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分布着各种各样的井盖,有雨水井盖、污水井盖、供暖井盖、通讯电缆井盖等等。

井盖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路面装备,井盖虽小,但长年经受着风吹日晒、车辆碾压,同时,破损、损坏、丢失的井盖往往无法得到及时的修复,隐藏着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不仅影响了相关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而且丢失井盖的井口也会对道路上的车辆、行人造成极大的危害,出现“吃车”、“吃人”的现象,类似情况屡见不鲜,对社会安定、安全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因此系统的做好井盖管理刻不容缓。

悲剧,我们很痛心!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12月4日晚,浙江杭州一名27岁怀孕7个月的孕妇任某某下车时不慎掉入一窖井中,消防队员将其救上地面送医后经抢救无效死亡,而早在今年5月份,就有业主发现井盖有破损的问题,并报给物业修缮。小区物业经理潘维翔表示,事发区域属于监控盲区,曾在5月份对破损井盖进行过更换,井盖是塑料制的,制造商为杭州金盟道路设施有限公司。井盖制造商工作人员对此表示:我们井盖的质量是没有问题的,是使用的地方不对,因为这个区域是停车场,按照国家标准应该放置承重至少12.5吨以上的井盖,而不是草坪顶,草坪顶的承重只有几百公斤,肯定是会被压坏的,这个本身就不是道路上用的,行人都不能走,是要放在绿化带上面的。

其实类似的事件,媒体曾经多次报道过。

2014年1月

在银龙花园小区二期,一个3岁的男童,不慎坠入一个半开状态的窨井。据警方调查,出事前曾有两名工人打开井盖施工,但离开时没有盖好。

2014年11月9日

在上海市松江区沪松公路靠近九杜路的位置,一名4岁的小男孩失踪,在旁边饭店打工的父亲,借助手电筒昏暗的光线,在窨井盖下面污水的水面上发现了孩子一只鞋子,随即潜水下去摸了十几遍,始终没能摸到。当晚近12点,水快抽干时,孩子才被发现,但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2015年5月20日

湖南衡阳常宁市外环西路西部风情小区对面绿化带中发生一起惨剧,由于一窨井没盖,一名两岁男童不慎坠入窨井内身亡。

2015年11月8日

在201省道福建省长乐市松下镇某汽车维修店附近,一名不满两周岁的男童不慎坠入路边一处无盖窨井中,瞬间被井中的污水冲走,三个小时后,男童的遗体在三公里之外被找到。

......

责任,我们能否摘得清?

井盖的管理人到底是谁?发生窨井盖伤人事故,管理人要承担多少责任,关键是看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窨井等地下设施造成他人损害,管理人不能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物业管理条例》五十二条规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单位,应当依法承担物业管理区域内相关管线和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的责任。

一般来讲,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路灯、通讯、广播电视、交通信号、综合管网等由窨井盖产权单位进行管理。城区道路井盖,由市政部门管理。公共场所的窨井盖,由公共场所管理单位管理;小区井盖,由物业管理,公园、风景区等公共绿地内窨井盖,由城市园林和风景区管理部门管理,其他的则由各街道办事处镇村居实行属地管理。如果因井盖因破损、丢失造成车辆、行人损伤的,由管理人或者井盖的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管理人承担责任的多少,关键是看管理人是否尽到必要管理责任,以及受害人对所受伤害是否存在过错和过错与伤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大小综合判定。

可见,针对于相关部门的隐患井盖我们既要及时上报,又要完善督促,跟进。

同时,物业公司有义务随时检查小区内的安全等情况,保证小区内道路等各种设施安全到位,发现井盖损坏、丢失后,应及时上报或立即更换。如果不能立即更换,也应摆放明显的警示标志。

如果我们没有做好风险防范措施,那很可能面临法律方面的追责。

分析,安全隐患的原因

1、井盖质量不达标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根据国家《给水排水标准图集》可知,井盖的抗压度150N/mm²,井盖厚度

