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陳果因“耋耄”讀錯被噴,難道不認識幾個字就是錯嗎?有誰敢說他認識所有中國漢字?

入世世人


陳果是誰?噢,想起來了,是一位大學教授,聽聞是頗有才華的美女。於是我便找來她講座的視頻進一步作了解,聽她講課滿好玩兒的,至少不那麼枯燥,甚至還可以讓聽者浮想聯翩,可比那些機械呆板的老學究們更容易讓學生學的有趣。

這兩天陳果因為讀了一個大白字,結果就被推上了熱搜,這撥可不是熱捧,而是討伐。就如某知名大學校長把鴻鵠讀錯了一樣,一下子引來熱議。有人說大學校長哪能這麼無知,我們小老百姓都認識的一個字,你怎麼可以不認識,可以讀錯呢?偏偏就這麼較真。讀錯一個字就罪嗎?我認為無罪,只不過是沒有認真讀書學習罷了。

一個不認真讀書學習的學者,那其知識底蘊到底有多厚實,就因讀錯一個字而露了成色。人們熱議那位名校校長一陣子後,慢慢也就不再去搭理了,因為不好玩兒。現在倒好,又讓陳果教授給攤上了,繼白字老先生之後,現在又出了一位白字美女,你說那些閒的沒事的人不好好搬弄是非才怪。

若問讀錯個字有錯沒有錯,在我看來誰人不犯錯?人家只是一字之錯,並沒有觸犯什麼律條,也沒有幹什麼傷風敗俗之事。錯了,大家給指出來,人家自然會改過來。只是臉可能會紅的像熟透了的蘋果,想找人感謝,但是不知道找哪位,嘴太多了,各種臉面之下實在不好找一位真是好心去指正的人。

所以,對於讀錯之人,大家還是以寬容之心面對吧。中華漢字多著呢,誰人又能全部認識並且知音釋義?相信陳果教授這次吸取了教訓,當了網紅更要好學,以後一定要多翻字典,這倒給了她謙虛學習中華文化的好時機。


寒石冷月


讀錯字,被吐槽,或者說被噴,換言之,受到眾網民批評,這理所應當的!陳果做為名人,不應該出現此事兒啊!

記得我也有此事。在部隊上,有一次和西安戰友去甘肅農業大學學習欄目看報紙,其中有某某人在別墅如何,我出聲念別野,則遭到戰友張雨的嚴厲批評,他沉下臉,鄭重其實的說,把字都念錯了,太丟人了。哼,不會還不問人,堂堂大學學府裡面,淨虧就咱倆人,否則,臉丟大了!

至今我沒齒難忘。永記心裡!還有我最近和一名年輕的中文大學生正讀研究生的飽讀書的年輕人談話,我不由說一曝十寒,讀了暴音,他不由糾正布音,唉,一字只差十萬斤大米全完了。所以說,三人行必有吾師矣。孔子之言,應當謹記教誨!

學而不厭,學而時習之,悔人不倦。古人尚且如此,何況今人乎?

所以說嘛,陳果和我犯了同樣口誤,相似乃爾,不盡相同,真是學海無涯苦作舟,虛心接受方為是。這就應了一句,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學到老話到老,永遠做人民群眾的老師,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夯實基礎,以厲再戰。這樣做學問,才無愧於心,知錯就改善莫大焉!


秦嶺土豆


中國的漢字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的漢字瀚如煙海,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都不敢說認識所有的中國字,因此,我們讀錯漢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上課的時候,我也會出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這句話出自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我在講的時候直接說出了“坐觀釣魚者,徒有羨魚情”,學生先是一愣,而後說,老師您讀錯了。我趕忙拿起書一看,果然,是我背錯了。但是感覺挺尷尬的,我連忙道歉,但是,學生卻沒有顯示出過多的責備,已然津津有味的聽我講課,這時候,我才發現,學生喜歡你,喜歡聽你的課,不是因為你不會出錯,而是因為你對工作的認真負責以及勇於承認錯誤。

一位老師,出錯了並不可怕,別人喜歡你,欣賞你,是因為你講課時的魅力,以及你的學識積澱。用我們都熟悉的一句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不要苛責別人,畢竟,我們都不是聖人,都有知識盲點。


