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大凡能夠在職場中游刃有餘的人,都具有這樣幾個特徵

大凡能夠在職場中游刃有餘的人,都具有這樣幾個特徵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起畢業加入同一個單位開始職業生涯的人,不出兩年,職業走向就天壤之別。

有的人一成不變,做著最初的工作,還要戰戰兢兢被新人取代;有的人如魚得水,幹得風生水起,找到了自己的比較優勢。即使是機關事業單位,兩年時間,絕對也是試金石,很快就會分出個三六九等。

每個人初入職場必然都是鬥志昂揚、渴望出類拔萃、實現自身價值的,但大部分人卻沉入了水底,日復一日做著毫無出頭之日的工作。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如此差異,那些能夠在職場中游刃有餘的人又具有著怎樣的特徵?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聊聊。

1 用心和主動

工作幾年,通過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以及觀察身邊人的成功和失敗案例,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一點——用心和主動。

要知道這個世界誰都不傻,你所有的小心思、小九九都被旁觀者看的一清二楚。因此,要想在職場中有所建樹,首先必須要做到的就是用心做好本職。

這裡我想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ABCD四個人他們同一年進入同一家單位,儘管在不同部門,但單位就那麼大,所有人也都是認識的。

A工作很努力用心,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唯領導馬首是瞻,有小聰明,但工作幹得嚴謹踏實、不出差錯,因此工作幾年,論資排輩輪到她,也成為了部門小領導。

B工作努力嗎?反正他每天都在說自己很忙,每天也一直在加班,曾經以為確實是崗位太忙,可是慢慢接觸多了,才發覺其他人幹同樣工作不會那麼忙,幹得也不會比他差,最後才知道原來他把更多上班時間用在了蹉跎和聊天中(或許是性格使然,或許是為了籠絡人心),下班後表現出一副加班的樣子。因此,儘管他忙著累著,卻沒有人認為他是必不可少的,群眾基礎也是just so so.

C很主動也很用心的在自己本職崗位中深耕,她不是被動的等待工作,而是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後,主動的去發光發熱,為領導解憂,幾年中找到了自己的競爭優勢,也獲得了許多認可,最後被選拔到上級部門。

D就是老黃牛,踏踏實實地領導讓幹啥就幹啥,多一點也不會做,領導說1,他不會想出234...,照本宣科是個好手,目前的他還在原部門工作著,儘管作為部門裡為數不多的男士,但早就被後來的女士所取代,職業生涯基本是看到了老。

通過他們的例子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出其中的門道,我體會到的就是,幹工作倘若你不用心、不努力、不主動,那任誰也是挽救不了的。

一個人最好的品牌,不是說出來的忙累,而是幹出來的成績,用數字和業績說話才是王道。

用心工作、主動開拓才是最好的職業教育。

大凡能夠在職場中游刃有餘的人,都具有這樣幾個特徵

2 找準位置和精準施策

第二個層面我想說的是方法的重要性,過去我們總是讚美老黃牛,它任勞任怨、腳踏實地,被許多人表揚。

那麼現在呢?現在,我覺得老黃牛固然要表揚,但永遠只知道犁地,卻不抬頭看方向,不知道自己是誰、在哪裡的老黃牛,不應該過分被表揚。

當然任何工作都會有一個適應階段,但是當全流程熟悉之後,倘若你不能夠在其中找準自己的位置,不能夠跳出細節著眼全局,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沒有任何與眾不同的地方,而只是在慣性中任時間流逝、每天累死累活心情不舒...,那職場不得志,真的怪不了別人,只能是自己的原因。

對自己,我一直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情就是,當環境發生變化,儘管某些時候會不適應、不開心,但我能夠很快調整好自己,花點時間停下來思考和尋找,在新的崗位中,找準自己的位置,進而主動作為,去塑造自己,凸顯出自己的職業優勢和品牌力,最終令任何人不可小覷。

