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大明风华》中朱亚文饰演的朱瞻基是不是太无情?

瑞牛牛爱影视


《大明风华》中,朱瞻基越往后越冷血越无情,并不是黑化了,而是一方面他得到了朱棣的真传;另一方面夺得最高权力,最终也是为了家人。


第一集靖难之役的时候,一个孩子坐在位子上,满眼看到的是血腥和杀戮。这是朱瞻基第一次懂得现实的残忍,因此近乎崩溃,朱棣一把按住朱瞻基,不经历这种场面,你如何成长?

所以当镜头再次落在朱瞻基身上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开始接受朱棣全面历练的角色。这个阶段的朱瞻基实际上已经清晰认识到权力和保命之间的关系。


孙若微为了保护朱棣而受伤后,朱瞻基第一次说出了自己的内心,虽然他的父亲贵为太子,自己深受朱棣宠爱,但是他的命运并不比那些“靖难遗孤”更好,时刻面临死亡威胁。

所以到了后期为了自己和家人不至于莫名其妙地丢掉性命,他必须去争夺那最高权力。

到了朱棣驾崩之前,朱瞻基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了。朱棣病倒后,认为朱高炽就是一个活死人,而朱瞻基没有能力接位,只有朱高煦还算听自己的话,能够压制得住朱高燧。只有让朱高煦即位,才有可能保持大明的稳定,不发生动乱。


而此刻朱瞻基却违背了朱棣的意志,他不顾各种可能性的风险,一定要让父亲朱高炽即位。而朱高炽病重,朱瞻基再次咄咄逼人,其实目的也就是为了最终让自己即位,掌握最高权力。

面对朱高煦和朱高燧大闹灵堂,朱瞻基的第一反应,就是杀了他们,以绝后患。这已经彻底偏离了当初朱棣让爷孙四人歃血盟誓,不得杀自相残杀,否则天不寿予。


所以实际上并不是朱瞻基太无情了,而是他其实和他爹朱高炽并非一路人,他是得到了朱棣的真传,是朱棣将其从小培养出来的结果。



炒米视角


他其实是很惨的一个角色。娶到的两个女人,都不爱自己,都有着自己的目的。

朱瞻基称得上是明朝的明君,可是他的知名度却远远低于他的爷爷明成祖朱棣以及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主要是因为他的执政时间太短以及他在执政期间内主要实施仁政和让国家休养生息为主。虽然是治国有方,百姓能安居乐业,但他在位期间并没有对外扩张的丰功伟绩,因此缺少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事迹,但总的来说,明宣宗朱瞻基也算得上是一位明君。

只不过朱瞻基有一特殊爱好,而这特殊爱好给后人留下的印象几乎是完全盖过了他的“仁宣之治”,反而让不少后人都认为他是位荒唐的君主。

由朱亚文、汤唯主演的《大明风华》正在热播,剧中的朱家的大事小事,家事国事都非常有看点,其中王学圻贡献了精湛演技,朱亚文为了朱瞻基一角特意用三种音色诠释不同时期的他,可谓是下功夫了。

  俞灏明明明比朱亚文年龄小,但出色演技再加上一脸胡子hold住了这个角色,剧中的女主汤唯饰演的孙若微,最大的看点不是如何聪慧,而是大脸盘短脖子毁掉了女神的象形。历史上朱元璋虽然不怎么好看,但是这部剧里有些严重歪曲了朱元璋相貌了。而服饰上的明显错误机有点过于不够用心了。比如皇帝戴的翼善冠,这是一般上朝不会戴的,只有大的祭祀才会戴。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由汤唯扮演的孙皇后,她的身世和剧中胡皇后的身世都是有据可查的,而编剧有点不顾史实的编写,有点不够负责任。不过除了这几点,这部电视剧还是有很多看点的,可以在剧荒的时候看看。






万君看影视


有观众看了朱棣驾崩之后的剧情,觉得朱瞻基要杀两位叔叔,太过无情。这一看就是个假命题,根本说不通。

朱瞻基要是够狠,那二位早就去跟朱棣汇报工作了,还有后续的各种麻烦吗?朱瞻基跟那些铁血帝王比,已经算的上是仁慈了。

自古以来,最是无情帝王家。生在那样的显贵位置上,生活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普通人最多沦落尘埃,只要还有微薄的收入,总有办法继续维持生计。

