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班里的学生考试高分不多,中间分多?怎么改善呢?

爱暖曦言1


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我来聊聊自己的看法!

班级容量是硬伤

先来说说现在的班级容量,基本上都是五六十人,很多地区甚至更夸张,一个班直接破百。你说说,这种情况下,想做到大多数都是高分,有点难!

为何呢?

要知道,分数和老师有很大关系,但是我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就从小学角度来说说,老师是一方面,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还有一方面请不要忽视!

没错,就是家庭氛围。

很多时候,小时候拼的不是聪明程度,而是习惯!也就是说,大凡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成绩是错不了了!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能现在还没有什么明显征兆,但是,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现降落伞式落差!

再次强调,小学习惯很重要,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试想下,五六十人的般,如此大的班容量,说句大实话,这个时候,您可能就要考虑一点了,为何这个班如此大的容量呢?一来都是找关系冲着这个老师去的,因为这个老师教学水平特别高。

不过,很显然,这种情况不成立!

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找人花钱借读,或者从乡镇甚至县里转来的,没有什么关系,被随机分配而来的!于是呢,一来部分孩子家庭氛围不是特好,孩子基本上寄宿在小饭桌,二来呢,这个班的老师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种情况下,班里的成绩能好吗?只怕纪律都是一大难题,还想让绝大多数都高分?难啊!

请原谅,我讲的是实情!

作为圈内人,我讲的是大实话!

对待教育,对待孩子,请一定要付出努力,单凭学校一方或者老师一方,就想着孩子能够成龙成凤,不好意思!您可能真的想多了!

奉劝列位一句:请别拿孩子开玩笑!家庭教育很重要!生了娃,除了养,还要教育!列位怎么看?

怎么提高?

从老师角度来说,就要主抓中等生了。不要只盯着尖子生,应该把目光和精力放在中等生上,试想一下,中等生成绩上来了,也就意识着尖子生数量上来了,也意味着后进生数量少了!

没有了中等生,原先的后进生自然上升到了中等生行列!

而这也是很多老师在推行的方式。尽管说,嘴上讲不放弃每一名学生,可是……从班级考虑,从整体分数考虑,基本上重点都放在中等生上,这种做法,最能够出成绩!毕竟时间有限,效率和成果才是关键点。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已经发现孩子有些跟不上了,这个时候一定要下功夫,通过沟通和交流,让孩子明白问题出在哪儿里,是方法出现了问题,还是课堂上没有跟着老师走,在开小差……

找准原因,方法不对改方法。跟不上,就找机构补!

把全部希望寄托到学校或者老师身上,这个赌注,不知列位老铁们赌得起吗?


说文写作


一般来说,平行班班级优秀人数应占20%,中间人数应占60%,较差成绩的学生会占20%。但是,即使在平行班,也会出现优秀学生人数只占不到10%的情况。我们分析一下优秀生人数过少的原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

一般平行分班采用的是老婆拐线式分法,如有六个班,1∽6名分别分入六个班,第7名与第6名分在同一班。这种分法,保证了前60名学生,平均分在6个班里,每个班占10名。但是,在分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男生或女生过于集中现象,也会出现成绩当时很好,但能力不好,潜力差的情况,于是就出现了优秀学生人数分班后又出现过少的情况。我们这里就曾出现过一个班,一样的老师教,学生学得也很提劲,但前100名学生人数只有不到10人,而有的班前100名学生人数竟达20多人。

2、老师方面的原因。

由于不同的老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不同,对学生学习扣的情况也不同,就会出现优秀人数多少不均的情况。如,我们七年级一个班,班主任管理严格,教学水平高,任课老师挑选的也是全年级最好的,结果,这个班级优秀学生人数是其它班的两倍还多。

要想消除差距,使各班优秀学生人数大致相等,我想也应该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做起。

