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闯王李自成为何成为令人耻笑千古的统治者?

Wild-Fire


闯王李自成虽然是汉族民族的千古罪人,但是说他沦为千古笑柄则完全是清朝有意控制舆论,故意鼓动声势贬低于他,这是为了奴役我中华的百姓。

李自成在当时犯了两个错。一个是没有建立自己的行政机构跟组织单位,这使得他们在当时几乎只能靠抢(缴获)来维持战争,这种抢包括粮草、银钱、还有兵器。所以呢,明军还在的时候,闯军猛如虎,明军灭亡则瞬间由龙变虫,这是因为明朝灭亡后,再也没有人组织粮草生产,商业收税以及兵器加工,闯军也没地缴获了。所以,闯军一下子缺粮缺饷缺兵器,这是山海关大战败北的主因;

第二个错误,对明军的过度清算。清朝能够入关并在短期内占领全国与明军的大量投降有关系,当时满清八旗兵也只有6万人不到,但是当闯王攻占北京城后,明军投降清军总数大约有8万人上下,吴三桂一个人就带了4万人投降清朝。这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李自成造成的,李自成对明军将领过度清算导致这些人倒戈清朝。

李自成两个错误导致战败让5000万汉人沦为亡国奴是自是历史罪人,但是那8万明军将士倒戈对手并反过来屠我族人同样也是千古罪人。比如扬州十日参与屠城的人当中大部分就是他们这些人。清朝政府为了统治需要,掩护这些汉奸,才把所有过错都推给了李自成。


优己


我来回答一下。闯王李自成为什么成为令人耻笑的统治者,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第一,享国时间太短,不合法。李自成自起义开始到当上皇帝用了十八年时间,当皇帝只当了四十二天,虽然也是在北京登基,但是龙椅都没坐热,就灰溜溜的跑了,这样的“仓惶”哪有统治者的风范,令人耻笑。另外,李自成在西安已经登基过了,二次登基,可见自己心虚到何种程度。“草台班子”的政权组成,根本就没有合法性,全是一群“文盲”和“二流子”组成的权利机构,就一个李岩是个文人。前明的官员都不愿和这些人为伍。最后,逃跑前火烧紫禁城,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可见其可笑荒唐。

第二,添乱误国。李自成虽然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但是,李自成起义之初并没有想要彻底的推翻明朝政府,自己的小富即安思想只是想混个“王”当一当。可后来玩大了,加上明朝政府的无能,积重难返,东林党误国。农民军攻破大同直捣北京,崇祯上吊自杀了。本来打着“勤王”名号的农民军把明朝推翻了。而当时明朝政府正在与后金在关外决战,而关内李自成的农民军,目光短浅,只顾“窝里斗。”使得明朝政府要拿出大部分人力和物力来平叛,客观上“帮助”了大清,添乱误国。

第三,短视。李自成战略失误,得罪吴三桂。李自成怒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还有吴家三十几口人,并且霸占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么做的结果把本来在,大顺和大清之间犹豫的吴三桂推向大清。李自成作为大顺军的统治者,擅自将一个守护重要关隘的大将得罪了,可见李自成的短视,作为最高统帅,李自成看轻山海关的战略位置,严重低估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和大清八旗军的威力,以及吴三桂献出山海关,放清兵进入关内对关内百姓的危害。农民军的战斗力在与骑兵为主的八旗军作战,根本没有胜算,加之占领地区没有形成有效的根据地和安抚百姓,在被逐出北京后,一直疲于逃命。

第四,思想幼稚。“迎闯王,不纳粮。”这句口号本来可以联络和团结一大部分农民和中下层百姓,但是在进入北京后,花花世界的影响下,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可是暴露,农民军烧杀抢掠的行为比比皆是,百姓看到后心寒了,李闯王也是这德行,开始不在支持大顺军了。另外,进入北京后本该安抚前明的官员为自己所用,但是却带头侮辱和打骂这些文臣,竟然把脚丫子放在大臣的脖子上,太荒唐、可笑。

一家之言,供参考之,谢谢。


龚小胖子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奶奶给我讲闯王李自成的故事,说李自成攻下北京后遇到一个老道,老道让他拖一块大石头,李自成拖着大石头走了十八步,老道告诉李自成这就是你的国运,你在北京能当十八年皇帝!李自成高兴坏了,于是问老百姓都有什么愿望,小孩子就说放炮,于是北京城天天放炮,放到第十八天被清兵打跑了,李自成找来那个老道说:你不是说我能当十八年皇帝吗,这才第十八天啊。老道说:是啊,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放炮,闯王你放了十八天的炮,就相当于十八年了啊!

