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肃顺亲自处死正一品大员 两年后自己被押上菜市口刑场

1859年秋天,一个正一品大员被押上菜市口刑场,等待行刑。

这个正一品大员叫柏俊。柏俊,字静涛,蒙古正蓝旗人,道光六年进士,历任内阁学士、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等于是“拜相”了。

柏俊因为何事,被押上菜市口刑场呢?

肃顺亲自处死正一品大员 两年后自己被押上菜市口刑场

这与一年前的“戊午科场案”有关。

1858年,柏俊奉命主考顺天府乡试。

考试结束后,考官按照规定对正榜试卷(正式录取名单的名单)进行复查时,发现考生罗鸿祀的试卷不但文理不通,还存在大量错别字。短短五六百字的八股文,就有300多个错别字。御史孟传金奏报朝廷后,咸丰皇帝大怒,亲自查看罗鸿祀的试卷,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为了表示慎重,咸丰皇帝让罗鸿祀在南书房里单独考一次,由左都御史肃顺监考。这次,罗鸿祀交出的试卷依然粗劣不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咸丰皇帝下令由左都御史肃顺牵头,会同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以及兵部尚书陈孚恩等人审理此案。

肃顺亲自处死正一品大员 两年后自己被押上菜市口刑场

经过审理,肃顺等人查明罗鸿祀才学浅薄,通过柏俊的家人靳祥,以重金贿赂主考官柏俊、同考官浦安,成功调换了试卷,得以榜上有名。此外,本次乡试还发生了多次徇私舞弊事件,如旗人平龄,不学无术,胸无点墨,除了会唱两口好皮黄,一无所长,居然高中第七名。这就是著名的“戊午科场案”。

“戊午科场案”牵出柏俊这样的正一品“大老虎”,让肃顺如获至宝。在这之前,柏俊反感肃顺的做法,经常与他作对,让肃顺大光其火。现在,总算抓到柏俊的把柄了。最终,肃顺等人给柏俊、浦安、罗鸿祀等人拟定为“斩监候”(靳祥已畏罪自杀)。

到了1859年秋天,“秋决”的时间到了。

按照清朝“秋决”程序,由刑部拟定“斩监候”的犯人,在处决的那一天,一律先绑赴菜市口刑场,等候皇帝朱笔勾决。一般来说,对于柏俊这样的正一品大员,皇帝都会法外开恩,不会真的杀头,往往在勾决前进行赦免,改为流放。所以,柏俊在被押往菜市口刑场时,还坚信咸丰皇帝会赦免自己,叫他大少爷赶快回府里去收拾行李,准备起解充军。

肃顺亲自处死正一品大员 两年后自己被押上菜市口刑场

随后,柏俊在官厅里,与前来陪他的尚书、侍郎们谈笑风生,就等咸丰皇帝的赦免诏令了。

然而,他没有等来咸丰皇帝的赦免诏令,却等来了钩命者:肃顺。肃顺来到官厅后,与柏俊寒暄了好一阵,才拿出咸丰皇帝的旨意,宣布立即执行死刑。

柏俊顿时傻眼了。刚才还在谈笑风生的他,转眼人头落地。

柏俊因此成为清朝唯一因科举舞弊被处死的正一品大员。

其实,咸丰皇帝的确有赦免柏俊的意思。

当天,咸丰皇帝在勾决前,再次召集王大臣商议。他念及柏俊身为朝廷正一品大员,“素持正”,办事又力,不忍杀他,便询问王大臣“柏葰有无屈抑”。意思是,看柏俊有无从轻发落的可能。

但是,肃顺据理力争,声称“取士大典,关系至重,亟宜执法,以惩积习”,应该严格执法、明正典刑。在朝大臣慑于肃顺的威严,竟然无一人敢出声为柏俊说话,咸丰皇帝犹豫再三,只好批准了。

肃顺亲自处死正一品大员 两年后自己被押上菜市口刑场

咸丰皇帝说:“科场为抡才大典,交通舞弊,定例綦严。自来典试诸臣,从无敢以身试法者。不意柏俊以一品大员,辜恩藐法,至於如是!柏俊身任大臣,且系科甲进士出身,岂不知科场定例?竟以家人干请,辄即撤换试卷。若使靳祥尚在,加以夹讯,何难尽情吐露?既有成宪可循,即不为已甚,就所供各节,情虽可原,法难宽宥,言念及此,不禁垂泪!”

这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堪称“挥泪斩柏俊”。

柏俊在被处斩之前,已经预料到是肃顺一心一意要他死,仰天长啸,说:“一定是肃六饶不过我。只怕他也总有一天跟我一样。”

一语成谶。

肃顺亲自处死正一品大员 两年后自己被押上菜市口刑场

1861年,肃顺在“辛酉政变”中被慈禧太后、恭亲王奕䜣联合扳倒,判了一个“斩立决”,押送到菜市口刑场——两年前,肃顺在这里亲自看着柏俊人头掉地;两年后,又有无数对他不满的人看着他人头掉地。

历史就是在这种不断轮回中辗转向前。

【参考资料:《清史稿》《从清宫档案谈最大的科场舞弊案》《慈禧全传》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