1、各科老师制定培优计划,多做磨尖练习。

鲁山一高2012届学生,录取时名列全县前茅的有200多名学生被其它高中挖走,但领导和老师们不气馁,制定培优计划,每个老师发一份培优名单,各班加强磨尖练习,加大考试力度,学生进步很快。后来,这届学生创造了学校高考史上新的辉煌,受到了市教育局的嘉奖。我们学校若考试后哪班优秀人数过少,主管副校长也让每个老师想办法,确定培养苗子,加大培优力度,最终也会缩小与其它班优秀人数的差距。

2、学生多下功夫,加大练习量。

当学生与其它班已有明显差距时,班级所有学生都不要泄气,要有赶超的勇气和信心。时间上要比其它班花费更多,加班加点成为常态。任务上要加大任务量,做比其它班更多的习题,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同时,开展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赛活动,掀起学习竞赛高潮。

此外,家长也可多想方法,支持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争取迎头赶上。

总之,无论什么原因,只要全体师生和家长共同努力,不怕困难,勇于进取,一定能赶上甚至超过其它班级。





中学政治教师


首先班里的学生考高分不多,中间分多,低分应该也不多。这种情况是符合一般性定律的。像每年的中高考60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不多,300分一下的人数也不多,而300-600分的人数就会很多。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那就是这个班是拔尖的学生组成的实验班特长班之类的。我侄儿就在这累班级,他考得好的时候在班级前十名,考得不好的时候班级倒数十名。这样的班级竞争将会异常激烈!

至于怎么改善。

1、可以针对性去分析中间分和低分同学的薄弱点,那些知识点掌握的不好,针对性进行课后辅导。

2、以我多年教育培训经验来说,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学科,中间分、低分学生大部分是阅读的问题。数学大部分是应用题等思维性较强的问题。英语则是一些语法规则、语音题。

3、老师在授课前要进行充分备课,正常备课时间要是授课时间的3倍;课上,老师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吸收课上的知识点。

4、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专心学习。课后要及时巩固复习所学知识点。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您的学生都能取得高分!


鼎睿名师课堂


我是数学李老师,来说说我的看法。

班里学生考试高分不多,中间分多?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进行准备的试卷分析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是唯一的,所以想要改变就要先对试卷进行认真详尽的分析,找到问题的错因在哪里。

同时作为教师要明确,学生出现的问题说明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以及习惯培养等方面可能都存在问题,需要教师去立体的找原因,想措施。

没有试卷的分析,所以我也不敢去展开说。所以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来说说比较常见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学生基础不牢固

中等成绩较多而高分减少,要知道,一张成熟的试卷中难题大约占百分之10左右,也就是说难题的分值不会占特别多,这样思考下来,学生成绩在中等则可能是基础题和中等题出现了错误,说白了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

基础不牢固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老师对基础的强调不够,或没有讲透。学生对基础的关注不够,训练强化不够。说白了要想取得高分,基础是必须过关的!

学生缺少学科的思考能力

这一点是因为当下的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检测。作为测试也必然会在考察能力上有倾斜。

而能力的培养多在课堂,但又不局限在教材。这就联系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讲授式教学使用越来越少,启发式,研究式教学越来越多,就是因为课堂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所以可以思考怎样在课堂上提升学生能力,说白了就是教会孩子知识和教会孩子如何学习知识,后者的意义更大。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数學李老师


这个问题,我回答给我自己。我是老师,我的学生也有差的。

一个班级,有成绩好的,成绩中等的,成绩差的。可是为什么会有中等生,而且还那么多呢?先看下面这张图

自尊心

这张图很形象的说明为什么会有差生了。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原因,解决策略。

一、成绩不好出现的原因

学生层面

1.自身原因,缺乏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是 爱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动力来源,一个学生不爱学习,对学习是乏味甚至是厌恶的,这样的学习怎么可能会学习好呢?

