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夜查大观园,薛宝钗做了一件事后,为何王熙凤和王夫人都害怕了?

寻树人


傻大姐在大观园发现“妖精打架”的手帕,王夫人一怒之下,听从了王善保家的的建议,决定抄检大观园,王熙凤无奈只能执行。抄检当夜,王熙凤跟王善保家的说好,不要抄检蘅芜苑,毕竟薛宝钗是亲戚,抄检她那里不像话。

然而宝钗何等聪明,第二天就找了个理由搬了出去。王夫人后来知道了,心里不舒服,找王熙凤来问。王熙凤说,可能是当时刻意不抄检蘅芜苑,让宝钗觉得受怀疑了,为了避嫌才搬出去。于是王夫人把宝钗请来,和王熙凤两人一起解释,希望宝钗不要多心,继续回来大观园住。

但是宝钗说了一大通话,坚决表示不再回去了。王夫人和王熙凤只好作罢。

题主说的,可能就是这件事。

宝钗为什么搬出大观园?王熙凤的说辞是宝钗主动避嫌,很多读者也相信是这个原因,但我认为不是,至少不完全是。

我认为,宝钗是跟探春一样,从抄检大观园这件事看到了贾府衰败的苗头。探春是为自己家这样的不争气痛心疾首,而宝钗则选择了明哲保身,尽早远离是非之地。

仔细分析宝钗搬离前后的一系列说法和表现就知道。

抄检大观园的第二天,宝钗就向李纨辞行。理由是薛姨妈身体不适,家里没有其他能照顾的人,需要她出去照管,等过两天薛姨妈好了,她再搬进来。

但实际上,过了好些天宝钗也没搬进来,而且大家都默认她其实就是搬出去了,并非“暂时”地照顾薛姨妈。就连王夫人,听到消息之后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才会试图劝她回来。

于是宝钗被叫了过来。然而听王夫人解释了抄检大观园的缘由,请她不要疑心,继续回园居住之后,宝钗是怎么说的呢?

宝钗陪笑道:“我原要早出去的,只是姨娘有许多的大事,所以不便来说。可巧前日妈又不好了,家里两个靠得的女人也病着,我所以趁便出去了。姨娘今日既已知道了,我正好明讲出情理来,就从今日辞了好搬东西的。”

这段话和宝钗当初向李纨辞行时的说辞基本一致,但是多了两点:第一,她其实早就想出去了;第二,既然现在知道了,那就干脆挑明,她是不会回来了。

显然,这两点很关键,说明搬离大观园其实是宝钗计划已久的事,抄检大观园最多算一个导火索,所谓“避嫌”也正好成为一个完美借口。宝钗搬出去的时候假意说过两天还回来,大概就是怕惊动王夫人,走不了,所以故意说得轻描淡写。既然成功搬走了,那就可以挑明,不打算回来了。

然而,宝钗都说得这么明白了,王夫人还没听出来,以为宝钗还在担忧或生气。

王夫人凤姐都笑着:“你太固执了。正经再搬进来为是,休为没要紧的事反疏远了亲戚。”

于是宝钗只能摊牌了。她说了长长的一大段话,这里就不贴出来了。分析一下,这段话可以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

前半部分可以看成是之前的借口的升级版,一共有三个理由:

1.薛姨妈身体不适需要照顾;

2.薛蟠要娶妻了,要准备的事情很多,需要帮忙料理;

3.为了宝钗进出大观园方便而保持常开状态的角门,保不定也会有别人图省事从那里进出,又没有盘查,万一再生出什么事来,大家脸面上不好看。

显然,前面两点都不是什么要紧的事,王夫人和王熙凤都可以派人帮忙。第三点似乎是证实了“避嫌”的需要,但既然王夫人已经再三再四地强调宝钗无须担心这一点,那么这个理由也就显得很没有说服力了。

估计宝钗是一边组织语言一边思考,可能说到这里也觉得说服力不够,为了表示搬出去的决心,干脆就把话说得再直白一些:

“而且我进园里来住原不是什么大事,因前几年年纪皆小,且家里没事,有在外头的,不如进来姊妹相共,或作针线,或顽笑,皆比在外头闷坐着好,如今彼此都大了,也彼此皆有事。况姨娘这边历年皆遇不遂心的事故,那园子也太大,一时照顾不到,皆有关系,惟有少几个人,就可以少操些心。所以今日不但我执意辞去,之外还要劝姨娘如今该减些的就减些,也不为失了大家的体统。据我看,园里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们当日也是这样冷落不成。”

这后半部分的话真真假假的,确实说得比较重了,概括起来也是三个意思:

1.本来就没有非要住在大观园的必要,只是以前年纪小,大家姐妹住在一起玩闹开心。现在大了,自然应该各自忙各自的了;

2.近年来王夫人这边也有不少不顺心的事,还要照管那么大个园子,挺费劲的。自己离开,园子里少点人,王夫人也可以少操点心;

3.所以不但走是肯定要走的,而且还要劝王夫人节省开支。比如大观园这部分,其实就没有保留的必要了。

显然,第一点就值得玩味。宝钗在大观园住了那么多年,真的只是为了姐妹开心?没有追求“金玉良姻”的意图?现在一意孤行地要搬走,是因为大了要顾自己的事了?一直以来宝钗最重要的事不就是促成“金玉良姻”吗?这是准备放弃“金玉良姻”,放弃王夫人和宝玉、贾府的意思?

第二点就更有些装糊涂的意思了。王夫人都再三请求她留下,她还说离开是为了不给王夫人添麻烦,这其实就有些不礼貌了。

第三点更加是不客气。直言贾府今不如昔,还建议大观园不必保留。宝钗自己可以说走就走,但提出这种建议,让大观园里其他的姐妹情何以堪呢?

以宝钗的情商,完全不必说得这么直接,只需要点到为止地提示说自己留在大观园多少会给贾府增加一点负担就完了。宝钗竟然暗示贾府应该撤掉大观园这块招牌和脸面,这对王夫人、对贾府其实是不够尊重的。以宝钗的身份和头脑,她不应该说出这样的话。

但她就是说了,可能是认为要说得这么不客气,才能断绝王夫人请她回去的念头。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宝钗就是铁了心要搬走了,打算逐渐远离这个正在走下坡路的地方,所以也就不必再装客气了。

果然,听了宝钗这一大篇话,王夫人和王熙凤都不再挽留她了。

凤姐听了这篇话,便向王夫人笑道:“这话竟是,不必强了。”王夫人点头道:“我也无可回答,只好随你便罢了。”

凤姐对王夫人说,宝钗这理由充分啊,我们不必勉强她了。

王夫人说,是啊,我竟无言以对,只好随你便了。

王夫人和凤姐这番简短的表态说明什么呢?

第一,她们已经知道宝钗“执意辞去”的决心了,跟避嫌无关。所以再拿避嫌的事请她放心已经没意义,就尊重她的意愿吧。

第二,王夫人对宝钗坚决要走的态度是感到失望的,但是也没有办法。

王夫人显然是最希望宝钗留下来的,所以当知道宝钗离去之后,马上就叫来凤姐询问情况,先是猜测有人得罪了宝钗,被凤姐否定后又猜测是宝玉乱说话惹恼了宝钗,再次被凤姐否定后认同了凤姐说的宝钗主动避嫌的理由,就特地叫来宝钗进行解释。宝钗直接用“我其实早就想出去,今天干脆就把东西搬走”来回答,王夫人还在自欺欺人地劝宝钗不要固执,直到宝钗说出那一串不客气的话,她才哑口无言。

一向听话可心的宝钗,现在变得这样冷漠不客气,王夫人自然是会觉得失望的。

第三,王熙凤其实无所谓,甚至可以说她早就料到了宝钗的态度。

王熙凤和薛宝钗的关系一向不算密切,对于宝钗的离去她不会觉得多可惜,这从她听了宝钗的长篇大论后直接笑着劝王夫人不要再勉强就看得出来。

我甚至猜测,王熙凤其实早就猜到宝钗会有这样的行动和态度。毕竟,王熙凤也是一个很精明的人,不像王夫人那样不愿意承认事实。凤姐早就对宝钗有过“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经典评语,说明她很清楚宝钗善于打小九九。她对王夫人说宝钗离开是为了避嫌,估计也是托词。既然不抄检蘅芜苑会让宝钗陷入嫌疑,从而不得不“避嫌”搬走,那凤姐何必主动提出不要抄检蘅芜苑?难道不怕王夫人怪罪自己么?

