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郑汴一体化,是不是意味着将来开封也会和郑州一样成为国家的新一线城市?

HR175290506


老开封依然不愿意相信城市向西的决心,或者说不愿意相信城市的框架可以持续向西延伸。回顾开封新区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口的发展。对于开封新区而言,人口导入主要有两个方向:其一是老城人口西迁;其二是外来人口导入。对于老开封而言,抵触新区,莫过于觉得,作为一个三四线城市的开封,是一个没有人口导入的城市,没有人口导入,又如何填充到新区?对于开封新区而言,从规划概念,到区域内“三通一平”或“七通一平”,学校/医院/商业等配套逐步落地。这也是过去十余年开封新区发展带来的改变,新区逐渐发展,房价逐渐上涨,地价也越来越高。这也是十余年新区发展之后,更多的人,购房者青睐“两湖(汴西湖-中意湖)”区域的原因。在这个区域内,学校已搬迁,医院已动工,市民之家已进驻,区域内有明确的交通规划,以郑开-东京-宋城路三条东西向主干道之间,新区的这一区域(中汴西湖-中意湖)基本上和主城区之间没有空白区域(尤其是郑开大道)。

开封已然不是曾经北宋辉煌时的国都,也结束了多年省会的历史。如今的它,就是一座小城,它不得不去抱邻居郑州的大腿。它已然没有像郑州一样的发展机会,留给它的只有:古城再建,城市新区,高铁新城。如今的开封老城,房屋老旧,居住舒适度不强,但学区优势与生活配套优势依然是制约人口转移新区的关键条件。对于新区而言,在注入城市最好的资源,包括教育,医疗,行政服务,商业都要向西转移。在未来取代老城的过程中,本地人也会随之逐步迁移。对于开封而言,这是好事。老城区人口的迁出,对于古城区的开发与保护是利好因素。

在自贸区利好因素以后,对于城市西延的发展显得有些迫切。对于开封人而言,他们希望开封早日变强变得愈加繁华,变得早日回归北宋帝都的地位。但遗憾的是,这可能不是几任市长可以解决的事,这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从大梁建都到北宋辉煌,中间将近过了千年光阴。隋朝年间,修大运河,开挖通济渠。到了唐朝,开封的陆路驿道的枢纽地位也渐渐体现。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在此重筑汴州城。自唐中后期开始,经济重心的转移,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悬殊,北方对南方财力的依赖越来越大,汴州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长安、洛阳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候,汴州又一次崛起。朱温夺权,拉开五代序幕,后梁,后晋、后汉和后周均以汴州为都,称东京。但当洛阳和开封拿来比较时,赵匡胤似乎也举棋不定。自然环境上,开封一马平川地势坦荡,无险可守。水系路网的优势,加上北宋政权建立伊始,首要考虑的应该是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资,而这些物资需要在都城的附近就能获得。社会经济的客观情况,让宋太祖终于落子汴梁。自此,开封迎来了历史上最繁华的时期。

每一座城市的兴衰,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的改变。在筹建纵贯中原的京汉铁路之初,张之洞等人建议走开封线:“宜由汉口直造至河南省城。”然而,水灾的严重,让开封逐步让位于郑州。错过了京汉,还有后期的京九与陇海。在现代发展史上,北宋旧国都的繁华,都已如过眼云烟。

给新区以时间,新区会更好


开封这座城


我来说两句,郑汴一体化的本意和出发点绝对是没毛病的,有肉大家一起吃!事实上,大家要相信,借着一体化吃开封的土地,利用开封的旅游资源分流。开封除了两市交界的交通搞起来了还有啥?现在开封把钱全投到金明区,还搞的半死不活的,老城区还是那个熊样。本人2007年在开封上学,上个月去开封玩硬是没看出开封有什么变化,除了西区挖了个湖!


程煜忤逆


郑汴一体化早在2003年就已经提出来,这十多年里未见多少改变,还真有些憋屈。要是生个孩子估计都快上大学了。要不就是郑州志在千里,要不就是开封雄心万丈。

只可惜两地相距有60多公里,郑州的格局也就辐射到30公里左右,而开封估计是15公里差不多,之间只能用低端产业或农业来覆盖。这种一体化最多增加几条城际或高铁线路,要想走向同城化几乎不太可能。

看着郑州成为新一线城市,开封自己就想着做起白日梦。可没有看到芜湖、资阳、绍兴等地也想着成为新一线城市。要成为新一线城市必须靠自身的实力来体现,开封不具备这种实力和发展潜力,因此,不可能成为新一线城市!

