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新华日报》:无锡:擦亮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新名片

《新华日报》:无锡:擦亮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新名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公共就业服务是实施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调节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更加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无锡市在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上谋思路、出实招、求突破,努力实现公共就业服务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擦亮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新名片。

以思想认识新飞跃适应新形势

深化就业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有益探索。与服务对象需求相比,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处在供给侧,提供高效的就业服务,使劳动者的需求与服务接轨,是公共就业服务的目的和宗旨。作为促进市场供需匹配、实施就业援助、服务企业用工的重要载体,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针对不同服务对象、不同服务环节,提供集约、规范、科学、个性化的服务,为重点群体就业保驾护航,为深化就业领域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

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必然要求。随着新时代用工与择业的变化,新就业形态呈现出雇佣关系灵活化、工作内容碎片化、工作方式弹性化、创业机会互联网化的特点,传统的公共就业服务已不能完全满足劳动者需求。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注重服务的精细化,从宏观式服务向标准化服务、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单向服务向双向服务转变,能够充分满足劳动力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是新就业形态下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的有效抓手。

“互联网+就业”的有效手段。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以“互联网+”思维引领,依托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的优势,加快应用大数据、云服务技术,全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不断完善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智慧化、便民化服务。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将为劳动者释放更大的就业创业红利。

以“五化”引领新模式应对新挑战

坚持精准化服务。一是实施精准识别。根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愿望和服务需求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分类,分为A类(重点帮扶)、B类(需要帮助)、C类(及时关注)三类。二是开展精准施策。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综合运用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方式,与A、B、C三类人员签订就业援助协议,实施“一人一策”重点帮扶。三是坚持精准管理。依托“金保”系统开发就业援助模块,全面记录就业困难人员基本情况、服务需求等个人信息,全过程记载服务内容、政策享受等帮扶情况,为每个援助对象建立援助档案,实行实名制管理、精细化服务、全过程留痕。

坚持品牌化服务。在“乐业无锡”方面,组织开展“乐业招聘、乐业平台、乐业校园、乐业援助、乐业大数据”等系列主题活动,打造全市集中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合理科学提供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产品,形成门类繁多、品种丰富、按需所取的“产品超市”,不断增强群众及服务对象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在“创响无锡”方面,针对不同部门“多而散”的创业活动,围绕打造“创响无锡”品牌,整合各方资源,建机制、搭平台、造生态。加大资金扶持,对企业骨干、小微创业者、大学生等“八大群体”,在无锡创业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建立市场化创业贷款机制,实施银行直贷模式。支持载体建设,着眼创业项目的遴选、落地、培育、孵化全流程,建成一批主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产业集群化的创业示范基地。造浓创业氛围,以市政府名义举办贯穿全年的“创响无锡”全民创业大赛等活动,实现“月月有路演、季季有评选、年年有大赛”。

坚持标准化服务。全面梳理基层人社公共服务事项,建立标准103项,搭建起以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为核心,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和服务保障标准体系为支撑的无锡市街道(镇)人社所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推进基层人社平台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初步形成了一套标准服务、一个平台实训、一窗式受理、一卡通办事、一体机自助的“五个一”服务模式。建立标准化实务培训室,连续六年组织全员全业务培训,基层平台工作人员从原来经办的某几项业务到38项主办业务基本都能办理,基层服务由经验型向标准化、高效化服务转变。

坚持智慧化服务。深入推进就业领域“放管服”改革。以“数字人社”新三年计划为引领,按照群众和企业办理就业创业事项不见面、最多见一次面的目标,对公共就业服务事项再梳理、再优化,进一步共享信息资源、简化办事材料、优化办事环节。推动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在就业创业服务领域广泛应用。通过微信、网厅等方式,推进更多的就业创业事项从线下向线上转移,目前失业保险待遇给付,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扶持资金申领等11项服务通过信息共享等方式减少申请材料45份,优化环节11个,可实现在线申请不见面,7项服务事项线下申请实现同城通办。

