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本拉登这么仇视美国?

爱吃不爱动


本拉登之所以仇恨美国,是站在伊斯兰“圣战”的立场上,认为美国威胁到整个伊斯兰世界的生存。

(1)本拉登曾是美国的盟友

本拉登出身沙特的大贵族家庭,身家巨万,原本可以幸福地过着荒淫腐朽的土豪生活。但他颇有志气,决心投身全球伊斯兰兄弟的解放事业。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本拉登愤而离开家乡,带着世界各国的一大批热血战士奔赴阿富汗,反抗苏军。在那里,他建立了大名鼎鼎的“基地”组织。美国对这位反苏义士也非常欣赏,给了不少援助,帮助基地组织发展壮大。

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不久华约也解散了。

(2)因为海湾战争而恨上美国

苏联撤军两年后,美国就发动了海湾战争,揍得萨达姆鼻涕眼泪糊了一脸。见伊斯兰兄弟这样挨揍,本拉登很伤心。他更伤心的是,包括沙特王室在内的不少阿拉伯大佬都站在美国一边帮着揍萨达姆。

本拉登大声疾呼:你们这是引狼入室,亲痛仇快!为此,他和沙特王室闹翻了,把基地的大本营搬到了非洲的苏丹,开始给美国捣乱。

可是,冷战后美国的势力太大了,到1996年,苏丹也在美国压力下要轰走本拉登。再去哪儿呢?本拉登瞅了瞅,对了,阿富汗,那个我最初战斗的地方!

打这儿起,本拉登已经和美国结了很深的梁子。


(3)勾搭上另一个美国养出来的猛狼

本拉登去阿富汗时,阿富汗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塔利班当权了。所谓塔利班,就是“学生军”的意思。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美国拿出几十亿美元,在巴基斯坦建了许多宗教学校,让那些逃难来的阿富汗青年一边读书一边军训,然后回阿富汗去跟苏联兵打游击。等到苏军撤走后,这些宗教学校继续培养出大批虔诚而狂热的学生军。

苏联撤军后,阿富汗内战频繁,各路军阀纵兵害民,老百姓水深火热,怨声载道。受过训练的青年学生挺身而出,担负起阿富汗的兴亡,组建了塔利班。首领奥马尔(1959-2013)出身贫农,在抗苏战场上曾击毁过好几辆苏联坦克,为此还丢了一只右眼。塔利班打出的旗号是:铲除军阀,重建和平稳定的国家,反对腐败,恢复商业。这些青年严格遵守戒律,军纪严明,作战勇敢,相对于那些争权夺利的军阀、政客,显得更加纯洁坚定,也赢得了民众好感。他们很快发展壮大,击溃了阿富汗军阀的联军。1996年9月,塔利班占领首都喀布尔,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奥马尔成为国家元首(埃米尔)。


由于奥马尔的塔利班和本拉登的基地组织都是属于逊尼派激进组织,也都曾和苏联玩过命。两家一拍即合,本拉登当即把基地组织般到了阿富汗。在本拉登号召下,世界各地的伊斯兰亡命徒都前往阿富汗汇聚,塔利班成了基地的盟军和保护者。基地组织过去后,塔利班也难免受到本拉登影响,政策越发偏激。

(4)终于捅了马蜂窝

基地和塔利班合流后,本拉登雄心勃勃,要让耀武扬威的美国佬知道厉害。2001年9月11日,本·拉登策划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劫持数架飞机撞击纽约世贸大楼,造成三千人遇难。10月,美国等出动数万精兵,向阿富汗进军。11月中旬,美军和北方联军占领了喀布尔。此后,本拉登和奥马尔打了十年游击战,还是被美军先后击毙。


