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米手機如果銷量超過華為了,小米會研發自己的處理器嗎?

密斯特陳


這個問題不用假設,是小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也就是說,不管小米在銷量上是否超過華為,按照事物的發展的角度,小米在生態佈局已經領先同行的時候,相信已經開始對處理器有了佈局;這是事物的發展規律,如果這個規律不能被把握,有可能很難走長遠。

其次從雷軍的個人魅力以及進取精神來看,也不可能僅僅滿足在處理器之上的作為,而要從源頭上掌握手機行業的命運;做所周知,手機最關鍵的地方就是處理器,如果一部手機沒有處理器,跟磚頭沒有什麼區別。

處理器如此重要,雷軍跟小米都想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管對現在還是可以預見的未來,才能掌握手機的發言權,如定價權,授權權。才能夠抵制外圍斷貨或者制裁的風險,使小米立於不敗之地,對小米的中長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華為目前已經有了自己的麒麟芯片,出處於行業壓力或者行業競爭的需要,小米也應該發展自己的處理器;相信小米已經在這方面悄悄做了佈局,從雷軍投資新三板的成功經驗來看,其眼光是具有戰略性的,不可能不思考關係企業長遠發展的關鍵。

從技術角度來說,相信小米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處理器方面研發的經驗,也許沒有官宣,但是前期的準備工作可能很早就開始了。也許當官宣的一刻,就是小米處理器橫空出世的時候。對此你怎麼看呢?


槓桿遊戲揭幕者


問題可能不太嚴謹,因為小米早就有過自己的處理器,只不過不太成功。為了公司生存,有些事情必須要權衡利弊,這是小米目前沒有推出新處理器的主要原因,跟華為沒有任何關係。

只有實現了財務自由,時間自由後才有資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小米是一家利潤非常薄的公司,雖然很多人不太相信雷老闆承諾的5%,但是看看小米那個低得可憐的價格,利潤恐怕高也高不到哪裡去。而處理器的研發是極度耗費人力物力的一件事,而且還不一定能出成績,澎湃S1就是最好的例子,吃力不討好。像OV這些賺錢的老廠都不輕易觸碰,“初出茅廬”的小米已經去嘗試,已經算是勇氣可嘉。

對於一家公司而言,生存下去才是第一要務,更何況小米目前還是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做事必須得考慮股東的權益,一件未來不太確定的事到底做不做也要三思而後行,謹慎一些是小米負責的一種態度,對股東和用戶負責。

雖然澎湃S1的成績不佳,但我們仍不能否認它的存在

小米不僅做過處理器,還曾成功將自家的處理器用於手機上,老實說勉強能用,小米5C曾經親自體驗過。不過的確存在一些詬病,最明顯的問題就是發熱嚴重,其實並沒有傳言的那麼嚴重。可是不知道是何原因,搞得當年小米數字表現不佳,很多人都把問題歸結為5C澎湃S1。可能小米是擔心因此而砸了自己的招牌,很快就下架了這款處理器。

小米第一顆“中國芯”就這樣悄然隕落,到今天甚至已經被大家淡忘,但它的確來過。而現在,澎湃S2的出現更是遙遙無期,外界甚至有傳言小米已經放棄。小米對此也沒做過正面回應,只說小米對芯片團隊做過人事調整。

都想做處理器,都想“為國增光”,可是這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一步一步慢慢積累,或許不久我們就能看到小米自研的第二顆處理器。

謝閱!贈人點贊,手留餘香。我是黑碼科技,歡迎大家關注我,我們互相交流一起共同成長進步!


黑碼科技


我猜題主的意思是,如果小米手機銷量超過華為,手頭闊綽了,會不會研發自己的芯片。題主顯然看到了芯片研發就是燒錢,而且是狠狠地燒錢,芯片之歌本質上就是一曲”有錢能使鬼推磨“的調調。

但事實是,雷軍早就開始研發芯片了,題主沒有想到吧?2017年2月,小米發佈自主研發的澎湃S1芯片,並用在了小米5C上。

澎湃S1定位中端芯片,和驍龍625、聯發科P20是同一檔次,從三款芯片的CPU大小核都採用ARM的A53架構就可以看出來。

但是,初出茅廬的澎湃S1和對手比還是嫩了許多:

  • 製程工藝採用28nm,低端芯片採用的老舊工藝,比驍龍625、聯發科P20落後至少1代半;

  • 落後的工藝讓澎湃S1面臨發熱難題,為了壓住發熱,不得不採用”4大+4小“的大小核設計,而對手均採用8個大核(生產工藝佔優的原因),頻率和澎湃S1的大核差不多,性能上碾壓澎湃S1;

  • GPU上,澎湃S1雖然和聯發科都採用ARM公版內核,但聯發科的要領先澎湃S1的至少1代,至於和高通比GPU,更沒法比了;

從用戶反饋和媒體評測看,搭載澎湃S1的小米5C就載在了芯片弱雞的性能上:

  • 媒體評測,小米5C刷微博、淘寶時,卡頓明顯,日常應用都扛不住,讓用戶怎麼愛你?

  • 用戶反應最集中的問題,就是小米5C電池不耐用,芯片製程工藝落後必須背鍋;

結果,澎湃S1之後,S2一直跳票,至今下文不明。

現在,網絡上一片嘲笑小米做芯片的聲音,對華為自研芯片一邊倒讚揚,但有必要這樣刻薄麼?華為麒麟吃了多少癟、跌了多少坑,才有今天的成績,不用多說吧。小米芯片收購自聯芯的平臺,說到底,還是經驗不足帶來的能力問題,這個需要時間去解決。爬過這個坡,小米芯片團隊還是有希望出成果的。


魔鐵的世界


朋友們好!

小米確實想超過華為,但是現在來說,這個已經是比較難的一個事情了。曾經小米也有超越華為的機會,但是小米並沒有華為強大的研發能力和人才儲備,因此,小米是很難超越華為的。

1

小米是一個性價比模式公司

對於小米來說,定位就是一個性價比模式的公司,小米手機就是以性價比獲得了超常規的發展,這個也是因為雷軍自己就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這個早就了小米的高性價比模式的運行管理方法。

既然是一個性價比模式的公司,那麼公司更強調性價比,雖然規模大了也很賺錢,但是在研發上面可能也是會忽略很多的。

因此,小米自身是一個高性價比模式的公司,小米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耗資巨大研發自己的處理器的。

2

小米是輕易不會做處理器研發了

小米歷史上曾經想做處理器研發,也就是澎湃處理器等,但是後來肯定是由於難度極大,而且難以出來很好的成果,這個後來就不做了。

實際上小米不做也是對的。想想華為,數年如一日的每年投入數億元去做芯片研發,而且剛開始的性能也是差強人意,好不容易經過十幾年的奮鬥,到現在終於出來麒麟990芯片,算是基本追上了高通處理器的性能和蘋果A13的性能。

這個歷程可以說真的不是一般企業能夠承受的了的。因此,小米經過了研發處理器的過程,深知研發的不容易,小米是輕易不會做處理器研發了。

3

小米很難超越華為了

現在的華為,在科技上已經處於世界頂尖地位,手機研發不僅投入了巨大的資金,而且手機芯片也是投資巨大,還有華為在5G技術的領先,這些都是華為手機的一個優勢。

華為現在銷售量也達到了2.4億部,這個銷售量也是小米很難達到的一個銷售量,而且華為,榮耀等系列產品,更新換代非常快速,這個已經是一個非常快的速度了,可以說如果雷軍想超於這個更新換代的速度,也是非常難的一個事情。

因此,從現在來說,小米也很難超越華為了。

4

結論

小米是走的性價比路線,因此,小米是不會做處理器研發了。現在來說,華為手機技術方面全面爆發,小米再想追上華為,難度可以說是越來越大了。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感謝您的閱讀!

你覺得,澎湃S2能夠和驍龍660處理器差不多嗎?