坚持多元化服务。创新政府购买就业培训成果机制,提高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泛依托社会培训资源开展培训,引导优质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公共实训机构和行业协会参与培训。确立了包括培训需求调查、项目征集开发、项目采购、履约管理、绩效评估在内的完整工作机制,形成了“企业订单、机构列单、劳动者选单、政府买单”的就业培训新局面。通过与智联招聘等专业机构合作,组织开展长期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等服务;通过奖补办法引入诚信中介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对于市级以上诚信机构成功推荐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以创新拓展新领域打开新局面

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破数据壁垒,提前了解服务对象需求,主动提供针对性服务。对政府决策来说,要及时了解总体人力资源状况、劳动力市场供求、就业失业情况;对用人单位来说,要了解和满足企业用工和人才需求,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对劳动者来说,要根据劳动者特点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服务。

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覆盖面、适用面。要主动适应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扩大公共就业服务适用范围。针对新业态多元化用工关系,扩大就业扶持、职业介绍等政策服务适用范围,使新就业形态人员同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鼓励平台企业运用大数据和APP,为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推送、用工政策宣传、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课程等,使平台就业者随时随地享受就业和培训服务内容。

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的全程化、专业化。在服务环节上,既要关注劳动者就业创业意向,也要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做好服务;服务内容上,既要关注劳动者的就业意愿,也要关注就业能力提升;在服务时间上,要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区域,确保劳动者随时随地得到公共就业服务,同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扩大购买服务范围,突出高端、体现个性、适应多元。

画好同心圆,走稳就业脱贫路

—— 无锡市对口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无锡市梁溪区政府食堂有一家海东循化拉面店。每到饭点,前来用餐的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很是红火。这家店的主人马成、韩雪来自青海省海东市,曾经是当地的贫困户。谈起这份工作,小两口感叹不已,“原本在家没什么收入,是无锡人社部门给我们提供这个机会,还为我们减免了房租、水电费。”

2017年,无锡市和陕西省延安市、青海省海东市建立劳务协作对口帮扶关系,无锡人社部门按照“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的原则,结合当地劳动力资源特点及就业创业需求,全力做好就业扶贫,先后帮助581名延安、海东籍贫困劳动力来锡或者在无锡周边城市就业。

找准就业扶贫圆心

要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脱贫,首先要精准掌握每个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找到适合他们的就业途径。因此,无锡市人社部门将建立贫困户动态信息库放在第一位。精准掌握贫困户就业状况及就业服务需求,形成定期数据交流共享机制;通过与省内其他地市数据互通,汇总建档立卡贫困户来苏来锡就业人员名单,对贫困户就业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在政策层面,2018年无锡市人社、财政联合发文,对延安、海东两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来锡就业创业给予市民待遇。来锡就业贫困户可参照吸纳无锡就业困难人员标准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在锡创业可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6000元/人)、创业社保补贴(按照缴纳社会保险50%补贴,最长3年)、创业租金补贴(10000元/年,共3年)等政策。

在此基础上,无锡市人社部门因人施策,针对有条件外出就业的贫困人员,鼓励他们来锡转移就业;针对缺乏技能的贫困人员,筛选合适的岗位与劳动者进行匹配,协调企业进行岗前培训,将人员安置到位;针对无法转移就业的贫困人群,无锡市则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对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兜底安置。

延长就业扶贫半径

近日,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魁永得正式成为无锡健策精密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谈起自己在无锡的就业经历,魁永得说:“在无锡不仅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更练就了技能、开阔了视野。”

近年来,无锡与对口城市建立了跨区域、常态化的岗位信息发布机制,筛选用工规模较大、用工较为规范、薪资福利较好的企业岗位信息以季度为周期推送,延安、海东人社部门则通过市场、报刊、网络、微信等手段进行宣传推介。2018年以来,无锡市人社部门共向延安、海东各推送岗位信息3万余个;各区县人社部门每月定期向对口区县推送不少于200个岗位信息。

除了定期互通岗位信息、求职人员信息外,精心筛选匹配度较高的岗位,开展招聘活动进校园、进城镇以及视频面试等多形式招聘活动,为贫困人口精准推送就业岗位。

为提高援助实效,无锡市人社部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为贫困人员提供就业创业培训。走出去,针对对口地区贫困人员开设网络创业、水电技能、育婴师、电子商务、养老护理等就业创业培训班,提高其就业技能,培养创业意识;培训课程进校园,组织师资力量赴对口地区技职院校举行培训活动,对毕业生开展职业指导培训和创业培训课程,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请进来,无锡惠山区充分发挥东部地区创业培训优势,与海东平安区、乐都区之间合作在无锡举办了多期创业培训班。2018年以来,为对口地区1003名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开展技能和创业方面的相关培训。

