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坐”解释为“因为”,各位网友有何看法?

同名ok


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上,建有一座以杜牧这首《山行》名句命名的亭子,这座亭子叫做“爱晚亭”,她的名字正是来源于题目中所述:停车坐爱枫林晚。



此前游览岳麓山时,几位朋友恰好讨论到“坐”字的含义,与楼上几位朋友意见不同,读书君倒是认为,“坐”字在此作“因为”解,非常恰当。尤记得,后来大学时候老师讲起这首诗时,解释的含义已是如此。我们从头看来:

起始两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石头小路远远地蜿蜒地伸向寒山,那尽头云深之处,有着人家。将诗人山行所见之景非常有画面感地勾勒在读者眼前。



风景描绘完了,照常理,接下来该写人写情了,诗人是怎么写的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此两句,有人,有情。我为什么在此处停下车来驻足观望?是因为这晚照下的枫林,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要红艳动人,让人不得不驻足停留。



除了诗意可以解读得通以外,查询“坐”的词意,在做介词使用时,它的含义可解释为“因为,由于”。


读书灯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山行》一诗中的诗句。其中的“坐爱”一词,存在一些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其中的“坐”是“因为、由于”的意思,那么这句诗的意思就是:因为喜欢傍晚的枫叶林,所以在这里停下车。百度汉语里对“坐”字的解释里,还专门用杜牧的这句诗当作解释这种词义的例句:“7、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解释表面上看似乎也能讲得通。

然而,这种解释其实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在唐代,“坐爱”是一个常用的词组,这两个字是固定在一起使用的,并且是有着基本含义的。这个词的基本含义就是:坐着欣赏。其中的“坐”,就是坐着的意思。唐代有不少诗人在他们的诗歌中都使用过这个词。例如:

唐代元稹在他的《月三十韵》中有这样的诗句:“坐爱规将合,行看望已几。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其中的“坐”与第二句的“行”是相对的,显示出这个“坐”是个动词,就是坐着的意思。

白居易在《玩松竹二首》中有“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窗竹多好风,檐松有嘉色。”这其中的“坐”很明显也是坐着的意思,是与“卧”相对的。

唐代孟郊在其《送淡公》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坐爱青草上,意含沧海滨。渺渺独见水,悠悠不问人。”这其中的“坐”,更是已经表明了是坐在某某东西之上的意思。

唐代刘威在其《题许子正处士新池》中的诗句“坐爱风尘日已西,功成得与化工齐。”,里面的“坐”也是坐着的意思。

唐代唐彦谦虚在其《叙别》一诗中的诗句“夜合花香开小院,坐爱凉风吹醉面”,里面的“坐”同样是坐着的意思。

另外,在上面这些诗句中,“坐爱”都有“坐着欣赏”的意思。

可见,“坐爱”在唐代实际是一个固定词组,有基本固定的意思。其中的“坐”不是“因为、由于”的意思,而是“坐着”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意思就是:停下车来,坐在那里欣赏傍晚的枫树林。如果有哪个老师再对你讲这句诗中的“坐”是“因为、由于”的意思,你可以大胆地反驳他。我上面举的这些例子足够驳倒他了。



霜斗寒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里的坐,不应把爱分开来,它应是”坐爱”一个词组。反过来倒是应该去解释这里的”爱”字。

”坐爱”一组,在很多唐诗中都有用到过。就我的理解为,白云深处,袅袅的炊烟升起,斜斜的石径穿过枫林,通向幽远的深处,这晚秋的景色实在太美了!索性停下车,让车稳定住不晃来晃去影响视野,坐在车上好好欣赏一番。

这里的”坐爱”很简单,就是”坐看、坐着欣赏”的意思,没有别的解释。停下车,坐在车上好好欣赏这晚照枫林的景色。

在这里,想说个题外话,就是:诗句中,到底应该”白云深处”,还是应该是”白云升”处。这首诗的白云指什么?通常的在夕照晚霞时是看不到天上白色的云的,只能看到一片殷红。我的理解是,这里的”白云”指的应该是炊烟。也就是说,炊烟升起的地方,那里是人家。这样也能更好诠释”停车”欣赏,一副并不急着赶路的心里状态。因为看见炊烟了,离投宿目的地也就不远了,何必急着赶路呢?索性将车停下来让我好好欣赏一番这夕阳、枫林晚霞吧。浅见。本人也常在古风拙作中用到“坐爱”一词

附一旧作敬请诸位指导斧正:

《赏雪扣雀》

坐爱门前雪,润白似玉洁。

撒把黄金米,落下数只雀。




施修术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阅读了网友们的作答,其中有的标新立异,有的避开问题本身而谈诗意,有的直接玩笑以对,真可谓天下之广。

对此,我以为必须遵循古文字词的规律与常识,而不是想当然的牵强附会,甚至根据现代汉语而望文生意。语言文字的探究是严谨的事儿,以玩笑的形式不好吧?