所以,凤姐其实明白宝钗搬走是另有打算。而不管宝钗是什么打算,反正她不在乎。

这大概也是大观园里其他人的态度。宝钗辞行时,李纨和尤氏充满深意地相视而笑、探春语带机锋地说即使薛姨妈病好了也不必回来,都说明她们根本没把宝钗所谓的“出去几天再搬回来”的托辞当真。都知道宝钗这就是要长辞了,只是她们也无所谓。

所以,对于夜查大观园之后宝钗搬离的举动,大概只有王夫人真心觉得惋惜,其他人包括王熙凤都无所谓。至于题主说的害怕,我是不觉得她们有什么害怕的。只是宝钗最后说的那番不客气的话,多少点出了贾府衰败的势头,让王夫人和王熙凤听了会有些不舒服而已。

参见相关问答:

《薛宝钗为避嫌离开大观园,李纨和尤氏为何相视而笑?》

《抄检大观园,爱挑礼的黛玉没反应,探春激烈反抗,宝钗搬走了,这是为什么?》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很多研红者依据史料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曹家在雍正六年正月被抄后,全家都迁到了北京蒜市口。但这个判断可能是不对的。抄拣和抄没是不同的,抄没是把人员财产全部没收,而抄拣则是部分没收。那么曹家这个“部分"是多少呢?书中有交代:“海棠树死半边",也就是人员财产被抄走了一半。从房产上,前府未动,大观园没收后给了隋赫德,人员以宝玉原型为例,八个丫头去了四个,即茜雪、晴雯、芳官和四儿。这件事反映到书中就是抄拣大观园。其中王夫人演绎雍正,凤姐演绎两江总督,王善保家的演绎隋赫德,探春演绎喜鸾原型。喜鸾的婆家是陈家,陈家是国丈,靠山很硬,所以敢掌掴隋赫德。两江总督是汉族人,虽然不得不执行雍正的命令,但心里是向着曹家的,有些财务转到了陈家,有些就放在贾母原型房中,因而得以少受损失,因贾母是诰命夫人,雍正有所忌惮,只能拿曹頫出气。说他藏匿脏产,把他枷号了。

薛家当时住在大观园的梨香院,曹頫打发人报信后便提前搬出去了。这件事也是采用的远响近影的手法,把雍正六年的故事移到了乾隆三年,也借此反映了贾、薛两家和二宝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相关人物的性格特征。按假语层面的分析并不错,我所解读的是真事层面。(仅供参考,不足为训)


gaotzy


为什么不查蘅芜院?因为蘅芜院都是薛家的人,是亲戚,没有查的理由。查抄大观园,不会是针对小姐公子来的,是针对那些丫环婆子的,蘅芜院里薛宝钗,丫环婆子都是薛家的,当然不好查。查抄过程中,宝玉,黛玉等都置事外,因为查的不是他们,只有探春,一来替下人出头,二来也是打击王善宝家的气焰,三来他确实对查抄的理解更深刻,从中看出了不祥之兆,所以反应强烈。查抄过程中避开蘅芜院,是人之常情,查抄之后薛宝钗主动搬出去,也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文章可做。而且,薛宝钗作为亲戚,只是搬出了大观园,并没有离开贾家,他母亲一家还是住着贾府的院子。

我看,这都是展开情节,刻划人物形象。反过来,如果查抄大观园,连薛家的人也查了,或者查过之后,薛宝钗竟还留下大观园,那贾府就不是贾府,薛宝钗也不是薛宝钗了。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很多事情,原来简单,被弄复杂了。非要从中弄出什么深刻内含来,累得很!


chx007681


从题目来看,好像薛宝钗做了多大一件事情,把精明的王熙凤和老成持重的王夫人都吓到了,但是检抄大观园时,连林黛玉的房子都查了,只是没搜查薛宝钗的,大抵是因为薛家是客人,而且薛家还有薛姨妈在。

【01】薛宝钗做了什么事?

其实王夫人被邢夫人撺掇着抄检大观园的第二天,薛宝钗就去向李纨提出要搬出园子去:

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好,再家里的两个女人也都因时症病着,没下炕呢。别人靠不得,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儿。

这就是薛宝钗做的一件事,搬出大观园,回自己老娘家里去住。

【02】王熙凤和王夫人害怕什么?

在这一节后,除了写李纨和尤氏会心一笑后,都没有写王熙凤和王夫人的反应。倒是探春抱怨了一通,说是凡亲戚都可搬出去。况且这个时候,王熙凤还病着,更是没有闲情去管这些。所以也不存在着因为薛宝钗搬出去而心生害怕。

【03】薛宝钗要搬出去的理由

其实她说出的只是一个借口,什么奶奶不好,两个女人病着没下炕,那没抄之前也病着,她怎么不提回去?不过就是看透了这次抄检,然后觉着没多大意思,更是为了避嫌,然后才搬出去的。说到这一点的时候,她说了一段话:

要是我在园里住,东南上小角门子就常开着,原是我走的,保不住出入的人就图省路,也从那里走,又没人盘查。设若从那里生出一件事来,岂不两碍脸面?