因此,我建議所有的老黃牛們變聰明一點,能幹不如會幹,抬頭看看路。

不要事無鉅細,想著把所有活兒都幹圓滿、漂亮,那是不可能的,累死也做不到。幹工作要有松有緊、有取有舍,某些任務底線完成就好,某些工作要重點用力,做出亮點,形成自己可以說出口、引以為豪的重點業績。這樣的工作不用多,幾個就足夠你樹立出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競爭力。

此外,倘若你有明確的職業目標,那就像你的目標人物一樣去思考。

倘若他關心的是項目佈局,那麼你正在負責的這些細節,又會為下一步發展提供怎樣的經驗?你有沒有把自己的經驗去提煉、拔高,做到舉一反三,形成自己的知識儲備或彙報材料?你有沒有多用一點心,在普通的崗位中,幹出花來、幹出彩...

不要抱怨環境有多麼的不好,也不要說什麼權錢交易,任何一個對自己有著清晰認知、找準了自己位置的人,都能夠在普通的崗位中做出不一樣的成績,進而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哪怕不被提拔,也會有新機遇,遇到新發展。

很多人應該都讀過這樣一句話:停下來,等等自己的靈魂。

這裡也送給你一句話:停下來,看看自己在哪裡,想一想如何做才能讓自己成為與眾不同的那一個,進而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讓所有人刮目相看。

大凡能夠在職場中游刃有餘的人,都具有這樣幾個特徵

3 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

最後一點,我想到的是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

這個世界一直在變,職場風雲更是千變萬化,但唯一能夠以不變應萬變的就是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

倘若領導給你換了一個工作崗位,你不開心你拒絕,那結果可想而知;而另外一個適應力強的人,或許他會有情緒,但他能夠很快調適好自己,重新定位、繼續努力,那麼他的前途可想而知。

學習能力,我認為排除稟賦差異之外,許多時候能力的懸殊體現在學習方法上。

那天聽好朋友講他家先生考注稅的事兒,難度大、時間緊,除了每天利用下班時間加班加點讀書外,最令她佩服的是,短時間內,他居然把幾本書都看完了。

好朋友是那種讀書比較細的人,遇到不懂的會死磕,直到全部掌握為止,因此她讀書慢。

儘管我不知道他的具體方法是什麼,但聯想到自己,當我確定要去參與一個考試,當時間有限的時候,排除極個別情況,我一般不會令自己失控。

因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都會先去統籌自己的時間,以確保底線完成,而且一本書至少會看三遍,第一遍劃重點(這時候可能記住的寥寥),第二遍提煉知識點畫出框架圖(這是我的核心優勢,把書讀薄),第三遍通過框架圖基本就把整本書內容記住了(曾經在校園裡我最喜歡的就是課間時間看著課本目錄去回憶書,目錄在那裡,然後每一章的內容就在腦子裡轉,不熟練的翻翻就OK)。

因此,我不會說讀不完,第一遍劃重點相比其他人效率會快許多,第二遍畫圖可能就是一兩個小時的事兒,第三遍第四遍……依託框架圖進行理解式背誦就更加容易了,幾分鐘就能通讀全書。反之,許多人可能就是在死磕,第一遍看的太認真了,以至於時間不夠用。

任何事情都要區別對待,不能一個方法用到底,要聰明、靈活、統籌,要對自己的時間、職業、生活有個整體的把控,這樣才不會失控,也才能夠遊刃有餘。

當然還需要補充一點的是,這樣的學習方法一般得不了一百分,但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具體考試中,絕對是中上流水平。

因此,強烈建議那些努力卻不得其法的人,不要太固執,遇到事情也不要急著去做,哪怕再急都可以抽出幾分鐘過一遍腦子,跳出來統籌規劃一下,這樣心裡就有了底,就不會盲目著急,也不會被任何事或人牽著走了。這個過程熟練後,花不了幾分鐘,卻會事半功倍。這就是方法的重要性,就是有大局觀、聰明人的學習和做事方法。

工作生活中,請時刻提醒自己,有沒有聰明的方法、創新的方法...,實在找不到了在吭哧吭哧做老黃牛,這樣做,可好?

以上是我想到的三點,用心和主動、找準位置和精準施策、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

職場中,你還有什麼建議,歡迎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