瀾清老師


我是一名小學老師,她是一名大學老師,但是我覺得人生自古誰無錯,只要肯改過。別說讀錯字,我偶爾在工作中可能有時候也會提筆忘字,甚至寫錯字。因為我們現在受很多電子產品的影響,比如說手機的語音智能輸入,還有電腦的拼音輸入等等,會把很多漢字的字形或者是字音忘掉,我覺得很正常。因為上千甚至上萬的漢字,不可能把每一個都讀得那麼準確,而且過去在師範學校的時候,對於普通話的考核也僅限於3500常用字。所以我覺得,不因為他是大學老師,哲學博士,把這個小錯誤來無限放大。


玥玥老師小課堂


陳果是網上最火的大學講師了,她的心靈雞湯讓很多人都醍醐灌頂。風華正茂,妙語連珠,枯燥的知識也能被她演繹的很生動。過硬的專業本領加上傲人的身高,姣好的面容,很容易讓我們想到一個詞——女神,說到“女神”又很容易想到另一個詞——完美。

問題來了,完美的女神怎麼能夠唸錯字?比起她傳授的各種知識來說,兩個字的讀音對比起來簡直太簡單?這都能唸錯?

但其實問題就出在我們覺得她完美上。寬慰自己的時候知道“人無完人”,怎麼放到別人身上就行不通了呢?也許她學生時代聽到有誰是這麼讀的所以她就一直這麼讀過來了,沒有懷疑?可能就是一個小小的原因讓她唸錯了這個詞,為什麼就招致了全網噴?


說回我自己的行業。我是做葡萄酒培訓講師的,產自新世界例如美國、澳大利亞、智利等國家的葡萄酒相關知識包括產區名、酒標、等級都是英文,讀出來都沒有問題。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舊世界的酒例如法國、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等,這些國家的語言都是不一樣的,我們有時候也不知道怎麼讀,難道這些小語種都要求葡萄酒講師熟練掌握嗎?

答案是學員並不會這麼要求講師,更不會因為講師讀不出來而噴他/她。因為學員也覺得難,也不會,所以講師會被更寬容的對待。術業有專攻,當講師的葡萄酒專業知識無可挑剔時,外語發音不標準一定不會是業務不精的證明。


有人會說,但陳果不認識的是中文。中文又怎麼了?《生僻字》歌詞誰能保證人人都認識?她的授課、演講、專業知識能力有誰能說一個不好嗎?

我甚至可以推測,那些會噴陳果的人,大部分都是認識“耄耋”卻過得沒她好的人,突然找到比她強的點,就High了。


首彩葡萄酒學院


作為一個大學教師,哲學博士,知識應該是豐富的,教學應該是嚴謹的,如果用正確的態度面對她的學生,面對網絡就上課時就應該一絲不苟的備課,這不但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我的妻子是一名中學教師,她常常備課到深夜,對一些不清楚的問題和材料一定會反覆推敲,尋找確切的答案,以免誤人子弟。

當然一個大學教師教的科目又不是文學方面的課,可以原諒,盼望她以此為戒,加強自身修養,把自己的文字弄明白,查漏補缺。

廣大朋友也不用抓住“小辮子”不放,陳果現在的精神壓力應該是巨大的,也不要有太大包袱,基礎方面的問題,可以從基礎補起,把自己的文化,特別是文字,文學方面的文化補起。

只要踏踏實實的做學問,就不怕“出醜”,前幾年的于丹就是在北大上課被趕下講臺的,不過她不是讀錯別字,是因為講的雞湯出了問題,又太注重個人得失,沒有一點作為老師應有的態度,被學生們趕下臺,趕下了百家講壇的“神壇”。

這個社會需要一批有能力,有能量的學者、大師 ;有正知、正見的專家、教授。能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發揚光大,帶給我們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的理解和剖析,讓我們得到更多的營養。

我們反對經過包裝,濫竽充數的偽學者,也不喜歡“賣萌”的假“衛士”。

希望我們的大學校園健康,希望我們的社會環境健康,希望每個人都擁有健康的心靈。


用戶4496285841096從


耄耋之年,指的是八九十歲的老人,她讀成什麼了?“老至”之年?因為本人不知道此事所以只能瞎猜了。

個人第一反正是她在炒作。首先這個詞語並非是十分生僻,絕對不屬於除了“嫖娼”什麼都不會那一類的生僻字,哈哈。這樣的詞語連中學生都不應該讀錯,何況是享有巨大聲譽的大學語文老師!?不知道是不是最近陳老師覺得自己熱度有點下降,故意炒作?!