皇家子弟可不行,他们的人生只有两种结果:胜利则权倾天下,失败则小命不保。

还有什么事情,比活下去更重要呢?朱瞻基的无情,与其说是心狠,倒不如说他是为了保命。

有人说朱瞻基要杀汉王,这是背信弃义。朱棣在世时,可是把这群子孙聚到了一起,几个人歃血立誓,承诺不会杀害自家亲人。

朱棣的想法,掺杂了太多电视剧的表演成分。朱瞻基的狠辣就是朱棣教会的

历史上大多数的皇位,都沾染过亲人的鲜血。就连唐太宗这样的千古明君,也是靠玄武门之变才继承了大唐。朱棣自己的江山是从侄子手上抢来的,还指望着那几个早已剑拔弩张的子孙和平相处,太过天真了。

真实的朱棣熟知历史,他是清楚那些王朝更迭的过往的。朱瞻基还是个孩子时,朱棣就要求孙子见一见血腥屠杀的大场面。那时受到了惊吓的朱瞻基就明白,心狠是在帝王之家生存下去的必备素质。

朱棣暮年之时却妄想着下一任皇帝能不沾亲人的鲜血,这人设明显就崩了。

朱棣想让继任者平安,唯有一个办法,就是把不支持太子的两个儿子提早除掉,以绝后患。否则百年之后四人共处,不争出你死我活是不会结束的。

不是朱瞻基心太狠,而是孙子学习能力太强了。

朱瞻基并非主动出击,而是被动还手

剧中的朱瞻基,有很多次机会可以用计杀掉汉王。不管是给汉王安个罪名下狱,还是借着太子的名义讨伐一下汉王,都能把这位叔叔折腾的实力大减。

前期的朱瞻基顾忌太多,每一次都没狠下心。为了维持亲情,他都不能立心爱的孙姑娘为正妻,只能违心的选择了汉王推荐的人。

朱棣死后,汉王三番四次的主动找麻烦,反意已露。

太子登基后,汉王又带着老三出逃,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

如果此时还不采取行动,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必将不稳。百姓将再次陷入杀戮之中。

杀二人换天下人,朱瞻基肯定会选择损失更小的选项。朱瞻基杀叔叔,是为了保天下太平。

二位叔叔不死,朱瞻基的所有家人都要死

汉王已经有了反意,即使让出北京城,他们也不会知足,只会得寸进尺。

他们想要的不止有皇位,还有朱瞻基全家的人头。

一个男人要是连妻子和母亲都保护不了,那将是他最深的痛。

所以朱瞻基要求开战,也是为了护住家人的性命,不能简单的说成是心狠。

慈不掌兵,善不做官。要做帝王,杀伐决断免不了,反而是那些唯唯诺诺的皇帝,更容易给天下带来祸端。看看后面一味求和平,不惜割地赔款的慈禧,就知道什么是真的心狠了。

对敌人不狠,终会变成对自己的残忍。


萌萌小笑笑


我是专注历史的莫地方,我来回答。

有句话说的好,皇家自古无情,皇帝作为一国之主,他必须为大局着想,他只能无情才能保证至皇位的安全。

明宣宗朱瞻基作为一代帝王,从他登基开始他为了自保证皇位安全,他只能选择无情,皇权吸引力,任何人没办法拒绝。

明宣宗朱瞻基天下第一家族长孙,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自己侄子建文帝皇位。

朱瞻基刚出现时候他是个孩子,面对杀戮他更多是害怕,他想逃跑,不想面对,朱棣一把按住朱瞻基,朱瞻基必须面对这种场景,要不他永远长大不了。

朱瞻基年少轻狂可内心善心,并心思甚密,可他深知他想在接下来的皇室斗争中,生存下来,他只能夺取皇位才能保护自己家人安全。

朱棣十分喜爱这个孙子,他身上有自己的影子,朱棣知道一个健康皇储才能保证帝国稳定,朱高炽身体并不好,朱瞻基又没办法斗过朱高煦,朱棣为了天下稳定,他只能选择朱高煦继位,才能保证稳定政权。