巴山夜雨涮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很简单。

本拉登是所谓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信徒。

拉登认为,必须建立政教合一的新型伊斯兰国家,消除目前封建王室对阿拉伯国家的控制。

总体上来说,塔利班或者伊朗的模式,就比较符合拉登的想法。

同时,拉登认为所有伊斯兰国家必须团结起来,建立一个泛伊斯兰的大联盟,让世界尊敬重视穆斯林。

然而,拉登认为这一切最大的敌人就是苏联和美国。


这两个超级大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分化和瓦解穆斯林的力量。

所以苏联入侵阿富汗时,拉登立即跑过去参战支援。

然而苏联垮台以后,只剩下美国操纵中东世界,尤其是扶持以色列。

拉登认为,必须打垮以色列和美国,才能实现理想中的第一步。

然而,以色列是军事之国,不好对付,拉登就首先选择美国来攻击。


萨沙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把拉登这个人的经历简单地说一遍。如果只是看电视新闻然后把拉登这哥们单纯地当成是一个职业恐怖分子的话,那是不准确的,估计拉登本人知道后会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拉登家族跟沙特王室成员关系密切,家族的崛起是随着沙特的石油生意一起崛起的。拉登小时候家里就非常有钱,本科还没毕业就到家族企业里玩票做建筑生意,有家族的资金和关系,赚钱对他来说非常容易,这个时候一切还算正常。

他人生的转折发生在1979年,因为那一年前苏联入侵了阿富汗,一个超级大国对一个中东小国的入侵,激起了中东所有爱国穆斯林青年的怒火,一腔热血的拉登也跋山涉水去阿富汗参战。后来经常出现在他身边的那把AK74U短枪就是在此期间缴获的战利品。

阿富汗战争在1989年结束,在前一年也就是1988年拉登在阿富汗建立了基地组织,开始的目的是为了和苏联人对抗。但是苏联人一年后走了,拉登就带着无所事事的组织回到了沙特,原本打算继续干建筑生意,但是很快萨达姆入侵了科威特,沙特边境告急,王室很紧张。

拉登很想带着自己的人马去会一会萨达姆,但是王室没看上他,王室请了美军过来驻扎帮忙,这拉登心里就很失落。而且这个时候他的内心早已产生了一个很大的梦想,那就是要先在沙特周边,甚至在整个中东建立一个伊斯兰教国家,要实现这个理想,就必须驱除中东的外国势力,尤其是美国人。

拉登这个理想和后来出现的“伊斯兰国”的理想是一样的。这种组织的特点都是推崇原教旨主义,统治区大家一律穿黑袍拒绝现代文明,对于西方文化和思想坚决抵制,如有不从就用原始残酷的刑法处理。这种行为就很容易被美国人扣上“恐怖分子”的大帽子。而这些人最讨厌别人这么说自己,于是对抗就加剧了。

因为被美国的通缉和威胁,拉登一直东躲西藏,最后到阿富汗投奔了塔利班组织才算暂时安稳。后来基地组织袭击美国的使馆,炸美国的军舰,甚至在2001年劫持飞机去美国本土搞出了“9·11”这样惊世骇俗的事情,于是美国人也在2001年发动了阿富汗反恐战争,打算彻底剿灭基地组织。

拉登是2011年在巴基斯坦的别墅里被美国特种兵击毙的,这距离阿富汗反恐战打响已经过去了10年时间,这10年美军牺牲了2200人,耗费了3200亿美金,阿富汗也一直乱到现在。


局势君





萨达姆、卡扎菲、本拉登,算是伊斯兰世界三大民族英雄。如今三位大英雄都被美国黑帮抓住杀了头,不知黄泉路上,哥仨相见,会有如何感想?


分析本拉登为什么仇视美国,不应该单从他的个人经历里去找原因,而应该从更广阔的角度,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去分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和整个伊斯兰世界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这个蓝色星球上,西方世界可说是一个贵族阶层,而美国就是没有明确加冕的至尊皇帝。在美国皇帝和西方贵族眼里,东方就是落后封建的代名词,非洲就是奴隶不开化的代名词,而中东就是纷争混乱的代名词。

实际上中东的纷争混乱大多都是由西方国家造成的。而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又给伊斯兰们多添了一个怀璧之罪。

在前苏联还存在的时候,中东的伊斯兰们还可以被利用利用,阿富汗坟场就被美国利用的炉火纯青。而一旦苏联的红色警戒解除,伊斯兰的利用价值就马上降低,此时美国和西方世界的自私自利,与人为恶的嘴脸就暴露出来了。

对美国和西方世界来说,中国最好永远也不要崛起,而中东也永远不要统一。一旦伊斯兰世界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整体,则美国和西方世界将在这里再也无法巧取豪夺,横征暴敛,可怜的以色列小兄弟也将会被伊斯兰们合力绞杀在哭墙之下。

