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這幾個人喊自己高危被罵了,但他們的同行的確艱難

今天,高以翔的遺體回到了臺灣,落葉歸根。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一想到這麼年輕優秀的生命逝去就很難過,他安靜地躺在那裡,身後的風波依然喧囂:寧靜、小宋佳和楊天真在微博中提到“演員是高危職業”,被憤怒的網友質問:“演員都算高危職業,那警察、醫生、消防員算什麼?”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與此同時,張雨綺和袁弘訴苦演員工作時間沒有保障,同時發了一張倡議工作時間不超過12個小時的海報再次激怒了吃瓜群眾:“用著替身摳著圖就賺了普通工薪族一輩子都掙不到的錢,憑什麼要求喊累?”網友們猜測這些人是浙江衛視派來模糊焦點的。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演員算高危職業嗎?如果用官方標準判斷必然是不算的。我覺得這些明星的紕漏在於不該用自己作例子,而是隻提群演、替身、工作人員有多辛苦就足夠了,平時他們人微言輕,有明星替他們發聲才會有人注意。

當然有人覺得底層演員賺得也比普通人多,一樣沒資格叫喚,只能說明星們的高薪矇蔽了你們的雙眼,娛樂圈底層賺得比工薪族少,更沒有保障且有生命危險。橫店的群眾演員一天的收入只有七八十塊錢,如果拍了比較危險的水戲或火戲,也只能額外多拿一千塊錢左右,而且他們沒有五險一金,每天掙的都是當天的飯錢。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楊紫瓊演過一個電影叫《阿金的故事》,她演了每天受傷但永遠無法出鏡無人知曉的女武行,楊紫瓊演這部戲時背部受傷,差點癱瘓。武行演員受傷不可避免,但如果演文戲比較多的演員受傷頻繁那就不太應該。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其實能被報道出因拍戲而受傷的明星已經是演員裡站在金子塔尖的1%,他們受傷都難以避免,三線開外的小演員、群演和幕後工作人員的傷亡更多,只是很少被爆出來而已。我們只盯著明星看自然覺得他們輕輕鬆鬆,因為有替身可以用,不必親自拍攝危險戲份。但是劇組裡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演員,沒有背景,沒有優待,他們才是演員這個職業的絕大多數。

前兩天我們寫過《演技派》,新人王玉雯每天只能睡三個小時,四個小時都是奢求。水下戲都是親自上陣,哪有什麼替身。在拍攝跳水戲的時候,她因為被五花大綁還蒙著眼睛,一時沒掌握好平衡從船上摔了下去,當場就受傷了,幸好只是破了點皮。受傷之後劇組才給她請了個替身。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陳道明說“演員就該吃苦”,不能把手破了,摔傷了,冬穿單衣夏穿襖當做功勞。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沒錯,為了有更好的演出效果,演員吃點苦頭在所難免。王傳君拍攝《我不是藥神》最後一場戲時為了找到絕症病人的狀態,兩天兩夜沒睡覺,就為了讓自己整個人顯得疲憊至極、虛弱不堪。

這樣的苦必須吃,可還有很多苦,很多傷本來是可以避免的。正是很多“人為”造成的傷害讓演員這份本不該高危的職業變得危機重重。

知乎用戶五木遊仙爆料稱他見過的劇組事故數不勝數,威壓、爆破、水戲、火戲、飆車戲等都出過事故。然而這些事故時並不是意外,因為投資方和製片人為了趕進度,風險評估和安全保障根本做不到位,沒出事只是僥倖,出了事才是正常。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知乎上諸如此類的爆料還有很多,歸根結底都是片方偷懶,不好好做保護措施,才讓傷亡一再發生。

騰訊做過一篇關於群演的調查報道,報道中揭露了劇組毫無防範意識,爆炸師就地裝煤氣、爆破用的火藥和假槍的子彈,而且不遠處就有人抽菸,還有小孩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靠近那些煤氣罐玩耍。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一些劇組為了節約成本,用普通群演代替專業的特技演員,《浴火鳳凰》劇組就因此發生過群眾演員不幸溺亡的悲劇。

影視從業人員遭遇的危險大多數都是可以避免的,卻因為投資方和製片人急功近利,為了節約成本犧牲安全保障,漠視生命,才使得悲劇一再重演。

綜藝真人秀的製作週期比影視劇更短,還帶著博眼球的任務,拼命壓榨藝人和工作人員,忽視安全措施保障的現象只會更加嚴重。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所以高以翔這次出事根本不是意外,是畸形的行業風氣下必然會發生的一場悲劇。這次不是他,下次也會是別人。可能是藝人,可能是工作人員。前者可能同樣會上熱搜喧鬧一陣,後者就悄無聲息地走了。

