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公司上市与不上市的有什么区别?

陨落26931894


上市一方面是首次上市融到社会上的资金。第二个就是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上市以后也能提升公司的信用等级,去银行贷款也会更方便,第三就是再融资,无论是定向增发还是发行债券,都是再次融资的手段。缺点就是需要新设证券管理部门,增加运营成本。公司报表需要审计等等。


可转债研究


非常高兴题主能提出这个问题,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现在我就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见解。

 

首先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在融资上发生了巨大变化:1. 多了融资渠道,首次公开发行、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等。2. 融资数量和质量,上市公司可以向公众募集资金,也可以吸引一些PE,同时公式上市后主体得到社会公允,在股权质押、发行债券都会有优势。3. 上市公司融资是时花费成本更低。

其次,公司上市以后股权运作变得更为灵活,促进了产业整合或自身重组行为,收购一家企业用用上市公司股权去收购产业上下游或者横向整合做大企业,在行业低迷期收购新业务进行转型,可以省去现金压力,也有助于让对方和自己站在一条战线,一同为公司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最终的变现。

最后,就是公司形象得到了有效提升。上市公司需要付出的是透明度,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更受到证监会监督,形象品牌一定要做的响亮。

以上仅属于我个人观点,如果你们有什么不同的见解也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来讨论。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对我的观点如果还有什么建议也可以私聊我,我有时间第一时间回复大家。

 

最后祝大家开心的看头条,快乐的生活!



快快乐乐的牛叔


首先,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具体区别可以参考其他答复或者百度。主要就是公司治理上面的区别,在法律角度,都是法人。

我们必须定义好上市的概念,上市是指公开市场交易,一般指A股(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像很多企业在前海或者地区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甚至新三板挂牌都不能叫上市公司,都不是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

成立一家公司,必须按照公司法及相关规定设置架构。股份公司由于股东人数较多(理论上是无限多),所以叫股东大会,普通有限公司叫股东会,这一点不一样的。非上市公司,除非是非上市公众公司或者银行类的金融机构,一般很少进行股份改制或者直接成立股份公司。

重点,上市公司监管远远比非上市公司严格得多得多得多。上市公司必须遵循一系列行政法规和规章,比如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央行的规章。其财务体系和内控体系几乎都需要保荐机构或者咨询机构进行完善梳理,定期发布公告或者临时公告,大股东(老板)很难自行操作公司。需要专门成立董事会办公室以及其他部门应对监管和资本市场。而且这一块可操作性和风险很大,难以常规化,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非常之高。老板可以什么都不懂,但是董秘必须精通法律、财务、管理、业务、战略等一系列领域,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把控整个公司的发展。

上市的好处:钱、名誉、融资渠道、信用。因为公司是股东的,所以公司的一大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里不讨论财务层面的价值观),做好市值管理,股票价格上去了,大家都开心。

专门提一下融资渠道问题。上市公司不仅仅从银行贷款方便,而且还多了很多渠道。比如股票质押,因为股票上市后是有公允价值的,很多机构愿意接受股票作为质押物贷款给企业,速度很快,这一点是上市公司独有的优势;另外,股权融资如定增、员工持股等都是规模巨大的融资。债券融资也是,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或者企业债往往评级比较好,也比较容易得到交易所或者证监会的批准,利率也会有优势,毕竟上市公司规范,风险低。

上市的坏处:商业机密更难保密、灵活度可能下降(很多大事需要召开股东大会投票决议)、牵制更多(政府、高管、法律风险等)

上市与否是一个企业家价值观的差别,但是上市企业的规模和财富效应,则是无可比拟的。



股票现货外汇分析老周


IPO、上市对一个公司来说是大事,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今天我们聊一聊公司IPO、上市之后的坏处和好处。

这上市之后最大的坏处是什么呢?