于是以美国为首,英法等国追随,不断在中东制造各种混乱。利用宗教、种族、资源,历史等各种因素在中东不断制造矛盾,压制某一势力的最终坐大。

而这显然是伊斯兰有志之士所不愿意看到的。从萨达姆,到卡扎菲,到本拉登,显然都看到了这一点。显然都在最后明白了谁才是他们真正的敌人。

对于伊斯兰们来说,伟人几千年只出一个,那就是他们的先知默罕默德。但民族英雄还是有的,像萨达姆、卡扎菲和本拉登,尽管每个英雄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们却有可能带领伊斯兰们完成统一,最后把枪口转到真正的敌人身上。

而这又是美国和西方世界所不愿意看到的。于是美国黑帮就一定要采取斩首行动,有理由要干,没理由也要干,总之要把能带领伊斯兰世界完成统一,或者能让伊斯兰得到精神鼓舞的那些人统统干掉。

这就是萨达姆、卡扎菲和本拉登三个人悲剧之所在。后来悲剧轮到了叙利亚的巴沙尔,只不过被普京大帝力挽狂澜,救了一命罢了。

这么来看,本拉登仇视美国,那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事还要问为什么,那不是真的有点扯淡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把拉登这个人的经历简单地说一遍。如果只是看电视新闻然后把拉登这哥们单纯地当成是一个职业恐怖分子的话,那是不准确的,估计拉登本人知道后会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拉登家族跟沙特王室成员关系密切,家族的崛起是随着沙特的石油生意一起崛起的。拉登小时候家里就非常有钱,本科还没毕业就到家族企业里玩票做建筑生意,有家族的资金和关系,赚钱对他来说非常容易,这个时候一切还算正常。

他人生的转折发生在1979年,因为那一年前苏联入侵了阿富汗,一个超级大国对一个中东小国的入侵,激起了中东所有爱国穆斯林青年的怒火,一腔热血的拉登也跋山涉水去阿富汗参战。后来经常出现在他身边的那把AK74U短枪就是在此期间缴获的战利品。

阿富汗战争在1989年结束,在前一年也就是1988年拉登在阿富汗建立了基地组织,开始的目的是为了和苏联人对抗。但是苏联人一年后走了,拉登就带着无所事事的组织回到了沙特,原本打算继续干建筑生意,但是很快萨达姆入侵了科威特,沙特边境告急,王室很紧张。

拉登很想带着自己的人马去会一会萨达姆,但是王室没看上他,王室请了美军过来驻扎帮忙,这拉登心里就很失落。而且这个时候他的内心早已产生了一个很大的梦想,那就是要先在沙特周边,甚至在整个中东建立一个伊斯兰教国家,要实现这个理想,就必须驱除中东的外国势力,尤其是美国人。

拉登这个理想和后来出现的“伊斯兰国”的理想是一样的。这种组织的特点都是推崇原教旨主义,统治区大家一律穿黑袍拒绝现代文明,对于西方文化和思想坚决抵制,如有不从就用原始残酷的刑法处理。这种行为就很容易被美国人扣上“恐怖分子”的大帽子。而这些人最讨厌别人这么说自己,于是对抗就加剧了。

因为被美国的通缉和威胁,拉登一直东躲西藏,最后到阿富汗投奔了塔利班组织才算暂时安稳。后来基地组织袭击美国的使馆,炸美国的军舰,甚至在2001年劫持飞机去美国本土搞出了“9·11”这样惊世骇俗的事情,于是美国人也在2001年发动了阿富汗反恐战争,打算彻底剿灭基地组织。

拉登是2011年在巴基斯坦的别墅里被美国特种兵击毙的,这距离阿富汗反恐战打响已经过去了10年时间,这10年美军牺牲了2200人,耗费了3200亿美金,阿富汗也一直乱到现在。


骚是我的天性


本拉登对美国的仇视有一个发展过程:

在1989年之前,本拉登与美国是一种合作关系。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本拉登赴阿富汗帮助当地人去抵抗苏联的入侵。因为美苏对抗的原因,美国对本拉登及其组织进行了秘密培训,并提供了大量武器等方面的支持。


美国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的介入使本拉登对美产生不满。从阿富汗回到沙特的本拉登本想帮助沙特防御萨达姆的攻击,但沙特选择了让美军保护而不信任本拉登及其组织。这是本拉登对美不满的开始。

美国在中东地区横行与本拉登的理念冲突是其反美的根源所在。本拉登有很大一个梦想:推广伊斯兰教义,恢复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但是由于美国力量的深度介入,一方面使一些中东国家臣服于美国,另一方面美国又在不断对地区叛逆者进行打击。所以,本拉登就开始了自己的“伟大事业”:把美国人赶出中东!