其实从郑州规划来看,郑汴一体化不过是一个口号。要是有心走郑汴一体化道路,那么当初的郑州国家机场就不会向南面的新郑方向发展,而是一定会沿着黄河流域的开封方向发展,实现郑州国际机场与开封共享。就如同无锡硕放机场那样,有无锡和苏州共用。或许郑州如今也有些后悔,可惜木已成舟,注定郑州要靠自己单枪匹马走天下,开封也只能靠自己来发家致富。

开封和洛阳都是千年古都,可惜省会城市却被郑州硬生生地从中插了一腿抢走了,从此开封变成了一个抬杠的。与洛阳一起撑起了郑州。

真可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悔”。


总之,郑州进入新一线城市跟开封没有半毛钱关系,在大郑州的规划战略中是向南发展。东边的开封要想靠郑州成为新一线城市,要等到太阳从西边过来。实现振兴从开封自身开始!


鞅论财经


什么是郑汴一体化(或者叫郑汴一体提出的背景)?

提出郑汴一体化的背景我们需要搞清楚,或许对于真正理解郑汴一体的未来发展或许有帮助。其提出的背景有几点值得大家注意:

第一、郑汴一体化提出的背景其实就是缩小版的中原城市群。2003年为了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提出的以郑州为中心,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内的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9个省辖市组成中原城市群,而开封作为距离郑州最近的地区之一自然成为了试点。

第二、郑汴一体的主要目的之一让开封作为郑州部分产业的转移地,比如:教育、旅游等产业,避免所有要素流向省会郑州,影响自身发展,从而保持自身发展的自主性。但是显然,从2003年到现在我们发现的是开封对于郑州的依附作用更明显,郑汴一体化的目标让开封更快发展是不现实的。

事到如今郑汴一体化还是在不断探索中,未来大概率是彼此融合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确实两座城市的融合越来越紧密,确实如今实现了很多郑州的市民都会去开封旅游、吃小吃等等带动力度地方经济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教育等产业在开封至今没有好的发展,这点也毋庸置疑,在高等教育这块本身郑州就不强,而且至今河南大学在郑州龙子湖新建校区进一步说明了城市对于一个大学的教育层次有个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什么会这样?几点愚见:

第一、郑州虽然说发展尚可但是距离真正的现代化城市差距还是明显的。不管是缩小版的中原城市群还是如今的中原城市群来说,要想发展的更好郑州这个领头羊必须在全国争取更多的发展要素,至今可以说郑州仍在积极聚集要素还没有到向周边转移的地步(所谓的虹吸效应还是要继续)。

第二、木桶理论是否适应于城市发展值得怀疑。当时率先实习郑汴一体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开封属于郑州周边地区发展最差的,本以为将最弱的一环发展好了会提高整个整个城市群的竞争力。但是如今已经有很多学者和专家提出疑问,如果将15年的精力放在其他基础较好的地区(新乡、焦作、许昌、洛阳等)或许今天取得的成绩会更好(目前开封的经济在周边来看还是最差的)。

第三、城市群的最终形态至今没有定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城市之间分工明确,互相协作、产业互补。举例:如果未来郑州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类似于上海这样),聚集了金融、高端服务、高新技术产业等于一身,拥有数千万级的消费人口那么周边的城市自然会承担相应的角色,食品、日用品等制造,汽车制造,文化旅游等等,个人觉得这才是未来融为一体的最佳情况(类似于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然后供应全球一样)。

开封想要成为新一线城市或者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只有融入郑州一条路

很多人对于大城市的虹吸效应颇有言辞,其实大可不必。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从古如此,要不然也不会说历史历朝历代只会有几个知名的城市,包括如今的一线城市哪一个不是靠吸收周边的要素来发展自身的?那么开封要想步入新一线城市(包括郑州周边城市),只有一条路:融入郑州大都市群,甚至不排除部分合并的可能性。几点愚见:

第一、郑州的城市框架一直在往东扩,目前郑州与开封融合区域的发展算是开封最好的,未来不排除有类似于西咸新区一样的情况,郑开新区划给郑州管辖。

第二、如今郑州与开封已经实现了金融同城、区号同城等,可以说未来再大胆一些完全融合也不是不可能(开封成为正厅级新区),如今郑东新区已经是正厅级新区的试点。

综上,个人觉得如果开封未来要成为国际化都市或新一线城市,必须完全融入郑州大都市群发展才有可能,否则就好比如今的杭州一样除非出现新的机会(互联网)否则永远在上海的影响下。各位觉得呢?欢迎关心郑州和开封发展的朋友积极留言、点赞、转评哦。