還有一種微乎其微的可能,真不認識,真讀錯了,本人的評價是:不可原諒!剛才已經說了,並不是特別冷的詞,專門幹文學工作的,連這個多不認識說的過去嗎?這還不像是北大校長讀錯鴻鵠之志,張國立讀“身陷囹圄”讀成身陷“圂圇”(吞棗),畢竟人家是研究化學的,研究表演的,術業有專攻啊,你搞語文的讀錯別字就是不能原諒。

還有一種可能,平時故意賣弄讀順口了,其實認識,故意整成錯的讀,比如有人把海淀區故意讀成海定區,把電餅鐺讀成電餅檔等,一到了關鍵時刻改不過來了。

中國人讀錯別字歷史悠久,實力強大,經常讓正確讀音敗下陣來,既然大家都這麼讀,索性從俗吧,於是乎原來錯誤讀音變成了正確讀音,原來正確讀音變成了錯誤讀音,比如證據確鑿(zuo)要讀成確鑿(zao),供給(ji)讀成供給(gei)。不久的將來,掣肘的掣(che)就會以讀成“制肘”為標準音了,因為十個人裡有七個人讀成“制”,那麼“掣”無形中成了多音字,因為還沒聽人說“風馳電掣(che)”變成“風馳電制”。

回來再說,陳老師不管是炒作還是真不認識耄耋老人,都不能原諒。



磨史作鏡


謝謝你的提問。這幾天對復旦大學思政講師陳果因為讀錯了“耄耋”二字被網絡炒的沸沸揚揚的。

其實,讀錯字的現象真的非常普遍。不允許讀錯字最嚴格的中央電視臺,也是屢屢頻發,防不勝防,何況我們我們日常生活中。

思政課堂,主要的任務是把三觀問題講好。

教師需要講好普通話,但是沒有嚴格要求不準讀錯字。


徐悲鴻大師的《耄耋圖》。

為什麼教師有一定的讀錯字免責?這裡的原因,大體上是因為,教師來自祖國四面八方,南腔北調仍然存在,不同的課程,對語言的要求不一樣。比如語言,相對就不允許讀錯。

比如,南方人讀“春”就是“蔥”,湖南人讀“飛”就是“灰”等等,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我們看看我們生活工作的周圍,發音不一樣的詞是不是很多?

但是,這不影響我們正常的交流。

漢字容易讀錯音,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字認半邊,往往是會讀錯的。

比如,戰國時代法家人物李悝(kui)如果我們認半邊,就讀成李裡了!再比如說“小浣熊”,如果認半邊字,那就成“小完熊”了!


老祖先給我們造的字就是一個局,這就是說,不是所有的字,都可以讀半邊就讀對了。

所以,不熟悉的字,往往我們會冒險去讀,結果就是,一不小心,居然能讀對,但是,一不小心讀錯了呢?

陳果就是一不小心,讀半邊字給讀錯了!

當然,耄耋這個詞,有人說是一個生僻詞,有人說,不是生僻詞。

實事求是的說,耄耋一詞,真不是生僻詞。


徐悲鴻大師的《耄耋圖》。

我們大家都知道,給老人祝壽不是什麼冷門事吧?

那麼,給老人祝壽是很容易用到這個詞的。

比如說,給老人畫畫祝壽寫壽字祝壽,往往容易用到這個詞。

我們畫畫的朋友基本都知道,給老人畫祝壽的畫,最常見的基本三種。一種是壽桃,一種是仙鶴,還有一種就是“貓蝶圖”。


齊白石大師的《耄耋圖》。


為什麼畫貓蝶?就是畫家利用漢字諧音寓意“耄耋之年”的意思。

而且,形容老人,就有耄耋之年這個詞,憑什麼說“耄耋”是一個生僻詞呢?

比如,大家炒的紅紅火火的楊振寧與翁帆,形容楊振寧的年齡,經常用“耄耋之年”。

什麼叫生僻詞?就是極少用到的一些詞,大家各行各業都沒有人用的古代詞彙。例如“垤”這個字,就很少用,如果一不小心,也會讀成“至”的,其實讀“蝶”。

如果生活中,還在用就不屬於冷僻詞。

那麼,陳果老師讀錯這個常用詞,有可以原諒的地方嗎?

當然沒有!漢字的讀音必須按照字典規定的讀音去讀。否則,你喜歡這樣讀,他喜歡那樣讀,豈不是沒有漢字的標準了?

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之一,就是統一的文字,幾千年來,我們共同維護和支持這個傳統,道理很簡單。中國東西南北,語音差異比較多,如果沒有統一的共同讀音,就會影響我們的互相交流。

徐悲鴻大師的《耄耋圖》。

那麼,為什麼網絡對陳果老師讀錯“耄耋”一詞窮追不捨,議論紛紛呢?