当然由于双力量对比的悬殊,本拉登及其组织只能通过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对美国制造杀伤,于是就有了一系列针对美国的恐怖事件,直至9.11这样大事件发生,本拉登与美国的矛盾上升至顶峰。


姜运仓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拉登仇恨美国,美国必有可恨之处。

美国被世人公认的可恨之处在于恃强凌弱,巧取豪夺,横征暴敛,贪得无厌。

西方世界一向自视贵族阶层,美国更是把自己当成世界级的至尊皇帝。

在美国皇帝和西方贵族眼里,东方是落后封建的软柿子,非洲就是奴隶不开化的贫瘠地,而中东就是纷争混乱的散沙。

他们希望中国永远不要强大崛起,非洲永远穷困贫苦,中东永远不要统一,这样美国就可以趁机博利,所以他们的枪口基本就是对准这三个地方的国家。

一直以来,以美国为首,英法等国追随,不断在中东制造各种混乱。他们利用宗教、种族、资源,历史等各种因素在中东不断制造矛盾,压制某一势力的做强做大。本拉登仇视美国正是源于此。

拉登生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一个建筑业富商的家庭,长得高大英俊而清瘦。

虽然,本拉登出身财阀,家财万贯,但多数时间他几无奢华享受,反而过着教士般刻苦虔诚的生活。

基于对伊斯兰世界兄弟国家的支持信念,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腰缠银钱无数的他,开始接受美军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武力训练,耗尽家资,出钱出力支援阿富汗游击队,抵抗苏联侵略者。

在阿富汗,拉登创建名叫“服务营”的组织,招募阿拉伯志愿者帮助阿富汗难民以及和苏联士兵作战的人。

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本·拉登非常不满美军驻军于科威特。在本·拉登看来,美军大多为基督徒,并非穆斯林,进入伊斯兰教的圣地是对伊斯兰的侮辱。

他公开演讲,批评本和家族友好的沙王的亲美政策,给沙特国王写信,指责沙特让美军进驻背叛伊斯兰教义,让西方人进来是“引狼入室”。要求所有欧美人士离开他的国境。

海湾战争是拉登开始反美的肇始,他心中已忌恨美国。这件事对他的刺激最大。拉登自认为自己代表贫穷和正义的穆斯林,其他欢迎美军进驻的阿拉伯政府都已经异化,成了美国的帮凶。

由于沙特王室和美国政府互相支持,在他的眼中,王室腐败爱财,而且失去了对《古兰经》教义的虔诚信仰宗旨;美国人则是无理的异教徒。

到1991年,本·拉登被撤销沙特阿拉伯公民资格,被迫逃亡到苏丹重建他的组织。

跟着他的,除了妻子和孩子之外,还有从阿富汗带来的“兄弟们”。这些人最终都成了“基地”组织的骨干。1996年,拉登被迫来到了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试图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拉登的梦想很大,很有野心。他不在乎沙特政权,在意的是在整个中东、北非的阿拉伯地区,实现14-15世纪那样的阿拉伯帝国的复兴。

为此就必须要打败他所认为的“最大恶魔”——美国。拉登认为,美国是苏联之后对阿拉伯世界最危险的敌人。

拉登从苏丹来到阿富汗之后,塔利班首领奥马尔对他极为欢迎。不过拉登并没有像奥马尔等塔利班高层一样住在首都喀布尔的官邸内,而是宁愿住在郊外偏僻而简陋的小屋中。

他的低调,换来的却是“基地”网络在阿富汗的大规模扩张。

1998年拉登对美国人策划发动了一次恐怖主义袭击,这是拉登和美国政府之间第一次大规模的较量。

当年夏天,炎热异常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生爆炸,爆炸地点正好是美国驻肯大使馆,不久之后美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也发生了爆炸。两起袭击造成200多人死亡上千人受伤,死伤者中有不少美国人。

