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師生活」王秋霞:難忘的教院時光

「師生活」王秋霞:難忘的教院時光

王秋霞,黃陵縣教育局幹部,中學高級教師,喜歡閱讀和寫作,願用文字記錄心路歷程,並和朋友們一起分享。

時光荏苒,教院畢業已經二十七個春秋,六年前,陝西教育學院也已改名為陝西學前師範學院,早就想寫一篇關於教院生活的文章,諸多的雜事和懶散,今日提筆,拂去歲月的塵埃, 教院學習生活的一幕幕畫面依然清晰,猶如涓涓清泉,流淌於筆尖和文字中。可以說,兩年教院的專科學習和三年的本科學習是我人生旅途中停靠的最美的站點,我慶幸自己在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了最美的風景,結識了最美的老師和同學,在這裡我也曾彈奏了我人生最美的樂章。

「师生活」王秋霞:难忘的教院时光

曾經的我們提前搭上了中師的列車,成為一名教師,但由於與統招的大學失之交臂,我們都懷揣著一顆大學夢,我們這些來自陝南陝北關中的學子,以優異的成績被陝西教育學院召喚,所以,教院對我們這群中師生來說,首先是個圓夢的地方。在小寨,這個古城最具文化和時尚魅力在地方,風景如畫的校園,博學多才的老師,高大上的圖書樓,我們從“醜小鴨”也變成了“天之驕子”。那時候,我們的班主任王越群老師剛跨進而立之年,滿腔熱忱,他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教學和班務工作中。他經常和同學們談心,熟知每一個學員的情況,他和同學們既是師生關係亦是朋友關係,對於學院和繫上班上的活動他都是積極組織,熱情指導,因而我們八九歷史這個大家庭總是一種和諧向上的氛圍,成為學院聞名的模範班和文明班。如今,我們畢業快三十年了,但是王老師和同學們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他保存著每一張和我們相關的老照片,他能脫口叫出每一位同學的名字,每去一地講學,王老師都不忘聯繫當地的學生,同學們對王老師更是師恩難忘。2011年,我們組織了畢業二十週年同學聚會,同學顧不上古城七月流火,從各地奔赴西安,王老師,張思恩教授,相豔教授都親臨參加,這在成人院校裡是很少見的。

「师生活」王秋霞:难忘的教院时光

感謝教院,讓我們完成知識的系統化和專業化。 省教院是成人院校,但是我們從這裡汲取的知識營養一點不比 統招大學少。我們的中國古代史老師張思恩教授,治學嚴謹,一絲不苟,他的課堂幽默風趣,旁徵博引,一個上午下來,我總能記上幾十頁的筆記,這些筆記在後來的教學中我還常常翻閱。更讓我感動的是,畢業後我還收到張老師給我郵寄的新的教學著作,如今已經九十高齡的張老師筆耕不輟,成為令人敬仰的楷模。還有博學敬業的文選老師穆老師引導我們閱讀《史記》《漢書》《資治通鑑》讓我們在古文選的精華中遨遊;端莊秀氣的相豔老師,愛人出國進修,一個人帶著幼小的孩子,卻從不會敷衍一節課;操著南方普通話的李巖老師同樣的慷慨激昂中把中國近代史演繹……感謝教院,讓我獲得了全面系統的歷史專業知識,提高了古文選的閱讀能力,學習了教育教學理論。教院學習的第二年,在王老師帶爭取下,張思恩教授利用他大學同學省文物局長的身份,讓我們免費遊歷了西安周邊的人文古蹟,半坡遺址,乾陵茂陵,法門寺,城隍廟,耀州窯遺址,每到一處專人接待專人講解,讓我們視野開闊,更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臨畢業時候,恰逢陝西曆史博物館即將開放,張老師又託關係讓馬上離校的我們先睹為快。正是這種課堂知識和實地考察的結合,讓我們積澱了系統的歷史專業知識,完成從“萬金油”的中師生向擁有系統專業知識的合格中學教師的轉變。九十年代末我又在教院進行了本科學習,再一次被濃厚的專業氣息薰陶提升,為我成為一名優秀的高中歷史教師奠定了基礎,我雖然不是統招的大學畢業卻並被評選為學校第一批品牌教師。

