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甲骨文軼事:來自3700年前的“詛咒”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率領其部族幾十萬人由黃河東岸遷居到太行腳下、洹水之濱。“殷商”時代開啟。

273年後,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滅商,這片土地變成了一片廢墟,史稱“殷墟”。在古代典籍中“殷墟”這兩字時常出沒,但它到底在哪裡?王朝風韻隱埋,終成文化之謎。

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9年秋,一位來自山東的古董商人匆匆地敲開了東城王府井大街錫拉衚衕一座深宅大院的大門。

此院的主人非比尋常,他是滿清王朝的一位顯貴,時任國子監祭酒,相當於今日的教育部長,主持著當時的最高學府。他不僅位高權重,而且精通上古夏、商、週三代銅器銘文,他就是王懿榮。

甲骨文軼事:來自3700年前的“詛咒”

王懿榮像

古董商人小心翼翼的打開褡褳,輕輕的將東西取出放在桌上。出人意料的是,居然是一些支離破碎的舊骨頭,王懿榮看罷有些失望。

商人不以為意,隨手取出一片放在燭光下,又以放大鏡置於其上。透過鏡片,王懿榮在這看似不起眼的骨片之上,居然有影影綽綽的契刻的東西,形狀奇怪,好似天書的奇異符號。這些符號疏密有致,它們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聯繫。王懿榮越看越驚呀,完全被這些奇怪的圖案吸引了,這些符號難道是一種自己從來沒有見過的古老文字?

甲骨文軼事:來自3700年前的“詛咒”

甲骨文

當時中國已知最古老的文字記錄在青銅器上,這些文字存在於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時間裡,因為文字的載體是青銅器,所以後人稱這種文字為金文,意指流傳於金屬器物上的文字。

甲骨文軼事:來自3700年前的“詛咒”

金文

金文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文字,在它出現以前,文字必然經過一個漫長的演化階段。如今,這些骨片現身於世間,它們身上所刻畫的會不會是早期原始的中國文字呢?

商人告訴王懿榮,這些奇怪的龜甲片出自藥鋪中,藥鋪正在把這些龜甲當作一味叫做“龍骨”的藥材出售。

於是1899年下半年,北京城的古玩界傳出消息,國子監的王大人重金收購帶字的龍骨,他開出每版“價銀二兩”的天價。就這樣,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王懿榮就收購帶字龍骨1500多片。

王懿榮翻開史料典籍,仔細對比觀看“龍骨”上的刻劃。這些“龍骨”上的文字與金文完全不一樣:用筆纖細,多方折而少圓轉。於是他將《尚書》中記載的“惟殷先人,有典有冊”與之聯繫起來,認為應該是殷商時期的文字。

這一結論,石破天驚,這將會直接將漢字歷史上推到了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時代。

正當王懿榮開始逐步解開甲骨上的秘密之際,中國發生了一場歷史鉅變。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攜光緒倉皇出逃。時任京師團練大臣的他,城破,寫下絕命詞,服毒投井殉國,年五十五。

難道甲骨文不願世人揭開他的神秘面紗?

王懿榮為官清廉,死後家境拮据,為了償還債務,他的兒子王翰甫將這些有字甲骨全部出售。幸運的是,這些甲骨中的大多數轉給了一位真正有志於甲骨文研究的學者。他就是王懿榮的好友劉鶚。

甲骨文軼事:來自3700年前的“詛咒”

劉鶚像

劉鶚,就是小說《老殘遊記》的作者。購買下這些甲骨,接過了研究甲骨的重任。此後,他又蒐集了數千片甲骨。

1903年,劉鶚翻遍所藏5000多片甲骨,精選出1058片刻字較多的珍品,拓印成冊。10月,飽蘸他心血的六卷本《鐵雲藏龜》終於印刷出版了。這是中國公開存錄甲骨文字的第一部著作,開甲骨文研究的先河。使甲骨文第一次從私家收藏變成了向民眾公開的文物資料。

甲骨文軼事:來自3700年前的“詛咒”