朱瞻基深知按照爷爷想法,他必然远离皇位,他就没办法保证家人安全,也没法实现抱负,为此他必须冒风险,从而才可以换来生机,最终他胜利了。

朱瞻基至始至终都在跟两个叔叔较量,他深知皇家是没亲情可言,他为了保证自己顺利登基,他必须剪除全部威胁,杀掉自己两个叔叔才能保证皇位安全。

朱高炽仁孝,不愿意杀害自己兄弟,多次阻扰朱瞻基杀害自己兄弟,如果不是朱高炽多次阻扰,他的两位叔叔早就死在自己刀下了。

朱瞻基最早时候确实不愿意杀害他两位叔叔,朱瞻基为了皇位安全,他只能无情,才能保证自己的地位稳固,杀害自己亲人也是无奈之举,他没办法,他为了权利只能越来越无情,从而改变自我。


莫地方


不是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的朱瞻基太无情,而是明宣宗朱瞻基这个人本身就“无情”。作为帝王,他也不得不“无情”!

明宣宗朱瞻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短短几个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即位。紧接着,“靖难之役”爆发,明成祖朱棣“全家总动员”、发动了一场篡夺皇位的武装叛乱!建文四年,明成祖攻入南京城,建文帝在一场大火中踪迹全无……同年,明成祖正式即皇帝位,而这也为明宣宗成为皇帝提供了大前提。否则,他最多恐怕也只能是燕王……这还要不计建文帝削藩等政治因素。

明宣宗是明仁宗朱高炽与诚孝昭皇后张氏所生三位嫡子中最年长的一位,作为明仁宗的嫡长子、明成祖的嫡长孙,明宣宗自幼便受到祖父明成祖和父亲明仁宗的喜爱与器重并一直被作为“皇位继承人”来培养。早在永乐九年,年仅十三岁的明宣宗便被祖父明成祖正式册立为了皇太孙,成为了明王朝合法的“储·储君”。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驾崩,皇太子朱高炽即位,皇太孙朱瞻基“递补”为皇太子并于同年十一月一日完成正式法定册立程序。

因为身患多种疾病、加之长期高强度、重压力的皇储生活,使得明仁宗的身体每况愈下、登基仅仅十个月便驾崩了,而明宣宗也有幸成为了明王朝历史上正式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太子——在位仅七个月零二十七天。洪熙元年六月二十七日,明宣宗正式即皇帝位,成为了明王朝的九五之尊!这一年明宣宗年仅二十六岁,远比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朱瞻基的扮演者朱亚文先生年轻得多。

屠戮亲叔,冷血无情

平心而论,明宣宗虽然继承了皇位,但宣德元年的他日子过得得并不轻松!早在永乐元年,明宣宗的嫡亲二叔、三叔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就对储位虎视眈眈——朱高煦明火执仗、矛头直指长兄朱高炽;朱高燧扇阴风、点鬼火,暗地里支持二哥朱高煦争储。说是支持朱高煦,实际上他巴不得二哥和大哥斗一个两败俱伤,自己正好渔翁得利!为什么?因为明成祖彼时就三个儿子还活着,而且都是嫡子,老大、老二一完蛋,皇位就只能是他老三的……跟着大哥,朱高炽是曾经的燕王世子、是理所当然的储君,帮着大哥朱高炽斗垮了二哥朱高煦,皇位依然落不到自己头上。只有撺掇二哥和大哥斗,朱高燧才有希望,这就是朱高燧暗地里支持二哥朱高煦争储的原因所在,再不济也能捞一个“拥戴之功”。朱高炽原本就是燕王世子,他就算跟着大哥,也捞不着“拥戴之功”……

换言之,明宣宗这两位亲叔叔都虎视眈眈地瞄着皇位!明仁宗即位之后,短暂安抚住了这两位胞弟,还没来得及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便去世了……明仁宗一死,朱高煦的野心更加膨胀,索性派人在路上设伏、准备刺杀从南京赶回北京继承皇位的皇太子朱瞻基!好在明宣宗命大逃过一劫、没走朱高煦设伏的那条道,这才成为了皇帝。

