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2019年12月5日至9日,為期4天的“中線通水五週年京豫攜手共發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五週年紀念活動舉行。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北京日報、北京電視臺等30多家中央、北京市以及省市主要媒體的記者,實地踏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及沿線城市,聚焦“保水質、護運行”工作和各地生態產業發展情況。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12月7日上午,在位於淅川陶岔的渠首大壩,北京日報、北京電視臺等媒體的記者架起直播設備、運用無人機航拍,通過視頻和文字圖片同步播發現場採訪情況,向外界展示這一“世紀工程”的風采。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除了受邀的30多家中央省市的媒體外,這次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五週年紀念活動還特別邀請了部分北京市民參加“丹水兩地情”活動。這些市民和媒體記者一起,親睹水源地優質水源和保水質、護運行的實際工作,親身感受水源地南陽的風土人情、厚重文化。在丹江水庫,大家一起乘船感受庫區風光,水質監測工作人員還現場抽取丹江水供大家品嚐。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北京市民代表張鳳敏說,“我第一次來南陽,在瞭解到南陽人民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付出的巨大貢獻後,我深深體會到了水的來之不易。今天,在現場又看到這麼多護水員保護水質,我們喝得更放心了。”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數天的行程中,採風團先後走進南陽淅川、內鄉、西峽、鄧州和三門峽盧氏、洛陽欒川等地,圍繞京豫協作對口幫扶、綠色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等主題展開集中採訪。在位於內鄉縣的福瑞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內,該公司董事長趙薇說,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託管種植模式,他們已種植金釵石斛200萬株,免費為村民培訓石斛、構樹的種植技術,正帶動近百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今年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5週年。通水5年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累計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調水超258億立方米,惠及沿線24個大中城市,直接受益人口5859萬人。據瞭解,2014年北京市與河南省開展結對協作以來,雙方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北京市每年安排協作資金5億元支持水源區建設,組織在京國企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城市開展對接合作。僅在南陽一地,北京市就累計投入協作資金7億元,實施產業項目近200個,落地產業項目36個、投資50多億元。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共飲一江水 京宛一家親

5年多來,京豫兩地把中線工程水質保護作為推動轉型發展的重大契機,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結合水源區實際情況,兩地大力推進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發展,支持建設特色產業基地,打造出“渠首印象”“欒川印象”等一批綠色農產品品牌。



記者 魯寧 張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