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脾胃不和:可化溼、利膽、疏肝、清熱,對應使用的中藥是這些

“因為飲食不節,一天吃五六次飯,頓頓大魚大肉都吃得很撐,還每天在家玩電腦,一天玩12個小時以上,快要吃到120斤時,突然大便不成型,連續好幾天,心裡害怕呀。於是便找到中醫調理,確診時給了我2個字:脾虛。”

第一次接觸到中醫的小李當真是一頭霧水:到底是什麼脾虛?

脾胃不和:可化溼、利膽、疏肝、清熱,對應使用的中藥是這些


中醫認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好了,就容易出現疾病,《脾胃論》也有一句能和它對應,即:“治脾胃既可以安五臟。”脾胃的健康,意味著身體的健康,而脾胃出問題,與飲食習慣脫不開干係,相比於北方人,南方人往往更容易出現脾胃問題。

為何南方人更需要養脾胃?

之所以南方人容易出現脾胃問題,還得從南方人的飲食習慣說起。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水土不僅會對糧食產生影響,也影響人的脾胃。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土”在人體五臟中對應的就是脾胃,因此,最容易受“土”影響的就是人體的脾胃。

北方具有肥沃厚實的黑土地,土氣厚實,因此當地人的脾胃功能強健,胃口大、吸收好;南方一帶,不僅地勢低,土壤也薄,因此南方人的脾胃功能相對較差,喜歡清淡的湯湯水水,飯量也比南方人小。

脾胃不和:可化溼、利膽、疏肝、清熱,對應使用的中藥是這些

正是因為“地卑土薄”的原因,南方人也更注意調理身體,特別注重“補脾胃”。說到“補脾胃”的中藥,人們最常用的就是黃芪。不過,黃芪雖然是補脾胃的良藥,很多南方人卻容易出現燥熱的情況。

因此,南方人不但更需要補脾胃,在補脾胃的時候還需要選擇“清淡”的食材。另外,在補脾胃的時候,還應該清楚自身屬於何種脾胃問題。

脾胃不和的三大類型

脾胃不和的問題有很多種,根據不同的身體症狀和原因,可以將其分為三大類,分別是:脾胃寒溼、脾胃溼熱以及胃熱腸寒

脾胃寒溼的治療還需要考慮寒溼的原因,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引起的寒溼,另一方面是內部原因導致的寒溼,特別對於陽氣不足,尤其是脾陽虛、腎陽虛誘發的內部寒溼,前者要驅邪,後者則需要補陽氣。

脾胃寒溼的症狀是隱隱發作的胃痛,特別是空腹、勞累或者著涼的時候疼痛感更明顯,舌苔發白,且身體乏力。

脾胃溼熱或是因為飲食造成溼熱,或是因為溼熱阻於中焦。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胃主受納,當脾胃溼熱時,運化受納功能皆失常,因而出現腹部不適、噁心嘔吐的症狀。並且脾胃溼熱時,會使氣機受阻,患者出現拉肚子的症狀也是非常常見的。

脾胃不和:可化溼、利膽、疏肝、清熱,對應使用的中藥是這些

胃熱腸寒

,是一種上熱下寒的病症,胃熱也是胃火是表現,經常喝酒、吃辛辣肥膩食物會引起胃火,但也可能是因為氣滯血瘀等內部問題引起胃熱。患者常常會表現出有口氣、口部生瘡的症狀。腸寒又會引起腹部冷痛、腹脹腹瀉等問題。

雖然脾胃不和類型多,症狀雜,然而,中醫上也有應對的調理方法,再複雜的脾胃問題都逃不過以下幾種方法。

中醫調理脾胃的四種方法

第一種是化溼和胃法。當出現脾胃溼熱類型的脾胃問題時,首選化溼和胃的方法,這種調理方法重點在化溼、和胃。如選用杏仁來化溼,選用黃岑、鬱金等中藥以和胃清熱,又可選取木蝴蝶加強和胃功效,如果還有因脾胃溼熱引起胃痛的話,可以加甘草和白芍。

脾胃不和:可化溼、利膽、疏肝、清熱,對應使用的中藥是這些

利膽和胃法也常用於調理脾胃溼熱症狀,通過清熱利膽,達到和胃的功效。中醫上常用蒲公英、鬱金、黃岑和青蒿四種中草藥,緩解膽胃熱氣,再配合大腹皮和木蝴蝶以理氣、和胃,若是有大便乾燥症狀,則可以選用生白朮來緩解。

疏肝和胃法,這個方法常用來緩解脾胃問題中胃脘悶脹、便秘等症狀,這種方法關鍵在於疏肝理氣,以達到和胃降逆的效果,常用到柴胡理氣,芍藥解鬱,另外,如果胃脘疼痛明顯者,可以增加延胡索以緩解。

清熱和胃法則能緩解胃熱問題引起的反酸、口乾口苦病症,此法重點在於清熱,如使用黃連瀉火,烏賊骨和浙貝降逆,與疏肝和胃法不同的是,清熱和胃法還會用到吳茱萸,與黃連搭配,一熱一寒,從而達到清肝、瀉火又和胃的功效。

脾胃不和不是小問題,如果不及時調理,會給身體帶來很多不適,因此,要找對根源,並對症調理!

[1]善用本草養脾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適合南方人吃的“南芪”——五指毛桃[J].廣東省中醫院.2018(03)

[2]基於李東垣“脾胃盛衰論”探討飲食不節所致脾胃不調的病機與調[J].中華中醫藥雜誌.2019(07)

[3]脾胃虛類證方藥配伍規律的聚類分析[J].中醫藥導報.2018(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