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辟谣:掠食动物只能捕捉比自己体型小的猎物?不,伶鼬就是个例外

掠食动物往往都会选择捕捉比自己体型小或者接近自己体型的猎物,这不是没理由的。因为体型比自己小,通常代表可以不怎么费力气就能对其进行

力量和体型的压制,猎物就算挣扎也不会掀起太大的浪花,这就意味着捕猎的成功概率和效率更高。

很多人都在电视上见过狮子、花豹试图捕猎体型巨大的长颈鹿,但也并不常见,一来是效率低下,二来是还要冒着被长颈鹿踢飞的生命危险

所以大多数掠食动物都更喜欢捕捉比自己体型小的猎物,或者靠群体来围捕大型猎物

但既然是大多数,就代表不是全部,有些小型掠食动物就敢于猎杀比自己体型大的目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伶鼬

辟谣:掠食动物只能捕捉比自己体型小的猎物?不,伶鼬就是个例外

伶鼬Mustela nivalis,食肉目、鼬科、鼬属物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欧洲、亚洲、美洲的寒冷地区几乎都有野生伶鼬分布。

成年伶鼬的体长只有15~26厘米,这还是包括尾巴的总长度

换句话说,虽然伶鼬是一种鼬,但它的体型跟普通小家鼠差不多大,甚至还不如成年的褐家鼠大,且体态长而纤细,是非常标准的鼬类动物身材,只不过比黄鼬、林鼬、欧洲鼬等常见鼬科动物小多了,像是其他鼬类同比例缩小的手办

辟谣:掠食动物只能捕捉比自己体型小的猎物?不,伶鼬就是个例外

实际上,伶鼬不但是鼬科中体型最小的,还是整个食肉目中体型最小的

但“伶鼬是最小的食肉目动物”这句话在网上经过层层传播,最后却演变成了“伶鼬是世界上最小的肉食哺乳动物”。后面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食肉目是一个分类单元,而肉食哺乳动物则是泛指所有吃肉的哺乳动物

例如小臭鼩Suncus etruscus,身长只有4厘米左右,比伶鼬还小,也是肉食性的哺乳动物,但它却并不是食肉目的动物,而是属于鼩形目

辟谣:掠食动物只能捕捉比自己体型小的猎物?不,伶鼬就是个例外

伶鼬还有一个特点比较出名,就是它们一年中会有两种不同毛色。

具体来讲,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伶鼬每年会有两次换毛期(少数分布在偏南地区的种群除外),春季换毛在4月到8月之间,秋季换毛在11月左右。

夏季的伶鼬被毛较短,背部颜色为浅棕色到深褐色的区间,下巴和腹部为白色;冬季的伶鼬被毛较厚,为纯白色,极少出现混杂其他颜色的情况。

辟谣:掠食动物只能捕捉比自己体型小的猎物?不,伶鼬就是个例外

其实这也是伶鼬与其他几种冬季为白色的鼬科动物之间的显著差别。

白鼬和长尾鼬等鼬类动物到了冬季虽然也会换上一身白衣,但它们的尾巴尖还会留有一簇黑色的毛,而伶鼬不会,它们的尾巴尖也是全白色。

这个差别很明显,但网上很多段子手搞不清楚,经常在介绍白鼬时将伶鼬的照片发出来,或者反过来把白鼬当成伶鼬。

所以大家如果看到有人搞错,就可以大显身手给别人上一课了

辟谣:掠食动物只能捕捉比自己体型小的猎物?不,伶鼬就是个例外

北半球寒冷地带的冬天往往是白雪皑皑,而且极为寒冷的。换上一身白毛可以让伶鼬更好地融入到环境中,而且伶鼬冬天的被毛更加厚实,可以有效起到保温的作用。

而到了夏秋季,伶鼬的棕褐色毛发也能帮助它们在岩石地区、灌木丛、落叶林的地面上隐匿行踪。

说到底这就是伶鼬适应环境的演化策略,那些大体型的、主要靠力量和速度追击目标的掠食动物通常并不需要这样将颜色换来换去,但伶鼬实在太小了,所以演化出了更能适应周边环境的本领。

辟谣:掠食动物只能捕捉比自己体型小的猎物?不,伶鼬就是个例外

还是由于伶鼬体型太小,而且身体细长,代谢很快,所以需要更多的食物来维持和补充身体能量,否则就会因饥饿、能量流失而死亡。伶鼬每日至少要进食超过自己身体三分之一重量的食物,到了冬季则需要摄取更多。

伶鼬选择的猎物通常比自己体型更大,虽然它们很小只,但是凶猛程度却跟体型不成正比,这也是它们比较出名的一个特点。

几乎所有鼬类动物都是啮齿动物的天敌,伶鼬也不例外,它们的食物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就是各种鼠类,其他的猎物还有节肢动物、野兔、鸟、鸟蛋、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

辟谣:掠食动物只能捕捉比自己体型小的猎物?不,伶鼬就是个例外

因为伶鼬经常会捕捉体型比自己还要大的猎物,一次吃不完,所以伶鼬拥有储存食物的行为,如果食物很丰沛,伶鼬会优先进食猎物的头(一般是脑部),剩下的藏起来下次再吃。

虽然很凶猛,但由于体型太小,伶鼬往往也会命丧其他比自己大的掠食动物之口,例如赤狐、美洲貂、灰狼、中大体型的蛇、猛禽、散养或流浪的宠物猫狗等动物

辟谣:掠食动物只能捕捉比自己体型小的猎物?不,伶鼬就是个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