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这段历史深信不疑,根据这个故事我悟出了很多道理,比如,做事要坚持,机会来临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胜利之后不能骄傲,不能忘本等等,我还给我的小伙伴、我的同学讲这个故事。。。。。。

直到有一天,我学到关于李自成的历史,我才搞清楚,李自成在北京呆了42天,拉车的是周文王拉车八百步定周朝八百年天下,至于放炮的历史,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只能说我奶完全能够做一个自媒体,故事编的有模有样,难怪我小时候总感觉我奶有时候讲一个故事前后不一样。

所以,在我的骨子里,一直认为李自成是一个特别没有毅力,骄傲自大的人,是一个令人耻笑千古的统治者。

但是,真实的历史是,李自成是一个特别有毅力的人,从崇祯二年参加起义,多次被打败,都能死里逃生,其中有降而复叛的,最惨的一次就剩十七、十八人逃入深山。直到崇祯十七年攻入北京,前后闹革命十五年,逆境中改变了历史。

李自成的失败在于,能够打破一套旧的世界秩序却不能建立一套新的秩序,只能毁灭一切,而不能重新建立一个世界,在李自成进入北京的42天,是京城惨绝人寰的42天,李自成通过“追脏助饷”从官员中拷掠7000多万两白银,由于部队不能抵制封建腐朽的生活,迅速腐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失去了民心,最终被清军打败后就再也没有东山再起。

自古成王败寇,失败了被耻笑也正常。


史论纵横


你这些都是很肤浅的原因,让我太对莎莎失望了。

李自成起义,本质就是狂热的暴民运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的失败,同理还有太平天国运动,还有法国人无数次的所谓革命运动。

从底层煽动,开始会比较容易,民意民怨很容易被煽动起来,但这和洪水猛兽差不多,基本上后续的发展不受控制。就相当于你炸开一个水坝很容易,但是这个洪水怎么走,怎么收拢?覆水难收,你能控制吗?

什么区区文官,区区谋士就可以改变形势,你太天真了。

你信不信今天李自成说我们不要抢大户了,我们还是种地纳粮吧,因为这是国家民族大义需要,不得不为之。

只要今天李自成敢这么说,明天李自成的人头就被挂城门上了。

不行你去翻一翻,这种从社会底层发起的暴民运动,哪有什么一蹴而就就成功了的例子?

基本上结局都是杯具。

别说历史了,就说现代的乌克兰,台湾,包括几十年前大陆的什么革命,一旦民意被煽动起来,基本上就不可能有什么建设,除了破坏,就是破坏。

权力必须关在笼子里,民意更要关在笼子里,要用必须用,也要有组织有纪律迅速渐进的用。

这玩意太可怕了。


那个米


明之末,金人扣边。中国之兵,不擅野战,屡战皆墨。仅赖地利山海关城 不失。帝都危而不坠。

不期连年天灾,又加之数帝接连昏庸之人祸。明之亡,旦暮事也。

不出意外,帝都易主。所意外者,帝都新主,拥有一国,而流民草冠之习不改。以九五之尊,一代君王,而行流民草冠之事。

吴三桂愤而引敌入关, 为敌先导。吾不知吴三桂,六军缟素,报君父仇,恸哭梓宫,其意真假。但知帝都新主,有中人资质,吴三桂降清之事,断无发生之理。

八千里江山易主,管夷吾之功,至此全没。

据传李自成拥兵一百五十余万。张献忠百二十万。南明亦百万之众。即便中国之兵,不擅野战。中国有城数千。金人区区十几万骑。每城歼敌百人,中国出半数城郭,金人丁壮死绝。

犹败。

是否有人不肖?不肖之中是否少我?

掩卷沉思,羞愧涕下。

中国数亡于区区几万,十几万骑之胡虏,难道仅止士民不擅野战?仅止君昏臣聩?难道全无制度之因?

天下自古为君王之私产。率土之民,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王者连阡广陌,而民无立锥之地。国于民,无小指甲够之恩,只知敲骨吸髓收取捐税。捐税输谁不输,改朝易姓,除却少数肉食者,于民何干?事不关已,谁人苦战?《淮南子·兵略训》云:“千人一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一心,则无一人之用。”李自成再有百万之兵,能免覆亡?

