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語文特級教師:“死記硬背”的童子功是學好語文最簡單的方法

更多資料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小學資源園地


語文特級教師:“死記硬背”的童子功是學好語文最簡單的方法


互聯網時代,什麼都能通過搜索引擎獲得,孩子還需要死記硬背嗎?

國內語文界兩位從教數十年的著名特級教師對此的觀點驚人相似:

學語文,就是要記!要背!

語文學習的規律本是“死去活來”

練好“死記硬背”的童子功是學好語文的不二法門。


語文特級教師:“死記硬背”的童子功是學好語文最簡單的方法


白金聲:哈爾濱市一級功勳教師,全國優秀教師,黑龍江省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曾憲梓教育基金獎。

學語文最簡單的方法


教育界,很多人對死記硬背學語文嗤之以鼻,認為死記硬背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必然導致食而不化,加重學生課業負擔,於語文教學有百害而無一利。對這個觀點,我不敢苟同。

我認為,死記硬背不是洪水猛獸,而是學習語文最簡單的方法。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用來表達情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它是以語音為物質外殼,以詞彙為建築材料,以語法為結構規律而構成的體系。學習語言不外乎兩個方面:一個是外部語言的內化,一個是內部語言的外化。外部語言的內化主要靠背誦;內部語言的外化主要是說寫。學習語言,打好人生底色,是繞不過要背要記的。設想一下,一個能背出一千首詩歌、兩百篇古文,讀過幾十部小說的人,語文素質會不高嗎?這是其一。

其二,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記憶力發展是自0歲開始的。1~3歲即有顯著的發展,3~6歲其進展更為迅速,6~12歲達到一生記憶力的最高峰。12歲以前也是兒童學習語言文字的最佳期,反覆誦讀是他們的自然喜好,背書更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一首詩,一段文章,讀上幾遍,他們便能倒背如流。這是因為,12歲之前的兒童對聲音極為敏感,只要所聽者正確,即能發出正確之音。

語文特級教師:“死記硬背”的童子功是學好語文最簡單的方法


其三,中國傳統語文教育特別注重記和背的。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到《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無一例外地要求學生誦讀如流。在書院和私塾裡,教師有聲、有色、有情、有韻的範讀後,便要求學生微閉雙眼,輕聲吟誦,要讀出文氣,讀出感情,並且當堂背誦,下次上新課前,還要檢查學生舊課背誦情況,背得不熟不開課。從我個人學習語文經歷來說,死記硬背也是值得肯定的。

記得小學六年級下學期,學習毛主席詩詞《浪淘沙·北戴河》,當時不懂,只是背下來而已。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不斷反芻,不斷融會,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才恍然大悟。

有一年暑假,我去北戴河旅遊。那天中午,北戴河海濱遊人如織,藍天、碧海、紅帆,美極了。我正要下水游泳,讓人始料不及,突然下起雨來,沙灘上的紅男綠女們紛紛找地方避雨。這時,雨越下越大,岸邊只剩下我一個人,在滂沱大雨中,我想起了《浪淘沙·北戴河》,並大聲地朗誦起來: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此時,我茅塞頓開:我們的事業,不正如那無邊的大海,雄偉壯觀,氣勢磅礴,是歷史上任何“英雄人物”的功績所不可比擬的嗎!

語文特級教師:“死記硬背”的童子功是學好語文最簡單的方法


當前語文教學“講風”不息。一篇課文,掰開、揉碎、嚼爛餵給學生的現象屢見不鮮;一問一答的“啟發”之風更是越刮越盛,一堂課“十萬個為什麼”幾乎成了語文教學的頑症;課堂上為了應試而去追求知識點的落實,把完整的課文內容“碎屍萬段”,進行沒完沒了的分析。可悲啊!