上市对公司的负面影响

第一、你的公司不再是你一个人的公司

股票是啥?它可不仅仅是公司赚钱的利器,股票那可是公司所有权的凭证。

打个比方说你这个公司发行了一万张股票,那所有权就分成了一万份,公司的股票卖出去了也就是把所有权卖出去了,谁买了公司的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东,也就是公司的部分拥有人。

公司的重大决策就不再是老板一个人的一言堂了,毕竟大家都是这个公司的一份子。如果一不小心老板的股份少于一半,那么几个占有超过公司股份50%的小股东就能影响公司的重大决策。

第二、公司有被恶意收购的风险

股票是在交易市场上自由买卖的,如果有人想恶意收购你的公司,可以找到有你股票的人,把你公司的股票买下来。

一旦他所持有的股份超过公司总股份的50%那么公司就变成他的了。

试想一下,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一不留神就被别人给买下来,这心里得有多憋屈。

第三,负面影响容易滚雪球

上市之后,公司的股票价格会受到企业经营情况的影响。

说白了股票的价格就是投资人愿意花多少钱,购买一份这个公司的控制权。

要是这个公司不怎么样,谁还愿意买?这股票的价格就跌下去了。

这公司股价一跌又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这些麻烦和经营上的问题又会进一步影响股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甚至拖垮一个公司。

第四,你愿意或者不愿意,公司都不再有隐私

因为上市公司需要披露大量的信息,包括很多财务类信息啊,合并收购啊,有一些不宜公开的商业信息也需要被公开。

很容易被竞争者从蛛丝马迹中知悉重大商务决策,从而指定针对性计划。

比如美国Netflix公司,其老板曾直言自己的公司上市过早,导致大量的竞争公司从财务报表中发现其主营业务的巨额利润,这些公司如同闻见鲜血气味的鲨鱼一般蜂拥而上,要么想从上游分一杯羹,要么直接进入该行业抢占市场份额。

上市对公司的直接好处

这时候大家心里就寻思了,既然有这么多坏处,那为什么这么多公司都上赶着的要上市呢?那自然是因为上市的好处远远压过其坏处。

第一、直接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

企业不仅能在IPO的时候获得一大笔数额可观的资金,上市后还可以通过增发的方式再融资,亦可以通过换股的形式进行兼并收购。

股票还可以作为抵押物向银行及金融机构进行抵押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第二、帮助公司完善自身结构,明确发展策略

正因为上市公司的高透明度,使公司管理层不得不对每一个决策三思而后行,提升自身管理及决策水平。

第三、通过引进外部智囊,战略投资人等对公司进行指导

由于他们并没有实际控制权,所以并不需要担心他们“谋权篡位”,同时也可以通过小部分股票的激励使这些外部智囊及战略投资人等更加上心。

第四,迅速提高公司的品牌价值以及市场影响力

上市将公司摆在了聚光灯下,建立了很强的品牌效应,吸引整个市场的注意力。

由于上市公司的运作是相对透明的、运营是受到监管的,更让人放心。所以,客户、供货商和银行会对上市公司更有信心。

公司更容易吸引新客户,供货商更愿意与你合作,银行会给予更高的信用额度。


投参


简单点说,不上市就是一个私人公司,上市以后就变成了公众公司。

私人公司是没有义务向公众财务数据和经营情况的。而且私人公司的经营也是完全自主,只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就可以了。

如果是上市公司,则必须要按照交易所的要求定期,发布财报,一般最少是每季度都要发一次财报,而且5%以上的股权变动,以及其他关联交易,和一些可能影响到股价的事项都要不要对公众及时发布。

上市的不好的地方是受到的监管比较严格,另外来自于股东对于经营业绩的压力也比较大,股民可能要求每季度都要有盈利,但是如果公司刚好在一段时间之内投入资金做研发,这段时间之内的利润下降了,这在未上市公司里,就不存在这方面压力,而上市公司里就要对股民做耐心的解释工作。

另外公司上市以后,竞争对手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收购行为,从而取得控股权,有可能创始人,被踢出董事会,从而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比如很有名的例子就是万科的王石,河源新浪网的创始人王志东。

上次的好处在于融资的便利,公司可以通过增发来扩充股本,另外上市公司因为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从而在金融机构也具有较好的信誉,方便从银行贷款。上市公司的股份也可以做抵押来贷款。另外公司上市以后,温度也会大大提高,也有利于市场拓展,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私人公司的好处是,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缺点是不利于融资。


那么综合说来,要不要上市,主要考虑几个方面,

首先是公司的现金流是不是很充沛。如果不急于融资那就不着急上市。比如说华为,老干妈等等,都没有上市,国外一些百年老店也都是私人企业。

其次,公司如果出于拓展市场的目的,可以在某个国家或地区上市。

第三,通过上市可以快速融资,扩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并且通过上市融资可以收购竞争对手。比如很有名的分众传媒,曾经收购了框架传媒。