宣德元年八月,明宣宗的皇位还没有坐热,汉王朱高煦便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反旗。说来朱高煦也真是背,他打算拉上英国公张辅做内应,结果却让张辅给卖了!紧接着,家住朱高煦封地附近、在家丁忧的御史李浚发现朱高煦反了,于是改名换姓、日夜兼程从小路奔赴北京,向明宣宗示警。等到朱高煦一切就绪准备杀奔京师时,明宣宗早已准备妥当一切,给这位二叔来了个御驾亲征!为了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明宣宗命人给二叔朱高煦送去一封信:“张敖失国,始于贯高,淮南被杀,成于伍被……二叔,我早知道你反了!但我认为你是像张敖、刘安那样受人蛊惑的,只要你交出蛊惑之人,咱叔侄俩到此为止。否则,侄儿我分分钟灭了你!”

朱高煦一见明宣宗亲自出马,心里有些打鼓了。自己以一隅敌举国之力,加之先机已失,根本没有什么胜算。紧接着,朱高煦手下的将士为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考虑,私下里商量着打算直接发动兵变、绑了朱高煦去邀功。朱高煦见大势已去,索性直接投降了……这场叛乱居然就这样儿戏般地被平定了。事后,明宣宗犹豫了,即位伊始便诛杀亲叔,这可不是什么好名声。于是,暂时将朱高煦和他的儿子们幽禁了起来。

要说这朱高煦也是作死!或许是打算和解、又或许出于其他目的,明宣宗亲自去看望幽禁中的朱高煦,他倒好直接用脚给自己这位皇帝侄儿绊了个大马趴!此举彻底激怒了明宣宗:“二叔啊,我好心好意来看你,你居然让我当众出丑!看来你还是不服啊。”于是命人用三百斤的铜缸罩住了朱高煦,让他“消停地”听自己说话。结果这位膀大腰圆的王爷居然举起了三百斤的铜缸,打算掀翻铜缸出来。明宣宗近在咫尺,一旦朱高煦掀翻铜缸,指不定就会砸死他!忍无可忍的明宣宗命人在铜缸周围架起了炭火,索性把自己这位二叔烤成了“人肉干”……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要说了,明宣宗杀朱高煦也是忍无可忍啊,他怎么就冷血无情啦?杀人的方式很多,尤其中国古代对待谋反的宗室,通常以赐自尽为主,为的就是给自家人留个体面。可明宣宗居然活活烤死了自己的亲叔叔,仅此一点,冷血无情的罪名他是洗不脱的!官方正史说明宣宗不忍杀叔,这才将朱高煦幽禁了。可如果真这样,他又为何杀了朱高煦之后又杀光了自己的叔伯兄弟、朱高煦的儿子们?很显然,明宣宗本就想要除掉朱高煦,仅仅是在寻找一个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朱高煦自己找死,这个理由足够了!明宣宗毫不留情,居然杀绝了二叔一门。

自己父亲明仁宗总共就俩胞弟,已经杀绝了一户,总不能都杀了呀!更何况,赵王朱高燧并没有公开附逆,明宣宗多少也有些师出无名。最终,明宣宗留下了三叔朱高燧的性命。朱高燧也是聪明人,索性把手里的兵全都交了出去,明的、暗的、公的、私的,能交的都交了……明宣宗见三叔这也识趣、懂事,也便不再追究了,反正已经是只死老虎了,倒不如留着给自己换个好名声……试想,如果赵王朱高燧公开附逆了、或者继续对抗,他的结局会不会和汉王朱高煦一样呢?可能性非常大!