勇谈房产壹贰叁


首先,我觉得省内一些和某些陕西人一样,总把自己以“老字号”自居。

一,历史的回忆。

开封的历史毋庸置疑,到宋代1000年前的东京(汴梁)是当时的世界城市,堪比当前的纽约、东京、伦敦和巴黎。关于东京(汴梁)的城市人口规模,当代学者通过考据与对比分析,指出人口超过100万,鼎盛时期达到120-150万是很有可能的。如陈振在《十一世纪前后的开封》中测算为120万,吴涛在《北宋都城东京》中提到为140万,日本学者木田知生在《关于宋代城市研究的诸问题——以国都开封为中心》提到为150万左右。

二,兴衰–历史选择

北宋定都于开封,除了看中其居天下之中的位置外,更重要的便是考虑到开封有优越的漕运条件,所谓“宜于建都立社,均天下之漕运,便万国之享献”.宋初,宋太祖不满于开封无险可倚的地理状况.一度打算迁都于“夭险足恃”的洛阳.但遭到臣僚的一致反对,其中一个将领指出:开封有“汁渠之槽,坐致江淮粟四五千(十)万”,足以赔养百万之师,如迁都洛阳,“将安取之?”宋太祖不得不放弃迁都的想法。通过司马光的这段记载,不难看出渭运因紊对定都开封所起的重要作用。北宋人自己也承认:“国家建都于洋,实就清挽东南之利。”

清明上河图展示的就是漕运亨通时期的东京,兴衰都是如此,后来漕运改道城市也慢慢衰败了,“悬河”黄河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所以,不要怨天尤人,这是历史的选择是时代的需要,选择交通枢纽的郑州也是需要。

三,郑汴融城

“融”这个词很好,不是谁合并谁。开封有曾经的宋朝气象和人文,郑州也有3600年前的殷商文化。单纯一个“合并”肯定是不恰当的,目前提出的中原城市群就是要以中心城市郑州为圆心而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目前郑汴,郑许,郑洛,郑焦发展规划相信已经在日程。

郑汴之间发展前景主要是互补,协调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除了确认郑州的地位和目标以外,还提到要推动郑州开封等重点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对,郑汴(开)一体化发展,这是国家发改委给郑州城市发展定下的方向。从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到河南省,从河南省发改委到郑州市,三级《规划》中都对“郑汴一体化”做了明确的指示。

12月5日,郑汴一体化深度发展座谈会在郑州召开,郑州、开封、航空港区、郑东新区一把手等悉数参会,按郑州开封两地的顶层设计,在郑州开封之间已经形成“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快速通道”多路并行的交通大格局基础上,再进行郑开北通道、开港大道、郑汴沿黄大道、G310南移项目、郑汴地铁对接等五大公路、轨道交通建设,并且同时进行产业对接。

房地产的嗅觉是敏感的,近年开封西区房价就可以看出。个人看好两点:

1.郑汴科创走廊

郑开创新创业走廊全长56公里,区域面积280平方公里,依托现有高校、产业创新基地,建设“双创”高地。郑开科创走廊开封片位于科创走廊东部,东至西关北街,南至郑开大道—大梁路,西至行政边界,北至连霍高速,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总用地面积78.2平方公里。(有兴趣的可以百度)

2.旅游产业更进一步发展

这个还是依托科创走廊,空间结构为“一廊、一镇、五园”,一廊,即以郑开科学大道和隋唐大运河古汴河(郑开段)疏浚工程为轴带的交通景观发展廊道。一镇,即以集中展示隋唐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汴河(万胜)小镇。五园,即龙子湖智慧岛、白沙科学谷、中牟雁鸣湖创新科技园、开封运粮湖引智产业园、开封西湖文化旅游创新园。加上开封目前固有的旅游资源,相信旅游产业会有更大的发展。

有些人说郑汴提出已经多年了,现在发展到什么地步了?从东区白沙到开封界也就20多公里了,未来还会远吗?






