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农村的“土炕”

农村的“土炕”,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如今,不但城市的人不了解,就是农村里90后,也多不知道它是个什么样子。


衡水记忆 | 农村的“土炕”

“土炕”的状况

“炕”,《说文解字》解释,“用火烘烤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我国北方农村睡觉用的土台,用土坯等砌成,内有通道,可以烧火取暖”。

“土炕”,是我国北方人,用土坯,或坯砖结合砌成的长方形台子,长短宽窄不一,用来睡觉,作用如同现在的床。它与灶台、烟囱相通,炕就能热了,所以,又称为“火炕”。


衡水记忆 | 农村的“土炕”


在我们河北省衡水,“土炕”,一般构建在人们宿住的屋子内里间(室),与外间的灶台相连。做饭烧柴时,产生的烟、余热通过炕后,再排放出去。这样以来,饭做好了,炕也烧热了,一举两得。冬季取了暖,又不必再单另烧柴啦。过去农村的日子过得拮据,冬天没钱买煤,用“土炕”,就解决了取暖问题。


“土炕”的作用

“土炕”,在以前的农村,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户户都有,作用很大、好处很多。

睡觉吃饭。炕如现在的床一样,其功能首先是睡觉休息。人们一般都是在“土炕”上,先铺上炕蓆,然后,铺上炕褥子。睡觉用的被子都是早上起床后卷起来,放在炕褥子上。

衡水记忆 | 农村的“土炕”


晚上睡觉或者午休时,冬季,因为“土炕”热,把被子倒开,钻进去暖暖的,一觉睡到大天亮。

平时,无论春夏秋冬,人们在地里干活儿累了,回到家往炕上倚着被窝卷一躺,不一会儿功夫身子骨就会轻松许多。

“土炕”宽宽大大的,冬暖夏凉,躺在上面,确实是一种享受。

以前,农民们,一日三餐也都是坐在炕上吃饭的,吃饭的时候炕上放一个炕桌。冬季,在“土炕”上吃饭,无论屋内,还是坐的炕,都暖暖呵呵,人们很是惬意的。

另外,妇女们纺线、做针线活儿,也总是在“土炕”上。

衡水记忆 | 农村的“土炕”

写字看书。学生们冬季的晚上,在“土炕”上放个炕桌,写作业、看书,不冷。

那时,没有电灯,点一盏小煤油灯,孩子们做作业和家长做针线活儿,节约。

待客聊天。那时在农村,“土炕”,一年四季都是待客的地方,冬季,更是第一选择。

农户“土炕”上常备的东西有针线笸箩、烟笸箩(里面放着烟叶、烟纸和火柴)和扫炕笤帚。

有客人来,主人一边赶紧拿笤帚将炕扫扫,一边赶紧让座,第一句话就是“快、快上炕,快坐到炕头上。”招呼客人上炕,是作者老家最热情的待客方式。炕头离灶台近,比较热乎,是冬天家里最吸引人的地方,所以顺理成章地成为招待客人的“雅座”。接着把烟笸箩往坐在炕上的客人面前一推,说“抽烟吧。”

那时,人们都是盘腿坐在炕上的,边聊天侃大山,边抽烟。


发面腌菜。在冬季,“土炕”,可以加快发面和腌菜的速度。

家里需要蒸馒头、蒸窝头,提前将和好面的面盆放在热炕头上,盖上棉被,不一会儿面就发开了,蒸出的干粮个个喧喧腾腾,特别好吃。

每年秋后,人们都会把从地里采摘来的最后一茬小茄包,或者芥菜疙瘩等,加好盐,盛在盆子里,放在炕头上盖上盖,捂上三两天,一盆香喷喷的酸菜就渍好了。

理疗治病。 “土炕”,还具有理疗治病、保健养生功能。

因为土炕很硬,不像钢丝床席梦思有弹性,睡在上面身板直,宜于腰腿病痛的缓解。特别是在冬季,睡热炕煿一煿,疗效更明显。

正在发育时期的儿童,睡“土炕”和硬板床不易驼背。

那时,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也都喜欢往热炕上一躺,盖上一床被子出出汗,一会儿就会减轻许多。人们肚子疼,也会冲一碗红糖水,趁热喝下去,再去炕上躺一会儿,一会儿就好了。

上等肥料。一般来说,“土炕”用过一年两年后,炕洞里边的土坯会被烟熏火燎烧黑,挂着许多的油烟子,俗称“炕洞灰”。“炕洞灰”是上好的肥料,所以,村里的人们每隔一两年就要盘一次炕。不是炕不好了,而是用“炕洞灰”作肥料去上地。用过“炕洞灰”的庄稼,明显地好于用“土粪”的。


衡水记忆 | 农村的“土炕”


“土炕”的构建

“土炕”的构建,虽然不太复杂,但是,是需要一定技术的。

首先,人们在盖新房的时候,就会预留出通往房顶的烟道;在外屋内准备做饭灶台的“断隔墙”处,预留出往“土炕”里进烟的“嗓子眼”(通道)。

第二步,垒“土炕”,称为“盘炕”。把提前备好的土坯,先有序地曲线形排列成立柱作为支撑,形成散热通道;再在上面一个挨一个地铺满土坯;有的,用砖把炕边砌起来;最后将炕面或者炕边用泥抹平,炕就盘好了。


衡水记忆 | 农村的“土炕”

“盘炕”是一门学问,会盘炕的人盘出来的炕,灶好烧,炕热的均匀,热得快。没经验的人盘出来的炕,灶难烧难做熟饭不说,灶火里的烟还会倒灌,弄得满屋子都是烟,呛得人喘不上气来。

那时,农村的“盘炕”人,也是很受欢迎、很“吃香”的。


衡水记忆 | 农村的“土炕”


“土炕”的历史

“土炕”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说法是:在隋、唐之际,生活在冬季寒冷的东北地区的高句丽人,受“床”和“炉灶”的启发,将二者合二为一,又经过改造加工而产生为炕。后传至东北各民族之中,又传至黄河至秦岭以北。

一说法是:认为起源高句丽观点是错误的。炕是由我们汉族人发明的。我国考古就发现一处西汉时期的“火炕”,将火炕的历史提前到了2000多年前。

“土炕”,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