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東莞:規劃6條地鐵對接廣州深圳,廣深港搞研發東莞做轉化

文/羊城晚報記者 王紅虹 通訊員 王國雄 胡雪彬


圖/羊城晚報記者 王俊偉

近日,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專訪。他就“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提升東莞城市品質和內涵等話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東莞:規劃6條地鐵對接廣州深圳,廣深港搞研發東莞做轉化

梁維東說,東莞正面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東莞建設省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三區疊加”的重大歷史機遇。結合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6”工作思路,開展新一輪“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東莞列出了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13個方面共20項調研課題。

這些課題都已由相關市領導分別認領,重點調研思考和深度剖析影響當前東莞改革發展的痛點堵點問題,並結合謀劃市委全會和明年工作,拿出破解難題的具體思路舉措。

不斷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羊城晚報:請談談東莞有關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心得和體會。

梁維東: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具有開創性、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會議的重大成果就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通過學習,更加全面認識到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進一步堅定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東莞一切工作。當前,東莞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也面臨著不少新挑戰,但我們始終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和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強大底氣所在;《決定》為東莞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改革開放以來,東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不單只是一堆數據,更是一個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在不斷提升的過程。

接下來,東莞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高質量開展“深調研”和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舉全市之力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支持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全面提升制度執行力建設,更好地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全力打造『三位一體』核心區

羊城晚報:東莞在未來計劃怎樣提升城市的品質和內涵?

梁維東: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城市工作,作出一系列的重要指示,比如“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

所以,我們把建設“灣區都市、品質東莞”作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戰略任務和價值追求,大力實施“優城市、拓空間、提產業、強基層、惠民生、促改革”“六大工程”,其中六大工程之首就是優城市。

一個城市的格局,第一個層次是規劃佈局,未來1-2年東莞會花很大的力氣去做好國土空間規劃;第二個層次是高質量建設,其中如交通建設,東莞規劃了6條地鐵跟廣州對接,有6條地鐵跟深圳對接;第三個層次就是對城市進行精細化管理。現在行走在東莞,你會看到東莞的鄉村乾淨整潔,很多人跟我說現在來看東莞,真的和以前不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東莞中心城區2.13平方公里的CBD國際商務區域完成規劃方案並啟動全球招商,這個區域的規劃建設,就是十年磨一劍,其空間規劃已經經過了多輪迭代、優化,直到現在才推出市場。

一經推出,境內外的知名企業都爭相進駐,目前與香港一批知名企業達成410億元意向投資,以“東莞製造+香港服務”更好推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

東莞濱海灣新區,就是一個走向珠江口的未來之城,目前已經有很多好的項目相繼進駐,濱海灣新區借鑑了松山湖的經驗,先把規劃、生態、基礎設施格局打好。

東莞正全力打造中心城區、松山湖、濱海灣“三位一體”的都市核心區,未來地鐵1、2、3號線,把這個三角形都市中心串聯起來。

另外,東莞是一座“網絡型”城市,空間佈局是適度提升中心城區的首位度;同時突出每一個鎮的規劃、人文、產業特色,及交通的便捷先進性等,這樣每一個鎮都是魅力小城,每一個鎮也會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地方。

今年新建擴建85所公辦學校

羊城晚報:除了城市規劃的提升,東莞在提升民生福祉方面有何計劃?

梁維東:

說到一個城市的品質和內涵,離不開教育、醫療和文化。今年以來,東莞把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進一步找準民生方面的差距,大力提升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供給。

在教育方面,東莞學生規模仍處在高位增長過程中,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數量從2015年的139.78萬人增長到今年的163.8萬人,年均增長6.16萬人;按照這樣的增長速度,到2025年還需年均增加學位約6萬個。教育作為地方黨委政府的責任,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解決好民生問題。

為此,東莞首先從規劃入手,大幅度地調整了東莞的教育資源配置計劃;東莞今年啟動了85所公辦學校(中小學幼兒園)的新建擴建項目,未來三年,東莞要建200所中小學。

同時東莞推動公民辦教育協同發展,投入近10億元的教育專款,去引導和提升民辦教育的水平,包括民辦學校老師的培訓、對他們輸出慕課、幫助民企一起做集團辦學等等,總之就是希望教育質量上相對水平較低的民辦學校能夠提升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另外鼓勵社會資源投入各種形式的教育事業。至2025年增加公辦學位約33萬個,其中增加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位約27萬個。

美麗鄉村是城市品質內涵當中的重要部分,如果沒有美麗鄉村,這個城市是不完整的。東莞將通過構建“三心六片”城市格局,全面統籌美麗鄉村建設,推進東莞城市品質全域提升,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東莞各類研發機構已近四千個

羊城晚報:東莞爭取連續三年舉辦院士峰會有何考慮?這對推進高質量發展有何意義?

梁維東:怎樣在創新驅動發展上能夠走出一條有東莞特色的路子?這個一直是我們在思考、謀劃和推動的核心工作。先進製造業是東莞的根和魂,我們不斷通過創新驅動戰略去推動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優化發展,努力成為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向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典範。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東莞推動製造業向高質量發展的主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集聚國際創新資源,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廣深港研發+東莞轉化”以及“東莞製造+香港服務”已經成為新一輪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這是東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所出現的喜人趨勢性變化。

東莞成功舉辦了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院士峰會暨第五屆廣東院士高峰年會。2018年,東莞就曾舉辦這一活動。而且,從今年起,院士峰會將連續三年在東莞舉辦。藉助院士手中的資源,對東莞推進高質量發展有著很重大意義。

目前,由王恩哥、趙忠賢、汪衛華等一批院士擔綱建設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高標準推進中;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已完成研究課題101項;計劃依託散裂中子源建設南方先進光源,填補國內脈衝中子源及應用領域的空白;大科學裝置建設進入新階段。

我們還積極推進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東莞新能源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院建設;中國散裂中子源、香港城市大學聯合東莞理工成立粵港澳聯合實驗室。近期東莞又與中科院達成共建松山湖科學城的意向,並得到省裡支持把松山湖科學城納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

東莞現在擁有各類研發機構將近4000個,大約覆蓋了東莞一萬家規上工業的40%;東莞高新技術企業去年達到了5798家,位居全國地級市首位;東莞先進製造業的比重去年首次超過了50%,達到52.34%;

民營跟外資也平衡,且民營經濟稅收佔比差不多70%,在這個過程裡對外貿易的結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東莞最高峰的時候98%是加工貿易,去年我們一般貿易也首次超過了50%。這一系列的變化,都印證了通過創新驅動抓先進製造業發展這個方向是對的。(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
責編 | 張德鋼
審籤 | 張德鋼
實習生 | 梁曉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