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导师是喜欢保研的学生还是喜欢自己考上的学生?

老薛侃考研


硕士研究生导师对于每一个在读硕士生来说都非常的重要,因为他很大程度上关乎到每一个硕士生的科研成果,关乎到硕士生的就业,关乎到硕士生的发展,所以硕士生都希望能够得到自己硕导的认可,这样或许就能够得到硕士导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这样我们就能够在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或许就会更加的笃定,因为找工作的我们很自信,毕竟会有导师的帮助。

只是很多读研的学生可能都会有一个八卦的心,总是会思考对于硕士导师来说,是更喜欢保研学生还是喜欢考研的学生呢?毕竟这两者一直都在比较,总是会有很多的学生认为保研的学生更受导师的喜欢和认可,而考研的学生却很容易被硕士导师所不认可,这可能是很多考研学生的共同想法,可是对于保研的学生来说他们也不能很确定硕士导师就喜欢保研的学生,只是可能会相对来说有一点点的优势。

但事实上硕士导师对于每年的硕士研究生,绝对不会以保研和考研作为标准划分自己的学生。可能保研的学生确实在生源上,在专业知识积累上要相对于考研的学生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仅仅代表的是这些硕士研究生大学期间的综合表现,既然能够在同一时间进入同一所院校学习,并且都成为自己的学生,那么一切都将重新开始,大学也就意味着是过去时了,没有必要再因此而去区别对待自己的学生。

因为硕士导师最喜欢的学生是这样的:

时刻保持对自己高要求的硕士研究生

很多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就开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每天过着和大学一样的生活,几乎不会去主动的学习,能够每天正常按时的上课有时都是一种奢求,这类硕士研究生必然不会受到导师的认可和喜爱。

而那些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对自己依然有着很高的要求和期待的学生,每天都将所有的有效时间都用到自己的研究生学习上,不断的去研究,这样的学生必然是导师认可的。

始终保持认真的科研态度,积极的科研行动

几乎所有的硕士导师对于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学生都会非常的认可,因为研究生三年期间最重要的学习任务就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发表更多的学术论文,这对于学生和导师来说都是一个很骄傲的事情。

因此当你开始研究生生活时,积极的去查阅文献,积极的和导师探讨研究领域内的相关动态并且能够以具体的向东去验证,去写文献综述等时,你一定会受到导师的喜爱。

具有诚信、尊师的基本素养

硕士研究生期间由于我们的年龄已经大多数20多岁左右,已经是成年人所以一些学生也具有了成年人的臭习惯,对于自己的硕士导师很不尊敬,总是会以各种理由拒绝硕士导师布置的各种科研任务,同时还会为了获得奖学金而诋毁自己的导师等等,这些学生也有很多,甚至还有的硕士研究生拿着导师的所写的论文发表,但是却不写导师的名字,涉嫌学术诚信。


所以,在研究生期间只要是关于学习的任务,作为学生的我们是必须要去认真的完成,而不是想着逃脱,更不要为了发表论文而将导师的原创论文署自己的名字发表,这都是硕士导师绝对不能接受的。

所以,当我们顺利的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时,不要自己主观的想象因为自己是保研的学生,所以导师一定会非常的喜欢自己,也不要认为自己是参加统考读研的学生,所以导师一定不会非常喜欢自己,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真正被硕士导师认可的学生,一定是在研究生期间的各种行为和态度才会被导师认可。

结束语:如果你想被自己的硕士导师认可,其实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做好自己在研究生期间该做的事情,保持对导师的尊敬,即使我们或许不能很快的出可以成果,即使我们的科研悟性可能不是很高但是我们的态度和状态一定是最积极的,这样就足够了。


领略教育魅力


每个导师都希望招到科研能力强的学生。但招生名额有限,所以把有限的名额最大化利用好非常重要。


对于名校热门专业来说,保研跟考研上去的都是佼佼者。但两者或许还存在些许差别。


1、保研生:往往基础非常扎实,而且因为保研的倾向性,在本科阶段可能已经有一些科研经验。

2、考研生:有些基础很扎实,有些学生很聪明,但或许大一大二比较贪玩,大三之后才突击上来的。——但这点影响不大,毕竟考研成绩说明了学习能力。

科研经历方面,准备考研的时间段跟毕业设计时间冲突,考研生不占优势。大一大二都是基础课,到大三有能力参与一些科研活动了,又忙着考研了。——这一块有的老师看中有的不看重,因为本科阶段做的项目,除了特别优秀的,大多数在导师眼里看来都还比较小儿科。