SUUNTO


很多老开封人“傲气”,所以一直冒酸,关键是不明白中原城市群的意义在哪?郑州你服不服已经是河南政经中心,关键是怎么利用好,攒手好牌。国家政策明显没有倾向河南,再没有一个牵头的核心未来可见一斑。

浙江当年喊出“杭州强浙江强”,湖北随后发展大武汉思路,这就是抱团争资源,没见过一个地方会抱怨省会太大的,因为目前周边还没用享受到郑州做大释放出来的各种红利,目前大家的不满恰恰也是郑州的不满,因为政策多变,洛阳开封地铁突然叫停,但只要大思路不变,自贸区、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定义不变,红利必然会逐步释放带动全省。至少这么大基数的城市群你好意思不给几个211、985大学?

郑汴新区,撤县改区,跨河发展,大局已定,关键是争取政策和国家投资!


谁动了我的稿费


郑汴一体化,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建设大郑州,开封搭搭便车可以,别想多了。郑汴一体化,最大的敌人是开封人落后的思想观念。许多老开封人抱残守缺,看不清形势,只愿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对郑州的崛起充满了酸葡萄心理。开封人应该具有现代开放意识了,不要再自我封闭了,主动融入郑州,快速搭上郑州的便车,一块儿向一线城市进军,合作共赢,钱途无限。


桃源清溪


许多河南人(我也是)总期望或喜欢国家给个政策,郑州与开封可以一体化了,看看国家的4个大经济区域:上海-南京,广州-深圳,京津,重庆-成都,他们都有大区域背景、不可替代的特有地域就已经决定了,汴郑洛的地域无非就是中部(武汉,西安也是中部区域),中原(山区平原的过渡区域+黄河),地理特质能汇聚(这一点特重要)的物质财富资源赶不上上面4大区域。

还有2大缺陷:1,缺水,2,思想保守(与靠海的珠三角长三角普遍性对比),

特别是思想,“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啥的”反过来理解就是传统思想成分多,在发展经济时有一部分成了包袱,像“别人干啥咱就干啥,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就咋着,看你有能哩不得了,人家能哩吃不了,你能哩咋不够吃哩……”现在都知道是缺乏创新,中庸,

但传统的好处体现在经济上呢?就是河南人(中部的安徽湖北等也差不多少)适应能力强又快,学习上路快,所以别人是一线城市,咱就新一线城市。别人搞了多年的自由贸易区,高新区,咱也搞郑东新区,并且还创新了内陆航空港等,

所以人再多,GDP不低一平均就下去了,啥啥一体化,就是个二流角色的城市群。

外面下雨,没事,瞎写的,让各位大侠见笑了。


绿晴果蔬食品


先看郑汴一体化的建设,郑州和开封和紧密联系是看准了郑州和开封较近的地理位置,再加上与开封可以形成互补功能,在金融上也可以高度融合,最后建成例如北京天津的双城生活。开封和郑州都是我国的八大古都之一,如果将两个城市合并,那么将来应该怎么定位,再者开封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如今旅游资源开发的也非常不错,比如西安与咸阳就相距的非常近,但是至今仍然没有合并。


再看郑州和开封的经济状况,无疑是悬殊太大,新一线城市的评定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还要看人均经济水平。就目前来讲郑州与开封合并后,郑州的人均经济势必下滑,这也必将影响郑州的城市建设,甚至于撼动郑州新一线城市的地位,毕竟不仅仅只有市区,还有大片的农村地区。

最后还是希望郑州和开封在将来越来越亲,这样郑州既可以利用开封优秀的旅游资源、宜居环境,开封也可以利用郑州庞大的人口、较发达的经济,这样才能形成优势互补,使两座城市都有根据自己的定位快速发展。

只有经济发展起来,河南才会富强,为老家河南点赞,我是海域蓝豚,喜欢请点右上角加关注,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我觉得郑汴追一体化是好事,但是开封成为国家新一线城市任重而道远。

首先,我觉得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不够大气,自顾自己发现,忽略了甚至打压了其他的地市的发展。我觉得开封虽然是八朝古都,但是现在无论是经济,旅游,还有农业,与一线城市相差甚远。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省里面不够支持,一味地发展郑州,导致开封越来越落后,甚至本来河南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榜上有名,也沦落成了一般高校。

之前高铁本来可以从南阳到洛阳,但是最后还是拐了一个弯绕道郑州,我觉得这样只会让郑州越来越堵,让开封,洛阳等地市发展越来越慢。

拿山东来说,省会城市并不是最强的,沿海的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综合实力都高于省会济南。一个省应该各个地市均衡发展,既要面子,也要里子。

综合起来,开封的发展之路有的会比较艰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