天使投资人雷欧Leo


作为一名投行民工,接触过近百家中小型企业,楼主的问题也是公司老板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上市??我现在活的好好的,上市后我还得按规定交税交社保,上市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1.现在的中小企业生活环境都不易,关闭的、跑路的、破产的,饿不死的都已经是企中龙凤。民营实业艰难的很大一部分是融资难、融资贵。大银行的门都进不进去,再加上现在去杠杆,大银行的钱很难流到中小企业。小银行的钱又贵的肉疼,有时候企业扩能增产不用不行啊,到头一算白干一年,都给银行打工啦。

2.上市后就不一样啦,只要企业有大的资金需求,比如新建生产线,比如搞研发中心,比如布局新的高毛利的领域,再比如同业和产业并购,都可以继续在二级市场增发股票募集资金。

3.更重要的是能成功上市的企业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券商、会所、律所、交易所、证监会一轮一轮选拔出来的,都是优质企业,有业绩支撑,有增信保证。大小银行都会踏破你家门槛,给你送钱,利率还低,有一种农奴翻身做主人的感觉。

4.另外我国有3亿股民,你的股票每天都在二级市场交易,一个涨停3亿人都知道了你的存在,更有财经媒体天天对你连篇累牍,广告宣传费算是彻底省下啦。你看那些上市公司,在围墙上,包装袋上…都要印上自家的股票代码。

5.所以那些说什么老干妈就不上市,华为就不上市的人,并不是真的懂金融。现在等着排队上市的企业还有400多家,他们不是傻。

6.企业上市应该说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阶段,但也不能过于功利,盲目追求,想着上市圈钱割韭菜的企业,迟早会被市场所净化。


投行公社


企业上市:

好处:

1.可以实现企业股份自由流通交易,原有老股东可以实现自由溢价退出。

2. 上市企业相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讲产生市盈率,市值是被二级市场认定的,股票可以拿来质押融资。

3. 上市企业属于公众企业,代表着实力,在招投标,订单签署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4. 上市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在资本市场上自由获取资金,可以实现快速融资。

5. 上市后可以吸引更多的产业链资源,持续做二次业务增长点布局。

弊端:

1. 上市后税收成本增加,新增市值维护费用

2. 成为公众公司,财报要进行对外披露

3. 国外会有做空机构盯上,国内不允许做空

4. 国内上市费用高昂,国外上市市盈率低

不上市:

好处:自由,可以控制税收成本,经营费用低

弊端:无法享受资本市场带来的红利

结论:

1. 真正厉害的企业,建议要去上市,资本市场的红利要争取,但要有管控风险的能力,毕竟上市是把双刃剑

2. 企业不赚钱,也不要贸然去上市,虽然现在很多企业想去海外上,海外市场相对高度自由,上市门槛低于国内A股市场,但是上去不一定有人会买你的股票,要看企业经营情况,国外不能财报造假,这属于刑事责任,抓起来要坐牢的。

国内上市,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如果你能上去就上吧,但是很难,审核时间,门槛都很高,有时候你上不去可能是一个你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例如:营收净利润规模,股权结构是否合理,资产确权情况,关联交易审查等很多问题都有可能被否,但是上去以后就相对好过了,三板,四板不是上市公司,叫挂牌,属于场外交易。


零点评论


公司上市,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把公司的所有权分成若干小份,放在市场上流通,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如果看好公司的行业或者前景,就可以到公开市场上买入该公司的股票。不上市就是不把股权放在公开市场上流通,如果有需求,就以非公开的方式进行转让。

公司能上市而不上市,有两个原因:一是公司不缺钱。目前的现金流非常充裕,自有资金完全可以应对再投资的需求;二是缺钱,但不想以出让股份的方式筹钱,所以只好去银行借债了。比如华为、老干妈这些知名企业,还有某些地方政府催促上市而因为有各种疑虑从而迟迟不上市的地方企业,都是这两种情况。

但一般来说,我认为企业还是能够上市就尽量上市。因为企业再走到某一个阶段,几乎一定会面临资金问题。而银行的解决能力有限,著名的日本超市八佰伴就是因为只用公开市场发行短期债券的方式融资,而短期债券面临违约、银行又因为资金面紧张不批贷款,于是最后申请破产。以债务方式融资,在债务到期很容易面临资金链紧张,再优质的公司也可能面临灭顶之灾。而股权融资的好处在于,出让一部分股权换取来的资金,形成的资产就成为了公司的资产,这部分资金是永远不会需要清偿,可以放心大胆的用于发展公司的长期业务。此外,一般来说股权融资带来的合作方,很有可能对公司的业务有所了解且可以帮助公司业务进行进一步拓展,从而可以建立股东方之间的战略协同。以一部分股权换取公司在某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这个买卖就很值当了。