小米的澎湃2處理器被我們期待已久,從拳打驍龍845,腳踢麒麟980;到現在,堪比5G版本麒麟990,5G版本的驍龍865處理器了。可見,對於這款澎湃S2,我們期待出現多餘它的參數。

其實,我們都想知道澎湃S2的一些參數:

  1. 參數一,這款處理器可能是主打中端處理器,按照現在的估計,這款處理器很可能在A76或者A77的大核心。但是,極有可能是2➕6的組合。
  2. 參數二,這款處理器可能使用Mail G71,也可能是G76這樣的GPU。
  3. 參數三,這款處理器的工藝製程可能在12-14nm工藝左右,但是,我們也猜測會不會是10nm工藝呢?不敢想7nm工藝。
  4. 參數四:會不會具有5G基帶呢?這可能是大家擔心的問題。

現在關於它的消息:今年第三季度可能會推出澎湃S2處理器。

現在的猜測都是猜測,我們還是建議大家可以在等等呢。一切的猜測都不可能成真,必須有真實的內容,才能夠讓我們知道它的具體表現,但是跨度應該不會很大,大概在驍龍660-驍龍710之間。


LeoGo科技


不管銷量有沒有超過華為,小米都一直在研發芯片,澎湃處理器2已經流片5次,但一直在研發,可能今年會發布,定位中端U,



少君閒聊數碼


小米公司全上下都是把華為當作主要競爭對手,而華為的強大在於其擁有自主研發的處理器芯片,比如麒麟系列。當年小米也觀察到了華為麒麟910時代的表現,小米也加入了研發自主芯片的道路,結果後來的澎湃S1性能不濟,澎湃S2也胎死腹中,所以小米目前已經幾乎放棄了處理器芯片的研發。

從近兩年的市場表現來看,小米距離華為的銷量還是差著不少,而且也有差距拉大的趨勢,畢竟華為的銷量已經開始追趕三星這個全球第一了,小米目前卻只是在中國和印度市場比較亮眼,全球市場仍然距離華為還有相當的距離,這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自主芯片和技術,這樣品牌形象也就上不去。

小米目前放棄處理器研發,專心使用高通和聯發科的芯片,主要原因還是低利潤率模式導致小米的研發自己不是很充裕,而華為麒麟真正厲害的還是在於基帶通訊技術,而這需要一個公司幾十年的技術積累,這對於年輕的小米來說顯然太難做到了,所以小米暫時也是把有限的研發資金投入到手機設計和其它功能技術上。我想即使是小米未來在銷量上超過華為,本身也沒有能力研發麒麟那樣的高端處理器,但是中低端處理器或許會有所成就。


嘟嘟聊數碼


這個問題看定義的時間有多久。如果是無限期,只要小米還活著,早晚會有自己的CPU。但這個跟小米銷量無關,畢竟當初小米銷量遙遙領先華為的時候也沒想過搞處理器,因為上有高通可以拜下有聯發科可以坑,幹嘛自己花上千億研發可有可無的東西?

華為之所以搞處理器最早的訴求不是手機業務,而是網絡設備。美國終端有蘋果網絡有思科,本也對華為的崛起無所謂,怎奈朗訊、北電、3com、摩托不爭氣,二十年不到都死翹翹了。僅存的思科運營成本、設備價格遠比華為高,導致不但在非洲中東拼不過華為,連歐洲也多有敗績。這個局面特別是這個局面形成的速度遠遠超出美國的預期,但卻是在華為預料之內的。去歐美企業呆過的人自然明白歐美企業為啥拼不過東亞,工資高生活滋潤管的又松。

所以,美國是否會真的撕掉正人君子的假面具而對華為進行制裁,這一點大家雖然有異議(如果沒異議的話中興不至於那麼慘,光刻機也早該搞定了),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如果真的封鎖制裁,毫無疑問就是死路一條!

因此,華為是必須要搞芯片的,尤其是網絡設備中使用的芯片。海思半導體就是這樣誕生的。因為華為是一個整體,不可能制裁的時候還區分手機業務和網絡設備,高通的處理器可以賣給華為手機但不能賣給華為網絡,這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別的手機廠商可以選用高通處理器,唯獨華為必須做自己的處理器。

海思做了十多年,投入了何止千億,才有了今天的成果,而這個投入也是仰仗著網絡設備部門的收入來維持,放到其他手機廠商年利潤一百億左右得拿出十年的累計利潤也就聽個響聲而已。這方面格力董明珠也說了,每年拿出幾十億投芯片,而且僅僅是空調領域的芯片。而作為行業頂尖技術成果的CPU芯片,每年沒個一百億根本不夠。