导师怕什么呢?怕招来学习能力不强,从大一大二开始刷题上来的。


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同学很有毅力,也未必不是好苗子。但无奈有些导师觉得,搞科研还是要一点点“天分”的


金融大师姐


保送和考上来的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有一方面就是,保送基本上在大四上半年就结束了。而考的话还需要经过一年的学习,这就差了半年的时间,保送生可以利用这半年做实验和提前进入实验室学习和适应。所以在你们正式进入实验室之后你要多努力争取超越这半年时间。没有所谓喜欢和不喜欢。你实验做的好,论文发的快。自然会受到老师的青睐。保送说明他大学做的比你优秀点但是不代表未来研究生生涯。因为未来的事情谁都说不好,好好干好你当下的事最好,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诗与远方。



诗与远方小王子


其实导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喜欢这一类学生。

这类学生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三个特点。

第一:专业知识扎实。

专业知识是指你作为在这个专业的研究者,要把这个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历史,流程,它的历史发展进度以及在目前所研究的最新情况都能够扎扎实实的掌握。能够非常熟悉的理解各种晦涩难懂的理论,这样一种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很多同学只会三脚猫的功夫,只会那几个比较流行的东西掌握得并不全面并不扎实。导致后期的研究出现了各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也没有能力去解决这样一个学术性的问题。因为很多知识点虽然很基础,但是他却不重视,不了解,这样以一种学生老师是很难去欣赏的。

第二:学习目标明确。

考研就是一个不断的筛选出更有学习能力以及更有目标和方向的同学的一种手段。在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这样一种局面之后,最后你能进入学校学习,但是如果你考研的目标不明确,你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学历,还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亦或是想在这个领域内做出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等等,各方面的目标都是你追求的方向,如果你在考研之前或者考上研之后都还不能了解自己到底想要追求什么,可能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境,也是一个非常悲痛的问题。

所以整体来说,老师希望你的目标与他的研究方向是一致的,这种同学对于这个灵越研究的导师是非常看好的,所以读音首先需要明确方向。

第三:表达能力优秀。

表达能力优秀其实是一个非常隐晦的词语。倒不如说实践能力比较优秀,能够把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然后展现出来。

表达能力,我们既可以分为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分为书面表达能力。

不管是口头的表达能力也好,还是书面的表达能力也好,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去练习,不断地去培养自己的思维模式,才能够完整地呈现出自己的一种,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比如说你在研究中,你要把这个问题已经单明了的方式说给大家听,你说的出来的话要简单,易懂,让别人听着逻辑清晰、表达准确。所以在研究生阶段不但是书名表达要不断的加强,而且口头交际能力要不断的提高,这才是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再进行输出的过程。

所以,我们首先是不断的去获取新的知识,获取新的信息。第二步,通过自己的大脑进行各种各样的加工,我们的加工工具主要是通过批判性思考。第三步我们就会通过书面表达或者口头表达进行输出,你输出的内容要使别人能够清晰易懂。

总结,其实导师真的不会特别在乎你是保研的还是考研的,他只在乎一些人的品质,如果你能够具备,他就会录用你和他就会欣赏你。


谈判学及其应用


导师对硕士研究生的作用,如同导航设备对路痴所起到的作用是差不多的:读研期间能够得到导师的信赖,在导师的指点下,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的几年时间里可能会过得顺风顺水;而被导师所厌恶的硕士研究生,则有可能在读研的几年时间里会过得磕磕绊绊,屡屡碰壁,甚至很难毕业。那么,导师到底是喜欢保研的学生,还是更喜欢自己考上目标院校的学生呢?我觉得不同的导师,喜好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些导师自己当年就是通过考研的方式成为硕士研究生,那么他(她)就可能就对通过考研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学生看起来更顺眼,这种导师会认为通过考研考上目标院校的学生更珍惜读研的机会;有些导师自己当年是通过保研的方式成为硕士研究生,那么他(她)可能觉得被高校保研推免的学生更优秀,毕竟能够被推免的研究生,没有几个是省油的灯,而且能够享受保研推免的大学生,其本科母校的档次都是比较高的。

还有一些导师,他(她)刚开始也不看你是保研或者考研上来的,而是看你在大学四年中的具体表现情况,比如导师会对学生专业课成绩的优秀程度更为关注。当然,刚才所说的这些因素应该是导师对研究生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而已。

要想获得导师的认可,不管是考研过来的还是保研推免过来的,都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责任心必须时刻“在岗在位”。

在高考之后,有些大学生抱着“歇歇脚”、“喘口气”的心态在本科阶段混日子。那么这种混日子的心态能不能带到读研阶段呢?当然不行,因为读研期间如果继续保持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责任心一直不在“服务区”,那么导师会欣赏这样的硕士研究生吗?当然不会。所以,要想获得导师的青睐,在读研期间你就应该让自己的责任心必须做到时刻都能“在岗在位”,大学时期混日子的习惯别延续到读研的几年时间中去。