孙建波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上市具备一定的条件:公司总股本金额达到三千万;公司开业三年以上;持有股票面值大人民币一千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一千人;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非上市公司是股票没有上市和没有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有限公司。

这也就是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最大的区别,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证券市场公开发行股票,整合社会资源,进行募集社会上的资金,而非上市公司则不行。上市公司可以将募集的资金用于公司发展,进一步扩大公司的规模,这是上市公司的优势所在。

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上市公司也有相应的义务。

上市公司要对股民负责,接受证监会的监督。

上市公司相对于非上市公司股份公司对于财务披露更为严格。

上市公司的股份可在证券交易所中挂牌自由交易流通,非上市公司股份不得在证券交易所交易流通。

综合来看,上市公司上市所具备的各方面条件相比非上市公司更为严格,所拥有的权利也比非上市公司更为广泛,同时需要履行的义务也更为严格。






车轮wheel


公司上市就如同高考一样,要经受住一段时间的折磨,时间或少至不足1年,或多至10年都有。IPO发审会大考的内容总体来说就两点,规范运营、漂亮的财务指标。

往往过会的公司,宣告IPO成功,证券交易所敲钟的时候,公司上下绷紧的那根弦,顿时就放松了下来,使得上市大整顿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了业绩大变脸。

规范运营

虽然这么说,有点偏激,但是规范运营的关键点,真的是要有一个有效运营的ERP系统。做过财会的应该心理都清楚,没有上市的公司没有几家是启用了ERP系统,都是手工excel表格计算财务的数据,即使有一些公司上了ERP系统,也只不过是启用了部分模块,或系统中数据与实际账务处理数据千差万别。

之所以会这样,一是私人订制的ERP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同时需要公司各个部门的人员配合,没有上市之前,资金的压力本来就很大,根本没有搞好管理流程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想要这么搞,刚开始的时候是特别痛苦的,本人做过几个IPO项目,由于公司将要上市,公司的财务、采购、销售不知道走掉了多少人,那简直就是一次扒皮式的自我改革。


上市公司多数都启用了ERP系统,而且系统数据与账务处理结果都是一致的,ERP系统不只有财务人员参与的系统,而是需要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等多部门共建的动态系统,管理层通过系统的控制节点对员工进行管理、考核。

比如说,以前哪个客户欠多少钱,销售人员总是往财务跑,财务从财务账套里面查询出来,写在纸上,还要加加减减折腾半天,才能提供出来一个余额信息。有了ERP系统之后,销售人员不仅能及时获取到余额,还能看到销售的趋势、收款的趋势;而且如果系统中销售回款率越来越低的信息及时传递到销售人员,就要引起销售人员足够的关注,断货或是催款,避免这些未发觉的风险,导致的重大损失。

漂亮的财务指标

没有上市的公司,经常股东与公司之间资金到导过来导过去,财务人员也是偏离了会计规范核算,习惯性帮老板弄个两套账,习惯性从发票、税收的角度考虑账务处理的问题,达到减税避税甚至逃税的目的。


公司上市以后,公司不再是你大股东一个人的,税多交点少点,其实对个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毕竟持有的是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多交点税,有时候,变通一下,找个媒体宣传一下,还能侧面印证公司的经营挺不错,拉升一下股价。

上市以后,公司更多的是追求亮眼的财务指标,如果只是想通过IPO大捞一笔拍拍屁股走人,肯定就会出现圈钱后急速的大量收购,高溢价的方式把钱套现出去。但是,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板还是很良心的,一心就想从小小几千万净资产的小民营企业,经过数年的发展,做到净资产100亿的,光凭一次IPO成功,募集到的资金只有几个亿而已,想要借这个几亿拨千斤,一步一步扩大到100亿很难。所以很多上市公司顺应这个大环境、市场不断优化公司的产品机构,驱逐于“暴利”核心产品,希望每年都能达到完美的财务指标,不断筹划股票增发,吸引战略投资者进入。

两点个人最直接的感受,不喜勿喷,欢迎在评论区心平气和的发表你的个人观念。 我是@财经奥迪特,欢迎你去阅读本人主页其他内容,都是最真实的财会工作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