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将13个革命老区村串珠成链!狮山镇计划打造红色旅游线路

当前,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正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9月23日,狮山镇及各社会管理处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前往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队旧址、中共南海县委旧址参观学习,通过重温革命英雄事迹和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将13个革命老区村串珠成链!狮山镇计划打造红色旅游线路

狮山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南海区共有14个革命老区村,狮山镇占了其中13个。为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今年狮山提出打造红色旅游线路,13个革命老区村串珠成链,传承红色基因,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

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狮山镇红色旅游线路

10月21日,狮山开展红色革命点讲解员培训活动,进一步增强讲解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狮山打造一支红色历史讲解队伍。

为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扩大影响力,狮山今年提出,要深入挖掘本土丰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将13个革命老区村串联打造成狮山镇红色旅游线路。

南国桃园、南海影视城、狮山官窑生菜会……一个个响亮的狮山文化“招牌”颇负盛名,引来不少国际活动选址于此。10月24日至30日,2019年定向世界杯决赛将在南海设置3个赛点,狮山的南海影视城是其中之一。10月24日至27日,2019欧洲高尔夫球挑战巡回赛-佛山公开赛的4场文化与产业交流会也将在狮山进行。

这表明狮山打造文化品牌早有经验可循。为打响“红色旅游”品牌,除了培养红色历史讲解队伍外,狮山镇正多措并举,一步步做好铺垫。

早在今年5月,狮山镇宣传文体办就以“传承红色基因,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举办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向社会征集狮山红色旅游线路作品,要求把狮山的13个革命老区村进行整体包装、规划和设计,并将其串联。

7月11日,狮山镇委书记林健还邀请广东省委党校、省委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到狮山的多个红色基地进行调研,为狮山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出谋划策。“狮山镇经济发展了,精神文明也要跟上。”原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陈弘君表示,政府应保护和完善好丰富的红色基地,通过访问红色故事知情人,充实完善史料,讲好红色故事。

目前,显纲社区、黄洞村、狮中村、红星社区、大榄社区等村居被选为狮山红色旅游线路中第一批打造的革命老区村。

显纲社区:中共南海县委旧址

红色史记就义前写下绝笔书展示革命气节

“张太仪和几位共产党员熟络,知道当时南海要成立县委,就介绍他们来自己家里开会,在这里秘密成立了县委……”显纲社区老党员张达良负责中共南海县委旧址的日常维护和讲解已有15年,对发生于此的革命故事如数家珍。

将13个革命老区村串珠成链!狮山镇计划打造红色旅游线路

中共南海县委旧址位于南海区狮山镇显纲村中和里234号,占地面积56.50平方米,原是显纲村民张太仪家。当年,张太仪、张蔼泉等人和村民自发组织乡团保卫村居,还配合当时的农民赤卫军一起参加广州起义。

除了他们,显纲村民张云峰受当时多名共产党员影响,积极投身工人运动。1927年4月18日,张云峰召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30多人,准备收复被广东国民党当局占领的工代会会址,途中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军警包围,张云峰等人被捕。在狱中,张云峰坚贞不屈,秘密联络狱中共产党员进行斗争,就义前绝笔明志,展示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据了解,显纲社区共有3名烈士,分别是张蔼泉、张云峰、张添平。

中共南海县委旧址1985年由县政府拨款维修,1994年公布为南海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公布为南海市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年,来参观中共南海县委旧址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这正是用活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显纲社区党委委员邵良光

计划扩充中共南海县委旧址的红色展示内容,进一步挖掘旧址的教育能量,同时结合本土产业,让显纲社区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黄洞村: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旧址

红色史记抗日游击队伍秘密驻点祠堂

推开黄氏大宗祠厚重的大门,跨过高高的门槛,记者来到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旧址。“这里是当时的一个秘密驻点,我听老人说最多的时候驻扎过五六百人,相当于那时一个营的兵力。”黄洞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伟港说,这家三进式的大祠堂记录了当年第三大队在艰苦条件下,高举抗日旗帜的热血场景。

将13个革命老区村串珠成链!狮山镇计划打造红色旅游线路

黄伟港介绍,黄洞村以前是丘陵地形,整个村被竹、树包围,比较隐蔽,易守难攻。村民同属一宗,群众基础较好,地下共产党员就带着游击队驻

扎在黄洞村。“当时村民很支持他们,纷纷将家里吃的东西送来,我们村里还有十几个小伙子加入游击队。”

当时黄洞村离日军的驻扎点近,游击队员活动受限,村民就积极把从各方获知的敌方情况告知他们。

“我们目前在尽力找回资料和革命旧物,期望更好地还原历史。”黄伟港说,黄氏大宗祠在1994年被南海市人民政府立为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旧址,1995年曾拨下专款修复,2005年成为南海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洞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黄伟港

建设红色旅游线路,可以将我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年轻人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加强年轻人精神文明建设。

