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懟人還是學魯迅,這些話,魯迅真說過

懟人還是學魯迅,這些話,魯迅真說過

1、從來如此,便對麼?

——《狂人日記》

2、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且介亭雜文附集》

3、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無聲的中國》

4、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小雜感》

5、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華蓋集·雜感》

6、救救孩子!

——《狂人日記》

7、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中國人的。
——《紀念劉和珍君》

8、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所賣掉。
——魯迅《娜拉走後怎樣》

9、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們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

雖然“人口眾多”這一句話,很可以閉了眼睛自負,然而這許多人口,便只在塵土中輾轉,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隨感錄廿五》一九一八年

10、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於打撲,使他畏葸退縮,彷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