有一位金山活佛,就是一個濟公式的神奇和尚。他俗家姓董,是陝西人,法號妙善。妙善和尚深具神通,他用完的洗澡水有治療疾病的功效,經常被善男信女瓜分帶走,疑難雜症一掃而光。後來逐漸有了活佛美名,人們都稱之為金山活佛,妙善和尚的本名反倒沒人記起。後來金山活佛雲遊四方,在緬甸仰光圓寂。和尚圓寂的方式極其傳奇,一位居士邀請他在家居住,晚上請他沖涼,和尚說要好好衝一衝,以後就不用衝了。結果後來打開浴室發現,金山活佛竟然以站立的姿態坐化!鎮江人對於金山活佛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據說金山活佛經常在夜晚一個人來到山頂,高聲唸佛,他念佛的方式特別獨特,別人念南無阿彌陀佛,他念的是:誰念南無阿彌陀佛!在鐵錘看來,這句唸佛融合了淨宗和禪宗兩種意味,禪宗有唸佛是誰的話頭,淨宗則是一句南無阿彌陀唸到底。誰念南無阿彌陀佛?誰在看這篇文章?

我是鐵錘,對脾氣就關注轉發吧。


鐵錘文史


濟公的原型確實有歷史的存在,但對於原型究竟是誰,是存在不同看法的。

有一種觀點認為,濟公的原型不是生活在南宋,而是南朝宋時的寶誌和尚,“濟公”乃“志公”之誤。

我們今天採用主流的說法。

主流觀點採信的最早關於濟公的記錄是南宋高僧釋居簡撰寫的《湖隱方圓叟舍利銘》。按輩分來算,釋居簡是濟公的師侄輩,《湖隱方圓叟舍利銘》就是他為濟公的舍利塔撰寫的志銘。

通過這篇舍利銘,可以得出關於濟公的不少信息:

濟公法號道濟,又號湖隱、方圓叟,他本是天台都尉李文和的遠裔,出身貴胄。

道濟剃度於靈隱寺,拜佛海禪師為師。

道濟狂疏狷介,顛狂處世,有晉宋名士的氣質。

道濟救濟下民,救度有情,不阿附權貴。

道濟喜好旅遊、文墨、美酒。

道濟於嘉定二年五月十四日圓寂於淨慈寺。

道濟的舍利晶瑩,有高僧大德之風。

道濟是一位顛僧、奇僧、異僧,佛教典籍、寺志、方誌多稱“濟顛”,民間稱“濟公”。他性耽林泉,嗜酒如狂,神通頑世,一生充滿了傳奇神異色彩,是備受中國人愛戴的瘋和尚。

濟公顛狂醉酒、玩世隨意、違背僧戒的態度和行為,使他一直徘徊於佛門正統之外,不被正統佛教認可,他的種種行跡只在民間廣為流傳。但是,濟公充滿情趣、救渡眾生的菩薩情懷卻贏得了下層民眾的擁戴,被譽為“活佛”,成為傳唱度最高的僧人之一。隨著傳唱度愈來愈高,佛門才逐漸審視濟公其人其事,開始借鑑俗文學和民間傳說中濟公的生平事略,將其寫入僧傳、禪宗燈錄、寺志中,濟公得以光明正大地回到莊嚴的佛堂,得到僧俗四眾的尊奉。


麻辣一加一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 一把扇兒破。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是由遊本昌老師主演的1985年版電視劇《濟公》的主題曲,將濟公的形象形容地惟妙惟肖。兒時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一直把濟公當作一個神仙,跟《西遊記》一樣只是一個神話故事而已。後來,發現還真不是那回事,濟公不僅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而且更有才。世人皆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卻不知後面兩句。



據史料記載,濟公原名李修緣,法名道濟,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為他取俗名修緣,從此與佛門結下深緣。在父母雙亡後,濟公出家為僧,他先是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為師,在當過國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取名道濟,接著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淨,最後投奔杭州靈隱寺。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公佛學造詣頗高,但其一生行徑與一般出家僧人也確有不盡相同的地方。濟公一生怡然飄逸,喜好雲遊,出行四方,足跡遍及浙、皖、蜀等地。濟公活佛破帽破扇破鞋,貌似瘋癲,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他在嬉笑怒罵中,道盡世間真理,他實則是一位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後人也叫他為濟癲和尚。

濟公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既“顛”且“濟”,為人採辦藥石,治病行醫,解憂解難,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廣濟民間疾苦,因此在人們心中留下了無比美好的印象,人們懷念他、神化他,從而湧現了一大批關於他的神話故事,以至於我們很多人長期認為他是個“神仙”,而非凡人。



濟公不僅是一位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而且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淨慈寺志》、《台山梵響》中。濟公,圓寂於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總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他是人不是仙。他雖然仙逝,但卻在世間留下了一段有一段的傳說。

世人皆知濟公活佛口頭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但很多人卻不會知道濟公活佛所說的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


密探零零發


提到濟公,不少人會想到經典電視劇《濟公》,這個上世紀80年代由遊本昌老爺子主演的電視劇,成功塑造出一個邋里邋遢、不守戒律但卻好打不平、扶危濟困、彰善罰惡的濟公形象。又或者想到周星馳的電影《濟公》,周星馳也塑造出了一個全新的濟公形象。那麼濟公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呢?

在電視劇中,濟公法名道濟,根據記載,在南宋時期的確有一位法號道濟的和尚,他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年),圓寂於嘉定二年(1209年),浙江台州人。

濟公本姓李,據說他的高祖李遵勖還是宋太宗的駙馬、鎮國軍節度使,也算地位顯赫。到了濟公的父親李茂春這一代,李茂春和夫人王氏深信佛門,夫妻倆遷居天台北門外永寧村,後來在此生下了濟公,夫妻倆請國清寺住持為他取名修緣。

濟公家境殷實,少年時就讀於赤城山瑞霞洞書院,再加上家學淵源,對儒釋道三教都有所涉獵。

然而濟公還未成年,父母就相繼亡故,濟公悲傷之下,更追求佛理,於是就近拜國清寺法空一本為師,取名道濟。接著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淨,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最後住淨慈寺。

濟公兼修釋道,這使得他在一群“純粹”佛門弟子中顯得有些另類,再加上濟公性格率真,行事不拘一格,衣帽都是破破爛爛的,不守清規戒律,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所以被僧人們稱為“濟癲”。

濟公雖行為不同於常人,但卻才華橫溢,為了探究佛道至理,他多次出行四方,足跡遍及浙、皖、蜀等地。雖然路上寢食不定,但精於中醫的濟公還熱心幫人採藥治病、排憂解難,廣濟民間疾苦。因此,他被人們尊稱為“濟公”。

在樂善好施之時,濟公應該是找到了他的佛理吧,在遊行時,他撰有《鐫峰語錄》10卷和眾多詩作,被奉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

濟公作為得道高僧,的確值得我們銘記,不過關於濟公的那些具有明顯神話色彩的故事,還是隻能說一句,不存在的,這些故事傳說都是百姓們的創作,或許是為了紀念濟公的善行吧,它們從南宋時代開始流傳,直到今日,仍然經久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