以亿兆之民,百万之兵,败于区区十几万之胡虏。为天下之人耻笑。

杜牧《阿房宫赋》云:“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后人哀而不鉴,后人复哀后人。”

今人笑而不鉴,自有后来之今人,复笑今人。


不惑喂蚊君



没办法,因为李自成是典型的窝里斗最佳代表,对内在行,对外一塌糊涂,不被人耻笑才是真的不正常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李自成的崛起之路,堪称不死小强,几次被官兵打的是狼狈不堪,最狼狈的时候,带着十几骑人马跑到大山里躲猫猫。

他后来为什么会越做越大呢,是因为关外的清军不时攻击明朝,使明朝不能专心对内,有时候到了关键时刻官兵不得不北上抗清,使李自成有了喘息的机会。还有就是当时处于小冰河时期,北方大地天灾太严重,太多太多吃不饱饭的老百姓,甚至易子而食,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会造反,这样一来自然保证了李自成的起义军兵源充足了。

于是乎,李自成就这样戏剧性的崛起,并且搞笑的灭了明朝,运气是相当逆天。

但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偏偏李自成他不是真金,没有实力非要灭明不说,打破了这个旧世界,却维护不了新世界上秩序,灭明以后对关外满清不够重视,下意识认为明朝跟后金(清)的战争跟他没关系,没有安排好山海关的防务,结果造成了与吴三桂大战的时候,被多尔衮打了个措手不及。

李自成在山海关一战以后,可以说是真的一泻千里,不久在紫禁城急匆匆的称帝,然后退出北京,将北京拱手相让。

再然后,历史上的李自成就和消失了一般,没打过像样的仗,次年这个不死小强又莫名其妙的被老百姓误杀,多么可笑多么讽刺。

总结李自成这一生,起义反明的时候,运气好到逆天,如同不死小强一般,最后灭了明朝以后,最巅峰的时候却在山海关败给清军一次,从此彻底一蹶不起。再也不是那个不死小强了,就好像他的存在就是为了灭明方便清朝入关一般,典型的打破了旧世界,却维护不了新世界秩序,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大灾难的人,像这种人不被人耻笑才怪呢!


宋安之


十七年辉煌战果毁于一旦

真是的,堂堂闯王带领大顺軍,转战十七年,推翻了在位二佰多年的大明王朝,进了北京,登了龙位,成了大顺王朝的皇帝,可这皇帝只做了不足一年便跨了台,为大清所灭。

十七年的功劳毁于一旦,着实为世人永远的耻笑?

民间对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归结为: 因为他出身贫穷,最爱过年(过年生活好些),他把一个月改为一年,所以,一年过了十二个年!这样他本当是十二年的江山,只坐了一年。这只是个笑料,但也可见他的失败与他进北京之后,只追求生活的享受,误了江山大事。

其实大顺王朝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臣下部属腐败堕落,軍纪失控,成了拢民之师,自然人心向背!还有政治上缺乏治国理政的办法,在軍事上缺乏防止外侵的备战,尤其在处理吴三桂问题上,很不策略,逼其叛变,引清入室。 大顺軍的征战疲惫与清军八旗軍力正盛也是明显的原因。

总之,李自成建立大顺王朝,是可赞当颂的轰轰烈烈的农民义,但也确是另世人可恨可悲另人恥笑之史料。


琵琶嘴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已经带领农民起义军拼杀多年的李自成在陕西西安正式建立大顺政权,并且开始带领大顺农民军向北京进发。谁能想到,就在七年之前,李自成在与洪承畴、孙传庭等人统领的明军战斗中,是大败亏输,仅率领十数人逃入商洛山中,可是如今,李自成东山再起,率领号称“百万之众”的农民起义军,奔着明朝统治的中心北京杀来。

李自成一路上可谓是势如破竹,所遇明军不是一触即溃,就是望风归降,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李自成就打到了北京城下。而此时北京城内的崇祯皇帝已经是彻底沦为了孤家寡人,走已然是没有了可能,他期待着的勤王援军也没有赶到,城内早已经是混乱不堪,就连周围的大臣也纷纷离他而去。最终,万念俱灰的崇祯皇帝留下了那句“皆诸臣误朕”的感慨,在煤山自缢,正统明朝就此灭亡。

历史在这个时候,给了李自成一个可以名垂青史的机会,他本有机会成为继刘邦和朱元璋之后,第三位依靠白手起家登上皇位,建立大一统政权的农民起义军领袖,然而,李自成非但没有获得这份殊荣,反而因为他的迅速堕落与败亡,成为了千古笑柄,为后世所贻笑大方,不免让人感到唏嘘。