一,古文中词的组成形式基本以单字为主,即单音的字往往就是一个词,它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才可以做为词使用。

二,古文中词的本义、引伸义经历代文人在语言使用和表达中赋予相对固定的内涵,即有约定俗成的广泛认同性,不可任意改变其含义。

三,古文中的逻辑关系和关联意义常常用一个词来表达,甚至可以不用任何关联词,读者可根据语意环境和对上下文的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各种对应的关联情况。

那么“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字究竟以“因为”讲是否正确呢?

首先,坐字在古汉语中共有五个义项,分别是:1.席地而坐,臀部压在脚跟上,即今义跪坐。 2.座位,后写成座。3.因犯某某罪或错误,入罪,定罪。4.因为。5.诉讼中对质。可见,坐字的意义相对稳定,并非能够任意所指。

其次,乐府诗《陌上桑》中“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句,明显表达了为“忘其犁”、“忘其锄”而“相怨怒”寻找出“观罗敷”这个前因,“坐”作“因为”解释无须怀疑。

再次,“坐”字在东汉已有“因为”这个明确的意义,相较八百年后的晚唐而言,应该是人尽所知无须怀疑的了。

第四,如果把“坐”理解成“坐着”,可想而知,如此呆板的行为怎么会符合风流自赏、激情澎湃的诗人杜牧呢?而如画的诗意会被此举破坏得意境全无。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句中,“坐”当“因为”讲比较恰当,没有理由去怀疑它。





诗情书韵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从诗句的停顿韵律看来,应是“停车/坐爱/枫林晚”。“爱”在这里是动词,有“喜爱”的意思,是杜牧表达对夕晖照枫林的喜爱之情。

“坐”在此诗中除了有作为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之外,还有可能是作为动词“坐着”的意思。

先用“坐着”的意思来跟“爱”组合,那么诗句的解释就是“停下车来坐着(观赏)我喜爱的傍晚枫林。”而用“因为”来组合,则是“为了(观赏)我喜爱的傍晚枫林而停下车来”。

从单句上看,两个解释都对。那么,再尝试从全诗的意境来分析。

诗人乘坐马车,沿着一条幽远绵长的石头小路,在带着寒意的山间行进。石头小路有些斜,但是坡度不大,可以悠哉游哉地眺望深远处的白云人家,也为后面的停车作了铺垫。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景致虽美,然而都不足以让诗人停车观赏。直到傍晚,看到夕晖映照下的枫树林,不禁被深深吸引住,于是停下车来感受诗意佳景。在诗人心中,前面的景色都比不上这片枫林,他因看到枫林而萌生爱意,为所爱停车,正所谓“三千繁花落,只为君倾城”。

因此“停车”和“爱”是因果关系,因爱停车,“坐”是“因为”的意思。况且,诗人停车后,极有可能会下车观赏,如果坐在车上,又怎能看到夕照枫林的全貌呢!


倚斋听风雨


标题很有意思,也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的一首诗。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个“坐”不能解释为“因为”,也不是坐车上和坐路傍,因老杜原本是坐车而来,坐车上和坐路傍都是坐,反而坐车上视野更开阔,更便于观赏“枫林晚”。老杜又何苦再重复说一次坐车上呢。

我们都有旅游的经验;到了景点,肯定会下车到处走走,看看。环顾和欣赏周围美好的山水或事物。到了景点还坐车上不合乎常理。这个“坐”解释为坐车上或路傍不成立。

那么这个“坐”为什么不能解释为“因为”呢?老杜乘车出门,只有两个原因,原因一是去拜访友人。那友人一定是住在“白云深处”的人家,可已经是夕阳西下了,那白云深处的人家还远着呢!还不快快赶路?如果天黑了这“石径”怎么走呀!老杜还有心情中途停车观看风景吗?所以说老杜半途“因为”看到了我们姑且叫“枫林晚照”的风景,停车观看也不合常理,可以排除。

原因二是老杜特别乘车去观赏“枫林晚照”,这主意是早已确定了,不是乘车到了景点因为这景色好才停车观赏。退一步说:如果“坐”在这里解释为“因为,”以老杜的才华,可以有很多选择,比如“停车惟爱枫林晚”。或用其他字来表达“因为”的意思,又何须用“坐”这么晦涩的字眼呢?另老杜要去观赏“枫林晚照”是在未去之前就己经决定了,为什么决定要去呢?是(因为)那里枫林的风景好才去的,而不是去到了才(因为)风景好停下车来观赏。时间不同,有了前一个(因为),那后一个(因为)就毫无意义。

那么“坐”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古人将车的不同用途是划分开的,比如;轴重车,(用作运输)战车,(用来打仗)坐车,用于载人……。我认为“停车坐”这个“坐”不能单独割裂开来推敲它的意义,而是要“停车坐”这三个字连起来然后分析它究竞代表什么意思。