「师生活」王秋霞:难忘的教院时光

懷念教院時光,每天晚上定格在圖書館是我最享受的時候,明亮的燈光,寬敞的大書桌,徜徉在文字的海洋裡靜靜的享受文字的魅力,名人傳記,名篇名著,報刊雜誌,我記了厚厚的幾本子的讀書筆記,這些的課外閱讀,就是我們看世界的窗口,既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又拓寬了視野,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後,我們會交流讀書的體會,還會交換借閱的書籍,這些閱讀,這些師生和同學間的交流,讓我從孤陋寡聞的鄉鎮初中老師悄悄發生蛻變和轉化。

「师生活」王秋霞:难忘的教院时光

懷念教院時光,輕鬆和諧的同學關係是最溫暖的畫面,剛進校時候,對陝南話很是聽不懂,我後面的李光福和曾顯金每到下課他倆就愛用方言交談,我和同桌改風一句也聽不懂,只覺得他倆嘰裡呱啦像唱歌。後來聽的多了,陝南話感覺很親切,陝南同學樸實無華,很好接近,李光福同學博學多才;敢作敢當。班長劉濤,組織能力超群,演講起來激情萬丈;文體委員胡安紅吹來彈唱,書法繪畫,讓人羨慕;才華橫溢的神木三才子中,王瑞名個子不高,卻才高八斗,書法文章歎為觀止,;一板一眼的李本俞,一本正經的張健軍;陽光帥氣的陳楊傑……最開心最愜意的宿舍時光更是畫面中最動人的片段,大我們十幾歲的黃大姐總是給大家諄諄教導;溫柔沉穩的改風言辭不多,卻是字字珠玉;溫文爾雅的隆娟彈著吉他唱著:“握緊你的手,直到天盡頭”;有些靦腆的小琴,總是織著毛衣聽大家暢談;小靜美女和她高大的男友邊防常常是我們大家羨慕的對象。對門時尚活潑的雅麗姐唱的一嗓子好歌;福秦才華出眾,焦暘能歌善舞,銅川王姐賢惠善學。那時候,年輕的我們談人生,談愛情,唱歌,學跳交際舞,學化妝,六樓的宿舍空間曾留下我們許多歡聲笑語,一個個面孔如今想起來仍是那麼親切和溫暖。

懷念教院時光,教院曾經給了我人生中廣闊的舞臺,我感謝班主任王老師對我的關注和賞識,讓來自鄉鎮初中的我兩次登上學院建黨七十週年演講賽的大舞臺,第二次還和學院老師同臺演講,在那麼大的舞臺上展示自己,並且獲得二等獎,更堅定了我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畢業之際,我有幸參加全省女大學生演講賽,讓喜歡文字和朗讀的我在人生的樂章中有了耀眼精彩的音符。

「师生活」王秋霞:难忘的教院时光

兩年的教院時光很短,短的來不及細細品嚐就畢業了,時光雖然短暫,但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我們的國家正經歷大變革大發展的 時代,從發展緩慢的小縣城到繁華的大都市,我們人生也經歷了轉化和提升的過程。如今,畢業快三十年了,教院已經轉型,新校區的學院氣派非凡,前年,我和也是教院畢業的老公曾穿過長長的興善寺東街試圖找到當年的痕跡,教學樓還在,經常照相的假山上已經沒有了當年潺潺的流水,牌子換了,教院美好的回憶不會消失,教院給予我們的知識營養和濃濃的師生情同學情永遠根植於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教院的內涵和精神永存!

「师生活」王秋霞:难忘的教院时光

主張尊師重教 倡導快樂工作

引領健康生活 服務職業發展

延安教職工的精神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