无故废后,薄情寡义

如果说杀二叔朱高煦还有政治因素在里面,不得不杀。那无故废后就只能是明宣宗薄情寡义了!电视剧《大明风华》严重黑化了明宣宗的废后胡善祥,同时也几乎完全洗白了孝弘章皇后孙氏(剧中叫孙若微)。

胡善祥是“第三者插足”不假,但从头至尾她都是一个无辜的女人。嫁给皇太孙朱瞻基是明成祖的决定,她只能被封接受。在成为太孙妃、太子妃乃至皇后之后,胡善祥一直以贤德著称,不争不抢、老实本分,而且还先后为明宣宗生下了两个女儿。可因为喜欢孙氏,明宣宗自始至终都不待见胡善祥!宣德二年,明英宗朱祁镇出生。同年,明宣宗便以“无子”为由、逼胡善祥逊位。宣德三年,胡善祥被正式废黜,孙氏母凭子贵、如愿以偿成为了皇后。

无子,多么荒唐的理由!胡善祥并不是不能生,她已经先后生下了两个女儿。彼时的胡善祥才二十多岁,谁又敢说她永远生不出儿子来呢?明英宗朱祁镇是儿子不假,但他彼时只是庶长子,并不影响胡皇后生儿子,不是吗?胡善祥只要生出儿子来,那就是嫡子,就是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为了给孙氏和孙氏的儿子明英宗腾地方,明宣宗居然以“无子”这么荒唐的理由废掉了已经生育了两个女儿的胡善祥,可见其有多么薄情寡义了……胡善祥再不济,好歹也是明宣宗两个女儿的妈,不是吗?如果不是明宣宗的生母诚孝昭皇后张氏护着胡善祥,还不知道胡善祥会被明宣宗和孙氏挤兑成什么样子呢!

综上所述,无论史家如何粉饰,明宣宗都难以洗脱“冷血无情、薄情寡义”的恶名。作为皇帝,明宣宗杀二叔朱高煦无可厚非,但方法实在太过残忍!冷血无情恐怕是洗不脱的。至于对废后胡善祥的薄情寡义,那就更加洗不脱了……这里面根本没有什么政治因素、情非得已,就是明宣宗薄情寡义!


农民工歪说历史


最是无情帝王家,皇位只有一个,可朱棣的皇子皇孙那么多,谁不想站在权力之巅,群临天下,可是也得有自知之明才行。明成祖驾崩后,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有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熙,前者广施仁政,备受文官推崇,后者战功赫赫,武将当中极有威望,可以说老大与老二不相伯仲。

朱棣去逝前召见杨士奇,说出了想传位给老二的打算,理由是为了保全太子一家。永乐大帝这么做,主要是出于一片疼爱儿孙的心意,他知道老大的身体很差,撑不了多久,即便传位给老大,到时老大一走,孙子继位,老二必然会效仿自已造反,他不想历史在自已的儿孙身上重演,为了保全好圣孙,他做出了一个自私的决定。

可是朱瞻基不是这么想,到嘴的鸭子眼看着要被别人端走了,他岂会甘心?作为朱高炽的儿子,朱棣的孙子,皇太孙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宠爱的那位,自小就被爷爷带在身边,他的心态难免会受朱棣的影响多一些。他渴望权力,渴望皇位,他看不起父亲的胆小懦弱,他便喜欢去拼去争去抢。

对于朱瞻基而言,谁跟他抢皇位,谁就是他的仇人,即便那人与他有着同样的姓氏,流着同样的血液,可要是敢来争那个位子,他必然会六亲不认。因为从小到大,离皇位最近的人,除了爷爷朱棣,其次就是他了,那个人人都想要的位子,究竟有何意义,他很早就心知肚明,所以他必须坐上那个位子,在他看来,那个位子只能属于他。

朱瞻基深陷权力漩窝之中,无法自拔,不可否认他集合了父亲与爷爷的优点,文治武功都十分出色,可以说他是为皇位而生的,可是仅仅因为这个位置,就手足相残,这也违背了朱棣的初衷。好在他有一位深明大义的好父亲,在临终之前,教会了儿子如何做一位爱民如子的君王,从这个层面来说,朱瞻基又是幸福的。


剧来叨


我是津城沐雨,我来回答。

《大明风华》中的朱瞻基是不是太无情了?

