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100km!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續航焦慮?

身為Top Gear的粉絲一枚,筆者前幾天回顧早期TG節目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片段——在S01E06中,Jeremy將自己的愛車AMG SL55開上賽道,這臺車的動力在當年(2002年)冠絕群雄,但重點並不是要解釋這臺車性能多強大,而是...

油耗40L/100km!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續航焦慮?


如果沒記錯,2002的AMG SL55也就80升油箱,加滿油按Jeremy這樣開也就只能跑200公里。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總是說電動車有續航焦慮,為什麼這些車一箱油就跑個兩百來公里,他們不僅不焦慮,甚至還樂此不疲呢?

於是我順著這個有趣的現象繼續挖下去,發現這還不是個例。


續航不到300公里的燃油車


眾所周知,寶馬的M-Power、奔馳的AMG、奧迪的RS一直以來都是津津樂道的性能車代表,我們就挑其中一輛代表來說——曾被戲稱“優雅混蛋、西裝暴徒”的性能怪獸AMG C63 S。

油耗40L/100km!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續航焦慮?


一人一機、專屬調校的M177(與AMG GT搭載的M178屬姊妹機型)V8發動機,雖然排量從早一代的6.2L下降到4.0L,但是配備了雙渦輪增壓,這讓C63 S獲得了375kW的輸出功率,最大扭矩達到650N·m(Over-Boost狀態為700N·m)。

搭配7前速Speedshift DCT Sport雙離合變速器,C63 S實現了4.0秒的破百成績,這樣的性能確實令人慾罷不能。

油耗40L/100km!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續航焦慮?


此般暴力美學,直接讓大家忽視了它的一個重要缺陷——油耗和續航。

筆者逛了逛C63車主的論壇,發現車主們平時開C63的日常油耗居然達到20L上下,加上C63 S的油箱容積只有65.8L,大多數情況下,跑不到300公里就要開始找加油站了。

油耗40L/100km!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續航焦慮?


不是在加油,就是在去加油站的路上,此言非虛。

這個時候,我們再去看看另一臺幾乎定位同級、但比AMG C63 S便宜二十多萬的電動車——Model S P100D表現如何?

Model S P100D前後各搭載一臺電機,總功率568kW、總扭矩967N·m,藉助電機的無遲滯爆發輸出,它能在2.6秒突破百公里的時速。重點是,100kW的鋰電池還賦予了它570公里的綜合續航。

油耗40L/100km!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續航焦慮?


Model S P100D比AMG C63 S更大、更快、更便宜,而且續航還更長,但就是因為其電動車的身份,所受非議也更多。

如果我們再極端一點,比如說納智捷...

油耗40L/100km!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續航焦慮?


不不不,不是納智捷,而是Bugatti Veyron 16.4,這輛被每個年輕男孩貼在房間牆上的超跑,擁有8.0L的V16發動機,四渦輪增壓,736kW的輸出功率,零百加速達到2.4秒,理論極速431km/h。跑起來就是陸地飛行。

油耗40L/100km!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續航焦慮?


但代價是...34.5升/百公里的市區油耗,如果你把油門踩到底,100L油箱在12分鐘內就會耗盡。Ridiculous!Ridiculous!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我們在拿『最費油的燃油車』『最省電的電動車』作比較,這就理解錯了,其實我們只是拿『性能表現優異,但不同能源的車型』

作比較。

就像Bugatti Veyron 16.4,它的潛在對手自然是Tesla Roadster 2,2.1秒破百、400+km/h最高時速,如果說有內燃機才有靈魂,那Roadster 2的動力可以直接把你的靈魂甩在路上,再用1000公里的續航把你帶回家。

油耗40L/100km!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續航焦慮?


為何『續航』有雙標?


當然,我們討論這個問題時首先得界定一個的範圍。

在家用車領域,許多燃油車的大油箱、低油耗能為汽車提供800公里、1000公里甚至更高的續航成績,這一點遠超電動車,沒得說。

但在性能車領域,可就有意思了。

為了更強勁的動力,性能車往往都需要V6、V8、V12這些超大排量的發動機,而為了兼顧動力的平順性,又往往偏愛自吸結構,這就導致了它們要揹負超高的油耗負擔。同時,為了車重減負,這些也不會搭載太大的油箱,兩者作用,燃油性能車的續航也就越來越短。

油耗40L/100km!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續航焦慮?


續航降低只是一方面,經濟性更是直線下跌(性能車油品要求更高),而且為追求性能採取的極端的風阻造型,往往讓駕乘的舒適性更差。

——那為什麼沒有人揪著燃油性能車的續航說事呢?