影視行業變成高危行業的原因除了人為事故多發之外,出了事故後得不到良好的賠償和保障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騰訊的調查報道里還揭露了群眾演員沒有任何保險,社會保險、人身安全險都沒有,連簡單的勞動合同都不用籤。在拍危險戲前,劇組也不會跟他們籤任何如出意外之後怎麼賠償的合同。

就算有一些簽了,也籤的是霸王條款,規定了最高賠償金額,但這些錢往往都不夠醫藥費。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不僅僅是群眾演員,影視行業從上到下都是如此,我的同事大璐璐剛畢業的時候應聘一個二線明星的助理經紀,結果對方大喇喇地說三千不帶社保,她趕緊跑掉了。

這一行不穩定,流動跳槽特別頻繁,絕大多數從業人員都是自己想辦法交社保,買商業保險。能碰到一個主動給演員上保險的劇組值得上新聞大吹特吹。

張紀中拍《水滸傳》的時候用了真老虎,跟演員說沒事兒,已經給你買了保險,一旦發生事故你們家人可以拿到十萬塊錢。但是二十年聚會的時候製片人說沒買,演員嚇出一身冷汗。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究竟買沒買過去這麼久了現在也沒有定論,不過張紀中確實很早就呼籲過所有劇組都應該給演職人員購買意外傷害保險。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然而自張紀中呼籲後過了十五年了,現在還是隻有成角成腕兒的演員才有錢和底氣自己給自己購買鉅額商業保險,或以咖位向劇組施壓保障自己的安全。普通演職人員毫無話語權,只能被迫接受毫無保障的工作環境。

但簽訂了保險也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有業內人士曾透露綜藝節目給藝人買的保險分三六九等,有些甚至是電視臺和保險公司合作,電視臺不會多花一分冤枉錢。這種不規範的情況下,藝人最後能得到多少保障真不好說。為此扯皮的新聞並不少見,吳鎮宇之前手撕湖南衛視就是因為兒子受傷後,節目組承諾的保險遲遲不到位。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諷刺的地方就在這裡,這一行所有人都沒有安全感,就算是大牌明星也不能依靠法律和制度保護自己,唯有拼命爬上金字塔的尖頂,把別人都踩在腳下,才能多一份保障。

只要安全得不到保障的職業都是高危職業!

如果明星能利用自己的聲量,換來的結果是全體演職人員得到保障那就是進步,如果只是明星受益確實不公平。

第一個在微博發倡議海報的是何平導演,十幾年來他一直堅持為全行業的從業人員發聲,呼籲制定行規,相互約束,相互監管。之前為什麼沒人聽?因為沒出事之前所有人都抱著僥倖心理,認為自己不會是下一個倒黴的人。直到高以翔去世才警醒了所有人。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我們與惡的距離》探討了一件事情:“我們到底想要懲罰惡人,還是想要減少惡?”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想要懲罰很簡單,那就狠狠處罰《追我吧》節目組和浙江衛視。可是僅僅這樣,下一次別的節目組或電視臺再出類似事故呢?一個接一個罰到何時是個頭?總會出現抱著僥倖心理鋌而走險的人。只有整個行業有法可依,有標準可依,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混亂、扭曲的社會風氣,避免悲劇再次重演。

追責浙江衛視和呼籲建立行業規範並不衝突,甦醒在微博裡說的很明白:

在一個缺乏成熟模式和制度的生產環節裡,所有人的僥倖心理都增加了悲劇發生的可能性,最終促使隱患增量釀成悲劇……

痛訴有用,但很暫時且有限……制定詳盡合理的法規,保障從業者的權益才是出路。

我不能同意的是有一種論調:如果像演員一樣一天掙50萬我也可以拿命換。相信我,真到了那時,確定你會死亡的時候,你不會覺得50萬有什麼了不起,就算一小時掙50萬,在生命面前一文不值,都沒命花,還要錢何用?不用死,給一千萬,讓說這話的人和嚴重燒傷的Selina互換,他們會同意嗎?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所有參與這工作的人,並沒想到要承受這麼可怕的後果,他們才去做的。那些偉大的職業如消防員,也不是因為高薪去冒險。如果實在沒有辦法避免冒險,就自己愛惜自己,不要太拼,做好充分準備。