本来抄检大观园就是因为有男女偷情的香囊留下,如今宝钗这样一说,也确实后怕,便不再勉强她再搬进来了。

我是青鸾惊鸿,70后蜀女,喜欢读书写文字和心理学。感谢相遇在头条,感恩喜欢我的文字。

青鸾惊鸿


在《红楼梦》第75回中,宝钗因大观园抄检之事欲避嫌决定搬出园去住。她将此意告知了李纨和探春后便移出了大观园。

后来王夫人在查园时才发现宝钗搬走了,因此叫凤姐来询问。凤姐道“我想薛妹妹此去必是为前夜搜检众丫头的原故,他自然为信不及园里的人,他又是亲戚,现也有丫头老婆在内,我们又不好去搜检。他恐我们疑他,所以多了这个心,自己回避了。也是应该避嫌疑的。”

王夫人后找来宝钗,想让她放下这份担忧,仍旧回园子里住。可心思缜密如宝钗,她是万不能让自己惹上这份麻烦的。她在回复的时候提到过“自我在园里,东南上小角门子就常开着,原是为我走的,保不住出入的人图省走路,也从那里走。又没个人盘查,设若从那里弄出事来,岂不两碍?”可以说是她此次搬出的主要原因。

后来王熙凤和王夫人自知不能拗过她也就随她去了。她们在此处的情感我觉得确实没有害怕之意,只是对深谙世情的宝钗也暗自佩服吧。他们当日抄捡大观园本就不是什么体面的事,为了做得不至于那么过分,就没有抄捡宝钗的居室,可这无疑增加了宝钗的烦恼,为了避嫌,不得不离开。



一家人吃吃吃


抄检大观园之后,宝钗第二天一大早就借着薛姨妈身体欠安出园了,一开始只是向李纨知会了一声。

抄检大观园当然算是贾府的“家丑”,作为亲威的女儿宝钗有心避嫌,王夫人和凤姐是理解宝钗心情的。王夫人凤姐又特地叫宝钗再搬回来住,宝钗不但不愿意再搬回来住了,还向王夫人凤姐直言建议不要为了面子死撑,如果能省去大观园这一处的花费,也可缓解一下贾府已经入不敷出的严峻财政状况。
虽则,王夫人凤姐未必肯接受宝钗的建议,并且还继续为了贾府的脸面死撑着大观园,但对宝钗所言二位贾府内当家和执行管理人也是无言以对的,于是也就任由宝钗从此正式搬回薛姨妈处居住。

至于,题主所说的宝钗在抄检大观园之后做了让王夫人和凤姐都害怕了的事到底是什么,个人还真的没有想明白题主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


阿丹151014015


抄检大观园的第二天一大早,宝钗就向李纨辞行,说母亲病了,回家照看。然后扔下史湘云,潇洒地走了。

宝钗走了,在凤姐的意料之中。她当初没抄检蘅芜院存的就是让宝钗自己走人的心思。如今宝钗搬走,王熙凤正中下怀,她是高兴的,没有害怕。

王夫人也没有害怕,只是王夫人没想到宝钗会搬走。宝钗搬走了,就不能经常和宝玉见面,这样宝玉就会与黛玉的接触增多,感情加深,这是王夫人不愿意看到的。王夫人问凤姐,宝丫头为什么搬出去了。凤姐道“我想薛妹妹此去必是为前夜搜检众丫头的缘故……他恐我们疑他,所以多了这个心,自己回避了。”

王夫人特意找来宝钗询问搬走的原因,还请她回来住,可是宝钗拒绝了。

探春听说宝钗要搬走的时候,说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然后又说:“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探春都这样说了,宝钗哪里有脸再回去。

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打击了邢夫人,也打击了贾母,赶走了晴雯,公开挑战贾母的权威,王夫人取得决定性胜利,掌握了荣国府的实权。

王夫人没想到,宝钗搬走了,这是她一大失败。王夫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此王夫人对宝钗搬走耿耿于怀,她生怕金玉良缘落空。


润杨阆苑


夜查大观园,薛宝钗做了一件事后,为何王熙凤和王夫人都害怕了?

  这个标题,实在是有标题党的嫌疑啊,怎么皇商薛家一个还没有定亲的成年姑娘搬回贾府给她妈妈借住的房子里,就使得堂堂国公府的少奶奶和二夫人都害怕呢?难道是掌握了国公府谋逆的罪证不成?就算是真谋逆了,以薛家的地位,也不可能上达天听,大小王害怕什么?