不久后,一身迷彩服,包着头巾,背后靠着一支AKS-74U步枪的拉登出现在互联网上,他宣布“圣战”开始。

2001年9月11日,作为美国资本主义象征的纽约世贸大厦双子座塔楼被撞毁,美军也开进阿富汗。拉登从此开始了近10年东躲西藏的生活。

“猫捉老鼠”的游戏玩了10年后,拉登在美军名为“定向”的突袭行动中于巴基斯坦的一座豪宅内,被海豹第六分队击毙,终年54岁。

行动持续大约40分钟。22年圣战,10年逃亡,在40分钟的枪炮声中灰飞烟灭。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本·拉登原本是沙特阿拉伯国内的一名“逊尼派”穆斯林,他的家族是中东地区有名的豪门之一,不仅拥有多家建筑和石油公司,而且和沙特皇室有密切的联系。自上世纪的90年代开始,他先后发动了多起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直到2011年时才被美军的海豹突击队击毙。可是,本·拉登是怎么与美国结怨的呢?
(在2001年的“911事件”中,美国遭遇袭击)

1979年时,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打响,当时年仅22岁的本·拉登和多名穆斯林不远万里支援阿富汗,并以游击战的形式帮助阿富汗政府对抗苏联人。值得一提的是,那把后来跟他形影不离的苏制AK74U就是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缴获的。最初,美国政府出于对抗苏联的心态,在暗地里向包括本·拉登在内的许多民间武装不间断地提供军火,直到1989年苏联军队撤离阿富汗为止。

阿富汗战争结束后,本·拉登又回到沙特继续做着自己的建筑行业生意。不过,科威特战争的爆发使得战火烧到了沙特的边境地带。本·拉登积极地向祖国沙特请战,但沙特政府弃他而不用,转向强大的欧美国家求援。随后就是海湾战争的爆发,伊拉克军队在北约联军的强大攻势下溃不成军,沙特政府也转危为安。

从这件事情过后,本·拉登意识到美国正在逐渐干涉伊斯兰世界的内务,并指责沙特政府在美国面前过于软弱。另外,本·拉登是一名狂热的穆斯林,他对于信奉基督教为主的美国怀有较深的敌意。所以,本·拉登对美国的仇恨概括起来主要有二点:第一点、他看不惯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怀着暴力抵制的心态:第二点、这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宗教矛盾,本·拉登将反美斗争看作是一场消除异教徒的圣战。



不过,本·拉登从事反美活动的事情很快就引起了美国当局的注意。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沙特政府取消了他的国籍,断绝了他的资金来源,还把他驱离出境。不过这一切并未阻止本·拉登的反美事业,他几经流亡,先后到过北非各地,最后又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阿富汗,并隐匿在那里不知所踪,与基地武装一起从事反美的恐怖袭击。
(911事件)

2001年9月11日,多名恐怖分子劫持了4架民用飞机撞向美国世贸中心、五角大楼,造成近3000人死亡。事后,美国指控是本·拉登与基地组织为了报复美国而展开的这场袭击。美国国内的新闻媒体更是直言不讳地指责国会花钱养壮了恐怖份子,因为美军在阿富汗战争期间曾向本·拉登的武装提供了价值不低于2.5亿美金的军火(包括美制“毒刺”导弹)。

2001年的“911事件”过后,美国政府为了降低国内舆论压力和减少外部威胁,将本·拉登的悬赏金额提高到了5000万美金的额度,并直接出兵阿富汗打击基地武装。美军前后用时近10年,耗费了3200亿美金,才将本·拉登发现并击毙。



世界人文通史


本拉登仇视美国是基于宗教立场和民族感情,其实本拉登的崛起和美国中情局的扶持脱不了干系。冷战后期,苏联出兵阿富汗,阿富汗属于伊斯兰国家,为了帮助阿富汗人民,身为沙特富商的本拉登来到了阿富汗,自己出钱训练阿富汗抵抗组织,美苏在冷战中是死对头,有位伟人说过,敌人支持的我们就反对,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支持,中情局也秘密派遣特工去阿富汗训练游击队,这样在阿富汗和本拉登不期而遇。

美国人觉得本拉登还算个人物,是可以合作的对象,本拉登要钱给钱,要枪给枪,结果就把本拉登培养成一个出色的游击队战专家。苏联最终灰头土脸的撤出阿富汗。本拉登和美国共同的敌人就消失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美国在国际上肆意插手别国的事物,本拉登看了很不爽,尤其看不惯美国出兵进入了他的祖国沙特阿拉伯,他又拉起一彪人马把袭击的目标转向了美国。

美国中情局也察觉本拉登的变化,开始找机会除掉他,本拉登被搞得东躲西藏,沙特阿拉伯都开始通缉他,最后本拉登一不做二不休,按美国的说法是策划了“911”事件,美国人还以颜色,最终出动海豹突击队除掉了本拉登。