李自成的农民军政权,很难将其称为“国家”或者“完整政权”,他的表现更像是流寇。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李自成在他起义的十多年里,从陕西打到了中原,从中原又打回了陕西,然后从陕西又带着人一路打到了北京,可是到头来,除了陕西外,李自成并没有实现对于占领地的直接控制。

他的兵锋所到之处,最先遭殃的是朱明子嗣和地方的藩王,然后就是明朝的官吏以及地方上的豪强富户,他的“均田免粮”的口号,更多的时候是在为自己所带领着的起义军以及地方贫苦百姓去抢夺土地、财产而正名。所以,李自成经过的地方,并不是一番所谓的农民当家做主的乐土,而是一片“无组织”、“无法律”、“无管理”的“三无”混乱之地。特别是在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中原地区的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完全成为了“无政府”状态,明朝没法管,李自成没有管,所以是混乱至极。

所以,李自成自始至终都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没有固定的领土和控制范围,更是没有对所“占领”的地区实施有效的管理。

于是,相伴而生的就出现了两个新的问题。

其一,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始终没有稳定的军需粮草的来源。

他们所能依靠的只能是抢掠。先是抢皇族,再抢官员和地主,最后百姓也跟着变为了一无所有,只能跟着李自成走。李自成的部队越来越大,消耗也就原来越大,那么劫掠的程度也就更加的严重,与其说这是农民起义军,不如说是流民大军,更不如说这就是彻彻底底的流寇。

其二,李自成没有建立自己的行政官僚体系。

李自成的管理体系与其说是兄弟化、军事化的管理,不如说就是一种影响力的管理,没有体制、没有体系,更不成系统,自然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管控。形成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李自成缺乏对于人才队伍建设的认知,另一方面则是起义军管理层内部的矛盾与利益争夺。

这一点在李岩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李岩可以说是李自成手下难得的文武全才,可是却一直遭到排挤,没有得到绝对的支持和重用,最后还被陷害致死。

正是因为李自成不注重对于占领地的管理和开发,没有建立根据地,所以才有了李自成在败退山海关,离开北京后,一路上被清军追着打,没有任何的战略缓冲地带,以极快的速度就被击垮,直至灭亡。


李自成另外一个为人所瞠目结舌的,便是整个政权自他开始,极其迅速的堕落了下去。

进入北京城前的大顺政权和进入北京之后的大顺政权,可以说是存在着天壤之别。

这或许就是当时贫困农民阶层的天性,也或者说是因为多年的艰苦征战,如今一朝的得胜,所有的紧张情绪都放了下来,只不过,这一放就从放松变为了放纵。

且不说起义军的中下层官兵们,在北京城内劫掠府上富户,强抢民女,作恶多端,“强盗”和“流寇”本性暴露无疑,全然没有了起义军当年秋毫无犯的作风,而对此,李自成等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做的是更加的过分。

这其中,最为惨无人道的便是刘宗敏主持的“拷掠”了。

整个拷掠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残忍,刘宗敏命人特别赶制了五千副夹棍,夹棍上有棱,有铁钉相连,凡不从者,则夹碎手足。同时,命人在门口树立了两根柱子,作为凌迟专用。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刘宗敏就拷掠出银七千万两,随即铸成银饼,约数万块,后来用骡车运至西安。

对于刘宗敏的行为,李自成选择了默许和纵容,其他人亦是如此,而他也沉迷于后宫的纸醉金迷的生活中不能自拔。于是,整个政权就这样堕落了。

与此同时,李自成对于手下的管控力也开始减弱,这一点在刘宗敏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原本计划投降李自成的吴三桂,选择了背叛并且重新夺下山海关,于是李自成让刘宗敏带兵前往征讨,谁知刘宗敏是公然抗命,甚至直接回应李自成说他是让自己跑到前线卖命,自己在后方享福。可以说,李自成在万般无奈之下带领着一群同样不愿意出征的将士们去打“山海关大战”,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

更为重要的,起义军内部的官员和将领,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争权夺势,前文中说到的李岩并不是唯一的牺牲品,这也使得起义军内部开始变得矛盾重重,战斗力更是急剧下降。


而“山海关大战”前后的整个过程,更加昭显了李自成政治和军事上的“愚昧”。

进入北京的李自成,非常清楚吴三桂以及他所控制的山海关的重要性,于是命人带着四万两白银,以劳军的名义招降吴三桂,并且额外奖励给吴三桂一万两,并许以了高官厚禄。而吴三桂也同意了李自成的招降,带兵前往北京。