我看兩個問題。

一個問題是對高校治學不夠嚴謹的不滿。

這種不滿包括的方面太多了,恕我不一一列舉了。而種種不滿,在陳果讀錯一個詞的把柄上,找到了發洩點,所以,讓陳果背上了大學問題的黑鍋。

第二個方面是,野蠻的媒體消費需要愛。

如果不炒作這樣的問題,媒體就沒有什麼熱鬧了。

所以,媒體喜歡炒作這樣的話題。

其實,歸根到底,還是我們的文明友好的氣氛非常缺失。


本來就這麼一點事。不是媒體不能談,但是,無限上綱上線,好像陳果的學問一文不值似的。

這就屬於大眾的野蠻、粗暴和愚昧了。

最近,我的一篇文章下面有一個評論,寫了這樣一段話:我們村八九歲的老人,有幾個孩子呢,都沒有人管他。

這句話裡明顯是一個字沒有打上。但是,也引來不少網友的嘲笑。

但是,也有很多網友,知道是打字錯了。他要表達是思想是清楚的。還是正常與他交流了。

這說明,我們對一些小小失誤,完全沒有必要糾纏,浪費時間。

陳果讀錯字,也就是一個小小的低級錯誤而已。

如果大家能夠理解她要表達的是“耄耋老人”的意思,不就行了嗎?

難道因為湖南人把“飛了”說成“灰達”就覺得人家是傻子,自己聰明的不得了了?

我想,議論和批評這不是我們的錯,也不應該禁止,但是,我們寬容一些,友好一些,這種社會才會更好一些。

總是拿一些非常低級的錯誤取樂造熱點,這才是最低級的聰明!也是對社會時間的浪費。

我們喋喋不休議論的,不過就是很多人都瞭解的一個詞“耄耋”,你覺得真的有意義嗎?

至於陳果老師演講的內容,有人說她將會是第二個于丹式的“心靈雞湯”大師,我覺得,這才是真正有一些必要議論的問題。

我們有必要喝“心靈雞湯”麻醉自己嗎?怎樣才能讓心靈喝上真正的“雞湯”而不是“雞精”,我們關心一下吧,不要在低級的錯誤上糾纏不休了。


千千千里馬


關於這個問題,新姐認為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但是為什麼陳果老師讀錯“耋耄”兩個字就要受到網絡暴力?


網絡上的人的確都充滿了戾氣,通過網絡的保護就可以肆無忌憚地跟風嘲笑,這是不是正常現象?

關於陳果老師,隨著網絡的走紅,我們知道她是復旦大學的哲學博士,主要講述的課程應該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思修這門課作為大學生必須課程,陳果老師賦予了枯燥的課程內容以自己的理解,這也是她走紅的原因之一。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我們不必如此。


新通教育edu


因為陳果的“耄耋”讀錯,不管是無意還是不認識,總而言之,還是讀錯了。一般而論,孰能無過,不就是讀錯一個字嘛,為何在網上能引起軒然大波,我覺得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人們對公眾人物的期望值很高,尤其是是像陳果這樣的大學老師,在人們的印象中,自帶光環。應該是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但是這樣一個固有的標籤下,竟然犯了不該犯的,可以說是一個很低級幼稚的錯誤。

此前有北大校長將“鴻鵠之志”唸錯,清華校長將“瓠”讀錯,廈門大學校長將“黌宮”唸錯,雲南省的省領導將“滇池”念為“鎮池”等等。

前一段時間,“拾荒大師”沈魏為什麼短短時間能為全國人民所知,因為在人們固有的有色眼鏡下,一個流浪漢是不應該有這麼高的文學修養的,而他卻偏偏落落大方,腹有詩書,顛覆了傳統的和現實的觀念,這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了人們對所謂專家,教授這些能代表知識分子階層的不信任。

其二,說明網民對公眾人物的要求提高。

據說,文言文的許多通假字就是當時的編纂者因為錯別字為大位者,大名者,故為上者避諱,導致後世學生大傷腦袋。

社會在進步,民智已開明,所以以前的哪些為尊者,為上者,為賢者的虛偽的掩飾已經拋進歷史的垃圾堆了。賢能的人其行為如同月亮,不改的話人能看得見,改的話人也能看得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其三,做學問任何時候都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

作為一個老師,不懂可以查,可以問,但是她想當然,從這個層面來講,她沒有備好課,稍微有一點不認真的態度。這次“耄耋”算是大懲小戒了,我相信以後她絕對不會將這兩個字再次唸錯。而且在遇到生僻字或不懂得地方時,絕對會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