語文學習的規律本是“死去活來”,沒有死記硬背,便無以入其堂奧。為此,我上語文課非常簡單,那就是從整體訓練入手,多背書,少做題,在死記硬背過程中,培養學生“日誦千言”的多讀習慣,“嫻熟於心”的熟讀習慣,“虛心涵泳”的誦讀習慣。背的東西多了,蓄積在胸,便如那老泉城,掀石為泉,掘地為井,汩汩滔滔,不可遏止。

種莊稼,農時不可違;習母語,學時不可違。恰同學年少,應當練好死記硬背的“童子功”,這是學好語文的不二法門。

語文特級教師:“死記硬背”的童子功是學好語文最簡單的方法

語文特級教師:“死記硬背”的童子功是學好語文最簡單的方法

黃玉峰:特級語文教師,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

學語文就是要死記硬背


學語文的第一個難關就是“識字”, 字要熟練會寫的話,還是需要抄幾遍的。該背的就得背,小時候你不背,難道等長大了記憶力衰退了再背嗎?

學語文本身是要下點功夫的,尤其年紀小的時候,要下點功夫、記點東西,背點東西,學點東西。特別是詩歌、好的文章等等,更應該從小就背起來,因為節奏感在裡面呀。

寫文章好的人,懂得什麼樣的語言讀起來舒服,怎樣寫可以把其中的音樂感、節奏感把控好,同時,道理也能夠講清楚。

平時大量的閱讀、大量的記憶非常重要,許多讀到的內容,借過來借過去,就活了呀,東西越多越活,當你寫文章用詞的時候,這些東西自己就會跳出來了,蘇東坡講“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你腹中沒有東西,臨時去想詞怎麼能想得出來呢?

語文特級教師:“死記硬背”的童子功是學好語文最簡單的方法


  • 記憶力和創造力從不矛盾


創造性是怎麼來的呢?因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後才會有創造。

寫文章也是“創造”,本來沒有這篇文章,現在創造出來,你怎麼創造出來?因為看得多,記得多,詞語掌握多了才寫得出來,誰創造得好就是因為他積累得多。所以文學就是這麼回事情——

首先,是積累、吸收;然後,在自己腦子裡編程;最後,才是吐出來表達。

就像生孩子一樣,你沒有懷孕怎麼生孩子?一定要先接受東西,才有可能生出來東西。

你學一篇文章先記住它就是了,幹嘛要去分析“這篇文章哪句詞語好不好”呢?幹嘛要成天考慮“我記得多了到底對不對”呢?

猶太人有句話,和我們中國的學習方法很像,他說小時候應該學會一種“生吞之功”,就是你要會生吞活剝,首先你要把它吃下去,東西吃多了以後他自己學會消化。

胡適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我9歲的時候特別喜歡一句話:人心曲曲彎彎水,世事重重疊疊山。我就是覺得好玩,並不是很懂。到了60歲,我還是喜歡這句話,這時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

9歲的胡適真的不理解嗎?他不理解不會感到喜歡的。其實9歲也算理解,60歲也叫理解,理解程度不同罷了。這樣簡單的一句話都這樣,更復雜的話你怎麼理解?很多東西小時候解釋再多也理解不了,長大了,閱歷到了,自然就懂了。

所以“生吞活剝”沒關係的,吞下去了,葡萄糖夠了,脂肪有了,維生素也有了。

可是如果你天天分析這裡面有沒有葡萄糖,有沒有維生素,卻沒有吃東西。你說十年下來,你會瘦成什麼樣?

語文特級教師:“死記硬背”的童子功是學好語文最簡單的方法


  • 寫好作文,也需要“背”!


其實孩子“吞下去”這麼多,也是為了“吐出來”,也就是寫出好作文。

很多家長髮愁,孩子寫作沒創意,其實關鍵在於,我們總是讓孩子按照套路寫作文,現在就算寫好了,長大後就肯定也不會寫。因為他的思維被放進了框裡,被鎖鏈鎖住了。

記憶是一個基礎,但又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依靠記憶力,我們要吸收記憶的是經典和值得記憶的東西,而不是記憶一些條條框框套路性的東西。

創造力是不容易培養出來的,關鍵是我們不可以阻礙、壓抑孩子的思考。

你積累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的語言越豐富,你的表達就越好。

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多讀書,看多了才能提升出鑑別能力。孩子沒讀幾篇文章我們就給他一個題目,要他創造,即便是創造出來,也是很浮在表面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