另一方面,参加科研活动必须积极主动。

据了解,科研能力越强的硕士研究生,越受导师的器重;而在读研期间以慵懒散的心态参加科研活动,那么不仅科研能力很难得到提高,而且也很难搞出科研成果来,学术论文懒得去碰,那么别说导师喜不喜欢,就是能不能拿到硕士学位都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当然,道德品质是“免检产品”的研究生业比较容易受到导师的器重,比如平时生活中对导师很尊重,有高质量的论文发表把导师的名字也挂上去,情商比较高的话,导师肯定会视如知己的。


微雨润苗


保研学生的优势:1、国家虽然规定保研不能超过50%,但是,保研的50%学生已经把很多“明星”老师的名额都沾满了!例如大多数有 院士 杰青 千人,以及近两年处于成果爆发期的老师,基本上保研结束就已经没有名额了。所以考研的学生很难选择到“明星”导师!这对硕博期间的成果会有很大影响!

2、保研学生大四就可以进去相应实验室适应学习!无论考、保研,有基础无基础,进入一个新的实验室,都要有一段适应期(在这个阶段是不会独立开展课题的)。保研的学生比考研学生多出了一年适应期,等正式开学期后。考研学生开始适应,保研学生则可以开展课题!

统考生优势:

1、统考生最大的优势我认为在于大强度的训练后英语水平会有很大提高!


特丁基锂


首先,对于这两类学生导师一般都会公平对待,自己招到哪一类都不会明显偏向一方,厚此薄彼。其次,如果让导师必须其中选择一个的话,导师更倾向于保研生。一般而论,保研生通常专业功底更为扎实,学习能力强,而且保研生的能力是经过保研过程筛选的,可信度高。直考生来自不同学校不同教育背景,相互之间在专业功底和学习能力上就有很大差距,导师短时间内很难准确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风险相对于保研生要大得多。最后,说一句建议,学生应该主动接触导师,让导师通过交谈了解你以便做出准确选择。另外,这只是学生和导师互选一关,没得到青睐,也不必气馁。在读研期间,导师更关注的是你学习态度,一个踏实治学的胜过一个天资不错但却疏于学习的,所以资质普通的也有胜出的机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夫子小译


亲身经历的事实是,导师在选择学生之处,是倾向于保送生,导师在录取之后,一般不会区别对待。现实的残酷性在于,优秀大学像国内前五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研究生名额都是保送的,留给考研学生的名额一般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十。所以,与保送生的竞争会相对激烈。


刘松1511


当然是保研生,你仔细看会发现名校强专业考招占比很少甚至不招。不是歧视普通高校同学,搞研究是要天赋的,在高考就已经分出层次了,不否认二三本里也有少数适合搞研究的同学,但他们没有项目可做没有资源平台,只有把精力放在考研上,即使进了实验室什么都不会,要导师手把手教,结果可想而知。再看名校保研的同学大一大二就跟师兄师姐做项目,大三大四自己申请项目,本校保研同学可能已经跟导师做几年了。保研是三年的努力才能从优秀的群体中脱颖而出,过程也是很艰辛的,优等生中的优者。


云飞扬3436


今年保研已经结束了,不要胡思乱想了,安心准备考研吧。许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相对于保研的同学,考研的同学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读研机会,做实验任劳任怨,很受导师欢迎。没有说保研的同学一定比考研的优秀,因此也没有导师只喜欢保研的学生的说法。

就算导师更喜欢保研的学生又如何,教育部官方文件规定:高校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各专业必须留出一定比例招生计划用于招收统考考生。

某985保研了30名学生,某普通一本也保研了30人,普通一本的第30名学生一定比985的第31名没保研成功的优秀吗?我想未必!985的第40名也许在普通一本能排前10。

导师喜欢一个人是从多方面考虑的。你的本科出身,英语水平,竞赛成绩等。不管你多努力,保研名额是有限的,清华的考研率高达一半以上,但是也不是100%。985许多没有保研成功的学生想要继续读研,只有考研一条路。有许多双非的学生想要保研到985,在复试的时候也会受歧视,许多人有保研资格也无法保研成功。

保研的学生确实很优秀,但并不否认不同学校保研出来的学生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同为保研生,普通一本和复旦的保研生水平肯定有差异,凡事没有绝对。

所以不要想太多,好好准备考研就行了,只要你足够优秀,一定不会被埋没的,“你越强大,世界越公平,加油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