《鐵雲藏龜》

在《鐵雲藏龜》中,劉鶚第一次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筆文字”的論斷,為甲骨文正確劃定了朝代,具有重大的學術意義。

然而,命運還是和他開了個大玩笑。此前,在1900年庚子國難中,為了賑濟饑民,他曾向聯軍以低價購得太倉存糧,救濟災民,按說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不料,1908年,他卻忽被以“擅散太倉粟”等罪名流放新疆,住在一座寺廟的戲臺底下,靠為人治病度日,於1909年8月淒涼去世。

從1900年發現甲骨文僅十年時間,研究甲骨的兩位先趨相繼慘遭噩運,離開人世,這裡難道隱藏著一種詛咒和噩運?

劉鶚死後,他的兒女親家羅振玉接起了甲骨文研究的大旗。

甲骨文軼事:來自3700年前的“詛咒”

羅振玉像

羅振玉同樣是一位大學者,他對敦煌莫高窟的石室文字、古代金石銘刻、漢晉簡牘都有過深入研究。

羅振玉曾經協助劉鶚編撰《鐵雲藏龜》,雖然他也認定此為“殷人刀筆文字”,但是這些甲骨到底來自於哪裡?因為只有弄清了出土地點,才能明白這些有字甲骨的背景和來龍去脈。

一直以來,古董商為了壟斷甲骨市場,對甲骨的出土地點往往秘而不宣,所以無論是王懿榮還是劉鶚,都不知道甲骨出土的準確地點。

1908年,距王懿榮首次發現甲骨文整整10年之後,羅振玉終於從一個古董商人的嘴巴里,掏出了甲骨的出土地:河南安陽城西北五里處,洹河邊上一個叫小屯的村落。

洹河邊?《史記》所說的“洹水南殷虛上”,以及唐人《史記正義》所說的“相州安陽本盤庚所都,即北冢殷虛”。經過研究,羅振玉很快得出結論,小屯就是商代晚期最穩定、最長久的都城遺址殷墟的所在地。

1911年,羅振玉派其弟羅振常等人動身前往安陽,尋找、蒐購甲骨。此時,安陽,成為破解甲骨之迷最重要的一環。

甲骨文軼事:來自3700年前的“詛咒”

安陽殷墟遺址

根據羅振玉的吩咐,其弟此行不僅弄清了甲骨出土地殷墟的準確位置,還在小屯展開了大規模的收購行動,共收購甲骨1萬件之多。

羅振玉一下子成為中國收藏甲骨最多的人。後來,羅振玉蒐集甲骨數以萬計,先後出版多種專著,當仁不讓地成為甲骨學最早的權威。

然而,其淵博學識並沒有幫助他與時俱進,滿清國破後,他投身日本傀儡溥儀“主政”的滿洲國,擔任曾任偽監察院長及滿日文化協會會長等職,於1940年5月14日卒於遼寧旅順,可謂晚節不保,令人嘆惋。

《人間詞話》的作者王國維比羅振玉小11歲,兩人關係密切,亦師亦友。在羅振玉研究甲骨文的基礎上,王國維已經在試著以甲骨文為工具研究殷代的歷史了。

甲骨文軼事:來自3700年前的“詛咒”

王國維像

1917年,王國維發表了《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證實了從來沒有被證實過《史記·殷本紀》所記的殷代世系。並根據甲骨文研究寫出了《殷周制度論》,將甲骨文的研究推向當時的最高峰。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王國維還是延續了甲骨文大師們難逃的悲慘命運,1927年6月2日,王國維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終年50歲。

難道甲骨文所夾帶的殺伐之氣還沒有消散?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1928年,就在王國維自殺的第二年,剛剛成立的“中央研究院”開始對殷墟實行科學發掘。在15次大規模的科學發掘中,最大的收穫,當屬1936年發現的甲骨窖穴了。

甲骨文呈現給我們的商代,有著司母戊大方鼎的華貴氣韻,有著婦好墓出土文物的精美大氣,更有著早期青銅時代的自然與神秘。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這些美麗的詩句,提醒著一代代華夏子孫,不要忘記我們的先祖曾經創造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