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不著家”和“不出門”的孩子,長大後有啥不同?20年後差距明顯

中國有句老話加:“三歲看八十。”意思是看一個人小的時候什麼樣,基本就知道他長大後什麼樣了。這句話放到今天,也依然有它的道理。

前兩天回農村參加一場葬禮,好多多年不見的親戚朋友又聚到了一起。我有位表弟,19歲了,剛上大一,平時不怎麼愛說話,整日裡都在抱著個手機在玩,見到熟人也不會去打個招呼。還有一個表哥家的小侄子,已經上小學了,平時能說會道周圍的親戚朋友都很喜歡。

“不著家”和“不出門”的孩子,長大後有啥不同?20年後差距明顯


一起吃飯的時候,同一桌坐的幾乎都是同輩的人。自然而然的我和那個表弟和表哥坐在一桌,表哥帶著小侄子。飯間,小侄子表現的很乖巧,不像周圍其他孩子一樣愛鬧騰,還是不是給長輩們倒酒添水。而我那個表弟,還是和平常一樣,除了吃飯就是看手機,也不願意跟周圍的人說話。飯後親戚朋友對錶弟和侄子的褒貶不一。

他們兩個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個平時宅在家裡不愛出門,另一個放了學回家放下書包就找不著人影了。

“不著家”和“不出門”的孩子,長大後有啥不同?20年後差距明顯


經常“不出門”和“不著家”的孩子,20年後會有多大差距?

第一,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會有所差異。

通常來講,經常出去玩的孩子在社交上會顯得更容易一些,因為這樣的孩子在性格上通常會比較開朗,充滿自信,隨機應變能力較強。經常在外邊,能接觸到的人也很多,與他人相處的能力自然也會更強。除此以外,那些經常“不著家”的小朋友也會提早表現出其他小朋友所沒有的領導能力。

反觀經常宅在家的孩子,沒有更多的時間和外界接觸,從小就不知道該如何與人相處,把自己關在一個小圈子裡,所以在遇到外人的時候,很容易會患上“社交恐懼症”。這樣的孩子會有一個特點,自己能不參與的活動就儘量不參與,事事都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時間久了,孩子的責任感會下降,做事會沒有擔當,影響孩子的一生。


“不著家”和“不出門”的孩子,長大後有啥不同?20年後差距明顯


第二,對周圍環境的適應能力有所差異。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孩子第一次上寄宿學校的時候,那些經常在外面玩的孩子會比經常宅在家裡的孩子更容易適應下來。因為他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環境,知道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下應該怎麼做,知道在陌生的環境中怎樣去結交新的朋友。

經常宅在家的孩子在陌生環境中的適應能力要弱很多。當處在陌生環境中時,他會先找到一個避免與外界有過多接觸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甚至當別人來主動跟自己交往時,也會很小心謹慎。

“不著家”和“不出門”的孩子,長大後有啥不同?20年後差距明顯

第三、在身體素質上也有所差異。

如果孩子經常在外面玩,孩子自然會經常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些遊戲,做一些運動。

澳洲有一項研究表明,長時間接觸陽光的孩子比那些不常接觸陽光的孩子跟容易生成多巴胺,對眼軸變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避免近視的產生。孩子經常在外面玩也避免了孩子整天宅在家裡被電腦和手機吸引,過早的患上“電腦手機依賴症”。

孩子經常在外面玩,在開闊的環境下也有助於孩子發散思維,增長孩子的創造力。孩子與外界接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探索世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發現自然界的很多奧秘,這些是其他不愛出門的孩子所不具備的。

“不著家”和“不出門”的孩子,長大後有啥不同?20年後差距明顯


綜上,如果你的孩子整天宅在家裡,請你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多接觸一些外界的環境。下面這本《兒童遊戲力》和《兒童表達力》,可以幫助家長們全方面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表達力、思維力、專注力和社交力,採用親子互動的遊戲方式更容易讓孩子所接受,拉近家長和孩子的距離。書中介紹了30個互動遊戲和7個故事,讓孩子在互動中敢於表達,善於表達。

“不著家”和“不出門”的孩子,長大後有啥不同?20年後差距明顯


“不著家”和“不出門”的孩子,長大後有啥不同?20年後差距明顯

這兩本書適合親子共讀,讓家長帶孩子領略奇妙的語言世界,讓孩子在輕鬆的語言遊戲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表達力。

“不著家”和“不出門”的孩子,長大後有啥不同?20年後差距明顯

書中每章都設置了一個親子小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變得更聰明,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孩子的動手製作能力,記錄孩子每天進步的點滴。

“不著家”和“不出門”的孩子,長大後有啥不同?20年後差距明顯

現在兩冊書的價格是48元,平均一本24元。這個價格說便宜不便宜,但是說貴也絕對不貴,爸爸少抽兩包煙就能陪孩子多一些成長。

喜歡的家長可以點擊下方購書卡,現在就能把書帶回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