當然了,任何技術都有一個高速發展期、成熟穩定期,CPU也不例外,比如電腦CPU最近幾年的進展就沒那麼大了。所以,手機處理器未來幾年也會到一個成熟穩定期,一是技術遇到瓶頸,二是用戶需求不再增長,畢竟兩年前的手機今天依然可以玩絕大多數遊戲,除了個別極客用戶,普通用戶已經很難區別高中配手機處理器方面的差異,而可能更在意外觀、拍照、音效,OPPO、vivo恰恰是看準了這一點,所以儘管他倆的處理器很一般但銷量很大,因為用戶已經不關注處理器了。

當一個技術到達成熟穩定期,頂級廠商與二線廠商的區別就沒那麼大了,電腦處理器如此,手機處理器也如此。到那個時候,隨便收購一家做處理器的廠商,或者重金挖幾個頂尖的高手,自家處理器就可以拿出去吹噓了。

沒錯,小米的優勢本就不是技術的領先,而是設計的領先。小米參與的行業大都是已經比較成熟的領域,當初去魅族參觀之後發現原來手機只需要組裝換個殼就行,去美的參觀發現大多數家電在中山、佛山、汕頭都有一大堆的雜牌廠子,既然這樣,換個殼打上小米的標籤就可以拿出去賣嘍!充電寶、接線板、平衡車、路由器、電視機、電動螺絲刀,只要不拆機,誰知道外觀這麼小資的設備裡邊是什麼材質?更何況,這些技術本就到了成熟穩定期,公牛的接線板跟子彈頭都能差多少?五年之後沒準用戶自己都摔碎換新的了,誰會在意質量?

只不過,既然小米出了澎湃一,那就得繼續唱下去,每年投多少錢只有小米自己知道,一百億在專家眼裡不夠多,一億在普通用戶眼裡也不少,支撐到CPU“像沙子一樣不值錢”的時候,小米自然可以說“CPU有啥了不起?我們也做出來了!這是我們這麼多年不拋棄不放棄持續研發的成果!”


水滴的聲音


小米的自研處理器在2017年就開始商用了,澎湃S1,8核心28nm製程的,定位中低端。

首發搭載在小米5C上,由於性能表現一般,市場反應不太理想,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首款芯片不成功是很正常的,試驗室裡的芯片就像溫室的花朵,只有商用才能獲取更多的數據來改進,研發又反過來促進商用,進入良性循環。

麒麟也經過了幾代疊代更新才慢慢成熟。

然而鉅額的研發投入,短期內又無法見效,這對上市公司是一個很大的壓力,畢竟大額投入會影響財報數據,財報不好看股東們是要打屁股的。

這就是現實,你跟資本談理想、談愛國、談研發的重要性是無比艱難的。既使像谷歌這樣的巨頭,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也受到很大的束縛。這可能也是華為堅持不上市的原因。

另外,芯片的研發技術門檻太高了,需要一個長期的經驗積累和試錯的過程,既使重金投入也不能保證會有相應的回報,可能會有一次、兩次,甚至很多次的不成功。面對鉅額的投入打水漂,這時候公司的帶頭大哥還能頂住董事會的壓力嗎?

雖然雷總一直強調並沒有放棄研發澎湃處理器,可是到現在一直沒有疊代產品,很悲觀地估計80%是涼了。

在經過美國的制裁事件以後,國內的廠商應該也要清醒一點了,在沒有掌握核心科技的情況下別人可以隨時叫停你。

一個小小的芯片,斷供就能導致偌大的一個廠停產,甚至倒閉。

一個小小的芯片,我說賣你多少錢就賣你多少錢,一點不商量。

再不醒,就真的玩完了。

目前OPPO也宣佈將自研芯片,屆時如果OPPO的手機也搭載自家的芯片,那麼小米的日子將越來越不好過。

小米必須振作起來。

與其坐而“聯想”,不如奮起“華為”!

這是人民日報給民族企業的忠告。


東數


小米研不研發處理器與華為沒有任何關係。

我們看到,蘋果的市值已經超過1.3萬億美元了,蘋果手機的核心競爭力是軟硬兼施,就是處理器和操作系統。這也是中國手機行業所不能企及的。

華為有芯片但沒有操作系統,很顯然,一條腿走路肯定趕不上二條腿走路的。

小米這二樣東西都沒有,是純粹的集成商。小米的優勢是商業模式,營銷模式,和盈利模式。性價比高是其立足之本。

開發芯片與操作系統,是個難度超高的系統工程。資金,人才,技術,體系,積累,生產,市場,都是頂級要求,缺一不可。

遠非常人所想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