应为17mm(重型),7mm(轻型),钢筋保护层行业标准是井盖20mm,井座15mm。由于井盖、井座质量不符合上述规定,使其抗压度降低,易出现损坏。

2、大型车辆的碾压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管理区域内常有施工,即使规范了施工准入,但作业的大型车辆的碾压对于井盖、井座的破坏是巨大的,并且由相关作业单位负责维修更换修复时间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3、井盖归位不及时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管理区域内会出现业主私自打开井盖,或者检查完井内没有及时归位的情况,往往防不胜防,一来操作方式不对对井盖损害比较大,二来用完后不及时归位,这很容易给过往人、车带来危险。

4、井盖维修不及时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不难看见小区里会有一些做了围挡的井盖,提示居民注意安全,但是总做着

围挡却不及时维修、更换,有可能是井盖、井圈等相关物资材料没到位,也有可能是供暖、燃气、通讯等相关单位负责的井盖报修后等待修复的时间较长,即使做了围挡,但长期不恢复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5、意外移动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城市急速扩张,原本高负荷的下水管道更加不堪重负。每年汛期来临时,身处道路低洼处的地下管道无法及时排水,下水道有些处于低地的道路往往无法及时排水,下水道堵满后水位高出地面。此时水的浮力加上原本固定不牢固,让井盖离开了原本应该呆的位置。

6、偷盗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偷盗铸铁制作的井盖分量相当足,每年中国都有无数下水井盖被偷走贩卖,大家都懂的。

7、意外损坏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井盖本身没有质量问题,可日子已久,日晒雨淋,人来车往,损坏的速度比更换速度还快。

8、翻转井盖

好好的一个人走着走着,怎么一下子就不见了?请注意,圆形的井盖在固定不牢的情况下,一脚踩到边缘是会翻转的,和电视剧里的机关墙一下,突然一下人就不见了。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这也是每年井盖吞人事件最主要都是来自于井盖翻转,一个不注意,意外随时可能降临。

防范,措施要给力!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管理区域里遍布的井盖没有安全保障,跟一颗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不定哪个井盖有可能发生危险,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

不光是业主,我们物业公司也面临着风险,为了保障业主的安全,给业主吃一颗“定心丸”,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井盖的安全管理,完善风险防范措施。

第一招巡查

加强对井盖的管理,健全巡查机制。可由区域负责人或者保洁人员定人、定点、定时对辖区内的井盖进行隐患排查,对井盖破损、松动等情况及时进行登记、修复或者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第二招督促

强化督促机制,确定修复时限。井盖的产权归属很多,往往隐患部位修复等待时间较长。根据《物业管理条例》五十二条规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单位,应当依法承担物业管理区域内相关管线和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的责任。可见,针对于相关部门的隐患井盖我们既要及时上报,又要完善督促,跟进。

第三招保质

在井盖、井座采购环节把好质量关,从源头上降低损害率。

第四招防护

做好安全防护。可在窨井盖下方加装尼龙防护网,即使窨井发生破损或缺失的情况,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第五招防车

健全施工属地管理,对大型车辆的管理机制。合理规范行车路线,在施工准入环节就强调大型车辆在进入小区后不得碾压井盖,一旦破坏井盖要限期维修更换。

第六招限停

规范停车。小区没有划线停车位,很多私家车主把车辆停放在单元门口,常常停放在井盖上,不仅对井盖造成损害,还会对路面以及地下管线造成损害,因此规范停车位,找到合适的位置建停车场,或者划线停车位都会降低出现安全隐患的风险。

第七招宣传

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热线机制。可将事实案例等温馨提示发布至宣传栏、楼道张贴栏,宣传井盖损坏后的严重后果,加强居民的安全意识,并鼓励居民发现类似安全隐患及时拨打热线电话,这样一来,一旦发动起全员的力量就可以及时发现隐患。

第八招涂鸦

国外有种井盖管理的方法就是进行井盖涂鸦,现在我国个别小区和校园也开

始实行,涂鸦图案颜色鲜艳,既起到安全提示的作用,又能美化环境,化风险为风景,引起大家对其的爱护和重视。

借鉴,我们能做得更好!

看到下面这些组图,我们真应该好好反思中国的井盖事故。由巴西艺术家 Anderson Augusto and Leonardo Delafuente创作,这些搞笑的井盖涂鸦作品让圣保罗的街道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物业人,警惕这个“不稳定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