共绘就业扶贫同心圆

2018年11月,青海海东小伙马合麦来到江苏无锡,成为无锡华洋滚动轴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一名操作工。如今已经适应无锡生活的马合麦对自己的工作状态很满意:“现在每月收入有7000多元,住宿条件也好。”

为了让对口帮扶地区的贫困人员得到更好帮助,无锡市人社部门多方联动,依托各方资源,将对口就业扶贫工作做细做实。

鼓励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投身对口就业帮扶工作。江苏新日、红豆集团已成为国务院扶贫办和人社部认定的国家级就业扶贫基地;无锡华洋滚动轴承有限公司建立了“扶贫车间”,由政府出资建立清真食堂,企业配备了3人宿舍,在岗位安置、上岗培训、生活配套等方面妥善安排;引导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掘对口城市人力资源,以市场化模式引入贫困人员来锡实现转移就业。红豆、汇思、慧嘉博、科虹标牌、云车物联等爱心企业还向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42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每人2500元。

无锡人社部门还多次组织无锡高校和企业赴海东、延安技职院校进行校校、校企合作洽谈及校园招聘活动。市就管中心与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政校合作协议,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与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协议,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无锡4家重点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无锡人社部门还开设了青海高职毕业生就业(实习)训练营,帮助来无锡实习学生更好更快融入“职业人”角色。

“乐业无锡”公共就业 服务品牌介绍

就业是民生之本、乐业是幸福之源。为建设集中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专业性、知名度和美誉度,无锡打造“乐业无锡”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品牌,以“专业、共享、和谐”为核心价值,按照“精准分类施策、拓展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的要求,本着“以人为本、聚焦精准、资源共享、服务均等”的原则,为锡城劳动者提供高质量和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使锡城劳动者能够“安居此地、乐业其中”。

“乐业无锡”品牌自2016年10月诞生以来,不断践行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探索、实践和创新,聚焦重点服务群体,加强市区联动,整合就业资源,开展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就业服务和专项活动。品牌活动,主要包含“乐业招聘、乐业平台、乐业校园、乐业援助、乐业大数据”5个部分,搭桥梁、揽人才、促就业、兜底线、稳大局,打造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乐业招聘搭桥梁。在“周周有招聘、月月有专场”的常规化招聘基础上,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招聘活动,组织“新起点、新梦想、新征程”大型公益专场招聘活动,不断织密企业用工服务网,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就业桥梁,解决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问题。

乐业平台揽人才。每年组织“乐业无锡”校企技能人才供需合作洽谈活动,邀请外省市技职院校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来锡,与无锡重点企业交流洽谈,为院校和企业牵线搭桥。通过劳务(校企)交流平台,组织重点用工企业赴外参加现场招聘活动和劳务交流座谈,为重点企业注入新鲜血液。3年来,赴青海、陕西、江西、河南、吉林等地开展劳务协作,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就业转移成效明显。

乐业校园促就业。在全市高校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对全市高校毕业生及在锡高校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能力测评、“校园职场”创意比赛等就业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提升毕业生的职业意识和就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乐业援助兜底线。建立“精准识别、精准服务、精准管理”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做到就业援助的实名制管理、精细化服务、全过程留痕,为有就业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对症下药。筹建针对长期失业青年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训练营,着力提升失业青年(高校毕业生)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开展就业援助之星或就业援助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就业援助影响。

乐业大数据稳大局。科学研判无锡就业形势,通过分析就业失业、人力资源市场供需、重点行业企业用工等数据,结合无锡经济运行态势,形成分析报告。春节前后,对重点企业开展用工调查,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招聘满足情况,形成两期“春季用工调查报告”。在全市范围组织实施城乡人力资源调查,形成城乡人力资源调查报告。针对高校毕业生开展实名制调查,形成高校毕业生实名制调查分析报告。

(1月16日《新华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