那些比演員更辛苦更危險的工作也應該得到注視,不是存在即合理,互相比慘不如抱團取暖,共同發聲。

關注我們號的粉絲應該很多是普通上班族,看得出來很多也在拿命拼: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雖然工作環境遭遇意外傷害的概率比較小,但健康風險,對每個人來說都存在,尤其如今996風氣肆虐,過勞成為行業常態,健康風險更是成倍的存在。

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高達55萬,平均每分鐘約有1人死於心源性猝死。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中國適度勞動協會課題組,對北京的白領進行了分析,發現:有61.6%的人已經進入了過勞死的“紅燈預警期”,即具備過勞死的徵兆。除此之外,工作時間越長,罹患中風風險還越大。

2018年美國國家統計局發佈一項數據:中國人的勞動參與率達到76%,是全世界勞動參與率最高的國家,連諾貝爾獎得主科斯都說: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我很欣賞朴樹,大家還記得樂隊的夏天裡有一集朴樹提前退場嗎?他說了一句“我要回家睡覺了”。他不是耍大牌也不是裝酷,身體是自己的,該睡覺就睡覺,沒什麼比健康活著更好。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但現實是大部分人身上的擔子,不允許對996說886,累、喪、亞健康概括了大家的生活狀態,那就不得不面對一些無法規避的健康風險,如果可以,建議大家都給自己準備好“健康基金”,最起碼遇到糟糕的事情,別讓生活失控。

都知道,萬一生病,金錢就等於生命。但提前準備幾十萬的“健康基金”不太現實,而且從概率論的角度來講,為了萬分之幾的概率去做存錢這個動作,太重了。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而如果我們把可能患病需要治病的風險,通過前期少量的資金,轉給保險公司呢?

之前有個粉絲私信說,他一個好友,1米9的北方大漢子,有一次哭著給他打電話,他媽得了乳腺癌,一次化療就要好幾萬,治療一年花了47萬,還欠著11萬外債。

為了給母親治病、還債,他一個人打幾份工,那天他實在扛不住,崩潰了。

如果他們提前有50萬大病保險,這筆錢可以撐過治療期間的鉅額開銷,或許不用承受這麼重的壓力。

可以通過保險,轉移一些未知的經濟風險,但為什麼買的人很少?保險太複雜了,什麼病能保,去什麼醫院治才給報,保險公司會不會故意不賠等等門道特別多。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關於保險,我也不專業,但覺得它能在風險發生時讓我淡定應對,所以最近也有調研一些靠譜的保險諮詢團隊,希望幫我自己以及有需要的小夥伴解決部分保險問題。

花了一個多月,全流程體驗了不下10個團隊,覺得保丫的服務體驗感最舒服。

他們先會1對1詳細瞭解清楚個人的實際情況,比如收入、預算、負債以及生活支出等才開始設計方案,不是上來就推銷產品。

如果以前買過保險的,會幫你重新分析、診斷,看保障是否到位了。

保險他們幹了13年了,服務過近4100萬個用戶,個個老司機,邏輯清晰,可以讓一個一無所知的小白,以最快最簡便的方式對保險有基礎的認知。不求成為專家,避避保險的坑還是綽綽有餘。

但為了保證服務質量,這個階段他們只承接部分名額的1對1方案定製服務,我給大家爭取到了99個福利名額,9.9元就能享受1年的1對1保險專業諮詢服務。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獲得專業的保險諮詢服務↓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這期間,你可以跟他們聊任何保險問題,可以給其他家庭成員量身定製方案,怎麼買,怎麼挑都是全流程協助。不用怕突然跑路,他們是受到銀保監會監管的,有資質保證。

这几个人喊自己高危被骂了,但他们的同行的确艰难

PS:關於方案:

①需要先填寫一些家庭的基本情況,不過放心,你的所有信息都是絕對保密的。

②服務流程透明,分別是:完善信息—顧問電話/微信溝通—顧問定製方案—解讀方案,每一步都能看到,不怕暗箱操作。

前兩天和朋友李舒聊天,身體抱恙的她也囑咐我趁著還年輕,要為自己的健康早做打算。購買保險宜早不宜遲,千萬不要等到身體不舒服才開始準備。我們阻止不了衰老和疾病,但至少可以在此之前提高自己抵禦風險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