可是,就在李自成费尽心思招降吴三桂的时候,刘宗敏成为李自成的“猪队友”。

刘宗敏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抄家,并且一家老小全部被关了起来,更是对吴襄进行了严酷“拷掠”,吴襄是是遍体鳞伤,奄奄一息;除此之外,刘宗敏更是直接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霸占。于是这便有了那句经典的“吴三桂冲冠一发为红颜”,直接怒斥“李贼自送头来”,就此与李自成反目。而此时的李自成,还是以诱骗威逼的形势给吴三桂写信,更加让吴三桂气愤不已。

于是李自成带兵亲征山海关,其统领的军队数量约为七八万人,而此时吴三桂经过收降和招募,军队人数也已经到了六万人,李自成的军队在数量上优势并不明显,而在装备和战斗力上,与吴三桂的核心战力关宁铁骑更是不在同一层次。

然而即便这样,李自成却依然不想着吴三桂重夺山海关立足未稳,打吴三桂一个措手不及,而是还对吴三桂抱有幻想。

李自成带着崇祯皇帝的太子等众位皇子,以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与他的一家老小,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向山海关进发,期间还不时与吴三桂进行招降。

而吴三桂则是将计就计,一边派李友松、谭邃寰、刘泰临、刘台山、黄镇庵、高选等六人前往李自成营中,与李自成谈条件的同时,也是在拖延时间;另一边,则是派人与清朝的实际统治者多尔衮接洽,想要向清朝“借兵”。

所以,当李自成恍然大悟,赶到山海关前的时候,他要面对的已经不再单单是吴三桂,还要面对的驻扎在山海关后十五里地的多尔衮以及他率领的十多万八旗铁骑。

最终,李自成在与吴三桂的交锋中,本就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士兵们经过激战也是筋疲力尽,而在面对八旗铁骑的冲击时,更是全线溃退,刘宗敏也是身负重伤,李自成在山海关可以说是大败亏输。

就这样,李自成率领着残兵败将逃回了北京,在草草举行登基大典之后,便率部撤出了北京,从此开始被满清大军一路追击,直至自己身死湖北九宫山,大顺政权灭亡。


《明史》中,对于李自成有着这样的评价:

“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

由此可见,李自成在统治者们看来,不能算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也不是国家的统治者,而只是一名彻头彻尾的流民盗匪的头子。

而在后来的历史中,毛主席也用“不能学李自成”来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反省,已然成为了历史的反面教材。

而李自成一生所谓最大的“功绩”,即推翻大明王朝的统治,却恰恰为清朝做了嫁衣,这为清军入关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同时帮助清朝消灭了一个最为强大的对手,制造了政治上的真空,可是他自己却没有享受到任何成果,只落得兵败身死的下场,同时还有极为复杂的历史评价。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自成成为了为人耻笑的“统治者”,而这一切却恰恰又是李自成一手造成的。


雍亲王府


以史为鉴,我是中国古代史专篇,欢迎大家关注评论交流,互相了解中国古代史。

我觉得李自成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皇帝没当成,还把汉民族的统治给了满清政府,我觉得这一点是可笑又可悲的。

要想了解李自成就不得不来了解这个人的成长史,李自成原来的名字是叫李鸿基的,这名字取得还是有点水平的,他出生于李家站,这个地方据说也是当年党项族拓跋平夏部迁徙的地方,也就是一个一般农民的家庭,他小的时候就喜欢枪马棍棒,他父亲去世后就给朝廷驿站看马,由于在明朝末期,驿站的制度出现了很多问题,明朝进行改革,结果裁剪驿站,刚好李自成就被裁了,丢了饭碗,之后由于他身负两条人命就跑了从军,但是又由于拖欠粮响,他就把参军和县令给杀了,结果就发动了叛变,最初啊,他也是多次跳槽,最后跳到了闯王高迎祥的部下,然后便开始了他赫赫的一身,说起他来,也算多次死里逃生,后面他自己单干,号称新顺王,这个时候他便开始收拢人心,大家都知道百姓嘛,只要有饭吃有衣服穿,一般是不会造反,造反也就为了这些,所以他就靠这些,及时失败,也能很快聚集大批民众,可惜当时的明朝却没能明白这点,在1644年,他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眉山,虽然京城被破,要知道当时还有清朝也在想入主中原,之后便于多尔衮和吴三桂的联军作战于山海关,结果战败,之后也就节节败退,可惜这一次失败就再也没能起来,至于李自成的死亡是有很大争议的,有的说是被村民误杀,也有的说是自己上吊而死,不过一代优秀的农民起义终究还是死了。