的确是这样的。



《大明风华》演到三十多集,朱亚文饰演的朱瞻基再也不是原来年少轻狂却内心良善的人,朱瞻基变的越来越无情。

首先,自己权利熏心,为了自己的权利,不惜大明发生再次动乱的风险,改变朱棣的意志,让自己的父亲继位。



其次,不顾父亲病重,步步紧逼,让病重的朱高炽继位,为自己将来掌权并顺利继承皇位奠定基础。

再次,朱瞻基对自己两位有野心的叔叔非常狠毒,为了剪除潜在威胁,企图杀掉朱高煦和朱高燧。如果不是朱高炽的一再阻拦,两位王爷怕早就是刀下之鬼了。



随着剧情发展,朱瞻基越来越无情,为了自己的权利欲望,不惜骨肉相残,违背朱棣意志,诛杀亲人,可谓是非常无情。


津城沐雨


不是无情,是作为帝王的代价。

不然怎么把古代帝王叫寡人呢!就是因为他一切为了江山,没有亲情,就从剧情来看其实也不能说无情,他之所以杀汉王是因为在他看来汉王不仅仅是对他皇位的威胁,更是一个男人的耻辱,从剧情看汉王跟皇后有私情,就是普通人都受不了,何况是皇帝呢!至于囚禁赵王是因为赵王骗了他,利用了他,让他背负了杀叔囚叔的罪名。





火星上的豹子


政治斗争无比残酷,特别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帝位之争。

朱瞻基的两个叔叔原本就不是善男信女,如果情势允许,他们可是毫不犹豫的就会杀掉朱高炽全家取而代之。所以那一场争斗不是争一点家产的事情,而是你死我活的生死之争。

相对来说,朱瞻基已经算是仁慈了,要真是心狠手辣的,在榆木川的大营中就把他俩处死了。而且那时候其实才是最佳时机,身在前线,朱高煦的部队也已经被调走,以一个抗旨不遵,兴兵作乱,谋杀皇储,被乱军杀死的故事就掩盖过去了,朱瞻基甚至都不用出面。

什么美名?那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当时一旦朱高煦两兄弟被灭,天下就再也没有敢于造反的势力。甚至于朱瞻基可以顺势接受三千营和五千营两支精锐明军,省却了后来内战对国家力量的消耗。

至于朱高炽,一旦生米煮成熟饭,且朱瞻基兵权在握,他再宅心仁厚也只能承认现实。从后来的演进来看,朱瞻基的判断是对的,此二人因为朱高炽的所谓仁义,让天下多了多少亡魂,让天下百姓承受了多少祸乱和冤魂?

为了你朱家几口家人的所谓仁义,牺牲的可是无数兵士、百姓和家庭。这一点上,我一直赞赏李世民的做法,以小恶成就大善,能够杀伐决断者方能善行天下、建立盛世。


谢金澎


朱亚文说,自己很能理解观众对这个角色的“误解”,但是这种角色的创作,其实是符合朱瞻基的秉性和身份,“这只是他的保护色”。根据剧情的演进,朱瞻基面临不同的人生境地会有几次大的转变,这也是朱亚文认为这个角色演起来很过瘾的地方。“导演张挺在这部剧里做了大胆尝试,我们每个人物角色都像轮班站岗,一个接一个地走上前台。其中裹挟着的最大事件就是靖难遗孤的复仇,从中可以看到朱棣对靖难的反思。这在戏剧结构上非常有趣,每个人物的命运都是大起大落。它不是慢慢悠悠给你抻到60集,最后再来一个断崖式的大结局。”

故事中“明朝第一家庭”的设定,也让朱亚文认为是该剧的创新之处。在他看来,编剧和导演团队认为要用历史形态来折射出人性的影子,通过历史矛盾来让观众看到朱氏一家人背后血缘亲情的故事,“不仅仅是演历史中的历史,演历史书上的历史,更多是融入了当代的理解去诠释过去的时代。我们在大的时间节点上几乎做到了与真实历史有对应关系,在具体的创作表达上进行了创新。”对朱亚文来说,剧中这种家庭化的人物关系更多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创新,作为演员,他不是以历史顾问的身份去深究是否合理,而是需要相信剧本的设定,“我是不会怀疑的,因为这就是剧作的风格,它就是要用这一面来表达。如果我怀疑,我就是这段关系中的败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