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1919年,百年萧条的中国出了一个外交官:赢得世界舆论的盛赞

中国还未正式参战时,人力资源匮乏的英法两国就已经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其先后于青岛、威海卫招募华工15万,用于军事工业生产。



而此时的北洋政府仍在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摇摆,密切关注着局势。

但我国的民族企业却没闲着,纷纷向欧洲大量出口面粉,民族轻工业迅猛发展。

一战的四年,甚至被誉为我国的“资本主义的春天”。


1919年,百年萧条的中国出了一个外交官:赢得世界舆论的盛赞

图为奔赴欧洲的中国劳工


1917年,在陆战中严重受挫的德国把目光转到了海战上,于是从1917年2月1日起,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开始任意袭击往返于协约国港口的交战国和中立国的一切船只。

不久,德国便击沉了法国载运华工赴欧洲的“阿托斯”号船,溺死华人约500人。

而早已偏向协约国的北洋政府,以此为契机,正式向德奥宣战!大量劳工开始被公开招募,被派往欧洲战场,从事排雷、救助伤员和运送辎重等杂活。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莫大贡献。

而这些先后被英法招募的华工就成了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的重要筹码。


1919年,百年萧条的中国出了一个外交官:赢得世界舆论的盛赞

图为中国劳工庆祝胜利


1919年,为解决战争带来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胜利的协约国集团在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在这个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参加的会议,中国赫然在列。

而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向大会提出了收回山东一切权益的正当理由,而同样作为战胜国的日本竟然悍然提出接管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尽管日本的要求令人相当气愤,但其实在1918年,段祺瑞政府为取得日本的支持,与日本签订了出卖山东路权的”秘密换文“,这使得中国代表团变得十分被动。再加上日本与英国同盟的关系,大会更加不敢轻视日本的要求了。


1919年,百年萧条的中国出了一个外交官:赢得世界舆论的盛赞

图为段祺瑞


在此不利的情况下,顾维钧特地准备了《山东问题说贴》,极力陈说山东是孔夫子的诞生地,中国绝不能放弃山东,犹如基督徒绝不能放弃耶路撒冷。

他的陈说极大地震撼了欧美舆论界,赢得列强的同情,不利的形式甚至因此改变。值得一提的是,在与日本代表牧野伸显论战中,顾维钧不卑不亢、慷慨激昂的辩论尽显我中华的大国风范,使得牧野左支右绌、尽显下风。

各国列强都为顾维钧的动人的演讲赞叹不已。

以下摘自顾维钧与牧野的辩论:


“尽管我们满怀谢忱,但中国代表团深感对祖国和世界均难疏职责,如果我们为了感恩而出售同胞与生俱来的权利,从而将种下未来冲突的根源。因此,中国代表团深信会议在考虑处理胶州租借地和德国在山东的其他权益时,必会郑重顾及中国的基本权益,即政治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权益,以及顾及它力谋世界和平的热忱。”



1919年,百年萧条的中国出了一个外交官:赢得世界舆论的盛赞



后来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在其回忆录上写道:“顾维钧对于日本,有如灵猫戏鼠,尽显擒纵之巧技。”



但是,由于段祺瑞政府先前与日本签订的”秘密换文"被公开,以及日本早在参会前,就取得的各列强在支持日本取得山东主权的承诺。加上会议后期牧野使出杀手锏:若想让日本放弃在山东的权益,各列强也必须放弃他们在华的势力范围。这使得先前一直帮助中国说话的美国总统威尔逊都陷入了沉默。


最终,尽管顾维钧为取回山东的主权倾尽了全力,我们还是丢了山东......


1919年,百年萧条的中国出了一个外交官:赢得世界舆论的盛赞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弱国无外交。


1919年的那一夜,我似乎听到了顾维钧先生的一声叹息,这叹息应是包含了愤怒、不甘以及对国力衰微的祖国的无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