之所以有人说李自成是被人耻笑千古的统治者,起出发点就是认为他好不容易打败了明朝,结果为清朝做了嫁衣,使得清朝有机会入主中原,自己身败名裂。姑且不谈这一点,光看他起义时候,之所以能多次死灰复燃,就是能顺从民意,给老百姓一口饭吃,使得很多人能够活下来。这点还是很不错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

以史为鉴,今天我们更应该要看清这一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对于任何统治者或者政党治国的根本,时时刻刻想着百姓。能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国家才会稳定繁荣。


喜欢历史的搬砖工


李自成怎么就令人耻笑了呢?

很简单他是一个失败者。

他失败了,一群人给他找理由。

这个说他流寇,只知道抢夺。

那个说他是农民,有点权力就飘飘然。

历史学家说他进了城腐化堕落。

正如@史论纵横老师所所言,民间都为他找借口。

我也听说一个类似的。

据说李自成进了北京之后,就天天过年,顿顿吃饺子。

他本来该当十八年皇帝。

结果他天天吃饺子,时间模式切换到了玉皇大帝那儿,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他这一天也相当于一年——“度日如年”新解释。

不过李自成这度日如年过得太舒坦了。

他这十八年皇帝就当了十八天——实际上李自成当了四十二天皇帝,不知道民间为什么给缩减了。

说起来就是一个笑话。

老百姓说得好成王败寇。

历史上那些失败的农民起义者,都是被污蔑的。

例如黄巢,说他吃人肉。

宋江这厮写个反诗都说“敢笑黄巢不丈夫。”

难怪黄文炳咬住不放,你这是要超越黄巢啊。

再例如张角,三国演义里说他是妖人。

刘关张哥仨往他们的士兵头上浇粪尿。

和李自成同一个时代的张献忠,留下的名声跟黄巢差不多,残暴。

还有一个七杀碑的故事。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食万物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李自成著名是因为他成功了,然后他又失败了。

这就给人留下了足够多的想象空间。

其实顾诚(不是写诗的那个,那个叫顾城)先生说得对。

李自成进了北京城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他腐败,不是因为他变质。

他的失败恰恰是因为他没有变质。

他没有向士大夫妥协,和他们联手。

而是继续拷问掠夺他们的钱财。

其实他原本可以让这些人为他重建制度,享受三跪九叩。

然后向老百姓收税。

但是李自成没有,还是保持着当日的作风,不给百姓增加负担,只向权贵催问钱粮。

而他的手下也没有能力建立一套新的制度体系。

关于起义军内讧,杀死李岩,顾诚先生认为压根就没有李岩这个人——见《李岩质疑》

所以攻打吴三桂的时候,他身为一国之君还自己去。

他也没想着外和清军,内抚各地,巩固统治。

山海关一战,他就兵败如山倒。

从此就节节败退,再也没有抵抗能力。

清军入关的时候当初他们打的旗号就是帮助朱明王朝灭掉流寇。

当时南京的弘光政权竟然信以为真,真的以为是唐朝末年的安史之乱来的回鹘兵。

但他们没有想到这些人的目的可不是灭掉流寇那么简单。

他们要灭掉的整个朱明王朝。


从这个情况来看。

第一李自成没有团结知识分子,形成一套有效的社会体系。造成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对他的不认可。

这些人从上到下可是主宰着史书和民间文学的。

第二朱明王朝正统更不喜欢他,在当时就对他形成种种污蔑。

第三新来的清政府也不会喜欢他。因为他们一开始打着的旗号就是帮助平定叛乱的。

所以他们才会编造出种种借口来污蔑这位起义军领袖。

最著名的就是李岩。

为了形容李自成的昏聩,他们编造出一个正义、智慧的化身,还给他配了一个媳妇红娘子。

李自成将这么好的助手都杀掉了,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就跟清朝的统治者将袁崇焕说得神乎其神,然后崇祯杀掉他一个目的。

你看,你们的领导都这么昏庸,也该让我们灭掉他。

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

书写的时候,他们都自鸣得意,不惜抹黑对手。

看客们只会看笑话。

真正的智者拨开迷雾,从中找出前人的足迹,分析出陷阱,然后走上大道。

比如共和国的开国领袖们。

当初进京的时候毛主席就说:

“今天是我们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绝不能当李自成,进了北京城,又被赶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