反觀純電車這邊,得益於電機的高爆發特性,很多家用車的性能完全能達到燃油跑車的水準,譬如說Model 3 Performance。重點是,純電車在保證高性能的同時,電動車的車體設計還不需要為風阻係數妥協,笨重如比亞迪唐EV,加速都能來到4.4秒,而SUV的舒適性可是所有低趴跑車無法企及的。

油耗40L/100km!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續航焦慮?


——在保證舒適性的同時,續航還能比燃油車更長,那為什麼大家都罵電動車呢?

看似大家對兩類車持有“雙標”的態度,但是認真想一想,可能確實沒有冤枉電動車。

想想看,即使燃油車續航再短,但是人家方圓一兩公里必定有加油站,找加油站再算上加油時間,15分鐘就能復活。

油耗40L/100km!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續航焦慮?

全國加油站密度(粗略)

但是電動車呢?如果你的電動車路上沒電了,想找個充電樁有多困難,找到充電樁了還不一定能用,因為故障率太感人,就算能用可能功率還不穩定,就算前面一切正常,還要算上半個小時到兩個小時的充電等待時間。

油耗40L/100km!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續航焦慮?

全國充電站密度(粗略)

所以,回到我們的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有些燃油性能車的油耗雖高、續航雖短,但是人家並不焦慮?

因為,續航只是表面原因,充能的便利性才是關鍵!

當一臺車的續航已經能夠滿足日常用車所需,在此之上更多的續航就將淪為次要需求,真正的用戶痛點在於『我要花多少工夫才能再次正常用車』,即充能的便利性。

如今,加油與充電之間的差距,大家有目共睹,這才是大家排斥新能源車的根本原因。

但好在,這樣的差距不可逾越。對於充電慢、充電難的問題,目前已經有三種高效的解決方案。


三個方法讓充電趕上加油


一是超級快充。


以特斯拉為代表。3月7日,特斯拉正式在美國本土部署V3超級充電樁,這一代超級充電可實現250kW的充電功率,也就是說,5分鐘就可以為長續航版Model 3增加120km的續航。

油耗40L/100km!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續航焦慮?


除了快充技術上的突破,還有特斯拉長久以來鋪設的超級充電網絡。這兩者兼顧,極大縮短了充電體驗與加油體驗之間的差距。

油耗40L/100km!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續航焦慮?


存在問題:快充對電池的損耗如何規避?根據鋰電池的物理特性,電池壽命的損耗速度與充電功率的大小成正比,這是難點。


二是換電模式。


以為蔚來為代表。換電模式確實是一個顛覆式創新,它藉助電池的可分離特性,在車與車之間直接更換電池,實現了最高效率的補能方式。通常情況,一輛蔚來ES8從車輛準備到完成換電,一般都不會超過10分鐘,效率直逼加油。

油耗40L/100km!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續航焦慮?


存在問題:電池規格的一致性是難點,電池技術每年都在進步,新舊電池能一起混用嗎?還是將舊電池直接淘汰?現在看似可行,但未來的電池管理成本+多餘電池的造價成本都是個很大問題。


三是加電服務。


同樣以蔚來為代表。圍繞用戶的一鍵加電服務,也就是代客加電。當用戶提出需求,蔚來會根據實際情況為用戶選擇『就近換電站』、『充電站快充』、『蔚來奶車』等方式,指派服務人員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充電。

油耗40L/100km!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續航焦慮?


中國的家用車有80%~90%的時間都是停在車位上,一鍵加電的意義就在於充分利用這些閒置時間實現補能,讓充電不再成為用車的困擾。

存在問題:閒時充電的理念雖好,但是它的人力成本太高,當車主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很難保證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根本沒有續航焦慮,只有充電焦慮


綜上所述,所謂“續航焦慮”本質其實是“充電焦慮”。就性能車而言,縱使電動車比燃油車擁有更多的優勢,但“充電不便”所帶來的問題實在太嚴重,導致大家一葉障目忽略了電動車的其它優點。

油耗40L/100km!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續航焦慮?


要想讓電動車走入尋常百姓家,新能源車企們拼命堆電池、爆參數之餘,還要重視“充電技術”和“充電基礎建設”的重要性。政府也應該為大家營造出一個合適的用車環境。

幻想一下,如果未來有一天,電動車的“充電設施”和“充電速度”都和燃油車齊平了,還會有人罵電動車的續航不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