2.是非模糊,自我控制能力差,有的学生对于一个是非好坏并没有太大的概念,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干的就是对的,而且自己有控制不住自己,所以经常就出现了破坏纪律的事件了。

3.自尊心损伤,意志力薄弱。往往自暴自弃,放任自流。干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来,也难以坚持下去。同时,由于意志力薄弱,已经形成的坏习惯难以改正,改了还可能旧病复发;意志力薄弱,上课、做作业都不能专心,学习成绩上不去。

家庭层面

家庭层面给孩子带来不好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溺爱,宠爱虽甜,但是别爱过了头。大家都明白被溺爱宠坏了的孩子简直就是老师,同学中的另类。这种孩子在学校往往跟其他人相处不到一起去,而且无法无天,顶撞老师都是有可能的!

还有就是孩子因为父母的离婚导致父爱或者母爱的缺失,造成孩子人格上的缺陷!

老师层面

其实还有学校的因素,我就不谈这个了。说说老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自身素质,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是优秀的,教师也有普通的,不然为什么会有名师呢,现在还有很多教师连最基本的普通话都不过关,很多的乡村学校,教师都是说着一口流利的方言,试问这样上课,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好到哪儿去?就说对拼音的掌握,就是困难重重。有句话说要教学生一碗水的知识,教师必须得有三缸水的容量!所以教师的自身素质其实也在影响着孩子的学习!

2.教学方式简单,很多的教师固步自封,不肯去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不接受新事物,永远就按着自己的方法去教,就是简单粗暴的让学生坐着听老师讲,然后学生记,不理解的就让学生死记硬背!就是传统的课堂模式,这种简单的教学方式,聪明的孩子能跟的上,但是成绩差的就越来越不行了。

3.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一是对学习的兴趣,而是对老师的兴趣,当一个学生爱学习,特别喜欢老师上课,成绩是非常容易提高的!

二、解决措施

1.合理分配注意力,教师的目光不要只盯住成绩好的,把目光分多一点点给这些成绩稍微差点的学生,多督促他们,多检查他们那些地方没有学好,那些地方没有懂,密切注意,实时跟进!查漏补缺。

2.树立正确的受教覌,我前面说有的孩子自身观念不正确,所以就要帮这些孩子来树立正确的受教育的覌念。

3.家校联合,与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两者联手,携手解决孩子的问题,我想这是最好的解决孩子因为家庭原因出现的问题的最好方式了吧!

4.强化自身素质,既然是因为教师自身的素质不够硬,所以教师应该去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不要止步不前,要开放,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方法!

5.教学方式的转变,不再采用传统的三板斧教学模式,多去看看优秀的名师是怎么样教的(这是我正在采用的)。

6.让课堂变的生动有趣,当我发现学生学得套枯燥的时候,我会给学生开玩笑,提升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疲惫。如果擅长幽默的,那肯定会让你的学生爱上你的课堂!


小向老师呀


其实很简单,做老师的基本不会抛弃任何一个学生,可是一个班40到50人,每个孩子接受能力不一样,很难做到个性化因材施教,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能做的就是把普遍出错的知识点拿出来重点讲解,也就成就了普遍分数都差不多。而那些被掩盖的非普遍问题,就只能是学生自己搞定,或者家庭教育,或者课外辅导了。即便是课外辅导,不算老师水平等其它乱七八糟因素,能上得起一对一的又有多少呢?


易箐尘


换个角度想,一般成绩=一般努力+一般智力+一般学习方法,超出一般成绩的学生肯定在后面三个因子上更多一些。再换一个角度:本来60分是所有人里面最好的成绩,但是少数几个人不甘心呀,于是出现了分数不断有人领衔上涨的情况,其实考40分的人不知道换一个群体也许ta就是最高分,分数高低是相对的,你怎么知道那个考40分的不是好学生呢?

想学习好,以高中为例,这个班级得有人在前面做正确的领导,而最后的学生一定要努力,不要掉队。这样就形成了几个人带领一伙人的结构。这样的班级是最有竞争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