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黄奇帆:补短板,勇探索,围绕问题用好自贸试验区政策

黄奇帆:补短板,勇探索,围绕问题用好自贸试验区政策

主题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发表主旨演讲《补短板,勇探索,围绕问题用好自贸试验区政策》。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11月30日,2019贤商大会在奉贤举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以“自贸区新片区”为主题,针对我国当下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及开放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黄奇帆认为,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出现了全新的格局:对外开放格局从以出口导向为主转变为既鼓励出口也支持进口;引进外资为主的特点转变为既鼓励引进来也鼓励走出去的双向并举的投资格局;战略性的开放措施从沿海地区先行逐步转向沿海和内陆东中西同步推进;服务业方面,渐步形成全方位、多领域、多渠道的开放;融入和适应国际规则,并积极参与规则的改革、制定、谈判。

“现在我们既适应融入国际游戏规则,同时也积极地参与国际市场制度的变革,参与WTO、 FTA各种自由贸易规则的谈判或者讨论。毕竟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我们讲话的分量自然也会重一些。”他感慨道,这五个新的特征,引领着我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每一种特征都代表了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内在要求。

“出口大国不一定是世界经济的强国。”黄奇帆表示,我国的开放格局中还存在问题,高度、深度、广度不够,补齐“金融业开放,服务贸易开放,公共服务开放、数字经济开放”这4块短板,中国对外开放的高质量、高效益就能够体现出来了。

为了解决中国开放不足的短板的问题,中国设计了自贸实验区的政策。黄奇帆指出,建设自贸实验区的目的,一是为了对标FTA(即双边的区域的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二是为了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三是为了中国开发中的薄弱环节——服务贸易。

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全球最大,但因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到位,所以在产业相关联的离岸的清算、结算、仓储物流等各种各样的服务中,90%的服务商都注册在海外。他们在国内任何地方签了生意,却在海外操作、注册、登记,最终就表现为外国服务贸易对中国的出口。

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更进一步的开放,来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中央的开放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比如说金融业,就在这两年里,一行两会加上国务院的金融稳定委员会四个机构,相继出台了64条措施,其中属于开放市场准入的措施11条,准入后放开股权比一类的措施一共有24条,放开注册营业范围一类的一共有29条。如果读过这些政策,你会心潮澎湃,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开始真正地放开了。

而自贸区新片区,正好承接这种开放政策。所以说,自贸新片区不在于大。当前,奉贤有近500平方公里空间被划入自贸区新片区,哪怕其中仅十余个平方公里能够把自贸区的核心政策用足、用好、用够,能够,其余空间继续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整个区域的发展速度也会明显加快。(倪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