我理解为;车停定了,人也停止不再坐车上了,就是车停,坐停。(坐,在这里是动词)停止不坐车上了,接下来干什么呢?我前面说的到了景区,就是下来走走,看看呗!老杜这是一语双关,经过细心的推敲,字词精炼,贴切。

综上所述,这个“坐”认为是坐在那里看风景是违反常理。但如果“坐”解释为因为也不恰当,老杜早就因为那“枫林晚照”景色好才驱车去观赏,不是到了之后停了车才因为景色好而下车观赏,这是有意为之和偶然发现的不同。

排除了探亲访友,不合常理的坐那里观赏风景,剖析了“坐”为什么不可能作“因为”的解释,联系“停车坐”三字的含义就是;停车,停坐,(可理解为不坐在车上)下来看喜爱的“枫林晚照”景色。😄😀

以上是我的看法,谢谢各位阅读!




观海听涛\n


想起上学的时候学这一课很搞笑。今天把那个过程再学一遍,让头条的朋友们评论一下。我的老师解释也是坐是因为的意思。我和老师犟嘴。我说坐就是坐的意思,老师问我为什么?我回答说你光看第三句没有看前面两句。第一句已经阐述了,他从很远的地方来。况且路又窄又区里拐弯。老杜是个文人。经不起长途跋涉。况且深秋的时候,早上因为冷人们大都不出门。他是午后才出去的。到了山上的时候,已经有人家在做晚饭。这个白云不是云儿是烟雾,他被这美景吸引了。一直看到很晚。所以这个坐当歇息的意思看。也就是让车夫停下来坐在那儿欣赏这美不胜收的风景。我的恩师脾气很好。说了一声你的解释也许合情合理。但没有说我分析的对。今天在头条上再博大家一笑。


雪山坳


有点意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的一首诗。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个“坐”不能解释为“因为”,也不是坐车上和坐路傍,因老杜原本是坐车而来,坐车上和坐路傍都是坐,反而坐车上视野更开阔,更便于观赏“枫林晚”。老杜又何苦再重复说一次坐车上呢。

我们都有旅游的经验;到了景点,肯定会下车到处走走,看看。环顾和欣赏周围美好的山水或事物。到了景点还坐车上不合乎常理。这个“坐”解释为坐车上或路傍不成立。

那么这个“坐”为什么不能解释为“因为”呢?老杜乘车出门,只有两个原因,原因一是去拜访友人。那友人一定是住在“白云深处”的人家,可已经是夕阳西下了,那白云深处的人家还远着呢!还不快快赶路?如果天黑了这“石径”怎么走呀!老杜还有心情中途停车观看风景吗?所以说老杜半途“因为”看到了我们姑且叫“枫林晚照”的风景,停车观看也不合常理,可以排除。



山农狼仔


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有人认为“坐”是因为的意思,本人认为那只是一种内在包含的意思,并非这个“坐”就是因为。

分明就是杜牧停车坐下来欣赏令人喜爱的枫林晚景,何必要把这个“坐”动词更换成副词“因为”?这两句之间可以设想有内在的关联性词语,但是不能把这明显的实词类中的名词换为虚词类。如果按照以上观点“坐”是“因为”,那么,下面一句的关联词是哪个?“因为”,“所以”,“由于”,象这类关联词语有时候是内在隐含性的,不一定非得用某个词语表现出来。

晚霞映照,杜牧乘车在山中行走,突然发现一片象二月红花一般的枫树林,于是他停车坐下来,满心欢喜地观赏这美丽的晚间枫林。

《山行》中的这两个句子是杜牧的经典诗句。后人传诵经久不衰。





望断秋愁1


要解答的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二句话当中的”坐"字解释成“因为”是否合适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句子的来历,时代背景以及创写的相关人物,才能明白个中意思,才能作出解答。

原来这句子前面还有二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组合起来是一首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牧所作,是一首赞叹秋天时节的寒山路上,晚霞与枫叶相互映衬,天地争辉红成一片的自然美景的诗。

寒山是指河北省太行山深处,面积15平方公里左右,距离内丘县城25公里,东距邢台市65公里,北距石家庄120公里,属嶂石岩地貌,海拨1800多米。

前面二句比较简明,在此就不做详解了。

至于“停车坐爱枫林晚”这诗句意思大概是:停下车又直接坐在车上欣赏枫树林傍晚前的美丽(那时代应是马车),“坐”还是原来的动词的“坐着"才对,而把“坐”解释成"因为”不合适。

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中的“霜”有点玄乎是吧?明明是枫林怎么说成"霜”叶呢?这里面涉及到历法廿四节气了。

枫叶变红色通常在于秋季,而秋季指农历的七八九共三个月,其中含节与气共有六个即:立秋,处署,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霜叶是指枫叶处于秋季最尾期的"霜降"时段,因此所有叶子变成红色了。

另外二月指春季的惊蛰与春分,此时正是春暖花红时,百花盛放时,争奇斗艳时,于是整句"霜叶红于二月花"也就完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