浩荡扬子江


本•拉登是一个极端的穆斯林信徒,观念上带有强烈的排外情绪,不单单是美国,包括入侵阿富汗的苏联,甚至是和西方国家妥协合作的伊斯兰教穆斯林,恐怕都是本•拉登的仇视范围,在他眼里全部都是破坏阿拉伯世界大一统的罪魁祸首。


本•拉登家族原本是沙特阿拉伯的名门望族,通过石油、建筑行业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本•拉登本可以过着惬意的上流土豪生活,美女、豪车、黄金、宠物、社会地位应有尽有,但他同时也是一名极度狂热、虔诚的穆斯林,目睹曾经创造过阿拉伯帝国辉煌历史的伊斯兰教世界,现今却是四分五裂、一盘散沙,频频遭受苏联、美国、以色列等外部势力和异教徒的横加干涉,不断挑动不同部族、教派之间的相互仇杀。因此,在本•拉登心底逐渐萌生了以暴力驱逐外国势力、统一阿拉伯世界的念头,这一点上面本•拉登和萨达姆是同一类人。

苏联入侵阿富汗时,本•拉登毅然放弃在沙特阿拉伯的优越生活,赶赴阿富汗战场投身反苏战争,这期间还得到了美国暗地里不少的武器资助。等到苏联撤军后,美国又成了干涉中东事务的主角,地缘政治上扶植以色列对抗阿拉伯世界;经济上,收买沙特阿拉伯等石油欧佩克产油国,操纵国际油价,维持石油“黑金帝国”上的美元霸权;更让本•拉登难以忍受的是美军在中东的军事介入,面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本•拉登强烈主张沙特阿拉伯应该在中东内部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不应太过依赖美国。

在正常渠道对沙特政府的呼吁无果后,本•拉登转而采用极端的暴力手段来实现心中的梦想。先是游走于北非地带,后又回到曾经的“圣战”之地阿富汗,在塔利班政权的庇护下,组建基地组织开展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最大的一次就是劫持美国民航客机、撞向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的“9•11事件”。


剧透历史


本拉登这么仇视美国,难道他们心里自己没点数吗?

美国这些年来,一直仗着美元霸权,在世界各地巧取豪夺,真是哪里都有他的影子,比如始终插手中东内政,遏制中国发展,还打起了贸易战,宛然把世界各地当成了后花园,无耻之至。

自然,这些行为也引起全球各大弱势群体的不满,他们一直有组织、有策划的进行反抗,而本拉登就是这么一些反美斗士中一员。

本拉登者,沙特巨贾之子也。父亲是一位建筑业巨头,有钱有势,还有野心,他一直在意实现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的阿拉伯复兴。可美国就像一只苍蝇一样,整天在耳边嗡嗡嗡,所以想要实现这个想法,就必须干掉这个最大的绊脚石——美国。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本拉登就写信给沙特国王,指责沙特政府让美军进驻无疑是引狼入室,并且背叛了伊斯兰教义,但沙特当政者不听,甚至取消了本拉登国籍,于是本拉登认为,被美军进驻后的沙特已经被异化,成了美国最大的帮凶,并开始流亡在苏丹和也门等地区。

至于本拉登的事业的开始,源自1979年的阿富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本拉登带着一群有着相同信仰的朋友不远千里来到了这里,断断续续待了10年,并成立了一个叫服务营的组织。

1988年,服务营改名基地,并结识了战友塔利班,两人彼此志情向投,一直反抗这霸权主义。直到90年代初,苏联解体,本以为敌人就此消失的本拉登又再次被拉入另一场漩涡,即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本拉登想启用基地组织来维护国家利益,却没想到遭到沙特政府的一口回绝,甚至还同意美军设立军事基地,此举令本拉登十分不满。

有专家认为,此次事件最本拉登的刺激很大,一心报国无门,反被国家驱逐,于是海湾战争成了本拉登真正反美的开始。

1996年,流亡的本拉登被迫来到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试图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由此策划了可堪惊天的9·11事件,而美国也被惹毛了,毅然要跟这位挑战自己霸权的“恐怖分子”誓不罢休。

于是本拉登也开始了近10年的东躲西藏的生活,直到2011年,美军海豹六队在巴基斯坦击毙了年仅54岁的本拉登,终于,这位为了自己信仰而奋斗几十年的人,就此倒下,令人唏嘘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