  她们害怕的,其实不是薛宝钗做的事,而是此举背后的理。

  王熙凤表面上是荣国府长房长媳(实质上的,贾琏二爷,但上无成年哥哥),但因为荣国府不一般的套路,荣国府二房掌家,所以,虽然王熙凤管着大观园,但实际上作不了主,大事还得王夫人说了算。查抄大观园,她和王善保家的表示,不能查亲戚,所以薛宝钗屋里不能去。这里,咱们考虑到她的小心思,但也该体谅她的难处,不查吧,说她设计,查吧,说她不通人情,怎么办好呢?在王夫人心里,薛宝钗和她到底哪个更亲一点,她可没有什么底气。

  有些事情,不做比做了好,不查宝钗屋里,是因为没有查亲戚的道理。正如她和平儿所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闲一时心,自己保养保养也好,谁不知道自己乐呵乐呵地,她把太太得罪下来了,自己赚了什么呢?赚了一场病,自己白操心,却被万人咒骂——这个万人,想必不会少了王夫人,就算王夫人不明着咒,心里的怨气还是有的。

  王熙凤无论怎么做,王夫人那里都是有说法的。

  事实正如她所料的,宝钗一走,王夫人就兴师问罪,说肯定是有人得罪了她,她这孩子心重,亲戚住一场,还得罪了她,可不好。王熙凤准备了不少说辞,替自己开脱了。在王夫人的心里,到底哪个更亲,也算是试出来了。

  其实别说是王熙凤,就连李纨,只负责带着姑娘们做针线,在宝钗要走时,也还是说了几句意味深长的话,她说:“好妹妹,你去只管去,我自打发人去到你那里去看屋子。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落什么不是呢?想想当家的,就能明白了。

  王熙凤的害怕,与薛宝钗本人无关,其实她怕的是王夫人的管家之权,她怕的是得罪了王夫人,王夫人是个明理好说话的也就罢了,偏偏王夫人喜怒出于心臆——想一出是一出,这样的当家姑妈(婆婆),怎么好相处?

  王夫人怕什么呢?王夫人是当家太太,希望让人看到的是一团和气,孩子们尤其是宝玉成才,姑娘们嫁个好人家,为贾府的未来添上几笔。她平时喜欢念佛,求的就是一个平安。薛宝钗在大观园里住着,就是顾全了娘娘的脸面,外人看来,贾家待亲戚们不薄,是个体面仁厚的有规矩的人家。可是园子里出了点事,亲戚家的姑娘就走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待亲戚不宽厚嘛。

  本来呢,不管事实怎么样,薛家有没有用贾家的钱物,在外人看来,贾家依然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看——能养得起亲戚一大家子呢,这贾家,真不得了哇。可是宝钗一走,为什么要走,怎么走的,走时什么心情,以后会怎么样?闲话怪话,也都会来。古今国人,八卦最爱,尤其是姑娘们的事情,最喜欢乱传的贾府下人,不会放过机会。时间一长,贾府声名堪忧。

  王夫人怕的,不是宝钗走,事实上宝钗解释过后,她也透亮了不少,她害怕的是,因为这件小事,可能引起的祸端。或是得罪了亲戚,以后不好相处,或者是内部丫头婆子甚至是小姐作妖,闹得人心不和,无论哪种情况,她当家的人,都难辞其咎。

  王夫人不精明,但也不傻,天下事,难逃一个理字,有理走遍天下。(文/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王熙凤和王夫人怕的不是宝钗吧,而是拆检大观园本身,这件事极为不体面,涉及人口多杂,而且本身大户人家也避免发生这种涉及性丑闻的事情,毕竟一个园子里面除了宝玉,其他莺莺燕燕都是女孩子,尤其是大家闺秀们,闺阁清誉很重要的。

宝钗的行为其实也很好理解,一方面宝钗本就是玲珑剔透之人,自然希望此事不要牵扯到自己身上,另一方面作为外人,住在园子里是亲戚们走动亲近,长久居住理由不充分,想想湘云,也只是偶尔来玩玩住住,宝钗姓薛,有哥哥娘老子在。


悦读阅笃


如果题主指的是宝钗搬出园子一事,王夫人可能会怕,但她怕的不是宝钗,而是怕宝钗的这个举动意味着宝钗对金玉之缘的安排撂摊子,促成金玉缘是她的最大心愿,如果宝钗从之前的不反对转成反对,她就全输了。

至于凤姐,从头到尾怕过宝钗吗?没有吧。她把宝钗当空气,宝钗讽刺宝黛时凤姐还以“吃生姜”怼她呢。凤姐不抄蘅芜苑,就料定宝钗必会搬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