狮中村:义民纪念碑

红色史记村民募资建碑敬英烈

静立默哀、敬献鲜花、聆听革命历史……10月17日,广东东软学院约200名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来到狮中村陈洞经济社义民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人,追忆历史。

将13个革命老区村串珠成链!狮山镇计划打造红色旅游线路

据狮中村史馆记载,1938年12月底,日军在狮山范围大肆烧杀抢掠,陈洞村自卫队员及村民乘庆祝元旦之机,向占据小塘艮岗圩日军送上内藏炸弹的金猪(烧猪),炸死炸伤多名日军。随后,日军出兵洗劫村庄,20多名村民和自卫队员惨遭杀害。民国36年,村民募资在村口建立义民纪念碑,以示缅怀。

当天,记者来到义民纪念碑前的参观活动现场。从远处望去,只见义民纪念碑宛如一名戴着军帽的战士矗立中央,四周被高耸的松柏环绕,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纪念碑高4.5米,碑座由三级麻石砌筑,碑身呈锥台形,上部阴刻篆文“义民纪念碑”,中部楷书竖刻“民族之光”。

狮中村美丽文明村居导赏员陈作荣介绍,义民纪念碑由于地理位置和碑体较旧原因,曾在2003年迁移,将原本的奠基石搬到现在的位置,并按照原来的碑身样式重新修缮。“除了有清洁工定时清理,日常我们村民也会自发进行清扫。”陈作荣说,每年清明节,村民及附近的学生都会组织到义民纪念碑前瞻仰悼念、敬献鲜花。

@狮中村党委副书记麦笑兴

革命历史底蕴焕发了村居发展新机。2017年,狮中村以“忠义狮中”为主题,开始创建佛山市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以红色文化为牵引,带动了村居经济发展。

红星社区:百计塱

红色史记以教书为掩护发展新力量

“这个地方原是张氏大宗祠,宗祠内原设有书塾,解放后改造成学校,当时有两位用教师身份作掩护的共产党员在这里开展地下工作,一个是王仲华,一个是高柱天……”红星社区党委书记张万和指着一座破旧祠堂,缓缓讲述当年的历史情节。

张万和介绍,当时村庄大部分的小孩都是这2位共产党员的学生,他们每天轮流到不同的村民家里吃住。今年88岁的红星社区村民张以华就是其中1名学生,他曾用小孩身份作掩护为他们向外送信。已在百计塱等一带教书超过3年的王仲华通过讲学革命思想吸收了很多党员,并先后建立了教师联谊会、抗日儿童团等群众组织。

斑驳的学习标语、坍塌的部分墙体……历史的痕迹在这个大祠堂里渐渐隐去。近期,狮山提出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张万和非常振奋。“原本计划祠堂修缮之后,可以在门口池塘后面修建停车场,方便游客,同时在鱼塘边修一个含有党建、村企共建元素的公园……”

@红星社区党委书记张万和

去年末以来,社区花大力气“三清三拆三整治”,同时村民还集资捐款为村居打造硬底化道路、池塘栏杆等,村容村貌提升不少,希望能为红色旅游线路的打造出一份力。

大榄社区:二村中正里

红色史记一个社区出两位抗日将军

“邓楚白是海军政治部主任,邓福耀是第二炮兵情报部原副部长。”提到大榄社区的两位将军,70岁左右的大榄社区村民邓焰荣一脸自豪,他表示,30岁以上村民基本都知道两位将军的故事。

大榄社区党委副书记邓泰成介绍,1935年,邓楚白从广州带回一名中共党员和一支宣传队,积极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在邓楚白努力下,当时大榄村办了一所“知行农子女夜校”,收教失学儿童300多人,宣传革命思想。同年,邓楚白赴日本留学,两年后七七事变,邓楚白毅然回国抗日救亡。“当年共抗凶残敌,此时同歌鬓有丝。不问谁人能过百,但期共进举红旗。”1999年,邓楚白在老战友聚会上作诗以表庆祝,满腔爱国热情溢于言表。

在邓氏大祠堂,记者也看到邓福耀的事迹记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邓福耀曾参加豫东、济南、淮海等多场战役,1950年、1951年立四等功各1次。

“邓楚白将军曾在‘二村中正里’居住过,我们打算把里面的老屋进行改造。”邓泰成说,在红色旅游点设计上,除了把祠堂改造成将军纪念馆,沿着祠堂往下的房子外墙也会配合红色元素进行粉刷,“我们党员前期和他们沟通过,涉及改造的屋主都同意。”

@大榄社区党委副书记邓泰成

红色旅游线路的设计方案如果出来了,我们准备开会征集村民意见。这项工作,有利于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推动村居发展、村民致富。

来源:珠江时报彭燕燕、叶梦兹、陈俊彤,通讯员谢颖光、吴一锋、金延婷、周爱华,图:彭燕燕、廖明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